作为成人,我们常常想当然地认为自己了解年幼儿童的所思、所想和所感,然而只有停下来真正倾听儿童,我们才能透过儿童的眼睛看世界,洞察他们的观点和想法,进而付诸行动让儿童的幼儿园日常生活参与权和决策权变为现实。 《倾听儿童:支持幼儿成为自己生活的决策者》第1部分阐述了什么是倾听儿童、为什么倾听儿童以及不倾听儿童会带来的严重后果;第二部分围绕如何在以下方面倾听儿童并以适宜其年龄和发展水平的方式促进他们参与决策,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切实可行的策略!
《幼儿园语言领域教育经验 关键经验与活动指导》。本书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思想,紧扣当前我国幼儿园语言领域教育的研究新进展,基对幼儿园语言领域教育特点的分析,从幼儿语言学习与发展的关键经验出发,阐述建立在关键经验基础上的语言领域活动指导的方法和策略,提供了若干具有参考价值的活动案例。同时,本书为了帮助广大读者更好地理解幼儿园语言教育的要求与特点,特别提供了幼儿园不同年龄班的语言教学优质课录像及幼儿园语言领域教育精要讲座录像。
当幼儿的兴趣与预设的活动不匹配时 当活动突然受到外界干扰时 当幼儿不理解材料的设计意图时 当幼儿争抢玩具时 当有陌生人来接孩子时 当幼儿意外受伤时 当家长向教师赠*物时 当搭班同事逃避自己的工作时 …… 当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生活活动、大型活动和人际沟通中遇到上述诸多突发的问题时,该怎么办呢?本书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一线工作经验,介绍了化解当前危机的诸多技巧。同时,阐述了隐藏在这些技巧后面的教育理念,让读者能够迁移、生发出更多的教育策略出来,以灵活应对多变的教育现场。
幼小衔接是为儿童未来的学业生活奠定基础的关键阶段。那么如何界定 幼小衔接 ?应该从何时开始着手?从哪些方面思考?哪些参与者可以起到怎样的作用?如何避免过渡中不同的体验给儿童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些都是我们要进一步明确的问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本书既阐述了儿童立场、有效学习的特征、系统整体观等教育衔接之 道 ,同时又从儿童发展的角度出发阐释了儿童、家长、托幼机构和学校应该如何想、怎么做,通过丰富的案例与策略提供了大量切实有效的教育衔接之 术 ,对于当前我国的幼小衔接工作而言富有借鉴价值,适合儿童家长、幼儿教师和小学低年级教师以及大中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阅读。
为什么自己煞费苦心想出的策略对幼儿无效? 为什么精心投放的材料无法吸引幼儿的兴趣? 为什么反复强调幼儿园的规章制度后,家长依然不遵守? 在师幼互动、创设班级环境、与家长打交道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常常发出这样的疑问。 有效管理班级,需要教师时时审视自己的行为和回应方式,洞察种种问题背后的真正原因,对幼儿抱有适宜的期待,创设能引发幼儿积极行为的班级环境,制订个别化方案以满足家长和幼儿的需求。本书通过大量实践案例,阐述了以上观点和具体落实的策略。
幼小衔接意味着什么?幼儿要具备一定的读写、数学及自理等能力。那么,只能通过主题教学吗?除了主题教学之外,还有别的教学方法吗?自主游戏可以吗?在普遍提倡自主游戏的今天,幼儿教师往往会因这类问题而困惑不已。 《幼儿园生成课程:通过游戏做好幼小衔接》作者在学前教育领域深耕20多年,有着丰富的教学与管理经验,提出游戏与学习不是二元对立的,以幼儿的兴趣为基础的生成课程可以通过发展适宜性游戏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同时,作者用大量的案例阐释了有益的入学准备是什么样的、如何发现和利用游戏中的教育契机、如何培训教师并引导家长参与课程以及培养幼儿社会情绪、书写、问题解决等能力的有效方法,以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 《幼儿园生成课程:通过游戏做好幼小衔接》从教学实践出发,可以为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提供理
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及《3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沿用习惯的基本动作排列方式,即走、跑、跳、投掷、钻、爬、球类、平衡等,本书精选了小、中、大班共99个优秀的体育活动案例。各案例从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专家评析等方面介绍了设计思路及其蕴含的科学理念,便于一线幼儿教师学习与使用。
