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书号:9787555120407 书名:本草概说 定价:128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内容简介本书从中医理论的角度对睡眠知识行了讲解,介绍了失眠的生理机制,以及通过调节自身生活状态、饮食起居获得良好睡眠的方法,包括导引、五行音乐、香熏、足浴等,还介绍了一些与治疗失眠相关的中医药知识与方法,如针灸、推拿、中药、药膳等。编辑*中医治疗失眠有独特的临床疗效,很多患者在针灸、中药等中医方法的帮助下,重新获得良好的睡眠。本书语言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排版美观,可读性强,并配套有安眠导引视频,以较易理解、轻松阅读的形式,引导人们认识中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感受古人智慧,并从中获得良好睡眠与健康。
......
《山居本草》全书收药1333种,其中,常见药物593种、附品720种、人体身部药20种。每药列入正名、别名、鉴别、 制、性味、功能主治、用法、宜忌、附方等项。卷后列辨药八法,是一部集本草和养生于一体的综合性本草著作,对养生保健与食疗有一定参考价值。
榄香烯是我国的原研抗癌药物,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典范。本书是我国有关原创抗癌天然药物榄香烯的专著,为中医药学继承与创新的科研思路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
羹方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周礼》中就有详细的记载,《礼记》、《左传》等典籍都记载了丰富的羹方内容。羹方介于汤食与汤方之间,以组方精炼、口感鲜美、制作方便为特色,一般所用药材为单味,或两到三味, 多不超过五味,多选味甘、性平,无毒副作用和特殊气味的药材。在中国历代方剂中,有关“羹”的配方有300多首,在其他各种文化典籍中,也涉及大量的羹方内容。古代伊尹、屈原、曹雪芹等都是羹方 的代表人物,他们为羹方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羹方既是中医汤药的延伸,也是中医食疗、药膳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良松、李小琳著的《羹方学》分为上、中、下三篇,共9章28节,分别从羹方学概论、羹方发展史、羹方的应用、羹食、羹疗、羹养,以及相关文论等方面来论述古代羹方的组成、制作和应用,对古代羹礼、羹文化、羹方的类别、
本书凝结两位中医名家几十年的临床、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系统介绍了全息经络刮痧法的理论基础、机理、优势与临床应用,以及全息经络刮痧的具体方法,重点介绍了114种常见病症的刮痧疗法,并配有彩色图解,简便易学。书中运用生物全息理论,指导刮痧疗法的选区配穴,将刮痧疗法的临床作用细化为诊断、治疗、美容、保健四个系列,并总结出各自的理法方术。书中 提出减痛舒适的三级刮痧术,倡导精准辨证刮痧, 新了人们对传统刮痧疗法的认知。书中还介绍了保健刮痧法、快速易学的全息经络手诊法,使防病治病 有针对性。
李平、谢院生主编的《糖尿病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与研究(精)》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基础篇)补充了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分子机制、糖尿病肾病表观遗传学和发育异常对糖尿病肾病的影响三部分内容;中篇(临床篇)增加了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的生物标志物、糖尿病肾病的营养治疗与生活调理、名医治疗糖尿病肾病医案选介等内容, 新了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临床诊断以及中西医治疗方案;下篇(展望篇)纳入了糖尿病肾病临床代谢组学、动物模型研究和新药研究的 进展。本书力求在中医方面继承和发扬辨证论治的精髓,在西医方面与 水平接轨,力求“源于中医,高于中医,源于西医,高于西医”,吸取中西医双方的精髓, 好地造福于广大DN患者。
本书是 “十三五”重点图书《国医大师文丛》的一个分册。本部著作以介绍国医大师颜正华教授孟河医派学术思想的传承为主旨,以颜正华教授药学思想、临床诊疗经验、教学思想为核心阐释内容,以颜正华教授学术思想阐述与弟子传承成果交相辉映为特色。
《食物本草》22卷本题为元代李杲编辑、明人李时珍参订,但实为姚可成编辑增补的一部我国大型本草食疗专著。该书汇集了明以前丰富的食疗文献,可为今后开展医学保健事业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全书22卷,分16部58类,载物品1704条(包括水部)。附录《救荒野谱》王西楼60种,姚可成补遗60种,计120种。卷1~4为水部,基本包括全国的名水名泉,颇有特色。卷5~21为谷部、菜部、果部、鳞部、介部、禽部、兽部、味部、草部、木部、火部、金部、玉石部、土部。卷22,摄生诸要:记载经典文献对五味所补、所伤、所走、所忌、所宜;五谷、五果、五畜、五菜对五脏补益及诸食物毒性、禁忌等原则。 该书集合了宋、金、元、明以来的食疗研究的成果,尤其是明代医家李时珍《本草纲目》所列食用性的物种、编写体例乃至具体物种内容,在该书中得以直接的反映
本书所论的“病位气血辨证”法,经过作者20余年的临床检验,按照一辨病位、二辨病机、三定方药的思路辨证治病,方法简便,效果良好。 书中对疾病病界、病位的辨证思路,实则已包含了对脏腑、经络、气血、表里、寒热、虚实等各类病证的辨治诸法,已达到“获病之情,则知治之大体也”的境地。 其理论与实践可谓标新立异,独树一帜,对仲景伤寒学说具有一定的发挥与创新。
