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建筑史上,还是在人类的文化想象中,私人住宅都占据着一个独一无二的位置。它既是心灵的庇护之所,也是遮风挡雨的藏身之地;是家庭的交流之地、活动的场所,是生活、工作、吃饭、睡觉的地方;既是公共领地,也是私人领地。 整个西方世界,私人住宅的流行在20世纪以来盛行不衰。正如美国建筑评论家泰伦斯?瑞莱所指出的,构成私人住宅发展基础的社会条件和社会结构 私密性,生活与工作的分离,家庭及家庭生活本身的特性 全都彻底改变了。 这是本书《导言》里的一段话,也是本书产生的背景。 本书选入世界各地 美 的100座住宅; 美 的标准,就是设计与场地、环境、材料的完美结合。而从中也可以看到,住宅设计的不同途径在世界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表现:如在美国,一幢私宅被看作是一个强有力的成功标志;在澳大利亚,住
赵冰、王明贤主编的《冯纪忠百年诞辰研究文集/冯纪忠研究系列》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中国现代建筑奠基人,中国城市规划专业和风景园林专业的创始人,同济大学教授冯纪忠(1915.3.19-2009.12.10)先生代表作品的研讨论文合集,书中包含了大量精彩照片。
《美国规划协会*规划获奖项目解析(2000-2010年)》介绍和分析了美国规划协会从2000年到2010年十年内评选出的*规划案例。作者对其中7个案例作了详细介绍,而且重新访问了这些案例所在城市,收集资料,拍摄照片,进行分析,以供中国规划师们参考。所选的案例力求具有多样性、代表性,涵盖了多种类型的规划,包括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城市设计、交通规划及景观规划:在空间层面上,也包括了城市、社区、街道、公园等不同层次,希望对从事不同规划工作的规划师们有用。《美国规划协会*规划获奖项目解析(2000-2010年)》可供城市规划工作者、城市规划管理者及有关院系师生参考。本书由张庭伟等编著。
本书定位于出版高质量的优秀建筑设计,注重所收录作品的重要性、原创性和开拓性。为严格保证作品的质量,作者只选取了已获定评的韩国国内及国际知名竞赛作品,包括中标方案和获奖设计。为此,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立了一套严格的专家评审机制,所有入选项目都在有关精能的韩语的建筑专家、总工程师论证、审定的基础上,由编委会讨论确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延请了六位曾在韩国工作、生活或母语为韩语的建筑专业人员对所选内容进行翻译,并后聘请中建北京设计研究院的崔正秀总工程师对全书进行了审校。 本书收录的作品共分六大类:涉及了公共建筑、商业建筑、学校建筑、体育设施、博物馆、住宅及公署等领域,如光州会展中心、首尔市政厅前广场、釜山设计中心、金山国际人参物流中心、首尔产业大学语言学院、安阳体育馆及冰上竞技场
超越建筑本身狭窄的思维范畴,从非建筑的角度思考建筑,将使建筑获得崭新的发展可能。然而新的观念及途径并非像传统的建筑知识或技能那样,通过学习便能掌握,相反,需要永远置身于开路先锋的位置不懈地探索开拓,才能得到一点一滴的收获。因此,我们试图通过展览的方式,激励建筑学及相关专业的青年学生从新的角度思考建筑,培养基本的建筑设计的探索求新精神。从参展的约200件作品来看,不仅数量远远超过了我们所预期的总量,而且这些作品所反映出的设计思路的广泛程度超出了*建筑理论的范畴。在本书中尽管我们试图从17个方面归纳阐述这些作品的不同设计思想,但即便属于同一类的作品,仍然具有其独特的视角和新的见解。这是一个极其丰富的,在某种程度上带有未来遐想的建筑思想观念展示,其中某些探索更是令人激动,耐人寻味,让人们
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主编的《中国绿色建筑 (2017中国城市科学研究系列报告)》是中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组织编撰的第十本绿色建筑年度发展报告,旨在全面系统总结我国绿色建筑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指导我国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建设、评价、实用及维护,在*大范嗣内推动绿色建筑发展与实践
赵锂、钱梅主编的《第四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奖 **设计工程实例(精)》为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给水排水研究分会组织的“第四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奖(给水排水)”的评奖展示。 本书共分三篇,即公共建筑篇、居住建筑篇、工业建筑篇,其中包括了京基·蔡屋围金融中心、中央电视台新台址、珠江城等一大批国内*先进的大型建筑。 本书可供从事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的专业人员参考。
