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4星以上
  • 50-100元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1-10元10-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6折-6.9折
筛选:
    • 中国近代建筑史 第五卷 浴血河山——日本侵华时期及抗战之后的中国城市和建筑
    •   ( 168 条评论 )
    • 赖德霖伍江徐苏斌 /2016-09-0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赖德霖、伍江、徐苏斌主编的《浴火河山--日本侵华时期及抗战之后的中国城市和建筑(精)》主要内容为日本侵华时期及抗战之后的中国城市和建筑。包括1931年以后东北和华北地区,以及抗战时期重庆、贵阳、南京、延安、上海和香港等地的建筑活动。此外还有抗战期间及之后中国建筑教育的发展,战后重建和对战后都市发展的进一步思考,以及1949年前后中国建筑师的移民等情况。在结语中,编者认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制度公有化、经济制度计划化、国家发展战略工业化以及意识形态宣传上均以苏联为追摹对象,影响到建筑生产力的组织方式、管理方式、建筑重点类型、建筑教育思想以及建筑美学。这一切转变标志着中国近代建筑史的结束,以及中国建筑发展一个新阶段的开始。本卷还包括 台湾地区近代建筑大事年表 和 国外关于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介

    • ¥90.5 ¥148 折扣:6.1折
    • 中国近代建筑史第二卷 多元探索——民国早期各地的现代化及中国建筑科学的发展
    •   ( 195 条评论 )
    • 赖德霖伍江徐苏斌 /2016-08-30/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赖德霖、伍江、徐苏斌主编的《多元探索--民国早期各地的现代化及中国建筑科学的发展(精)》主要内容为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城市和建筑的现代化探索及中国建筑科学的发展。具体包括帝制终结和国家权力重建过程中的中国城市与建筑和中国建筑业与建筑学的现代化。前者涉及的地区有北洋政府的政治中心北京、国民党人主持建设的广州,奉系军阀经营的东北,以及其他主要地方势力和外国势力的中心所在。后者则体现在土木工学和建筑学在中国高等教育中的出现、建筑留学、多层次和多渠道办学、中国土木工程师、建筑师和营造厂专业组织的建立与1936年中国建筑博览会的开办,以及专业期刊与大众媒体对建筑发展的促进。这些内容反映了民国早期中国各地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多元化探索,也展现了中国建筑科学在外来影响下逐渐形成并逐渐成熟的过程。

    • ¥96.6 ¥158 折扣:6.1折
    • 现代建筑/世界建筑史丛书 (意)塔夫里 等
    •   ( 18 条评论 )
    • (意)塔夫里 等 /2010-06-0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本书描述了近百年来建筑与城市设计领域内的沧桑变化。在过去的一百多年中,建筑领域内所发生的变化如此之快和如此复杂是少有的。从单体建筑到整个城市的规划设计理论;建筑大师们所倡导的国际式景观;民族主义与极权主义建筑;社会工程建设;城市化;以及由新艺术、立体派、风格派和未来派所影响的的建筑等等,所有这些变化、试验与融合都是在这卷丰富的著作中所要讨论的内容。

    • ¥78.6 ¥114 折扣:6.9折
    • 中国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 江苏卷
    •   ( 89 条评论 )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6-09-0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所编的《中国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江苏卷》探讨了江苏的建筑传统和它的传承,主要目标是面向社会实际,在有所侧重地讨论了若干问题后仍然有一个问题特别值得思考 如何让传统走向未来。本书分上、下篇。上篇为江苏传统建筑的区系与特征解析,下篇为当代江苏传统建筑文化之传承与发展。 本套丛书以省(区)为单位进行编写,共计31卷,*批9卷在2016年9月正式出版。丛书系统解析了各区传统建筑在聚落、建筑、细部等层面的特征,探讨了在当代建筑创作中传承优秀建筑传统的途径和手段。丛书内容主要有四个特点:*,地域覆盖范围大;第二,理论与现实价值高;第三,图片、文字资料丰富翔实;第四,编写力量雄厚。

