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是作者从事研究的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1808355,基于负刚度-阻尼控制系统的结构减振控制研究,作者经过整理,内容更加精炼,图文并茂。1 绪论\t11.1 研究背景与意义\t11.2 负刚度控制理论基础\t31.2.1 负刚度控制简介\t31.2.2 负刚度控制机理\t41.2.3 负刚度控制研究现状\t71.3 形状记忆合金及其特性及应用\t91.3.1 形状记忆合金特性\t91.3.2 形状记忆合金在结构控制中的研究进展\t111.3.3 形状记忆合金在其他领域应用\t151.4 本文研究内容\t162 新型轨道式负刚度装置设计和建模\t18
全书呈上、下篇两大部分的结构关系,目的是为了将一些研究内容较为相近的理论板块有联系地进行分类,以便各位读者、同业和研究人员快速理清本书的研究思路。【上篇】主要围绕 建筑空间的秩序、模块及要素 这一主题来展开。*部分 建筑空间的秩序 ,通过对建筑空间秩序的伦理、审美以及传统建筑空间当中的留白艺术三个层面来进行研究。第二部分 建筑空间的模块 ,从建筑空间的模件体系与模块化设计的发展变革窥见建筑空间的发展趋势。第三部分 建筑空间的要素 ,以当下建筑空间呈现 共享性空间 的现象作为切入点,分类讨论了建筑当中时间要素、视觉要素,使用主体要素的等作用,对于未来建筑空间发展形态的意义。【下篇】 研究内容理论范围以 建筑空间的载体,媒介及语意 为题。*部分 建筑空间的载体 ,通过借鉴美学研究领域当中与 意境 概念有
《建筑结构设计新规范综合应用手册》(第二版)、《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应用图解手册》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的相继出版发行、博客(http://blog.sina.com.cn/zhubingyin)的开通,及在国内主要城市的巡回宣讲,笔者有机会通过博客、邮件、电话及与网友和读者面对面交流,就大家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与工程实际*为紧密的、及大家感兴趣的工程问题进行讨论交流,现将这些问题及笔者对这类问题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建议归类成册,以回报广大网友和读者的信任与厚爱。其目的拟使结构设计过程中,在遵守规范规定和解决具体问题方面对建筑结构设计人员有所帮助,也希望对备考注册结构工程师的考生在理解规范的过程中以有益的启发。本书所根据的主要结构设计规范是:《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高层建筑混凝土
本书在2002年《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版的基础上,汇总了作者及其团队2003~2013年在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领域开展的研究工作与成果;也反映了国内外在此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本书主要介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的重要性与研究现状;混凝土结构服役的各种环境,以及为进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环境区划研究;各种耐久性试验方法与装置;材料层面和结构构件层面的耐久性研究成果;以及从结构的层面来阐述混凝土结构设计、评估和性能提升方面的内容。
在结构设计中,对复杂的子结构或者非常规设计内容,大多采用各种简化、构造的方式处理,这些做法即不符合我国结构设计的技术发展要求,也不一定保证结构安全。SAP2000是非常优秀的结构设计软件,与其他大型软件不同的是,软件集成了包括材料在内的各种中国规范的相关内容,非常容易上手,可以很方便处理复杂挡墙、抗浮锚杆、异形楼板、墙体稳定、复杂预应力、楼板舒适性等各种常见的子结构问题。本书每章以一个常见的子结构问题为例,详细论述了规范的要求以及软件的实现方法,对计算结果的判读给予了详细的说明,形成了针对具体工程问题的完整解决方案。本书所选取的子结构问题非常常见,几乎每个工程都会遇到。软件教授的相关技术内容,学习起点低,可以零基础入门,力争做到技术人员 学得懂、用得上 。
2019年1月2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关于发布 标准《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的公告”,《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T51350-2019自2019年9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为我国 性建筑节能 标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和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46家科研、设计、产品部品制造单位59位专家历时3年联合研究编制完成。《标准》主编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专业总工、环能院院长徐伟表示:本标准是 上 通过 标准形式对零能耗建筑相关定义进行明确规定,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技术体系,提出中国解决方案。《标准》的实施将对推动建筑节能减排、提升建筑室内环境水平、调整建筑能源消费结构、促进建筑节能产业转型升级起到重要作用。本书为《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落实贯彻的重要技术支撑。
