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关键词2》选取110个中医方面的关键词汇,用现代汉语进行解释,并翻译成英文。条目主要涉及藏象、经络、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术语,包括110 条术语、术语表、索引和参考书目。每条术语包含术语拼音、术语中 文、术语英文、术语中文解释、术语英文解释、术语曾经译法(2000 年之前的翻译)、术语现行译法(2000 年之后的翻译)、术语标准译法、翻译说明以及引例。读者通过阅读术语词条,不仅能够了解术语的中文含义以及英文 解释,还能够通过比较摘引的"曾经译法"和"现行译法",结合"翻译说明",了解中医术语翻译研究近40 年来的发展变化。同时,书中提供的引例可以帮助读者了解术语在中医典籍中的具体应用。本书采用中英文对照体例,这对 想要学习、了解和借鉴中医文化内涵的国内外读者大有裨益,也为读者从事中医药英译、中华文化传播与
《伤寒广要》由日本汉医名家丹波元坚所著。 《伤寒论》为千古之圣典。虽注释《伤寒论》的图书特别多,但良莠不齐。有鉴于此,丹波元坚引用百余家精彩注解,扩充《伤寒论》之要旨,荟萃成帙,故名《伤寒广要》。 《伤寒广要》全书共12卷,分14个部分进行介绍,分别为纲领,举证治之纲要;诊察,举色脉以断病;辨证,介绍了伤寒证之概况;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详细介绍了与三阴三阳有关的汤证;兼变诸证;病后余证;类似之别证;儿科、妇科有关的见解,并介绍了有关灼伤的调理与将养之法。 《伤寒广要》旁征博引,莫不赅载。伤寒真义,无复余蕴也。
本书是在河南中医药大学《品掌故话中医》通识课建设的基础上完善而成。该课通过一年多的建设,精选历代凝聚古代文化精髓的涉医掌故,按内容分类进行阐释,加强人们对于中医常识的认知与深入理解,培养大家对于中医文化的兴趣;进一步思考当今中西方文化碰撞、融合过程中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医药等中华魂宝。同时,该课将进入智慧树网站的中西部高校联盟共享课,以及河南省高校网络公开课,为该书的传播和影响打下了基础。主要内容: 章《儒医一家》,第二章《成语医趣》,第三章《医家史话》,第四章《讽世喻情》,第五章《本草拾趣》,第六章《名医轶事》,第七章《生命贵养》。每一章包括十个左右的中医掌故,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介绍中医常识,深入浅出,加深大家的印象。其中所选掌故短小精悍,寓医于文,寓教于乐,体现了中医药学与
本书结合《黄帝内经》中涉及的针刺理论,详细介绍了经脉、络脉、经筋、腧穴、皮肉筋骨以及特殊部位的相关知识,从病因病机、针刺部位、组织结构、经脉归属、针刺方法等方面出发,膝痛、腰痛、头痛等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进行了深入分析。除此以外,作者对《黄帝内经》中部分有争议的问题做了一番深入解读,其中不乏许多原创性见解,对读者具有启发性意义。本书总结了针刺的内在规律,是一部颇具实用性的参考书,可以帮助读者系统学习、研究、挖掘《黄帝内经》针刺理论,并应用于临床工作中。本书适宜针灸科、康复科、推拿科等中医临床工作者以及中医院校学生阅读、参考。
本书主编张登本教授一生致力于研究《黄帝内经》以及中医基础理论,学术水平精厚,特别是对五运六气研究颇深,有独到之处。本书就是张登本教授结合自己50多年来研究五运六气的心得与体会来解读五运六气,旨在帮助读者学懂运气,应用运气,达到提高中医理论水平与临床疗效的目的。 本书由“五运六气理论背景知识研究”“五运六气理论基本知识”和“《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原文解读”三部分内容组成,如此方能涵盖该理论的全貌。 部分由该“理论的发生与沿革”、王冰在该理论传载过程中的巨大贡献、演绎该理论的干支甲子发生的天文背景、《内经》所用五种历法知识与该理论的关系、天文学中的北斗知识与运气理论关系,和“河图”“洛书”思维模式对该理论的影响,以及运气理论六十年研究述评等内容,构成了“解读”五运六气理论的知
陈曦主编的《牙的七种修炼(健康从口开始)》在卫生部办公厅2009年印发的《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的基础上,将其中的55条内容,以浅显的语言进行解读,同时辅以漫画和图解的形式进行诠释。全书共七篇,分别为普通人群篇、孕产妇篇、婴幼儿篇、学龄前儿童篇、学龄儿童篇、老年人篇和残疾人篇,对不同人群的口腔健康和牙病防治进行了分类指导。全书形式新颖,直观生动,可供全民阅读。
敏点微创医学是焦顺发继发明“头针”后的又一原创理论,是在中医经典理论与穴位敏点的基础上提出的新的理论和治病方法,旨在将敏点与微创结合, 好地指导和运用于临床。本书共分为六章, 章介绍敏点微创医学的起源与变迁; 第二章介绍脑神筋(经)系统;第三章按头面部、颈部、肩部及上肢、上胸部、下胸部、腰骶部、下肢七个部位分别介绍相关敏点(会);第四章介绍敏点的针刺技术;第五章介绍敏点的选取方法与治疗原则;第六章介绍作者对“气至”的领悟。本书适用于针灸专业医师及学生学习参考,亦可供广大中医药爱好者阅读探讨。
......
