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本书从中医理论的角度对睡眠知识行了讲解,介绍了失眠的生理机制,以及通过调节自身生活状态、饮食起居获得良好睡眠的方法,包括导引、五行音乐、香熏、足浴等,还介绍了一些与治疗失眠相关的中医药知识与方法,如针灸、推拿、中药、药膳等。编辑*中医治疗失眠有独特的临床疗效,很多患者在针灸、中药等中医方法的帮助下,重新获得良好的睡眠。本书语言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排版美观,可读性强,并配套有安眠导引视频,以较易理解、轻松阅读的形式,引导人们认识中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感受古人智慧,并从中获得良好睡眠与健康。
本书是 “十三五”重点图书《国医大师文丛》的一个分册。本部著作以介绍国医大师颜正华教授孟河医派学术思想的传承为主旨,以颜正华教授药学思想、临床诊疗经验、教学思想为核心阐释内容,以颜正华教授学术思想阐述与弟子传承成果交相辉映为特色。
张伯礼主编的《名医心鉴--环球中医药名医经验传承百篇》从《环球中医药》杂志2015~2017年发表的名医经验文章中选择113篇呈献给读者,按照类别分为17章,内容密切联系临床,是中医名家数十年临床体会的菁华,力求展示名医的中医思维模式,展示名医如何用中医的办法解决临床问题的经验,企望本书的出版对读者增进临床技能、提高临床疗效有所裨益。
羹方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周礼》中就有详细的记载,《礼记》、《左传》等典籍都记载了丰富的羹方内容。羹方介于汤食与汤方之间,以组方精炼、口感鲜美、制作方便为特色,一般所用药材为单味,或两到三味, 多不超过五味,多选味甘、性平,无毒副作用和特殊气味的药材。在中国历代方剂中,有关“羹”的配方有300多首,在其他各种文化典籍中,也涉及大量的羹方内容。古代伊尹、屈原、曹雪芹等都是羹方 的代表人物,他们为羹方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羹方既是中医汤药的延伸,也是中医食疗、药膳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良松、李小琳著的《羹方学》分为上、中、下三篇,共9章28节,分别从羹方学概论、羹方发展史、羹方的应用、羹食、羹疗、羹养,以及相关文论等方面来论述古代羹方的组成、制作和应用,对古代羹礼、羹文化、羹方的类别、
《临证鉴论:医案辨证分析》正是从中医“治未病”理念出发,通过认知与思路的转变,从实际应用上阐述了如何将中医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康复”的基本理念融入治疗理念的过程,充分展现了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对当今保障人类健康的重要性;其次,从医理观念、辨证技巧、药物运用、方剂运用等方面阐述了临床的思维理念;传承古今医家经验,融会新知,诠释古今医理医论思想;阐述了理论、方法、案例分析及中医如何与实践相结合的经验;同时介绍了作者学习名老中医的经验和发表的有关论文;在诊治的病例中选择了一百多例典型医案,其中有许多慢性病、疑难病案治验,每个案例都有具体的分析及辨证用药;同时还融入了许多西医知识,两种医论思想并存,辨证应用,互补结合,对医者临床是一个启发。另外,还选择了十一个临床病证
内容简介 书号:9787555120407 书名:本草概说 定价:128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张伯礼主编的《名医心鉴--环球中医药名医经验传承百篇》从《环球中医药》杂志2015~2017年发表的名医经验文章中选择113篇呈献给读者,按照类别分为17章,内容密切联系临床,是中医名家数十年临床体会的菁华,力求展示名医的中医思维模式,展示名医如何用中医的办法解决临床问题的经验,企望本书的出版对读者增进临床技能、提高临床疗效有所裨益。