    • ¥78.3 ¥128 折扣:6.1折
    • 宋《营造法式》研究史
    •   ( 127 条评论 )
    • 成丽 王其亨 /2018-01-27/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营造法式》是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钦准颁行全国的一部侧重于估工算料的建筑营造技术法规。自1919年初朱启钤发现《营造法式》抄本后,数代学者赓续不辍地开展研究,既开启了中国建筑史学的大门,更曾多方位、多层次地推进了该学科的深化发展。本书细致梳理现代以来《营造法式》的研究历程,从版本研究、实物测绘、术语解读、理论探索、多元化取向等多个层面,对相关论著及其研究动因、方法、成就和影响等予以系统分析和归纳,以揭橥并彰显各时期典型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探讨其利钝得失和今后努力的方向,期能裨益于《营造法式》研究的持续深入乃至取得新的突破,为充实和完善中国建筑史学做出贡献。

    • ¥60.5 ¥99 折扣:6.1折
    • 中国古代建筑史 第一卷 原始社会、夏、商、周、秦、汉建筑(第二版)
    •   ( 663 条评论 )
    • 刘叙杰 /2009-12-0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我国传统建筑的研究,肇自梁思成、刘敦桢两位先生。在其引领下,一代学人对我国建筑古代建筑遗存进行了实地测绘和调研,写出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报告,为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在两位开拓者的引领和影响下,近百年来我国建筑史领域的几代学人在中国建筑史研究这一项浩大的学术工程中,不畏艰辛,辛勤耕耘,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20世纪60年代由梁思成与刘敦桢两位先生亲自负责,并由刘敦桢先生担任主编的《中国古代建筑史》就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成果。这部系统而全面的中国古代建筑史学术著作,曾八易其稿,久经磨难,直到 文革 结束的1980年代,才得以出版。 本套《中国古代建筑史》(五卷)正是在继承前人研究基础上,按中国古代建筑发展过程而编写的全面、系统描述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的巨著,按照历史年代顺

    • ¥90.5 ¥148 折扣:6.1折
    • 19世纪末——21世纪初的欧洲建筑
    •   ( 28 条评论 )
    • (荷)伊贝林斯 著,徐哲文申祖烈 译 /2015-04-0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本书用丰富的资料、全新的视角对欧洲建筑从19世纪末到21世纪初重要的历史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景式的概述。与一般介绍欧洲建筑史的图书只谈论西欧建筑的不同,本书花了较多的篇幅详细介绍了中欧和东欧的建筑,弥补了以往介绍欧洲建筑的图书(即使是西方的图书)中缺少的中欧和东欧历史建筑的文献。因此本书是真正意义上的介绍欧洲建筑历史的图书。本书可供建筑师、规划师、建筑史研究者及相关专业在校师生阅读参考。

    • ¥84.4 ¥138 折扣:6.1折
    • 中国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 内蒙古卷
    •   ( 57 条评论 )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6-09-28/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编的《中国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内蒙古卷)(精)》内容构成分为两个部分: 上篇为内蒙古传统建筑特征解析篇,分不同的民族和地区总结了内蒙古地区传统建筑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又从文化的角度解析了内蒙古传统建筑的典型空间范例。 下篇为内蒙古现代建筑传承研究篇,在整体回顾和背景解析的基础上,总结内蒙古地区现代建筑传承实践的基本手法,力求把共性的、取得共识的、经过时间检验的传承成果加以总结,以求引导*为深层的传承实践。 本套丛书以省(区)为单位进行编写,共计31卷,*批9卷在2016年9月正式出版。丛书系统解析了各区传统建筑在聚落、建筑、细部等层面的特征,探讨了在当代建筑创作中传承优秀建筑传统的途径和手段。丛书内容主要有四个特点:*,地域覆盖范围大;第二,理论与现实价值

