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建筑史上,还是在人类的文化想象中,私人住宅都占据着一个独一无二的位置。它既是心灵的庇护之所,也是遮风挡雨的藏身之地;是家庭的交流之地、活动的场所,是生活、工作、吃饭、睡觉的地方;既是公共领地,也是私人领地。 整个西方世界,私人住宅的流行在20世纪以来盛行不衰。正如美国建筑评论家泰伦斯?瑞莱所指出的,构成私人住宅发展基础的社会条件和社会结构 私密性,生活与工作的分离,家庭及家庭生活本身的特性 全都彻底改变了。 这是本书《导言》里的一段话,也是本书产生的背景。 本书选入世界各地 美 的100座住宅; 美 的标准,就是设计与场地、环境、材料的完美结合。而从中也可以看到,住宅设计的不同途径在世界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表现:如在美国,一幢私宅被看作是一个强有力的成功标志;在澳大利亚,住
赵冰、王明贤主编的《冯纪忠百年诞辰研究文集/冯纪忠研究系列》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中国现代建筑奠基人,中国城市规划专业和风景园林专业的创始人,同济大学教授冯纪忠(1915.3.19-2009.12.10)先生代表作品的研讨论文合集,书中包含了大量精彩照片。
本书选择了九位世界*建筑大师,以及他们在中国设计的九座重要建筑,通过影像记录这些大师与中国共同完成当代建筑奇迹的故事! 这些建筑师分别来自英国、法国、荷兰、瑞士、澳大利亚、美国、日本等国家,他们设计的这些建筑则从1978年的香山饭店起,直到今天的奥运建筑,整整跨越了三十年的时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向世界迈进的印证。
超越建筑本身狭窄的思维范畴,从非建筑的角度思考建筑,将使建筑获得崭新的发展可能。然而新的观念及途径并非像传统的建筑知识或技能那样,通过学习便能掌握,相反,需要永远置身于开路先锋的位置不懈地探索开拓,才能得到一点一滴的收获。因此,我们试图通过展览的方式,激励建筑学及相关专业的青年学生从新的角度思考建筑,培养基本的建筑设计的探索求新精神。从参展的约200件作品来看,不仅数量远远超过了我们所预期的总量,而且这些作品所反映出的设计思路的广泛程度超出了*建筑理论的范畴。在本书中尽管我们试图从17个方面归纳阐述这些作品的不同设计思想,但即便属于同一类的作品,仍然具有其独特的视角和新的见解。这是一个极其丰富的,在某种程度上带有未来遐想的建筑思想观念展示,其中某些探索更是令人激动,耐人寻味,让人们
邵韦平主编的《BIAD**工程设计(2014)》收录了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BIAD)2015年评选出的**工程。书中作品内容丰富,主要集中在公共建筑、商业建筑、文化建筑等几大类。本书以项目申报资料与回访实际效果为依据,从BlAD品牌建设高度出发,对建筑的设计创新、功能布局、造型设计、结构选型和机电系统合理、经济环保、工程控制力与完成度、使用感受等多方因素进行了全面综合的评估,务求使评选结果客观、公正。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建筑系、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系、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学系、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的建筑设计作品。
青岛里院是青岛地区一种因历史原因而形成的居住建筑集落形式。从整体上看,具有相同的院落围合式特征。从个体间的对比来看,由于不同殖民国家分别建造,导致各里院建筑在空间尺度和建构特征等方面呈现了差异性。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青岛地区的里院建筑由于无法保证良好的居住生活需求,正在逐步的进行改造和新建。这些珍贵的历史建筑快速的消失对我国传统集落研究工作来说是巨大的损失。 基于这样的认识,《青岛里院》一书中全面的搜集了现保存良好的里院建筑的图像资料。通过对比分析,以*说明性的图片来呈现青岛里院的共性与差异性。通过这些图像配以简要的文字介绍和说明,可以从多个角度读解出里院的空间特征以及不同国家建造尺度、美学偏好等内容。 本书对调研成果采取的呈现方式兼具了学术研究成果和科研资料两种特征,这样
本书是建筑师与多学科的研究者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理论与实践经验总结而成。本书以大量图片和简明扼要的文字介绍了建筑师们利用现代建筑语言和环境结构对建筑及其所在地域环境所进行的详细分析和研究,以及建筑师们用脱离传统的研究方法在建筑理论和建筑实践方面所进行的工作。本书特点及创新之处在于它从历史、文化、地理等多层面对建筑及其环境进行了探讨,它抛弃了传统上将城市从版图上和将规划从建筑中区别开来的作法,对这些建筑师们来说,城市中心区和郊区、城市和乡村只是同一版图上的不同位置而已,它们既有自己的特征,又与其他方面有着广泛的联系和从属关系。本书具有较新的设计思想和新的涵义。对建筑师、规划师、室内设计师、古建筑保护等方面人士及相关专业在校师生具有很好的参考、借鉴作用。 本书适用于建筑师
