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海洋,便没有生命。没有蓝色,便没有绿色。没有海洋,就没有我们。 西尔维娅 A. 厄尔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首席科学家、美国国家地理学会(NGS)驻会探险家、海洋生物学家、环保主义者西尔维娅 A. 厄尔长销力作,二十一世纪版《寂静的春天》。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从海洋一直以来对人类的恩赐、海洋生态目前面临的现实问题,以及,截至此刻海洋保护一切已就绪这三个时间维度出发,回顾了大海对人类从古至今无私的眷顾、阐述如今海洋面临的种种因人类的贪婪与无知造成的仍可逆甚而不可逆的问题,继而提出一系列从人人可上手的细微环保举动,乃至国家政策层面的科学性补救方案。
北极是气候变化的中心。地球上没有哪个地方的变暖速度比北极更快。在这里,气候变暖的速度至少是地球其他地区的两倍。但是我们对北极的生态环境和复杂气候过程知之甚少 海冰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当冰层破裂,相对温暖的海水与极冷的空气接触时,会发生什么?在极夜的条件下,在春日阳光越来越强、冰层下出现迸发出新生命之前,生态系统会发生什么变化?北极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了气候变化的影响,又在多大程度上是气候变化的推动者?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有史以来规模的极地探险项目MOSAiC(北极气候研究多学科漂流计划)启动了。2019年9月20日, 极星号 破冰船从挪威特罗姆瑟港口出发,去往冰冻的北极,随着浮冰开始为期一年的漂流。来自20个国家的科学家登上了这艘船,研究北极海冰和气候变化的后果。 本次考察由著名纪实摄影师埃丝特 霍瓦
塑料的广泛使用和一次性经济的流行,正在使我们的生活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危机,人类迫切需要新的变革拯救自己和环境。本书通过漫画介绍了以环境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故事,它们分别是一次性经济、塑料对海洋的污染,以及一位青年企业家的环保创业故事。为读者介绍了有关生产、消费和环境相互关系的新观点。倡导读者: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念,不盲目跟风购买新产品。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保护海洋。通过循环经济将废物转化为财富,更好地保护环境和人类。
本书针对青少年的特点,立足中国本土情况,以海水为切入点,将海水进行分类分层再量化,分别介绍灵动的海水、魔幻的表层海水、多变的深层海水,让青少年更加深刻与了解海水作用的多样性,满足青少年的好奇心。全书分为六章,根据海水运动形式与利用方式将海水归纳分类,针对每一类别的海水资源,按照其在现代生活中的不同作用,建立从资源到使用的联系链条,并对这个链条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进而分析海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本书贴近中国大众的日常生活,帮助读者更好地树立与培养海洋意识,比较科学而正确地理解海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本书是海洋学领域的畅销书籍之一,全书从各种科学领域(地质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知识宝库中提炼出了与海洋相关的一些基础科学知识,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精美的图片,将海洋学带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全书共1
海洋是当之无愧的地球生命摇篮。 化石记录告诉我们:五次大灭绝抹去了地球上超过3/4的物种,不过,每当地球上的生存条件再次变得可以忍受时,新物种就会重新在海洋中繁衍。在全面回顾了海洋的曲折变迁史之后,我们得到了一个鼓舞人心的信息:无论情况变得多么糟糕,海洋中的生命肯定会延续下去。 可是,进入人类世以后,地球发生了深刻的环境变化,海洋自然无法幸免。过去几十年,每隔十年,北极海冰的面积缩小13%,海洋中背景噪声的强度翻倍;包括洪水、干旱和热浪在内的一系列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全世界每年生产的近4亿吨塑料制品,其中绝大部分的归宿是海洋 人类活动带来的复杂影响远超从前海洋面临的危机,而且没有任何先例可以援引。 因此,海洋的明天会是什么样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现在的行动。这本书将会带我们进入鲸类、鲨
本书总结了拖曳系统的设计方法和研究现状,章介绍了水下拖曳系统的组成;第二章首先介绍了拖曳系统的三类动力学建模方法,而后扩展到考虑弯曲的低张力缆的动力学模型,进而介绍了耦合计算流体力学的计算建模方法,后介绍了水面端和水下端的运动建模;第三章介绍了拖戈系统直航和水面船操纵运动的响应规律;第四章介绍了拖曳系统的振动传递和隔振设计方法。后介绍了拖曳系统的设计与分析方法等
本书主要针对大连南部海域的渔业资源环境,包括水文、海洋化学品、海洋沉积物和海洋生物等各方面进行了调查与各种海洋指标研究后的深入评价。数据丰富、图文并茂,对今后大连南部海域环境保护、坚持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有巨大的意义。并针对海洋渔业管理特别是海洋、渔业专题应用信息系统建设涉及范围广、技术复杂的特点,必须以需求为牵引,以应用为目标,从满足海洋渔业综合管理工作需要出发,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建设海洋渔业综合管理工作所急需的应用系统;同时注重系统实效,根据海洋渔业综合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确定大连南部海域渔业资源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功能。
大海与大洋有什么区别?海洋与陆地有明确的界限吗?在海浪中,流动的是能量还是海水?打捞沉船上的货物是否是合法的行为?德彪西的《大海》,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里》等海洋文艺作品是如何创作出来的?斯皮尔伯格的《大白鲨》如何引发了捕鲨热潮?磷虾这样渺小的海洋生物对 生态系统有多大的影响?以上问题都能在《海洋与文明》这本书中找到答案。这是一本关于海洋历史、地理、文化等多重意义的人文科普书。作者从海岸线、海洋科学、海洋生物、海上航行、海洋艺术五个方面精炼切入,不仅介绍与之相关的海洋知识、历史故事及细节,还展示人类与海洋的互动关系,以科学、文学、艺术、电影等领域的代表案例或作品如诗歌、小说、画作等,延展至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利用和因此创造出来的文化,强调对海洋的保护与尊重以及海洋环境的未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