    • ¥78.3 ¥128 折扣:6.1折
    • 中国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 浙江卷
    •   ( 90 条评论 )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6-09-0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编的《中国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 浙江卷》核心内容分上下两 篇,上篇对浙江传统建筑地域特征进行研究,从自然环境特征、人文环境特征、建造技术渊源三方面归纳进行归纳,并从聚落 公共建筑 民居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建构完整的浙江省传统建筑地域特征体系;下篇提出浙江现代建筑地域特征传承创作实践取向,探讨浙江当代建筑地域性特征的生成机制,提取浙江当代建筑地域化创作的语言要素取向、场域表述取向、回应气候取向等。 本套丛书以省(区)为单位进行编写,共计31卷,*批9卷在2016年9月正式出版。丛书系统解析了各区传统建筑在聚落、建筑、细部等层面的特征,探讨了在当代建筑创作中传承优秀建筑传统的途径和手段。丛书内容主要有四个特点:*,地域覆盖范围大;第二,理论与现实价值高;第三,图

    • ¥78.3 ¥128 折扣:6.1折
    • 后工业时代产业建筑遗产保护更新
    •   ( 199 条评论 )
    • 王建国 等著 /2008-01-0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城市产业更新的加速,使城市中传统的制造行业比重下降,大量的城市旧区地段面临更新改造,而其中产业用地往往是更新改造的主要对象。本书由国内城市设计著名专家、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王建国教授撰写,主要针对产业建筑保护更新这一目前建筑界、规划界的热点问题展开深入研究。本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廓清产业建筑遗产保护更新和再利用的内涵意义和价值;提出产业建筑价值评定及分析的界定和分类标准;对产业类建筑保护和再利用的实施策略、具体方法、技术手段和效益等进行系统分类,并做出明确针对性的研究总结,对我国的著名案例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具体的改造设计手法;构建产业建筑保护理论与方法。

    • ¥53.8 ¥88 折扣:6.1折
    • 乌尔姆设计
    •   ( 140 条评论 )
    • (德)林丁格尔 编,王敏 译 /2011-10-0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德国的乌尔姆设计学院,如同包豪斯学院一样,在国际设计界负有盛名。这所将自己定位们工业品设计领域的一个国际性教学和研究机构,曾经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在欧洲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并创造了一个乌尔姆时代。近二十年的历史,这所学院成为一个卓越的设计实验室和天才们聚集的中心。作为客观事物及设计为工业发展的社会意识的倡导者,乌尔姆建立了全新的设计体系,乌尔姆风格——珍珠灰用于亚光的饰面、可调节的腿、减少装饰到少的限度和纯粹几何化的形式,今天仍影响着工业产品的设计。本书是一本有关乌尔姆设计学院发展的翔实的记载,收录了大量原始的材料,作者林丁格尔曾任乌尔姆设计教授。

    • ¥53.8 ¥88 折扣:6.1折
    • 中国近代建筑纲要(1840-1949年)
    •   ( 94 条评论 )
    • 黄元炤 著 /2015-09-0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黄元炤编*的《中国近代建筑纲要(1840-1949 年)》通过大量的查阅和收集工作,以及实地考察与挖掘,在汇集既有的和新发现的史料(关于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专*及文章)后,重新整理、细分,并编制成“年表”。另外,从读解史料与年表的过程中,进行基础性的概括和归纳,以“纲要”(近代的历史、建设和辩证;近代建筑师之个体观察;近代建筑教育的一萌生和发展:近代建筑相关执业形态的破啼面生;近代建筑组织、机构、团体与媒体的成形和效应;近代建筑思潮及风格之演变、现象、姿态与哲学观)的方式,将中国近代建筑(1840—1949年)作适切的梳理和衔接,还原当时所能掌握到的事件和现象,进行细致、严谨、客观的分类和分析,再予以深化研究、对照和整合,从而叠加出新的体系和框架。 笔者冀望,从框架中完整呈现浩瀚的中国近代建筑