《混凝土结构设计禁忌及实例(第2版)》编著者李国胜。《混凝土结构设计禁忌及实例(第2版)》内容提要:本书是针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一些问题,采用“禁忌”提示的方法,告诫读者这些问题不能那样做,而应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本书共有15章: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概念、荷荷和地震作用、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地基与基础、楼(层)盖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板柱-剪力墙结构、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简体结构、 多塔楼、连体,错层等复杂结构、混合结构、其他和实例。全书还列有许多实用图表。 本书可供土建结构设计、施工图审查、监理、施工、科研人员及大专院校土建专业师生使用和参考。
混凝土技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不断更新,不断前进。高性能混凝土与超高性能混凝土从强度与耐久性方面把混凝土技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使混凝土技术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今后,将引领混凝土技术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高性能与超高性能混凝土技术》作者冯乃谦长期从事混凝土材料研究,结合生产实际,前后经历了两年才完成本书的写作,从多方面论述了高性能、超高性能及多功能混凝土技术。全书共分28章,主要内容包括:混凝土技术的历史与发展;粉体技术与高性能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高性能超高性能混凝土对水泥的选择;骨料;新型高效减水剂的研发与应用;天然硅质掺合料;天然沸石;偏高岭土超细粉;粉煤灰;微珠超细粉;硅粉;水淬矿渣超细粉(矿粉);混凝土用膨胀材料;造纸白泥的应用;石灰石细粉;其他的无机细粉;水
本书由江苏省住建厅科技中心组织编写。科技发展中心是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直属机构,担负着省住建厅许多科研与技术研发工作,包括组织省内的相关课题,人员培训等工作。为适应 预制构件生产的技术需求特编写本书。对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全流程涉及的材料、生产准备、构件生产与管理、堆放、吊运和防护、资料管理及建筑轻质条板隔墙的生产技术进行全面总结和凝练。本书共分为预制混凝土构件和建筑轻质条板隔墙两大部分,8个章节,内容精炼、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性,可供生产一线的工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参考使用。
本书是在汶川8级特大地震后,依据2008年8月修订并颁布执行的规范、规程、标准,结合现有房屋抗震加固和震区损坏房屋加固、维修、改造、改建的急需而编写的。全书共分16章,内容包括地震及其对房屋的破坏、现有房屋和震损房屋的检测评估方法、评估标准、加固维修技术措施等;对房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木结构、砌体结构以及地基、基础、屋面、楼面、墙面、装饰装修工程的抗震鉴定、震损现象、机理、加固维修方法和措施进行了系统、详尽的介绍;对古建筑和镇(乡)村建筑的抗震鉴定、加固与维修方法进行了专门论述;对供电、供水、供暖系统及其设施设备的维修维护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对房屋抗震加固修缮工程预决算编制、审核方法作了详细的介绍,并附有工程实例;书中介绍了新材料、新技术在房屋抗震加固维修中的应用。 全书力求以简洁明
本书分建筑结构抗震和高层钢结构两部分,目的在于给建筑结构设计人员提供一些有关设计方面的参考资料。建筑结构抗震包括:一些关于抗震设防的国家文件和全国地震烈度的划分;建筑震害概况;建筑场地和地基基础在地震中的反应和分析;地震对建筑物作用的计算和地震反应谱分析;建筑结构概念设计和结构抗震验算共10章。高层钢结构包括:高层钢结构用钢材的简要介绍;结构体系的详细分类和个别工程实例;框架梁、柱、支撑和剪力墙等钢构件的计算和构造;梁、柱各种节点构造和连接;型钢混凝土梁、柱、剪力墙的计算和构造,以及它们的连接;钢管混凝土结构的特性、构造要求、受压构件的组合强度、钢管混凝土柱的承载力计算,以及它的连接节点构造和计算共9章。
本书为步入或即将步入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是从事该行业的有关人员了解现有技术的媒介和工具。
