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成书于十七至十八世纪的中国清代,作者蒲松龄。该书在广泛搜集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创作而成,在中国小说史上是一部横空出世的惊世奇书。它的近五百篇作品,构建了一个人鬼狐妖曲折离奇的艺术世界,用细腻洗练的文笔,塑造了一大批家喻户晓、鲜明生动的“聊斋人物”,成为中国文学人物画廊中的一个奇观。全书浪漫恣肆、充满想象,或把狐鬼花妖现实化,或将现实生活神异化;或美颂人间真情,或讽喻世态丑恶,亦真亦幻,出神人化,意象神奇,令人惊叹。《聊斋志异》以其独特而杰出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文言小说的*之作。 《聊斋志异》十八世纪末即传播到国外,先后被译成二十余种文字。1986年,中国外文出版社出版法文版《聊斋志异选(共4册汉法对照)(精)》,收录了由李风白和戴妮丝翻译的38篇故事。今出的汉法对照版收录224
《荀子》是战国后期的思想家、教育家荀况的政论集。全书共32篇,涉及哲学、伦理、政治、军事和教育诸方面。荀子在本书中批判地总结了先秦诸子的学术思想。他在哲学上发展了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反对天命、鬼神迷信之说;他反对孟子的 性善论 ,首创 性恶论 ,主张熔礼法为一炉,兼重道德教化、法治刑赏;在 称先王 之外,荀子又首倡 法后王 之论,这一点与孔、孟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