李早主编的《融合创新(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学生作品集)》这部作品集,是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1979年恢复招生以来教学成果的集中展示,其中精选了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工业设计以及广告学等7个专业的国内外竞赛获奖作品和**课程作业。这部作品集如同一部发展史,记录着建筑与艺术学院几十年来紧跟时代,秉承创新思维的办学思想和专业领域的拓展过程,记录着建筑与艺术类5个一级学科近年来水乳交融、多元创新的学科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提升之路。作品集中的部分作者,目前已经成为业界知名的设计大师或是高等教育工作者,*有众多校友活跃在国内外设计前沿,展现着合工大建艺人的风采。
本书是建筑师与多学科的研究者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理论与实践经验总结而成。本书以大量图片和简明扼要的文字介绍了建筑师们利用现代建筑语言和环境结构对建筑及其所在地域环境所进行的详细分析和研究,以及建筑师们用脱离传统的研究方法在建筑理论和建筑实践方面所进行的工作。本书特点及创新之处在于它从历史、文化、地理等多层面对建筑及其环境进行了探讨,它抛弃了传统上将城市从版图上和将规划从建筑中区别开来的作法,对这些建筑师们来说,城市中心区和郊区、城市和乡村只是同一版图上的不同位置而已,它们既有自己的特征,又与其他方面有着广泛的联系和从属关系。本书具有较新的设计思想和新的涵义。对建筑师、规划师、室内设计师、古建筑保护等方面人士及相关专业在校师生具有很好的参考、借鉴作用。 本书适用于建筑师
本书以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的本科教学课程体系为基本结构,收录以2007年为主的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的优秀学生作业,全书分为造型基础课程、设计初步课程、建筑基础课程、建筑设计八大板块,兼顾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三个专业方向的教学。每个板块的构成包括课题介绍和作业案例。以图为主,图文并茂;文字部分中英文对照。本书较全面地向读者呈现了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的本科教学的成果,其办学思路与教学特色可窥一斑。
这是本建筑设计方案图,由俄罗斯远东国立技术大学建筑学院的学生所作。包括2-6年级学生。每个设计方案都有其独特、创新的设计外表,它们如同一股股新鲜血液注入建筑设计领域,让我们的视觉有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
本书为阿珞室内设计北京有限公司成立11年来的作品集,重点介绍了公司成长11年来所设计的售楼处、会所作品,共19个案例。包括:烟台融科迩海项目、北京融科千章墅项目、沈阳华润奉天九里项目、北京新华广电颐泉汇项目、青岛胶南世茂诺沙湾项目、北京亦庄丰创科技项目、北京中粮万科长阳半岛项目、吉林大唐天下江山项目、北京华润凤凰城项目、银川海亮国际小区项目、北京红山世家项目、武汉龙泰置业北郦湖别墅项目等。
本书介绍了美国波士顿的dA 事务所的近期作品,他们的业务范围包括: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以及家具设计。本书详细介绍了dA事务的二十余个设计作品,书中收录了大量的工作草图和设计过程中的电脑模型分析图。本书对于国内的规划师、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以及相关专业大专院校师生具有极大的借鉴价值。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产业区的发展方兴未艾。本书收集了22个典型的文化产业园经典案例,从其创建背景开始,结合其创意和实施过程,全面展示了各个文化产业园的精髓和特色所在,既是世界现有文化产业园案例的集中呈现和经验总结,亦可资未来文化产业创意借鉴,具有比较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书内容主要为近5年新建成的功能齐全、造型新颖、材料生态、节能环保、符合新时代学生需求的中小学校建筑设计实例,以图片 案例评析的形式展开。*卷为上海、浙江、江苏、安徽四个省市设计单位的共计55个优秀校园作品,涵盖小学、初中、高中,部分含幼儿园,一体化国际学校等,建筑功能包括教学楼、食堂、体育馆、宿舍楼、科技楼、艺术楼等,设计形式包含新建、改造、扩建等。图片形式包括建成校园的实景照片、校园总平面图、主要建筑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分析图、概念图等。
