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指出,要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作为乡村建设的主力军,乡村建筑工匠在乡村建设的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提升乡村建筑工匠整体水平,作者组织行业内相关专家编制本手册。本手册共十个章节,从实用性出发,介绍了乡村建设工程中的常用符号及数据、建筑识图的常用图例、地基与基础工程、砌体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木结构工程、架子工程、屋面与防水工程以及挡土墙工程等相关知识。本手册文字简练、图文并茂,力求切实满足乡村建筑工匠的学习需要。本书可供乡村建筑工匠、建房农户、乡镇建设管理和技术人员使用。
显通寺是五台山寺庙群中*大的一座寺庙,规模浩大,有各种建筑400余座,且大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殿堂、厢房布局严整,中轴线分明,配殿左右对称。周围山峦起伏,寺内殿阁巍峨,兼有苍松翠柏参插其间,佛教气息浓郁。王宝库等撰文的这本《中国精致建筑100:五台山显通寺》以简要文字和大量精美图片,宣传、介绍了显通寺的起源和历史,建筑形制、风格与构造等。本书可供建筑师,相关专业在校师生,及国内广大读者和国外读者阅读、参考。
地处长江三角洲的扬州,山清水秀,土壤肥沃,气候宜人。一方面,江南秀润清丽的自然环境产生了清秀细腻、富于诗意的江南文人风尚,明清时,这种风尚无论在文学书画还是工艺美术上,都成为当时江南甚至中国的主流;另一方面,扬州依托运河,从汉代至明清,有着千年的繁荣,是除京城之外比较大的城市之一。 清代,扬州为两淮盐运枢纽,盐商聚居之地,四方豪商大贾,鳞集糜至,侨寄户居者,不下数千万。 盐商们财力雄厚,富比皇室, 衣服屋宇,穷极华靡 。他们在扬州大兴土木,大肆建造园林、住宅、会馆等,追求住宅的宽敞气派,园林的奇巧变化,并不惜重金装饰和点缀门楼。乾隆年间,扬州园林之盛甲于天下。由于乾隆六次南巡,各盐商穷极物力以供欣赏,自北门直抵平山,两岸楼台,数百里相接,无一处重复。除园林、会馆、住宅外,清
21世纪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在水运和海洋建设装备方面仍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其中自动化、智能化等核心技术仍受制于国外,严重制约了我国水运和海洋基础设施的高质量发展。目前,船闸工程的建造方式正在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转变,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书总结了作者在大型船闸工程智能建造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从理论、技术到工程应用,涉及智能装备、智能建造、智能监测和项目管理等内容。本书可作为从事大型船闸工程智能建造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的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参考书,亦可供高等院校土木、交通和水利专业的师生参考。
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
本书以简要文字和大量精美图片,详细宣传、介绍了为抗击日寇对我国的侵略和骚扰,自明代以来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如山东、浙江、安徽、福建、广东等地修建的抗倭城堡、瞭望台、烽火台、敌楼、炮台等军事设施;弘扬了戚继光等民族英雄抗击倭寇的英雄事迹等。 本书可供建筑师,相关专业在校师生,及国内广大读者和国外读者阅读、参考。
本书为村庄整治技术手册的一个分册,主要针对现有的农村住宅存在结构安全性低、抗震能力弱、房屋出现裂缝回潮、房屋不节能、水电线路布置不合理等问题,从农村住宅的安全性、适用性、节能和水电系统改造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造措施,同时从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农村住宅拆除与再生利用的理念和具体措施,对今后适用于农村的建筑形式进行了展望。虽然本书侧重点是现有房屋的改造,但是对于农村新建房屋同样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本书内容丰富,技术实用,针对性强,可供从事农村住宅建造和改造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学习,也可供广大农户学习参考。
本书首先重点对客家围龙屋产生、演变的过程、围龙屋的基本型制、结构、组成和建造方法进行论述。围龙屋一般由堂屋、横屋、化胎、围屋、风水塘、晒谷场等部分组成,并由各部分的连接处形成天井、天街。因建造地形、时代、家庭经济情况等原因,每个围龙屋的形态和房间数量会有差异。之后,全书对客家围龙屋内部装饰手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首先是装饰风格中多以谐音来表达被象征的吉祥内容,这是中国传统吉祥文化*普遍的一种表达方法;其次是装饰多集中在位于建筑中轴线的堂屋和建筑外立面上,尤其是在围龙屋的上堂屋和祖龛处,两侧的横屋和围屋装饰较少;*后是随着年代的推移,装饰手法越来越多样,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建筑上的石雕木雕也越来越精美。
本书从人居环境科学和新史学方法的理论出发,以黄河在山西省和陕西省沿岸的11个历史城市为研究对象,旨在探寻原真的中国古代城市人居环境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古代城市的城市设计方法和支撑系统。与此同时,通过对历史城市发展、变迁的历史研究,总结历史城市形态演进、变迁的规律,从而为本地区历史城市的保护与发展提出建议。 本书在对黄河晋陕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特点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理清黄河晋陕沿岸历史城市发展的脉络,分析城市产生的影响因素及其形态演进规律。通过实地调研和对历史文献的考证,将历史城市功能结构概括为“治、祀、市、居、教、通、防、储、旌”等九大功能,并以定量化的方法,研究了中国古代城市的用地平衡表,在此基础上对历史城市人居环境的深层含义和城市性质有了新的认识,提出了“人格空间
“津沽趣谭”是《今晚报》为本书作者孙福海先生所开的专栏,旨在介绍天津的风俗人情、名人趣事。本书作为作者《嘛叫天津人》《嘛叫天津人·历史篇》的姊妹篇,收集了作者曾刊发于该专栏的100篇文章,内容涉及天津人的节日礼俗,出生于天津、生活于天津、活跃于天津舞台的曲艺界、戏曲界的名家趣事,全是天津历史上的人物、故事、民风、民俗、掌故,并从中挖掘积极向上的时代内涵,是一部能讲好天津故事的极好读本。
曹当凌主编的《镇江三山文化》全面介绍三山人文景观,透彻研讨三山文化内涵,既全面、准确地介绍了镇江三山文化的靓丽之处和名片效应,又大力弘扬了三山文化中“勇于争雄、敢于创业”等精神内核;既囊老景观,又括新景点,可读性强。镇江三山——金山、焦山、北固山,沿江耸峙,风姿各异,自古至今,享誉中外。金山居首,焦山断后,北固山雄居其问,沿江迤展开,风景秀丽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