本书所论的“病位气血辨证”法,经过作者20余年的临床检验,按照一辨病位、二辨病机、三定方药的思路辨证治病,方法简便,效果良好。 书中对疾病病界、病位的辨证思路,实则已包含了对脏腑、经络、气血、表里、寒热、虚实等各类病证的辨治诸法,已达到“获病之情,则知治之大体也”的境地。 其理论与实践可谓标新立异,独树一帜,对仲景伤寒学说具有一定的发挥与创新。
本书所论的“病位气血辨证”法,经过作者20余年的临床检验,按照一辨病位、二辨病机、三定方药的思路辨证治病,方法简便,效果良好。 书中对疾病病界、病位的辨证思路,实则已包含了对脏腑、经络、气血、表里、寒热、虚实等各类病证的辨治诸法,已达到“获病之情,则知治之大体也”的境地。 其理论与实践可谓标新立异,独树一帜,对仲景伤寒学说具有一定的发挥与创新。
本书所论的“病位气血辨证”法,经过作者20余年的临床检验,按照一辨病位、二辨病机、三定方药的思路辨证治病,方法简便,效果良好。 书中对疾病病界、病位的辨证思路,实则已包含了对脏腑、经络、气血、表里、寒热、虚实等各类病证的辨治诸法,已达到“获病之情,则知治之大体也”的境地。 其理论与实践可谓标新立异,独树一帜,对仲景伤寒学说具有一定的发挥与创新。
本书是 “十三五”重点图书《国医大师文丛》的一个分册。本部著作以介绍国医大师颜正华教授孟河医派学术思想的传承为主旨,以颜正华教授药学思想、临床诊疗经验、教学思想为核心阐释内容,以颜正华教授学术思想阐述与弟子传承成果交相辉映为特色。
张伯礼主编的《名医心鉴--环球中医药名医经验传承百篇》从《环球中医药》杂志2015~2017年发表的名医经验文章中选择113篇呈献给读者,按照类别分为17章,内容密切联系临床,是中医名家数十年临床体会的菁华,力求展示名医的中医思维模式,展示名医如何用中医的办法解决临床问题的经验,企望本书的出版对读者增进临床技能、提高临床疗效有所裨益。
从我国开始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算起,自夏朝到如今,我国的医药学说已经有将近四千年的历史。如果加上远古传说,那就是五千年的历史了,它积累的浩瀚文献,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继往开来的强大 。在这渊源不断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卓有成就的医学家,在创立祖国医学继承开拓创新道路上,用他们的心血和毅力,高尚的情操,纯洁的医德,在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知识和临床经验,形成了独特的中医诊断、药物学和系统的中医理论,对人类的繁衍昌盛、疾病的防治,做出极大贡献。 计分,头面两耳症治、眼目症治、鼻唇口齿症治、舌本症治、咽喉症治、颈项肩背症治、胸腋症治、腹胁症治、二阴症治、四肢手足症治、妇科症治、儿科症治、全身症治共13类。在每个证型中又以主证、辨证、治法、方药、用法、食忌、方论、脉诊、舌诊分别论述
《临证鉴论:医案辨证分析》正是从中医“治未病”理念出发,通过认知与思路的转变,从实际应用上阐述了如何将中医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康复”的基本理念融入治疗理念的过程,充分展现了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对当今保障人类健康的重要性;其次,从医理观念、辨证技巧、药物运用、方剂运用等方面阐述了临床的思维理念;传承古今医家经验,融会新知,诠释古今医理医论思想;阐述了理论、方法、案例分析及中医如何与实践相结合的经验;同时介绍了作者学习名老中医的经验和发表的有关论文;在诊治的病例中选择了一百多例典型医案,其中有许多慢性病、疑难病案治验,每个案例都有具体的分析及辨证用药;同时还融入了许多西医知识,两种医论思想并存,辨证应用,互补结合,对医者临床是一个启发。另外,还选择了十一个临床病证
从我国开始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算起,自夏朝到如今,我国的医药学说已经有将近四千年的历史。如果加上远古传说,那就是五千年的历史了,它积累的浩瀚文献,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继往开来的强大 。在这渊源不断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卓有成就的医学家,在创立祖国医学继承开拓创新道路上,用他们的心血和毅力,高尚的情操,纯洁的医德,在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知识和临床经验,形成了独特的中医诊断、药物学和系统的中医理论,对人类的繁衍昌盛、疾病的防治,做出极大贡献。 计分,头面两耳症治、眼目症治、鼻唇口齿症治、舌本症治、咽喉症治、颈项肩背症治、胸腋症治、腹胁症治、二阴症治、四肢手足症治、妇科症治、儿科症治、全身症治共13类。在每个证型中又以主证、辨证、治法、方药、用法、食忌、方论、脉诊、舌诊分别论述
本书从研习经典、跟师笔记、临证验案精选三部分向读者分享笔者在“全国 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中研习中医,跟师临床的心路历程与收获,重点突出其“三因病时系统辨证”学术特点,以期帮助读者参悟经典著作和提高临证水平。本书适合中医临床医师阅读参考。
《中医临床技能实训教程》是一本围绕中医临床基本技能实训的专业类教程,全书共分9篇35章,包括绪论、体格检查、中医内科学实训、临床常用操作技术、临床常用急救技术、创伤急救技术与骨科常用操作技术,以及外科、妇科、儿科、针灸、推拿、心电图与放射读片等常用操作技术。本书为下册英文版。
为宣传中国古典文化,宣传中医药文化,今特精选清代著作《食物本草》中的图片、文字,并将图片加以重新调色,多次排版打样,以书笺的形式加以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