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磊(混子哥)领衔的半小时漫画团队通过诙谐的语言和手绘漫画的形式,轻轻松松地就把中国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的地理知识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果我们把全中国看成一个 班级 ,那这事儿就好理解了! 江西是班里很低调的同学:默默守护绿水青山,发展农业共筑粮食安全。 安徽是很有包容心的同学:以一己之力装下淮河、长江两大碗水,为上下游带来平安。 江苏是学习委员:生来就资质过人,后天还努力勤奋,经济、文化、教育样样精通。 上海是副班长:不仅自身成绩优异,还团结同学,带着全班高速发展。 浙江是数学课代表:虽然家底不厚,但用不懈努力,书写商业传奇。 翻开本书,在笑出腹肌的同时轻松通晓地理知识!
本书是一部天文科普名著,作者弗拉马里翁以文学的笔触,将浩渺宇宙的绚烂与神奇展示给广大读者。全书共分七篇,前六篇全方位描述和介绍了地球,月亮,太阳,行星世界,彗星、流星、陨星,恒星宇宙;第七篇简单介绍了各种天文仪器,让读者了解天文工作者所使用的工具和他们如何依靠这些精密仪器获得惊人发现。全书图文并茂,引人入胜,配有大量的图片资料;译文流畅,通俗易懂,并保持了原有的文学风格。此外,译者又根据近年来天文学的新发展作了增补和修订,使全书内容翔实而新颖。
林木线 是生态学、环境学及地理学中的概念。它显示了树的生长极限。 在过去五十年里,全球北方森林一直在向北迁移。英国知名非虚构作家本 罗伦斯在 2018到 2020年间,穿越加拿大、西伯利亚、挪威、格陵兰岛和阿拉斯加,具体追踪了六种能够经受高纬度严寒的树种。他还与生态学家和博物学家交谈,拜访当地居民,观察树木,讨论巨大的地质变化。 这是一次充满惊奇和敬畏的旅程。本书结合报告文学与最新的科学研究,讲述了即将消失的最后一片森林,以及它对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未来意味着什么。
本书所描写的内容,是追溯从地理大发现到1840年这三百多年里,中国的开放与失败,曾经的盛世到后来的衰败而被动挨打,这个历史期间的客观得失与经验教训。全书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试探的百年,时间从1516年到1644年,从隆庆开关到明末清初,大航海时代以来,中国也曾经生机勃勃充满了希望。第二部分是跌宕的百年,时间从1644到1735年,清朝早期的开放如何发展成中期的封闭的。第三部分是锁死在系统中的百年,时间从1735到1840年,这个时期的西方从大航海走向工业革命,而中国却关闭了大门,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
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必然趋势。但我们中很少有人会问: 全球气候变暖之后,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 本书援引大量具爆炸性的新科学研究成果,带领公众去探索十万年后地球的生态环境,并澄清了与气候变暖相关的重大环境趋势。 ◇ 气候变暖并非首次发生的 全球污染危机 。若非20亿年前的 氧化 浩劫,人类与现代蟑螂的祖先将无法存活于这个世界。 ◇ 气候变暖,关系到漫长的未来: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排放出来的温室气体的影响范围**不只是一两百年,而是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年。 ◇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并不是头位严重的问题,气候变暖所引发的糟糕后果是海水酸化、海洋生物灭绝、气候鞭尾效应(全球气温骤然飙升后缓步下降,进入长期的冷却过程,直至回复到工业革命之前的温度)等现象。 ◇ 人类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已经严重改变大气,一个人造的地质时
《听李四光讲新能源的故事》围绕新能源的类型、特点、开发和利用的科学知识,以及著名科学家、新中国首任地质部部长李四光先生带领中国地质工作者认识和探索新能源的故事,结合百余幅生动活泼的手绘插图,将博大精深的新能源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娓娓道来。 有哪些神奇的新能源?地球这个 大锅炉 散发出的源源不断的热量,如何为我们所用?原子核小小的身材为何能迸发出巨大的能量?为什么会有可以燃烧的 冰 ?氢能为什么被称为 能源新星 ? 人造太阳 是什么? 丰富有趣的问题,细腻精彩的讲述,精美动人的插图,少年儿童可以跟随李四光的脚步,一起踏上探索新能源的奇妙旅程。
