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关键词2》选取110个中医方面的关键词汇,用现代汉语进行解释,并翻译成英文。条目主要涉及藏象、经络、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术语,包括110 条术语、术语表、索引和参考书目。每条术语包含术语拼音、术语中 文、术语英文、术语中文解释、术语英文解释、术语曾经译法(2000 年之前的翻译)、术语现行译法(2000 年之后的翻译)、术语标准译法、翻译说明以及引例。读者通过阅读术语词条,不仅能够了解术语的中文含义以及英文 解释,还能够通过比较摘引的"曾经译法"和"现行译法",结合"翻译说明",了解中医术语翻译研究近40 年来的发展变化。同时,书中提供的引例可以帮助读者了解术语在中医典籍中的具体应用。本书采用中英文对照体例,这对 想要学习、了解和借鉴中医文化内涵的国内外读者大有裨益,也为读者从事中医药英译、中华文化传播与
内容简介 书号:9787555120407 书名:本草概说 定价:128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伤寒广要》由日本汉医名家丹波元坚所著。 《伤寒论》为千古之圣典。虽注释《伤寒论》的图书特别多,但良莠不齐。有鉴于此,丹波元坚引用百余家精彩注解,扩充《伤寒论》之要旨,荟萃成帙,故名《伤寒广要》。 《伤寒广要》全书共12卷,分14个部分进行介绍,分别为纲领,举证治之纲要;诊察,举色脉以断病;辨证,介绍了伤寒证之概况;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详细介绍了与三阴三阳有关的汤证;兼变诸证;病后余证;类似之别证;儿科、妇科有关的见解,并介绍了有关灼伤的调理与将养之法。 《伤寒广要》旁征博引,莫不赅载。伤寒真义,无复余蕴也。
内容简介本书从中医理论的角度对睡眠知识行了讲解,介绍了失眠的生理机制,以及通过调节自身生活状态、饮食起居获得良好睡眠的方法,包括导引、五行音乐、香熏、足浴等,还介绍了一些与治疗失眠相关的中医药知识与方法,如针灸、推拿、中药、药膳等。编辑*中医治疗失眠有独特的临床疗效,很多患者在针灸、中药等中医方法的帮助下,重新获得良好的睡眠。本书语言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排版美观,可读性强,并配套有安眠导引视频,以较易理解、轻松阅读的形式,引导人们认识中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感受古人智慧,并从中获得良好睡眠与健康。
陈曦主编的《牙的七种修炼(健康从口开始)》在卫生部办公厅2009年印发的《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的基础上,将其中的55条内容,以浅显的语言进行解读,同时辅以漫画和图解的形式进行诠释。全书共七篇,分别为普通人群篇、孕产妇篇、婴幼儿篇、学龄前儿童篇、学龄儿童篇、老年人篇和残疾人篇,对不同人群的口腔健康和牙病防治进行了分类指导。全书形式新颖,直观生动,可供全民阅读。
由中华民族神圣祖先伏羲、黄帝、老子开创的中国道家文化、是举世公认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而中国道家养生文化核心:中国道家丹道养生修真学,是我们人生和全人类获得康寿超凡、事业成功的法宝。被誉为中国道家“天仙状元”的吕洞宾祖师、平生学道经验与教训和弘道度人排除万难而建立得丰功伟绩、颇值得我们仰慕、学习、研究、继承、发扬。以造福自己,同时造福世人,乃至宇宙天地人。综上所述,乃是我们编注《吕洞宾丹道修真长寿精华》的缘起。《中国道家养生与现代生命科学系列丛书之10(第2辑):吕洞宾丹道修真长寿学精华》特色有二:其一为从古至今,世间流传的有关吕祖的道书甚多,而专亩吕祖丹道修真精华本尚无,故为方便广大慕道者,我们特编注《吕洞宾丹道修真长寿精华》。其二,古丹道真人经验之谈:“得诀归来好看书”,是
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是中医临床大家,十分重视经典理论,反复强调:“振兴中医,必须回归中医,坚持中医理念,以中医经典、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此书的编写就是一次围绕朱老从痰瘀论治复杂疑难病的探寻,由“痰瘀学说窥见”(理论结合临床)、“治法方药应用”(经验用药解析及专病临证详谈)、“验案实录探微”(风湿、肿瘤、杂病)三个篇章展开。另外,在“同道体悟心得”中选取以朱老为主的国医大师的传承人学习老一辈学术思想的心得体会;在“大师经验参学”中则遵循朱老“博采众长”的治学精神,选录了16位国医大师及2位全国名中医有关痰瘀学术思想的论文,从小同广度与深度来学习大师们的临证经验。 本书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专项“冠心病等疾病痰瘀互结病因病机与诊治方案创新研究(No.2019YFC1708500)”
......