本书第四版是根据新颁布实施的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及国家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和其他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并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工程实践和多方著述编写的实用工具书。 本书内容包括:混凝土结构材料标准与相关规定,钢筋混凝土板及板式楼梯,钢筋混凝土梁,钢筋混凝土单层厂房柱,钢筋混凝土柱牛腿设计,现浇钢筋混凝土柱及梁柱节点,钢筋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及叠合构件与装配式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抗震构造,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构造,地下工程防水构造与做法,地下工程渗漏治理技术规定,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构造,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埋件及连接件,支撑系统,
《第2届建筑类多媒体课件大赛获奖作品系列》是由中国建设教育协会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联合举办的多媒体课件大赛而推出的获奖作品系列光盘,课件均内容丰富全面,与教学结合紧密,操作简便交互性强.适合教师辅助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 《建筑钢结构设计》多媒体课件针对本课程具有理论问题复杂、构造节点繁多等特点,采用虚拟模型系统来辅助教学,以实体建模的方式,在电脑程序中再现钢结构的构件形式、变形形式以及节点构造方式等,然后在特定的程序环境中实现对虚拟模型的观察(包括旋转、平移、缩放等),并通过点击模型上的特定部件对其进行拆解,从而可以更好地观察到各部件的形状以及模型的构成。模型直观形象,加强学生对抽象的理论概念、复杂的节点构造等问题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本课件采用网页格式,使用超链接、地
本分册包括砌体结构和特种结构两大部分。砌体结构有:砌体材料及计算标准、砌体结构的分类、单层和多层砌体房屋静力计算、高层房屋静力设计、砌体房屋结构构件承载力计算、砌体结构构造共6章。特种结构有:架空管道支架、烟囱、钢筋混凝土筒仓3部分共特种结构27章。管架重点介绍管架的设计,有刚性管架、柔性管架半铰接管架、固定管架、双向滑动管架、振动管线管架、托吊架、拱形管道、悬索式管架、桥式管架、管架的抗震、管架的基础等。烟囱除介绍筒壁、内衬、受热、裂缝、防腐的基本问题外,分别列出钢筋混凝土烟囱、套筒式与多管式烟囱、钢烟囱、烟囱的基础设计等。钢筋混凝土筒仓主要包括矩形筒仓、圆形筒仓、低壁浅仓、高壁浅仓、深仓、筒仓结构裂缝等。 本书可供建筑工程设计人员和建设单位人员使用,也可供施工人员使用。
本书中的问题,主要都是工程设计线的同仁们在一些学术会议、学术讲座及其他学术活动中陆续提出来的。应该说是疑难问题,有些甚至还是所谓“热点问题”。笔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搜集整理,并为此多次研读相关规范,请教专家,查阅资料,结合自己的工程设计实践,对这些疑难问题谈了自己的体会和认识,并力求给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全书共分十章,章结构设计基本规定,主要包括一般规定、材料、结构选型、构件的变形、结构水平位移限值和舒适度要求、结构基本构件的构造要求、结构抗连续倒塌概念设计原则;第二章抗震概念设计,主要包括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抗震概念设计、抗震等级、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第三章结构计算分析,主要包括荷载和地震作用、结构计算模型的简化、正确使用结构分析软件、计算结果的分析和判断;从第四章到第十
张毅刚编著的《索结构典型工程集(上)》汇集了 我国近十年建成 的100项不同特点的索结构典型 工程,包括10种主要结构类型。 分为上、下两册,上册包括:单 向张弦结构、双向张弦结构、空 间张弦结构、弦支穹顶结构和管内 索结构共五章;下册包括:悬索结 构、索穹顶结构、拉索拱结构、斜 拉结构和幕墙索结构共五章。本 书从设计特点、施工特点、施工模 拟分析和施工过程监测等方面,以 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我国索结构 建造技术近十年的发展。所选工 程均是参编者直接参与施工或咨 询的工程。 《索结构典型工程集(上)》既是一本宝贵的索结 构工 程资料集,也可为工程技术人员应 用索结构技术提供借鉴。
本书为配合PKPM CAD工程部推出建筑结构设计软件新版本——PKPM08版由工程部技术人员精心编写,对新版软件的改进部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全书分八篇三十八章分别介绍了PMCAD软件、结构计算分析软件、结构设计施工图软件、基础设计软件、钢结构设计软件、砌体结构辅助设计软件及图形编辑、打印和转换及三维建筑设计软件的改进内容。本书是PKPM结构软件用户及希望了解软件升级后的新功能的设计人员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