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取材于鲁班奖工程。内容包括土建篇、设备篇、电气篇。每个优秀做法从工艺名称、规范要求、工艺要点、节点详图及实例照片几个方面展开描述。每个节点图文并茂、直观明了、便于理解,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对广大建筑业企业深入开展创精品工程活动,保障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学习借鉴和推广应用价值。
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山水文化是中国传统山水画和江南私家园林的创作来源,也正因此山水画与江南私家园林呈现出 同源、同理、同步 的发展态势。 彭历、贾东编*的《江南私家园林之山水意境营造》以山水画与江南私家园林的历史情源为出发点,阐述了两者在山水理念方面的渊源,着重分析了山水图景的建构理法、形式语言及要素的表达,其中以山水图景的建构作为本书的核心内容,在品画赏园的过程中将江南私家园林山水意境营造理法阐述开来。本书的成功出版得益于北方工业大学建筑营造体系研究所的支持和资助,期望本书的出版能够为团队研究贡献绵薄之力。
庭园是梦想中的天堂在人世间的再现,造园指的就是创造这种美丽而又自然的天堂乐园的技术体系。作为一种体系,造园的设计和施工在严格遵循自然科学规律的同时,亦无一不打上时代的印记。 如此说来,庭园及其相关的造园技术似乎高不可攀,远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其实不然,上面的定义只是为了探究庭园的本质;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记住,人人心里都有着对美好事物的憧憬,都具有创造人间乐园的能力。 本书记载的是20余年的造园工作的片断,虽然不能称其为造园史,但是它全面地记录和诉说了一个长期在现场工作人的苦闷与烦恼。如书中所披露的那样,对于造园现场中出现的种类课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出了自己对个案的处理对策。本书能有助于对造园工作的多样性和工作方法的理解。
《姑苏园林--凝固的诗》由曹林娣所著,苏州园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她积淀着中国古代文人的名士风流,是古代士大夫文人思想和精神的凝聚,集中反映了文人们对道德境界和审美理想境界的刻意追求。《姑苏园林--凝固的诗》旨在介绍苏州园林这些凝固的诗产生的背景、作者、主题、抒情语汇以及影响,揭示其深层的文化意蕴,并配置了相应的图片,力图更完整、更形象地反映苏州园林的文化艺术体系。本书可供广大园林爱好者、园林设计工作者、营造者等阅读参考。
景观建筑包括整个范围内的户外设计。本书中收录的项目,其引入注目的地方包括了以下范畴:在建筑周边、之上,甚至室内的开放空间的规划设计,居住区或户外环境中的自给自足的创造,以及在艺术工作中将自然环境当作“天然材料”使用的景观艺术。不同的地域环境和社会背景塑造出富有创造性和趣味性的设计,这些方法各自适用于这全球性的1000个项目。在重点聚集于公园或庭园设计的同时,本书还呈现大量的其他经典类别,如绿化立面、枯山水庭园、纪念场所以及水景观等。
《北方的荣耀:俄罗斯传统园林艺术》以俄罗斯园林史为主线,探讨俄罗斯的古典主义园林、自然风景园、贵族庄园、植物园、宗教园林和名人墓园等园林类别,着重分析介绍了俄罗斯传统造园史上比较重要的12处艺术作品,向读者展现了北方邻国波澜壮阔而又独具魅力的风景园林艺术画卷。 《北方的荣耀:俄罗斯传统园林艺术》是作者在俄罗斯求学期间实地考察研究当地历史园林的收获,书中很多数据信息和图片资料均为首次公开发表,对于风景园林工作者,专研外国艺术史、园林史的学者以及对俄罗斯文化艺术感兴趣的读者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从庭园到世博——户田景观设计30年》是一本有关风景的书,也是一本纪录景观设计师心路历程和成长足迹的书,是日本景观设计大师户田芳树及其设计团队近年来优秀作品,共16个项目,包括2005年日本世博会大型景观设计,以及度假地景观、公园景观、校园景观和日本传统景观等,配有精彩文字介绍,实用性强,是景观设计师的实用参考用书。
在《16世纪以来的景观与历史》这本内容丰富的著作中,伊恩·D·怀特探究了16世纪以来景观与历史之间的复杂关系。本书以不列颠群岛的景观为主,同时也涵盖了欧洲、美国以及全球范围内的殖民地和帝国景观。 《16世纪以来的景观与历史》以景观历史学、历史地理学和文化地理学为基础,重点关注乡村景观与历史的关系,并从社会史、经济史、文化史、环境史、艺术史、历史地理学、考古学和规划学等学科收集了大量素材。由于本书覆盖的时空范围十分广泛,因此从许多不同的角度探究了英国、欧洲乃至更广阔世界的景观变迁。作者用历史发展趋势和景观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文化、人口、经济、环境和政治变化的作用,来解释景观的变化,从19世纪的苏格兰到弗吉尼亚的殖民地,从东盎格鲁沼泽到埃及与印度。此外,作者还大量引用绘画、诗歌、小说
