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长期着迷于研究中国园林、山水画及其与建筑的关系,并用绘画的方式研究建筑,近两年来画了大量独特精美的 建筑山水画 ,在豆瓣等网络平台具有颇高人气。本书是作者次正式集结出版的画作《幻园》的第二版,《幻园》版销售状况良好,取得了较好的效益。本次第二版在版的基础上改进装帧方式,预期也可获得良好的市场效益。
本书立足数字景观这一风景园林学前沿领域,从逻辑、结构、方法与运用等方面系统地建构了数字景观理论与方法体系;从价值与内涵出发,深度解析了数字景观的原理;从逻辑、架构与平台入手,阐释了数字景观的结构;针对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方案模拟、数字建造、绩效测控等景观规划设计环节,归纳了数字景观的研究与运用方法;从风景园林环境评价、景园规划设计、海绵城市设计、景园色彩设计、景园空间研究、景园行为研究等方面,详细解读了数字景观的实践成果。本书既有理论研究,又详细阐述了数字景观设计的方法与技术,具有针对性与实践指导价值;既能够为风景园林专业人员的理论研究提供指导,也可以作为风景园林及相关专业从业人员的数字景观实践操作指南。
主要介绍江苏传统园林的人文地理背景、历史沿革、当前遗存概况、主要类型,以及其造园思想、造园要素、理法与美学意境。根据各地现存传统园林的实际状况,选出约56处历史价值高、当前遗存状况好、图文资料精美的经典园林重点介绍,每处园林约3-5页;另精选未列入经典园林的100处以 江苏现存传统园林名录 形式附后。为保护和发扬地域珍贵建筑文化遗产,抢救性记录江苏古建园林传统营造技艺,推动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承和活化利用,增强江苏优秀传统营造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推动建筑业转型发展和新时期工匠精神培育,提升社会大众对传统营造技艺的认知和审美情趣,根据江苏省传统营造技艺活化传承系列工作部署,由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江苏省传统建筑研究中心、江苏省城乡发展研究中心组织搭建。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
本书是《中国近代园林史》下篇,书中介绍了包括:北京、上海、天津以及港、澳、台在内的三十几个省市地区的近代园林。每一地区皆详细介绍了总体发展概况和近代园林实例,并附上了每个地区的近代园林大事记和名录。
“公园”对于现代城市生活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存在。随着城市建设、扩张和新陈代谢,各种各样的公园也随之涌现,有“市政公园”“社区公园”“体育公园”“滨水公园”“湿地公园”“郊野公园“等不同类型。张唐景观自成立以来接触过很多公园设计项目,致力于寻找能激发公共空间活力和公园可持续生长的方法。一方面,书中整理了我国公园的发展历程,探讨了公园建设条件与规范对公园设计的推进和影响。另一方面,作者结合自身参与的一些国内公园设计项目,对建成的公园进行回访,了解它们的后续使用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对现实中公园规划、设计、建造以及后期运维的实际问题加以总结和讨论。希望借此引发公众对公园的“生态性”“耐久性”“公众参与”等话题的思考,构想我国公园的未来发展道路。本书分为4章,“逛“公园-“修“公园-“用”公
闽南传统园林营造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绵延不断。只是到了近代,由于战争及社会动乱等因素而渐趋没落,园林作品实物已遗存不多,令人叹息。长期以来,国内学术界对闽南园林营造史较少关注和系统研究,以致其历史和艺术价值鲜为人知,亟需加以发掘整理,使之还原为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宝库中的特色一脉。《闽南传统园林营造史研究》内容是近25年来作者对闽南传统园林调查学习和理论研究的一个总结,力求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收集与园林遗存的实地考察,阐述闽南传统园林的发展背景与脉络,总结有关的营造经验和艺术特色,填补国内有关闽南传统园林营造史的学术研究空白,为探索闽南传统园林的傅承与创新之路提供史实依据与理论支撑。
“场景”是目前规划设计界讨论的热点话题,“场景营城”是城市规划领域在中国存量更新阶段,以人为核心,提质生活、转化生态、赋能生产,通过舒适物系统的人性化设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全新技术方法。本书围绕场景营城,介绍了场景理论的来源、全球实践经验及在中国的发展,阐述了场景营城的内涵价值、技术体系、规划方法和实施路径,并通过国内的实践案例介绍了场景营城在城市更新、促进消费、生态保护、乡村发展等领域的多元运用。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城乡规划、景观设计、经济、管理等相关学科的科研与教学参考用书:也可供规划、设计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
“场景”是目前规划设计界讨论的热点话题,“场景营城”是城市规划领域在中国存量更新阶段,以人为核心,提质生活、转化生态、赋能生产,通过舒适物系统的人性化设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全新技术方法。本书围绕场景营城,介绍了场景理论的来源、全球实践经验及在中国的发展,阐述了场景营城的内涵价值、技术体系、规划方法和实施路径,并通过国内的实践案例介绍了场景营城在城市更新、促进消费、生态保护、乡村发展等领域的多元运用。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城乡规划、景观设计、经济、管理等相关学科的科研与教学参考用书:也可供规划、设计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