《食物本草》22卷本题为元代李杲编辑、明人李时珍参订,但实为姚可成编辑增补的一部我国大型本草食疗专著。该书汇集了明以前丰富的食疗文献,可为今后开展医学保健事业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全书22卷,分16部58类,载物品1704条(包括水部)。附录《救荒野谱》王西楼60种,姚可成补遗60种,计120种。卷1~4为水部,基本包括全国的名水名泉,颇有特色。卷5~21为谷部、菜部、果部、鳞部、介部、禽部、兽部、味部、草部、木部、火部、金部、玉石部、土部。卷22,摄生诸要:记载经典文献对五味所补、所伤、所走、所忌、所宜;五谷、五果、五畜、五菜对五脏补益及诸食物毒性、禁忌等原则。 该书集合了宋、金、元、明以来的食疗研究的成果,尤其是明代医家李时珍《本草纲目》所列食用性的物种、编写体例乃至具体物种内容,在该书中得以直接的反映
《食物本草》22卷本题为元代李杲编辑、明人李时珍参订,但实为姚可成编辑增补的一部我国大型本草食疗专著。该书汇集了明以前丰富的食疗文献,可为今后开展医学保健事业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全书22卷,分16部58类,载物品1704条(包括水部)。附录《救荒野谱》王西楼60种,姚可成补遗60种,计120种。卷1~4为水部,基本包括全国的名水名泉,颇有特色。卷5~21为谷部、菜部、果部、鳞部、介部、禽部、兽部、味部、草部、木部、火部、金部、玉石部、土部。卷22,摄生诸要:记载经典文献对五味所补、所伤、所走、所忌、所宜;五谷、五果、五畜、五菜对五脏补益及诸食物毒性、禁忌等原则。 该书集合了宋、金、元、明以来的食疗研究的成果,尤其是明代医家李时珍《本草纲目》所列食用性的物种、编写体例乃至具体物种内容,在该书中得以直接的反映
内容简介 中国是中草药的发源地,本书结合《本草纲目》等多部权威药典,收录现实生活中所常见的中草药512种,按药性功效划分18大类,配合大量高清药用植物、药材及手绘彩图,详细介绍了不同中草药的性味、来源、成分、植物形态、生长特性、采集方法、药材性状、药理作用、药用功效、用法用量、方剂选用等相关专业药物知识,便于人们随时查找、阅读和研究。
张伯礼主编的《名医心鉴--环球中医药名医经验传承百篇》从《环球中医药》杂志2015~2017年发表的名医经验文章中选择113篇呈献给读者,按照类别分为17章,内容密切联系临床,是中医名家数十年临床体会的菁华,力求展示名医的中医思维模式,展示名医如何用中医的办法解决临床问题的经验,企望本书的出版对读者增进临床技能、提高临床疗效有所裨益。
为宣传中国古典文化,宣传中医药文化,今特精选清代著作《食物本草》中的图片、文字,并将图片加以重新调色,多次排版打样,以书笺的形式加以展示。
本书精选了400余种在野外常见且药房常备的中草药品种,以功效分类,记录其别名、来源、形态特征、功效主治、用法用量及实用验方等内容。本书稿对照品种名收录中草药原植物图与中药材图,让读者既可以在山间田野里识认中草药,又能在药房里正确选用中药材。 作者老中医养生堂,由各大三甲医院和中医院校的资深医生和教授组成。涵盖保健营养师、著名中医养生专家、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著名儿科专家、知名中医孕产专家,强强联手,致力于打造具有阅读价值与影响力的健康养生类书籍,全心为读者提供好用的中医知识,传播正宗的中医健康理念和自我养生保健方式,为普通百姓享受健康生活提供知识财富。
本书所论的“病位气血辨证”法,经过作者20余年的临床检验,按照一辨病位、二辨病机、三定方药的思路辨证治病,方法简便,效果良好。 书中对疾病病界、病位的辨证思路,实则已包含了对脏腑、经络、气血、表里、寒热、虚实等各类病证的辨治诸法,已达到“获病之情,则知治之大体也”的境地。 其理论与实践可谓标新立异,独树一帜,对仲景伤寒学说具有一定的发挥与创新。
内容提要 为宣传中国古典文化,宣传中医文化,今特精选清代著作《食物本草》中的图片、文字,并将图片加以重新调色,多次排版打样,以书笺的形式加以展示。
内容简介 本图鉴共收载了华南地区常见药用植物兼民间草药1164种。这些药用植物按照植物分类系统和植物学名顺序编排,每种药用植物均附有色彩斑斓的写真照片。与图对应的包含了植物中文名、拉丁学名、别名、科名、识别要点、药用部位、功能主治七项信息。本图鉴版式新颖、图片清晰、内容精练、图文并茂,同时兼具信息量大、便于携带和查阅的特点,具有较高的知识性、实用性和科普鉴赏的价值。 《药用植物识别图鉴》适合医药等专业的师生作为野外实习参考用书,也可为医药、园艺、农林、 生物专业人士以及广大中草药爱好者提供认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