本书出版的2009年IFLA亚太区风景园林奖的获奖作品代表了近些年亚太区域风景园林行业实践的广泛性。这些项目都是近几年规划、设计和建设完成的。然而,其涉及的领域则代表着亚太区经济蓬勃发展的结果——城市的发展,以及对以下领域的投资,即高品质的设计、维护良好的广泛风景和旅游发展的创新。本书收纳的风景园林规划和风景管理项目展示了对本土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场地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所有的项目都展示了各自文化背景下的创新和设计品质。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无论是哪个区域或是民族,都在用自己特有的思辨诠释着各自独特的审美认识。在漫长的岁月中,前人闪烁着聪睿的智慧,通过锲而不舍地对自己的家园环境的营造,给我们留下了叹为观止的绚丽景观。汲取着传统技艺的养分而生机勃勃的后人,又用现代的创新思维和先进的技能在谱写着更为多元的、充满奔放的情感音符与理性规范的生活空间的画卷。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定位就是成为爱好清代园林文化的人们共同的交流平台和精神家园。清代皇家园林,见证清王朝统治之盛衰,反映社会历史之变迁,汇聚思想、文化、艺术之精华,是清代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也是清史研究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其内涵极为丰厚,可谓开掘不尽的宝藏。其研究领域也极为广泛,涉及历史、园林、建筑、生态环境等,具有相当突出的跨学科特点。 *辑主要包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莲文化》《畅春园与康熙帝的 居园理政 》《西人眼中的康熙帝与畅春园》《承泽园探源》《日人笔下的颐和园》《十方普觉寺行宫说略》《 无相相中真实相 :乾隆皇帝对狮子林意项的实现》《承德避暑山庄中皇帝御容的供奉》《清代太液池冰嬉大典兴衰》《清代朝臣 下园 研究:以《翁心存日记》为中心》《圆明园银库小考》等等相关的论文、书评、
《风景园林师》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规划设计委员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信息委员会、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园林设计分会编写。 张国强、贾建中主编的《风景园林师(15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集)》在内容上分为6个板块:发展论坛、风景名胜、园林绿地系统、公园花园、景观环境、风景园林工程。每个板块中介绍相关内容的**规划设计案例,全书共收集**案例32篇。
户田芳树先生用他自己的作品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不被发现,平凡的,但又是自然界的真实反映和写照的事物,他们是宇宙的缩影。用 风景计划 来表述我们所从事的工作,就是希望再一次唤起人类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
为促进全国高校的园林、景观、规划、环艺等相关专业的学术交流,展示教学成果,推动园林景观学科发展,给高校及毕业生搭建一个教学交流和展示自我的舞台。由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全国高校园林景观毕业设计作品展”于2008年展览,同时主办方将邀请多名国内外资深景观设计专家学者评选出优秀毕业设计作品,获奖作品将陆续在北京、上海、深圳、沈阳、杭州等大城市巡回展览。本次毕业生设计作品展得到了包括沈阳建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全国农林、建筑、规划及艺术类高校的大力支持。作品设计范围涉及公园、广场、住区、道路、新校区、商业街、滨水区、度假区、风景区、建筑单体及等不同类型项目
本书为100个全世界著名公园的图文介绍,对于我国的公园及街头绿地的设计施工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深刻地表明这个时代觉悟的高度,也为人们重新认知这个行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并不是任何入都能够驾驭和统筹它们。*秀的景观园林设计师需要融通百家之后的固执己见,厚积薄发基础上的信手拈来,然而,比之更加重要的是正确的思想觉悟和勇敢的社会担当。无疑,檀馨是当今时代具备这种素质为数不多的人之一。 创新公司20年来产生了相当数量、持久隽永有社会影响力的作品,同时也为社会培养一了一批又一批有能力和有担当的优秀设计人才。他们是“梦笔的传人”。在他们的笔下.笔笔生花,把祖国大地装扮成了绚丽多彩的百花园,本作品集仅是从中采撷的几朵小花。 创新20年。是坚持方向、与时俱进的20年; 创新20年,是探索创新、成果丰硕的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