《山居本草》全书收药1333种,其中,常见药物593种、附品720种、人体身部药20种。每药列入正名、别名、鉴别、 制、性味、功能主治、用法、宜忌、附方等项。卷后列辨药八法,是一部集本草和养生于一体的综合性本草著作,对养生保健与食疗有一定参考价值。
在人类进化的漫长历史中,动物们与人类一同分享着这个美丽的家园, 有一些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瀚鼎文化工作室编著的《百科图解改变人类历史的那些动物》用简单的语言带你步入昆虫、哺乳动物、鸟类、鱼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世界,介绍每种动物的主要特征,并通过结构图详细说明它们的生物特性、生活方式以及对人类历史的影响。本书适合热爱自然、喜欢动物的广大青少年阅读。
王新陆主编的《徐国仟》系统介绍了徐国仟先生的学术成就,重点总结其治学思想,临证经验,并着力反映了徐老在文献研究和伤寒记学术研究史方面的研究成果,内容全面,重点突出,适合中医从业者及爱好者阅读使用。
《临床中药一字之差辨异同》由笔者祝之友、张德鸿多年的临床药学讲稿整理而来,以药对形式标出,按处方用名、文献、本经释义、性味归经、功能主治、饮片鉴别要点、药材鉴别要点、本草解读、临床医师与临床药师注意事项等进行对比,将临床用药与中药饮片名相似,易发生混淆和差错事故的药品区分开,确保中药饮片质量和临床用药安全。本书语言简练,要点清晰,易学易记,便于读者临床使用,适合临床中医师、中药师阅读参考。
《兰台轨范》八卷。清·徐大椿著。徐大椿(公元1693~1771年),又名大业,字灵胎,晚号洄溪老人。清代 医学家。徐氏鉴于自宋以还,诸家议论杂乱无统,诸家方药浮泛不经,故“本《内经》以探其源,次《难经》及《金匮》、《伤寒论》以求其治,其有未备者则取六朝、唐人之方以广其法,自宋以后诸家及诸单方异诀,择其义有可推、试多获效者附焉”而作是书。全书以论述内科证治为主,除卷一通治门列载九十七首诸病通治方外,其余各卷均据病证分门类编,阐述内科杂病、时病及五官、妇人、小儿诸病证治,共三十七门,七百余方。每病先叙病原,后列主治方药。该书贯穿徐氏识病名、析病由、辨病状、定治法、列专方、详主药的学术主张。《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盛赞本书“较诸家方书但云主治某证而不言其所以然者,特为精密”。现有清乾隆二十九年
《苏沈良方》为宋代沈括(字存中)、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原著,编者不详。约成书于宋末。原名《苏沈内翰良方》,一名《内翰良方》。本书是在《沈氏良方》(简称《良方》)中合苏轼医药杂说而成,但二家之说互相掺杂,难以细分。本书体裁为随笔、杂说性质,文笔轻松,论述范围广泛。《宋史·艺文志》记载“《苏沈良方》十五卷(沈括、苏轼所著)”。清《四库全书》据《永乐大典》辑出,编为八卷。现流传较广的为十卷本,记述各种单验方一百余首,并载有本草、灸法、养生、炼丹以及医案等内容。所载方剂,大多附有验案,故沈括在序中称“予所谓良方者,必目睹其验,始著于篇”。所载灸法,详论主治病证及取穴方法,切实可行,并附有腧 11幅。书中记载以人尿炼制“秋石”之法,为世界上 早提取性激素的记录,比国外医学记载早八百余年
本书是专为零基础的中医爱好者所作的一本中医入门书。通过12次专题讲座,系统地介绍了中医理论与临床知识,使初学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轻松掌握中医学 重要的概念、思想和理论,为制订适合自己的健康养生计划做好知识准备,为进一步深入学习中医打下坚实的基础。与其他中医入门书不同的是,本书以体验的方法贯穿始终。并非知识的堆砌,而是理念的讲述;不谈晦涩的术语, 多形象的比喻,使得自学中医的过程充满乐趣。 全书分为12讲。 讲是对中医学的概述;第2至8讲,详细讲解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中医核心课程的内容;第9讲专讲医案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0、11讲介绍针灸经络理论,并提出了作者对于经络理论的独到见解; 2讲是对学习中医过程中一些常见问题的讨论。
董振华教授长期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近4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于治疗疑难病证和风湿性疾病。是 中医祝谌予的学术传承人,第五批全国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指导老师。《董振华临床验案选辑》作者宣磊、王景为董振华教授的学术继承人,在完成了名医传承的学习,总结、研究了导师学术思想经验,特别是总结了导师特长治疗的疑难病症的经验基础之上,突卅导师古方今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思想。把导师中西合璧、回归经典、扩展经方的经验诊治风湿病例加以总结。书中所收集的疑难病例均具有真实性和代表性,本书以北京协和医院为平台,汇集了全国各地的少见病、疑难病病例,为原创和珍贵的临床一手资料,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