2022年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再次在江苏徐州举办,以此为盼,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编撰了《园博集萃江苏园博优秀案例与作品集》,以江苏园博发展历程和时代脉络为主线,以园博园总体规划、城市展园、场馆建筑和公共景观为篇章,梳理不同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展现优秀园林风采,体现不同时期的园林园艺发展导向、时代特色和建设成就,反映园林对于城市发展和百姓生活的价值和贡献。《园博集萃》所摘选的优秀作品来自江苏承办的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和举办的历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以期以园博会优秀作品为载体,在延续和发展传统园林艺术文脉的基础上,结合地域特色、时代精神、审美取向以及新的生活方式,运用现代造园理念和技艺,创造具有传统园林艺术意境,兼具当代美学特质和时代人文精神的园林精品,为新时代江苏园林的传承和创新发展
内含1000张专业建筑摄影师拍摄的高品质中国古建筑砖石琉璃艺术图片.每张图片40M.本图片库内含光盘4张.检索图册1册和授权书1份。
本书是2007年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交流会上的主要参展项目。分为发展论坛、风景名胜、绿地系统、公园花园和景观环境、名家名师等部分。全面介绍了我国近几年来风景园林方面近期新的优秀规划设计成果。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中国风景园林学科在宏观的大地景观、中观的园林城市、微观的单项园林等三个层次中的发展结果。 本书可供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人员使用,也可供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环境设计、旅游部门的有关人员参考。
《NHK趣味园艺(1-6)》由(日)铃木满男著
本书内容是文化和旅游部资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类科研项目。“北京四合院传统营造技艺”是我国“重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的“传统技艺”类项目,中国艺术研究院是该项目的申报单位和保护单位。“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的中国项目,中国艺术研究院亦是该项目的申报单位和保护单位。作者结合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内涵和外延,第一次系统完整地梳理和总结了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体系架构,并以此为叙事的基本框架,这对今后相关问题的研究有着完整的示范意义。
马泰奥·韦尔切洛尼、维尔吉利奥·韦尔切洛尼著的《园林的诞生--西方造园理念发展史》的引言和各个章节中所传递出来的信息,即“冲破藩篱”这一事实,正是现代园林告诉我们的,要把景观看作一个共享园林,同时这意味着将自然作为首要的因素,而在中国数千年源远流长而又错综复杂的历史中,自然与人为,这两者就处于一种辩证而又精准的平衡关系中。这种平衡源远流长,可以追溯至秦汉时代(公元前221年),并在唐朝(公元618~907年)达到很好。时至今日,中国园林已拥有两千年的历史,与其相比,较为“年轻”的西方园林理所当然地会用充满趣味与好奇的眼光对其进行观察、审视,并以学习的姿态不时引用一些中国式的特征,就像19世纪的“中国风”,充满了各式东方亭阁和宝塔,加以奇异而优美的诠释,以此推动建筑整体的兼容并蓄,也为浪漫式园
现在出版的《大壮营造录》选取设计案例有100个之多,其研究成果还涉及学术技术专著、标准图集及学术论文等。从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了北京市的古建专家们从发掘、整理、研究、总结古建传统技术入手,培养了强大的古建专业队伍,编写教材普及全国,制定了相关标准、手册、规范,近30年来坚持出版全国专享的《古建园林技术》杂志,凡此等等,起到了中国古建筑传承工作中流砥柱的作用。他们的设计作品反映出他们驾驭古建规律及技术之纯熟。这些作品是应需而生、有感而发,绝非为古而古。因此这本书的出版,不但对中国传统建筑的设计工作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是新世纪我国传统建筑科研事业的重要成果之一。 北京市古代建筑设计研究所的成果自然而然地凸显了京派的特色,体现了元、明、清的风貌。《大壮营造录》的出版,在全国带了一个好头,
本书内容包括古代时期园林的起源和作用、中古时期历史背景与概况、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历史背景与概况、欧洲勒诺特时期社会背景与概况、自然风景式时期社会背景与概况、现代公园时期概况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全书内容可供高校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景观学)等师生学习参考,亦可作为广大风景园林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公园城市导向下的海绵城市规划设计与实践》由成玉宁主编
传统中国园林艺术有较多论著介绍,已渐为世人熟知,但庭院、村落、邑郊、沿江、名山诸理景艺术则未引起学界足够重视、研究与介绍者尚属廖寥,而这些方面又恰是中国传统景观建设艺术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的出版弥补了这项欠缺。书中除对江南6种理景艺术作文字分析介绍外,还以众多照片及300余幅测绘图翔实而准确地表现出现存优秀实例的风貌。本书可供风景园林、建筑、城镇建设、文物保护等方面的规划设计者以及园林史、建筑史、文化史等学者研究参考之用,也为一般艺术爱好者提供了新的欣赏视域。
茶花是世界名花,迄今已出版了《山茶》、《山茶属植物主要原种彩色图集》等多部靠前外茶花专著,但围绕束花茶花这一类群的尚未见出版。张亚利等著的这本《微观茶花(束花茶花发展简纪)》主要特色在于:1.抢先发售系统的总结束花茶花近百年的发展历史,分析世界束花茶花育种的进程、现状与特色,为茶花爱好者和研究者提供借鉴,让后来者触类旁通;2.根据作者近10年在束花茶花种质创新与应用中的研究经验,总结束花茶花育种、筛选、研究、应用等整个育种体系的研究成果,为束花茶花爱好者提供成功或失败的经验,让后来者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