《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之道》是一本方法高效、内容实用、读者好评达 15000 的幼儿园家长工作指导用书。作者详解了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心理效应、多种沟通途径,重点阐述了幼儿教师与 44 种不同类型家长沟通的智慧与技巧。在保留*版经典内容的基础之上,本书第二版紧跟社会变化和网络发展的形势,特别增加了 与二孩父母沟通的侧重点 这部分内容,修订并完善了 网络沟通 等内容。推荐全国各地幼儿园将本书作为幼儿园教师培训用书。
什么是 自由游戏 ?是完全放任幼儿的活动吗? 什么是 引导性游戏 ?是教师主导的活动吗? 如何区分 自由游戏 与 引导性游戏 ?它们都具有教学意义吗? 如何计划并组织有效的游戏以促进幼儿的学习? 教师在幼儿的游戏中该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 本书突破二元对立的游戏分类,根据幼儿与成人的参与程度阐明了 自由游戏 与 引导性游戏 的定义与异同,并按照游戏前、游戏中、游戏后的顺序举例说明,教师作为计划者、引导者和反思的促进者该如何利用启发策略、可能的支持策略、记录、反思与表征等一系列方法促进幼儿的社会性 情感、自我调节能力、数学学习能力及语言能力的发展。 本书有助于幼儿园一线教师正确理解幼儿游戏的内涵,纠正将 引导性游戏 视为 非游戏 和 假游戏 的错误认识,从而有效运用 自由游戏 和 引导性游戏 这两种游戏方式来
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及《3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在吸取国内幼儿园语言教育改革经验和作者多年自身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本书收集了小、中、大三个年龄班共70个优秀的语言活动案例。各案例按照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专家评析等方面介绍了其设计思路及蕴含的科学理念。
幼儿园自主性学习区域是指那些学习倾向较突出的区域,比如生活操作区、美工区、益智区、科学区等,一般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兴趣投放材料,鼓励幼儿自主进行各种各样的学习或技能练习活动。 本书围绕教师在开展自主性学习区域活动中关心的五大方面,即区域活动内容与关键经验、区域活动的一般流程、评价要点、问题与对策以及活动案例,进行了理论结合大量实践案例的阐述。
备课、说课、听课、评课,是幼儿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基本功。本书结合大量具体案例阐述了备课、说课、听课、评课的内容、方法及技巧,并在每章*后设计了 实战练习 板块,方便读者真正理解本书的内容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幼儿生活活动保育》以托幼园所生活保育工作的具体工作任务为核心,整合教学资源和实践经验,将保育员岗位的基本要求、保育员职业等级考工要求和托幼园所保教工作实际要求融入教材中,以 学习任务 的形式呈现生活活动保育的 7 项典型工作任务,分别包括:幼儿生活活动保育认知、幼儿进餐保育、幼儿饮水保育、幼儿睡眠保育、幼儿如厕保育、幼儿盥洗保育和幼儿来园、离园保育。 《幼儿生活活动保育》充分挖掘托幼园所每个生活活动的保育价值,努力贯彻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在帮助学生掌握生活保育操作规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每个生活活动的教育价值与审美价值,强化学生在生活保育工作中的教育意识;同时,本教材充分发挥教材中每个学习任务的多元价值,将对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情感教育以及规范意识、时间意识、效率意识、人文意
当下自主性游戏在幼儿园开展得如火如荼,然而幼儿园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困惑:如何平衡儿童自主性与教师指导之间的关系?教师指导是否会破坏或干扰儿童的自主性?教师指导应该在什么时候发起、在什么时候退出? 本书作者从游戏自主性的角度,对幼儿园自主性游戏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厘清核心概念的同时,从游戏时空、游戏材料和教师自身三个方面入手,深入探讨了游戏指导的基本策略和方法。教师只有深刻地理解幼儿的游戏,才能把握好指导的程度,做出智慧的决策。本书无疑可以让教师游刃有余地指导幼儿的游戏。
本书依据《3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围绕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两大方面,精选了65个优秀活动案例,并对这些案例进行了精心评析,指明了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教育方法和生活途径,为想要开展社会教育活动、提升社会教育活动实操能力的教师们提供了有力的参考和支持!