    • ¥84.4 ¥138 折扣:6.1折
    • 吾心醉石
    •   ( 45 条评论 )
    • 臧毅 /2015-09-19/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本书分别从石雕造像、陵墓石雕、园林石器、文字石刻、文人赏石、造型各异的石兽等来描述石头在古往今来历史中的使用,并以石头作为主要线索,介绍当时的文化与历史。 本书大部分图片是作者到各地进行实景拍摄,图片精美且配合作者多年收藏的经历,使得本书不仅具有可观赏性,亦有可读性。

    • ¥66 ¥108 折扣:6.1折
    • 静谧与喧嚣
    •   ( 29 条评论 )
    • /2015-12-3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建筑界丛书旨在介绍中国青年建筑师的建筑实践,讨论中国当代建筑问题,从学术角度剖析中国*活力的建筑师的代表作。 *辑丛书已于2002年出版,共计5册,分别为张永和的《平常建筑》、崔愷的《工程报告》、刘家琨的《此时此地》、汤桦的《营造乌托邦》和王澍的《设计的开始》。该丛书是中国实验建筑的*集体呈现。 此次 建筑界丛书第二辑 推介了6组*代表性的中国新一代建筑师,分别为马岩松、李兴钢、李虎 黄文箐、华黎、张轲和董豫赣。在从书中,建筑师们充分展现了他们超越建筑之外的文字功底和文化理念。在这里,建筑已不仅仅止于某种具体的 盖房子 过程,更是建筑家漫长的艺术领悟路径与心灵体验历程的直接折射。 欣赏6种关于建筑的不同阅读方式,解读6种不同的建筑文化模式,这是读者在本辑丛书中能体验到的别样精彩。

    • ¥86.8 ¥142 折扣:6.1折
    •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第壹拾肆辑
    •   ( 22 条评论 )
    • 王贵祥 /2017-07-0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以荟萃发表国内外中国建筑史研究论文为主旨。本辑为第壹拾肆辑,收录论文16篇,分为 古代建筑制度研究、佛教建筑研究、建筑考古学研究、古代城市与园林研究、建筑文化研究、建筑管理研究 以及英文论稿专栏。 其中, 古代建筑制度研究 收录7篇:《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的典型个案 清代定陵设计解析(下篇)》和《故宫本〈营造法式〉图样研究(三) 〈营造法式〉彩画锦纹探微》为前几辑的延续,另有《秦汉几座重要木构殿堂可能原状推测》、《〈营造法式〉中殿阁地盘分槽图的探索与引论 》、《算法基因:高平资圣寺毗卢殿外檐铺作解读》、《南村二仙庙正殿及其小木作帐龛尺度设计规律初步研究》和《苏州虎丘二山门构件分型分期与纯度探讨》; 佛教建筑研究 收录3篇,分别为:《见于史料记载的几座

    • ¥78.9 ¥129 折扣:6.1折
    • 世界现代建筑史(第二版)
    •   ( 2257 条评论 )
    • 王爱之 著 /2012-11-0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世界现代建筑史》已经出版了十多年了,其中印刷过好多次。承蒙读者的支持,这本书在建筑史类的出版物中能够印刷这么多次,也是一个幸事,说明建筑发展快,读者希望比较全面地了解现代建筑发展经过的历程和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的重要建筑作品、重要建筑家,也希望了解一百多年来经历过的建筑运动、风格。书的印刷量如此庞大,说明看的人多,但是那本书是十多年前的旧作,并且内中的资料整理有些是二十多年前做的,时过境迁,现代建筑发展得如此迅速,变化如此巨大,无论是当时用的参考资料。还是当时拍摄的图片都有明显跟不上现在的要求的情况,编写那本书的时候,还没有网络,资料完全是在一个个大学的图书馆里面阅读和手工检索的,因此,难免有差错和出入的地方。何况,当时对于处理这么庞大的一个主题还是有些经验不足,在整个结构