《临证纪事--我的针灸之路》作者张仁是我国知名的针灸学者。作者以生动的笔触真实地再现了其半个多世纪来家传、自学和学校教育曲折的学医之路和在边疆农场、 大都市以及发达 独特的行医之路,可引发广大读者深入思考并获得有益的启示;又用凝炼的文字将其四十余年的临床经验以针灸处方的形式进行总结,可供有关中医针灸工作者临床借鉴应用。本书的写作,正如作者所言,是医学著作中的一个“另类”,它的出版相信会得到专业和非专业读者的认可和欢迎。
《临证纪事--我的针灸之路》作者张仁是我国知名的针灸学者。作者以生动的笔触真实地再现了其半个多世纪来家传、自学和学校教育曲折的学医之路和在边疆农场、 大都市以及发达 独特的行医之路,可引发广大读者深入思考并获得有益的启示;又用凝炼的文字将其四十余年的临床经验以针灸处方的形式进行总结,可供有关中医针灸工作者临床借鉴应用。本书的写作,正如作者所言,是医学著作中的一个“另类”,它的出版相信会得到专业和非专业读者的认可和欢迎。
内容简介 本书既涵盖了现代医学的机理研究,也有我们民族审美的变迁和美容化妆历史的回顾,推广的是当代中国和海外,中医具有优势的技法和理论,既可以帮助中医从业人员开展中医美容执业,也可以方便爱美人士自行健康养护,是一本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科普”书籍,书中介绍了“糖针”美容的应用、美容针雕技法、传统针灸在海外的发展、医美分科的内容等,并提倡中西合璧、各取其长。
《临证纪事--我的针灸之路》作者张仁是我国知名的针灸学者。作者以生动的笔触真实地再现了其半个多世纪来家传、自学和学校教育曲折的学医之路和在边疆农场、 大都市以及发达 独特的行医之路,可引发广大读者深入思考并获得有益的启示;又用凝炼的文字将其四十余年的临床经验以针灸处方的形式进行总结,可供有关中医针灸工作者临床借鉴应用。本书的写作,正如作者所言,是医学著作中的一个“另类”,它的出版相信会得到专业和非专业读者的认可和欢迎。
“辨证脉学功夫沙龙”,是《辨证脉学:从“指下难明”到“脉证相应”》作者、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齐向华教授创办、组建,面向 外脉诊学者、专家及爱好者开放的“脉学临床应用”的官方QQ群。 QQ群的广大会员们,通过提问、讨论和授课等多种方式,切磋脉诊技能,碰撞理论火花。本书采撷其中 有代表意义的观点、方法及其他理论成果,汇集成《辨证脉学功夫沙龙》系列第二集。 此书内容详实,观点新颖,深入浅出,思维激荡,很多 手资料及特别体会均为 ,对初学者形象而生动地掌握“玄妙”的脉诊技术具有强有力的启示作用。“脉中义理极玄妙,一脉传心即了然”。
本书包含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所有相关内容及考试题型。全书包括A1型题、A2型题、A3A4型题、B型题、X型题、案例分析题,每章习题的参考答案附在 。本书实用性强,可用于考前复习和自测,以便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
董振华教授长期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近4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于治疗疑难病证和风湿性疾病。是 中医祝谌予的学术传承人,第五批全国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指导老师。《董振华临床验案选辑》作者宣磊、王景为董振华教授的学术继承人,在完成了名医传承的学习,总结、研究了导师学术思想经验,特别是总结了导师特长治疗的疑难病症的经验基础之上,突卅导师古方今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思想。把导师中西合璧、回归经典、扩展经方的经验诊治风湿病例加以总结。书中所收集的疑难病例均具有真实性和代表性,本书以北京协和医院为平台,汇集了全国各地的少见病、疑难病病例,为原创和珍贵的临床一手资料,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