建筑文化是人类物质、精神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师需要科学的理性思维,又应有丰富的情感反应。当代青年建筑师作为建筑创作的主力军,他们有朝气,有个性,又善于创新。本书分上篇、中篇、下篇三大部分,内容包括中国当代“十佳”优秀青年建筑师作品选;中国当代优秀青年建筑师作品选;中国当代“十佳”优秀青年建筑师作品点评辑录与中国当代优秀青年建筑师设计理念辑录等。 本书可供广大建筑师,特别是青年建筑师学习参考,同时也可作为广大建筑院校师生的良师益友。
建筑结构**设计图集编委会编的这本《建筑结 构**设计图集(11)》系全国第八届**建筑结构设 计评选出的高层及多层建筑结构和大跨度空间结构及 特种结构部分29个获奖项目汇编而成,是我国2010~ 2013年期间建筑结构设计的代表作。每个项目均介绍 工程概况、计算方法、结构布置、构造大样、配筋做 法、抗震构造措施等,具有较好的技术性、实用性和 资料性,对建筑结构设计及施工人员、土建类大专院 校师生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邵韦平主编的《BIAD**工程设计(2014)》收录了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BIAD)2015年评选出的**工程。书中作品内容丰富,主要集中在公共建筑、商业建筑、文化建筑等几大类。本书以项目申报资料与回访实际效果为依据,从BlAD品牌建设高度出发,对建筑的设计创新、功能布局、造型设计、结构选型和机电系统合理、经济环保、工程控制力与完成度、使用感受等多方因素进行了全面综合的评估,务求使评选结果客观、公正。
《走过江南》所实录者有着不同的职业、身份,但有一共同点,陶醉于江南文化,在苏作家具的造型艺术中感知历史,在书画文玩中追索人文气息。这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尤如明清的文人一样听着昆曲,欣赏并使用着家具,醉心于自己喜爱的收藏并以此来精心营造着各自的家,在自己的世外桃源中做着各自喜爱的事,与世无争。他们有的潜心书画,有的热衷丝竹,有的沉浸于制器,更有甚者远离城市喧嚣,效仿古人重返山林茗泉弹琴,虽不入主流但他们雅集创作活动不断,他们以自己的方式理解着传统文化,延续着传统的生活。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一个群体,江南文化才有着坚实的社会基础,对于弘扬江南人文艺术之美起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此次将重点展示这个群体,以走过江南的平实视角领略他们的生活,感悟艺术生活的特别魅力。
崔愷主编的这部《作品2010—2011: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作品选》展现的78个项目,是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数百位建筑师、工程师近年来的辛勤之作、用心之作。作品分布于全国多个城市,类型丰富,规模不一,风格多样,符合当地城市社会丰富多样特色发展的需要,显示了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CADG)不拘一格多元化创作的进步。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一批年轻建筑师、工程师的成长,可以说这是个性化工作室机制的必然,是学术开放的表现,也是研究型设计的成果。我以为,因时因地制宜、百花齐放的创作价值观应是CADG长期坚持的主张。
本书是对苏俄转型解体期间展开的纪念碑综合体个案研究。莫斯科俯首山胜利纪念碑综合体的设计建造持续了近50年(1943-1995年)。20世纪80年代中期正式启动了建造工程,此时恰逢苏联转型时期,胜利纪念碑的设计建造在苏联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发生了一系列不可预见的改变。本书试图分析还原这一史实,其中重点研究了1985-1995这10年间的设计建造的改变过程。另外本书从纪念艺术的角度对胜利纪念碑的艺术风格、技术特点等进行了总结,剖析了俄罗斯纪念艺术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内在关联。
《现代多元》是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屈培青工作室建筑设计作品集下篇,与上篇《乡愁之筑》为系列图书。案例主要为现代建筑、中小学建筑、居住区规划及住宅。本书以项目实景图、设计图为主,搭配简单设计说明,总体版式设计效果良好。 本书由屈培青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