全球95%的粮食产量依赖于土壤,然而土壤正在以不可持续的速度被侵蚀。21世纪内,美国、中国和印度的大部分农田将失去表层土壤。气候变化造成的侵蚀加剧,加上世界人口不断增长带来的对粮食的需求与日俱增,迫切需要解决这场危机。 当代著名微生物学家汉德尔斯曼面向非专业读者,颂扬土壤的能力,揭示气候变化、土壤侵蚀、粮食和水安全以及药物发现之间的复杂联系。她讲述了土壤的起源故事,解释了土壤如何被侵蚀以及随后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她从几千年来持续耕种同一土地的原住民那里吸取经验,为大规模农业发展提出了建议。 本书是一部令人振奋的作品,它将启发我们重新思考现代化农业,并告诉我们该如何走出正面临的土壤困境。
大海与大洋有什么区别?海洋与陆地有明确的界限吗? 在海浪中,流动的是能量还是海水? 打捞沉船上的货物是否是合法的行为? 德彪西的《大海》,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里》等海洋文艺作品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斯皮尔伯格的《大白鲨》如何引发了捕鲨热潮? 磷虾这样渺小的海洋生物对全球生态系统有多大的影响? 以上问题都能在《海洋与文明》这本书中找到答案。这是一本关于海洋历史、地理、文化等多重意义的人文科普书。作者从海岸线、海洋科学、海洋生物、海上航行、海洋艺术五个方面精炼切入,不仅介绍与之相关的海洋知识、历史故事及细节,还展示人类与海洋的互动关系,以科学、文学、艺术、电影等领域的代表案例或作品如诗歌、小说、画作等,延展至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利用和因此创造出来的文化,强调对海洋的保护与尊重以及海洋
大自然给人类提供了生存条件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飓风、龙卷风、暴风雨等等都是自然灾害。它们频频发生,给人类制造了数不清的灾难和损失。你想知道它们是怎么生成、发展和表现的吗?《飓风 龙卷风 超级风暴》就以动漫的形式向青少年读者们讲述了有关它们的真实的故事,帮助读者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大自然。
本书从宇宙中的天体和天文现象、如何选择观测仪器、如何进行初次天文观测等方面着手,分七章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异彩纷呈的宇宙。每一章都详细介绍了不同观测仪器的调试和各种天体的特点。除此之外,本书还介绍了天文摄影的相关知识和活动。试着回答书中的有趣问题吧!
“海错图笔记”系列图书是一套多元解读清代海洋生物图谱《海错图》的科普书,以博物达人的视角,从生物学、博物学及生活美学等角度,讲述中国丰富的海洋及滨海生物、植物和风土人情。 本书从74篇考证笔记中精选25篇文章,涉及鱼类、鸟类、甲壳类、哺乳动物等44种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物种,可谓一次酣畅痛快的海洋及滨海生物物种解密,更是一次精彩的古今博物达人思维碰撞。
《这里是中国2》以近代以来一百年为时间尺度,讲述现代化进程之下,中国的地理变迁和中国人的创造,呈现这个蓝色星球上伟大的地表塑造。通过原创摄影图片及充满情感温度的文字,描绘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地理人文景观和自然风貌,让我们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了解自身所处的自然世界,并以可感知的方式收藏大自然的美好。100年,我们重塑了一片山河100年,我们振兴了一个民族100年,我们改变了一个国家从没有一根钢轨,到铁路、公路纵横四方从没有一盏电灯,到14亿人全民通电,以及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国土绿化、载人航天、北斗导航、登陆火星……《这里是中国2》一书尽览中国建设之美、家园之美、梦想之美。逆天改命的中国人,告诉世界什么叫大国崛起。超级工程,超级风景。百年重塑山河,建设改变中国!