本书系专门为幼儿教师、大中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和幼儿教育教研员而写。它对于幼儿教师有效培养幼儿的常规行为习惯,减轻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有着较好的指导作用。 书中既简要地阐述了幼儿常规教育理论,又详细地介绍了操作性强的幼儿常规教育方法与技术,还针对幼儿常见的常规问题提出了有效对策,对幼儿园各种活动中的常规教育进行了细致的指导。 作者对一百多个典型的幼儿常规教育案例进行了分析与点评,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实施幼儿常规教育;此外,作者还致力于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有趣的案例来带给读者一种十分快乐的阅读感受。
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及《3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在吸取国内健康教育改革经验和作者多年自身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本书收集了小、中、大三个年龄班共80个优秀的健康活动案例。各案例按照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重点、活动过程、活动延伸、专家评析等方面介绍了其设计思路及蕴含的科学理念。全面性、适宜性和可操作性是本书的突出特点。
本书是国内知名幼儿教育专家莫源秋教授奉献给广大幼儿教师和家长的又一部力作。 作者选出了口吃、恐惧、吮吸手指、自慰、爱哭泣、攻击性行为、说脏话、厌食、注意力不集中等20种幼儿心理行为问题,详细阐述了问题的表现,并结合大量的案例剖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具体的诊断策略和教育建议。 全书分为两个部分:在 基本原理与方法 部分,作者通过实例阐述了增强、减弱和矫正幼儿心理行为的常用技术方法;在 实践与案例分析 部分,作者结合众多的实例分析了教师和家长的矫正策略是否正确,指出了正确的矫正方法和教育策略。
儿童是花朵,教师是园丁。 当成长中的花朵遭遇一些小问题时,园丁们该怎么办呢?本书通过诸多实例,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幼儿*经常出现的41种问题行为:打人、咬人、撕书、发脾气、不参加活动、不爱说话、挑食 探讨了它们形成的潜在原因以及步骤明确的处理方法,为幼儿教师提供了一部详实的 园艺指南 。同时,它也告诉我们,幼儿问题行为的处理,是一项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 园艺系统 工程,而不是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的外科手术。
在幼儿园的管理中,教师评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关系着园所的教育质量,也关系到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孩子们的成长。在当前的幼儿教育实践中,怎样评估教师的教学,怎样帮助教师,尤其是新手教师,切实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是很多园所头疼的问题。 本书是一本专门探讨该如何公平、公正、有效地对幼儿园教师进行评价,以及如何在评价基础上给予教师支持的著作。作者首先从分析幼儿园管理者的角色入手,详细阐述了管理人员该如何为教师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如何评估教学的质量,同时提供了评估、支持教学工作的技术与工具。*后两章,作者进一步阐述了该如何提供差异化的支持,以及如何规划教学管理工作。这本书没有面面俱到地讲幼儿园中千头万绪的管理工作,全书集中于教师评价与教师支持这一个点,围绕这一个关键问题进行了全面、
本书介绍了被美国、加拿大和新加坡等国家广泛采用的幼儿园质量评估和改进体系中的重要工具 《幼儿园管理量表》(Program Administration Scale,PAS)。这个量表是目前世界上早期教育领域唯yi的专门用于测量幼儿园机构层面的行政管理的工具。 美国麦考密克早期教育领导力中心的特丽 N. 塔兰(Teri N. Talan)博士和葆拉 乔德 布卢姆(Paula Jorde Bloom)博士在本书中阐述了《幼儿园管理量表》的价值和意义,详细介绍了量表的各个维度、测量指标及评分方法,并提供了信度和效度研究的数据。该量表精练实用、浅显易懂,对于我国广大幼儿园评估自身的管理质量,探究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幼儿园园长的领导力和管理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本量表由美国国立路易斯大学(National Louis University)早期教育系终身教授文晓莉博士和南京师范大学学前
新时代的幼儿教师需要具备多元化的沟通技能。这本书紧跟时代要求,解析了幼儿教师在与幼儿、家长、同事、家人等沟通时遭遇的54种难题。每个难题都包括引言、案例再现、案例分析、破解策略、举一反三等部分,不仅真实地还原了沟通事件的原貌,而且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帮助幼儿教授借助典型案例深度学习。总之,这本书能够让幼儿教师在面对不同群体、遇到不同的沟通难题时游刃有余,在遇到 疑难杂症 时,不再束手无策;让幼儿教师找到适合自己的沟通之道,*终成长为一个擅于沟通的专业者、一个会说话的智慧者。
本书是幼儿教师的教育实践策略汇集。内容包括《教师与儿童》《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区》三部分,用52个有代表性的问题,展示了当前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教育技能,着重介绍如何利用周围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改善幼儿受教育环境、促进家长和社区参与早期教育的新策略。帮助教师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教育理论与日常生活、教学活动的相关性,在新教育观念与行为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本书可以作为幼儿教师开展日常教研和培训的指导手册,每个问题的内容和形式都可以成为一次教师培训或教研活动的基础。
本书所介绍的《 学前教育机构质量评价系统》 (PQA),是美国高瞻课程*负盛名的学前教育机构质量评价工具, 内容分为三大部分:《操作手册》,概括介绍本评价系统的基本内容和用途等;《表 A :班级层面》, 侧重于考察幼儿园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质量,包括学习环境、一日常规、 成人 幼儿互动、课程计划和评价 ;《表 B :机构层面》, 侧重于考察整个学前教育机构的实施情况和质量,包括家长参与和家庭服务、员工资质和员工发展、机构管理。该评价系统 一共有 63 个评价项,主要通过观察真实的课堂活动和访谈教师等考察幼儿园教师日常教学工作和以及机构管理的质量。全书全面呈现该系统的内容及其实施,非常具有借鉴意义和可操作性。
高杉自子不仅剖析了日本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也揭示了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幼儿教育的共同问题,可以说,《幼儿教育的原点》的论题既是幼儿教育的基本问题,也是跨越国界的共同话题。 高杉自子为构建与践行适应幼儿发展的保育理论贡献出了毕生的力量。她是思者,也是行者,更是引领者。本书的一大特色是高杉自子的弟子们对其保育理论进行了新时期的诠释,这既是对高杉自子保育理论的充实与发展,也有助于读者更深刻地领会高杉自子保育理论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