《美国规划协会*规划获奖项目解析(2000-2010年)》介绍和分析了美国规划协会从2000年到2010年十年内评选出的*规划案例。作者对其中7个案例作了详细介绍,而且重新访问了这些案例所在城市,收集资料,拍摄照片,进行分析,以供中国规划师们参考。所选的案例力求具有多样性、代表性,涵盖了多种类型的规划,包括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城市设计、交通规划及景观规划:在空间层面上,也包括了城市、社区、街道、公园等不同层次,希望对从事不同规划工作的规划师们有用。《美国规划协会*规划获奖项目解析(2000-2010年)》可供城市规划工作者、城市规划管理者及有关院系师生参考。本书由张庭伟等编著。
本书收集了2010年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双年展中,涵盖美国、中国、澳大利亚及欧洲各国、亚洲其他国家等众多优秀参展作品,着重展示了新数字技术的创新性应用。该展览分为学生建筑设计作品和青年建筑师作品两个部分,分别精选成册。本书为其中的青年建筑师作品集。
《建筑地图:上海》中建筑的选取原则为:①著名建筑;②著名设计师(设计单位)的代表性建筑作品;③优秀历史建筑;④作者认为有价值有特色的建筑。其中还包含少量正在建或即将建的建筑,并加以标示。其中所有场馆均附有照片,并将永久性建筑加以特别介绍。我们亲自走访每一个列在书中的建筑,进行资料收集、拍照、绘制图表,并在必要时与相关部门直接沟通联系,力争获取比较权威的手资料。对于收录入书中的建筑,主要介绍其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关于建筑与环境基本信息,包括建筑名称、用途、地理位置、开放时间及电话、公共交通及停车场等建筑自身特点则包括设计者、建成时间、面积、层数、结构等,后还附有一个简短的介绍。
本套丛书共包括《梦寻千回一北京奥运总体规划》、《宏构如花一奥运建筑总览》、《五环绿苑一奥林匹克公园》、《织梦筑鸟巢一国家体育场》、《漪水盈方一国家游泳中心》、《曲扇临风一国家体育馆》、《华章凝彩一新建奥运场馆》、《故韵新声一改扩建奥运场馆》、《诗意漫城一景观规划设计》以及《再塑北京一市政与交通工程》十卷.从奥运总体规划到单体场馆介绍,全面展示了北京奥运建筑的方方面面。整套丛书从策划到编撰完成,历时两年。作为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丛书的编撰难度很大,参与编写的单位和人员众多,资料数据繁杂。在中国建筑学会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的总牵头下,丛书的编撰得到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京奥组委、北京2008办公室及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的大力支持;更有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国家体育场有限责任公司、
本书为阿珞室内设计北京有限公司成立11年来的作品集,重点介绍了公司成长11年来所设计的售楼处、会所作品,共19个案例。包括:烟台融科迩海项目、北京融科千章墅项目、沈阳华润奉天九里项目、北京新华广电颐泉汇项目、青岛胶南世茂诺沙湾项目、北京亦庄丰创科技项目、北京中粮万科长阳半岛项目、吉林大唐天下江山项目、北京华润凤凰城项目、银川海亮国际小区项目、北京红山世家项目、武汉龙泰置业北郦湖别墅项目等。
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主编的《中国绿色建筑 (2017中国城市科学研究系列报告)》是中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组织编撰的第十本绿色建筑年度发展报告,旨在全面系统总结我国绿色建筑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指导我国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建设、评价、实用及维护,在*大范嗣内推动绿色建筑发展与实践
本书以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的本科教学课程体系为基本结构,收录以2007年为主的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的优秀学生作业,全书分为造型基础课程、设计初步课程、建筑基础课程、建筑设计八大板块,兼顾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三个专业方向的教学。每个板块的构成包括课题介绍和作业案例。以图为主,图文并茂;文字部分中英文对照。本书较全面地向读者呈现了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的本科教学的成果,其办学思路与教学特色可窥一斑。