近年来,肆虐的森林大火已经摧毁了世界各地的大片地区,预计由于气候变化,我们将在未来看到更多这样的情况。但这不是什么新鲜事,野火在地球上存在了数亿年,大规模的火灾在塑造地球生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安德鲁 斯科特讲述了火对我们星球的大气、气候、植被、生态以及植物和动物生命进化的影响。它导致了大规模的物种灭绝,也推动了开花植物的传播。作者通过对化石的研究,揭示地球历史深处的气候,让我们了解早期人类是如何驯服火并使用它的。
每当气候交替、天气突变的时候,孩子们可能都在好奇地球气候怎么会发生这些奇怪的变化。从观察我们周围的自然万物,花朵、蝴蝶、鸟类、青蛙、树木和其他事物所显露出来的些微痕迹,孩子们在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包括一些年轻的 民间科学家们 的指导和协助下,和老师们一起做实验、绘制表格、统计数据,他们学会了辨别自然和气候变化的因素和影响,并由此得出应该采取哪些相关措施的结论。 本书为《烈火中的地球》青少年版,该画册记录了 全球变暖之世界景观 项目的全球50位气候科学家合力完成的成果,书中包括布拉希拍摄的珍贵照片以及作者引人入胜的讲解,其中的真实事迹来自于全球范围的热爱科学和自然的年轻 科学家 。 气候变化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值得深入讨论,这个本来很成人化、国际化的话题,因为有了适龄的语气,配合清晰的解
大陆漂移学说的奠基之作。提出古代大陆原来联合在一起,因大陆漂移而形成各大洲的观点。全书分三篇共13章。第一篇论述大陆漂移的基本内容,指出地球冷缩说、陆桥说和大洋永存说的问题,反证大陆漂移说的正确。第二篇从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古生物学与生物学、古气候学和大地测量学等5个方面论证大陆漂移说。第三篇从地球的粘性、大洋底、硅铝圈、褶皱与断裂、大陆边缘的构造形态等方面,解释大陆漂移的可能性和动力。所阐述的理论为当代地球科学提供了新的发展基点,是现代地质学板块构造学说的核心组成部分。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海陆起源的科学道理,从中认识革命性的科学事件,培养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中国教育报》 《海陆的起源》是德国著名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大陆漂移学说的创立者魏格纳的经典著作。由北京大学孙元林
《从太空看地球》为我们展现了国际空间站的一条(理想化的)轨道上的风景。这趟行星摄影之旅既不断地给人带来惊喜,有时又有些俏皮,既引发深思,又在视觉上给人带来愉悦,而在摄影作品间也点缀着来自无重力世界,关于生命的迷人有趣的评述。《从太空看地球》一书继承了哈德费尔德的热销图书《宇航员的地球生活指南》的精神,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观察地球的奇特窗口,阐明了人类定居的历史过程与其结果,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壮丽景观(与其中所暗藏的智慧),揭示了正在雕琢我们所居住世界与人类未来的自然力量。
亚洲是一块古老、厚重的土地,一块大气磅礴、内涵丰富、值得尊敬和充满希望的土地。它是世界上面积*的洲,拥有世界上的山峰、深的谷地、*的湖泊、多样的气候和繁盛的物种。与其他各洲相比,亚洲汇集和哺育了世界上多的人口,繁衍着世界上多的民族……亚洲,值得我们去不断接近、深入了解,值得我们去驻足静观、用心体味。《走遍亚洲》,期望与读者共同认识亚洲、感受亚洲。 本书是《世界知识丛书》之一,将为读者介绍亚洲这个古老、面积*、人口多、世界经济为活跃的地方。本书以国家为单位,介绍了亚洲各国的自然地理、人文概况等内容。
本系列丛书是国内科学文化品牌果壳为青少年编著的科普读物,精选有趣又有料的科学话题,旨在通过科普阅读的形式拓展青少年的知识面,全系列分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5个分册。本书为地理分册,内容涉及我们生活的地球、各大洲与各国、壮美山河等。书中以阅读笔记的形式,对专业名词做了注释,每篇文章末尾还做了知识点总结。本书不仅仅是对地理学科知识的讲解,更着重于地理知识点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运用,非常适合青少年读者阅读。
大地是人类生存的根基,也是人类活动的舞台,人类依托大地、利用大地、改造大地的行为,成为地理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历史地理是研究往昔的地理,《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涉及历史地理研究的主要领域——疆域、环境、政区、农业、交通、军事、城市等,对这些领域的基本问题及其历史发展进行了梳理和介绍,是了解中国历史地理很好的入门书。
本书首先介绍了环境的基本定义和我国的美丽河山,之后分别阐述了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及其各自特点。重点介绍了水、土壤、大气和固体废弃物的定义、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联系、目前面临的污染问题及防治措施。
那些以前从未听说过干旱这个词的地区,将会亲身体验到水资源短缺的影响,“同时,大气降雨更加变幻莫测,难以预报,另一方面,温暖的海水则会更频繁地造成洪水及海啸灾害。”气候变化是如何一步步地埋葬了我们日常生活,曾经喜欢的风俗习惯和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都慢慢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