    • ¥59.9 ¥98 折扣:6.1折
    • 中国古代人居思念与建筑原则
    •   ( 63 条评论 )
    • 王贵祥 著 /2015-02-0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在2000多年前的公元前1世纪末,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提出“坚固、实用、美观”建筑三原则;在文艺复兴时期,阿尔伯蒂提出建筑艺术美的“和谐” 理念。《中国古代人居理念与建筑原则(精)》(王贵祥著)希望揭示的是,与古罗马人一样,早在3000多年前的上古时期,中国人也提出了与建筑有关的三项基本原则:正德、利用、厚生。与文艺复兴时期的阿尔伯蒂将维特鲁威三原则,归结为“和谐”十分相似,中国古代建筑三原则的核心是:“惟和”。本书透过大量古代文献原典的史料发掘,从建筑理论与原则的视角,对中国人的建筑三原则及“惟和”理念,做了条分缕析的发掘、分析与阐释。本书还就古代中国人在城市规划思想、园林景观艺术、建筑审美意趣方面的种种观念与思想,以及与西方人平行存在的古代中国人的乌托邦理念,逐一进行了发掘、剖析与

    • ¥53.8 ¥88 折扣:6.1折
    • 一次超大尺度风景园林实践——大同古长城文化遗产廊道
    •   ( 32 条评论 )
    • 冯潇 /2020-05-23/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人类文明瑰宝,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大同古长城遗址屡遭蚕食破坏,周边生态环境恶化、旅游发展迟滞、百姓生活贫困。2017年,大同市政府提出了建设大同古长城文化遗产廊道的构想。基于广泛的调研、严谨的分析,规划团队构建了一条长度258km、涉及面域186km2的线性遗产廊道系统,探索遗产保护、生态修复、文化旅游、产业协调等多项目标。本书着重论述了大同古长城文化遗产廊道空间格局的构建途径和保护发展策略,探讨了长城沿线生态修复的修复范围、群落设计和建植策略,廊道整体和重点地区慢行基础设施的结构体系,以及长城沿线村落的产业引导措施。通过风景园林牵头,多学科团队协同,在规划团队、业主、专家和施工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探索了长城这种特殊线形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策略;指导了面域近

    • ¥78.3 ¥128 折扣:6.1折
    • 中国古代建筑史 第五卷 清代建筑 (第二版)
    •   ( 494 条评论 )
    • 孙大章 /2009-12-0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五卷集《中国古代建筑史》按照中国古代建筑发展过程分为五卷。卷,中国古代建筑的初创、形成与次发展高潮,包括原始社会、夏、商、周、秦、汉建筑。第二卷,传统建筑继续发展,佛教建筑传人,以及中国古建筑历史第二次发展高潮,包括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建筑。第三卷,中国古代建筑进一步规范化、模数化与成熟时期,包括宋、辽、金、西夏建筑。第四卷,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第三次发展高潮,元、明时期建筑。第五卷,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第三次发展高潮之持续与向近代建筑过渡,清代建筑。 本卷为第五卷。

    • ¥70.9 ¥116 折扣:6.1折
    • 张謇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
    •   ( 156 条评论 )
    • 吴良镛 等著 /2006-10-0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从1895年到1926年,张謇在南通进行城市建设的30年中,他所领导的事业及所创造的“南通模式”,对于当时和现在的中国城市建设,都有重要启发意义。南通近代城市建设具有源于传统、走向近代的特性,它正是一种源自中国本土、采纳先进文化的城市现代化道路。南通的全面建设来自张謇卓越的发展实业、拉动经济和系统的社会规划,也包含了很多创新之处。更重要的是,张謇的贡献在于为中国城乡发展与区域发展问题的真正解决提供一些历史借鉴。 本书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人居环境科学观念,对张謇与南通“中国近代城”进行了较为整体的与系统的研究,涉及到历史理论、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对南通人居环境的建设进行了探索。

    • ¥52 ¥85 折扣:6.1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