本书邀请哈尔滨工业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吉林建筑大学等高校的教师进行撰文,介绍他们各自学校在相关学科、专业方面进行的教学改革与转型方式;就自己身边层出不穷的设计竞赛与评图展开热议,这些竞赛包括国际和国内的职业建筑师的设计竞赛,亦包括针对在校学生的概念设计竞赛,等等。后介绍天津大学王学仲老师生前所做的美术教育,以及当前台湾地区大学的绿色建筑教育。
本书收集和整理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内外地下建筑佳作100例,分成地下居住建筑(8例)、公共建筑(23例)、交通建筑(21例)、地下建筑综合体(28 例)以及地下工业建筑(5例)、仓储建筑(7例)、防护建筑(8例)等七大类,以图为主,用少量文字给予简要评介。 本书可供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地下空间规划设计等专业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借鉴参考。
◆ 世界建筑*著名的50余座全面解析 ◆ 分5个时间跨度介绍近千年的建筑经典 ◆ 局部放大全方位剖析建筑关键细节 ◆ 3D立体效果图全方位展示建筑结构 今天,建筑已不再是简单地为人们提供遮风避雨的场所。千百年来,世界各地的许多建筑凝聚了多少人类的智慧成为不朽的传奇。无论是宗教建筑还是生活场所,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人们因地制宜,创造了许多建筑的经典。 在设计师眼中,建筑是一系列空间的组合。着手设计一座新建筑时,他们首先考虑的是结构必须实现功能,为这些功能设计空间,然后通过墙体、窗户和屋顶来定义空间。因此,不同建筑的内部特征往往大相径庭。《伟大的建筑 图解世界文明的奇迹》中介绍了世界各地不同风格的50余座建筑,图文解析带您领略不同国度的异域建筑风格。 《伟大的建筑图解世界文
《创作与实践(刘晓钟工作室作品集)》精选刘晓钟工作室二十余年来的重点项目,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了工作室“反映功能、美学及精神需要”的建筑产品,平实自然、贴近生活的创作方法,以及注重策划、创新、市场认知的“整体设计”过程,“建筑服务于社会”、建筑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本书适合建筑设计专业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是对苏俄转型解体期间展开的纪念碑综合体个案研究。莫斯科俯首山胜利纪念碑综合体的设计建造持续了近50年(1943-1995年)。20世纪80年代中期正式启动了建造工程,此时恰逢苏联转型时期,胜利纪念碑的设计建造在苏联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发生了一系列不可预见的改变。本书试图分析还原这一史实,其中重点研究了1985-1995这10年间的设计建造的改变过程。另外本书从纪念艺术的角度对胜利纪念碑的艺术风格、技术特点等进行了总结,剖析了俄罗斯纪念艺术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内在关联。
《2012全国建筑院系建筑学优秀教案集》讲述进行了九年的“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作业观摩与评选”在2011年落下了帷幕。2012年第二届“全国建筑院系建筑设计教案和教学成果观摩与评选”的活动顺利召开。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编著的此书将这次评选活动的优秀教案集结出版,除了选录了评选时展板展示的内容外,还让各位获奖老师将他们的教案再次浓缩成文字,方便他人学习借鉴。并配备光盘,让读者可以全方位的仔细研究优秀作品。
由安腾直见、柴田晃宏、比护结子*的《建筑构 造--从图纸模型3D详解世界四大名宅》通过图纸、模 型与3DCG(计算机三维制图)对20世纪具有代表性的四 大*名住宅 住吉长屋 、 萨伏伊別墅 、 范斯沃斯住宅 、 白之家 的建筑构成进行了深刻 的剖析与解读。世界四大*名住宅不同的构成形式造 就了无与伦比的美妙空间与形态。 在第、章中,讲述了建筑的简单模型 箱形 建筑 模型的制作,并学习了如何绘制图纸的基础知 识。 在第2章中,对 住吉长屋 进行了模型制作, 并通过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的绘制,学习钢筋混 凝土墙结构的构成。 在第3章的 萨伏伊別墅 中,在对图纸进行理 解的同时,对模型进行了组装并学习了钢筋混凝土框 架结构的相关知识。 在第4章的 范斯沃斯住宅 中,通过模型与 3DCG的制作,学习了钢结构的相关知识。 在第5章中,通过
本书介绍了美国波士顿的dA 事务所的近期作品,他们的业务范围包括: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以及家具设计。本书详细介绍了dA事务的二十余个设计作品,书中收录了大量的工作草图和设计过程中的电脑模型分析图。本书对于国内的规划师、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以及相关专业大专院校师生具有极大的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