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一样
明代长城是中国*代表的世界文化遗产,其宏伟的气势和律动的美感震撼人心。但长城并非人们传统上所理解的狭义的线性防御墙体,而是隶属于更庞大的复杂系统 明长城军事防御体系的组成部分。本书基于分形理论,精确解析明长城军事防御体系核心要素 军事防御聚落和长城墙体 的宏观系统关系,研究发现两者通过分形自组织结构耦合形成复杂的协同系统,基于此实现了资源的高效配置、军队的快速调动以及系统的协同防御等功能;同时,从系统关系角度,进一步探讨了明长城军事防御体系的运行机制和原真价值。
本书是 中国国土景观研究书系 中的一册,在我们持续开展的国土景观研究的大框架下,探讨了传统山水文化影响下古代福州的城市发展与风景演变。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导论简要阐释了山水文化与空间营建的交互作用、山水风景体系概念的学术价值,概述了学界相关研究成果,并确定了研究对象的时空范围;上篇从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六个历史阶段梳理了福州古代城市的发展历程,剖析了福州传统空间营建的影响因素与主要成就;中篇构建了山水风景体系研究框架,通过山水格局、世俗空间、艺术表达三方面多层次的综合解析,全面、生动地展现了福州传统空间营建中山水科学、山水美学与山水空间的相互影响,总结了福州山水风景体系的重要特征;下篇从传统经验与现代科学价值互补的角度,提出了福州山水风景体系保护发展的三
苏州园林营造技艺是吴地工匠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 技 与 艺 的完美结合。本书由苏州园林发展有限公司、苏州香山古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的一批高级技师,充分发挥多年来在造园、修园中积累的经验,用通俗易懂的文字编写而成。全书分为:石作、瓦作、木作、假山、油漆、砌街铺地等六个章节,主要内容包括江南古建筑施工技术,及新工艺和新材料在古建筑中的应用,
本书选择历史记载中富有盛名但今已无存的私家园林,通过对相关历史文献的文本分析管窥其面貌,并借助作者的传统水墨山水画功底,以 画境 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已消失的洛阳金谷园、会稽始宁墅、吴郡甫里梅花墅、山阴旷园、金陵冶麓园、镇江乐志园、镇江逸圃、溧阳彭氏园、马鞍山小昆山读书处、太仓静庵公山园、太仓澹圃等十一处园林文献资料的详细整理,以不同的层面对其进行全貌复原,并通过绘画的方式和意境建构对其进行空间复原,力图还原文人精神世界中的理想园林图景,并以此接近中国古代文人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真实状态。
《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研究书系》旨在构建中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理论研究,本部分内容旨在借鉴与参考国外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建设经验,梳理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建设的基础理论,总结我国相关实践经验,形成理论研究文集。
孟兆祯、陈晓丽主编的《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5 年会论文集(全球化背景下的本土风景园林)》汇集了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5年会征稿的入选论文,共分5 个主题,即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生态与修复、风景园林资源与文化遗产、风景园林植物、风景园林工程与管理。本书可供从事风景园林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
植物是园林绿地景观中具有生命活力的构成要素,植物物候的变化与植被景观动态紧密相关;要设计出具有季相律动的植物景观,要对植物的生态习性、观赏特性及内在生长发育节律 物候有充分的了解。本册即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100余种 增彩延绿 新优木本材料的物候特征、景观特性及适用生境等做详细介绍;以期从植物材料的角度为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从业人员及相关兴趣爱好者提供借鉴与参考,并借此将植物物候引入公众视野,启迪其对物候观测的兴趣与热情,开展植物科普,惠及社会民众。
本书探索了西方园林如何发展变迁的过程。有别于教科书式的史实陈述,本书在编年史的大框架下,从社会学、美学、植物学、现代绘画、建筑、景观、城市等多个角度切入,对整个西方园林的发展历程做了一次全新的思考。全书结构有条不紊,内容庞而不杂。如何从现代景观学的角度回顾并审视法国新古典主义式的园林和意大利巴洛克式的花园? 莫奈、赖特、巴拉甘、屈米等现代美术史与现当代建筑史上的著名人物与西方园林有着怎样的关系?作为具有公众属性的园林(公园)又是如何参与到现代城市生活中的?作者在书中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思考赋予 园林 这一古老的学问以新鲜的活力和现代性。本书提供了大量案例、平面图以及欧洲历史上大大小小园林的图片,其中包括大量富有历史价值的珍贵图片。
“为中国而设计”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暨论坛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为全国环境艺术设计领域设置的具有权威性何学术水准的专业平台,凝聚了广大设计师的专业智慧。创办以来得到了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工作者和在校师生的大力支持。”为中国而设计,及符合中国国情,又具有中华文化内涵,既体现现代科技成就又能表达我国各民族人居环境观念的当代环境设计作品,把人们对于和谐、宜居、绿色的美好理想体现在设计中。该展览的组委会阵容强大,由全国十大美院和该专业领域优秀院校组成,并得到了较多设计公司和媒体、网络支持。 《为中国而设计:2014第六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优秀论文集》包括:低碳设计与本土化建筑;生态城市与环境景观设计;生态设计与室内空间;设计教学与教育研究;传统文化与艺术研究;原创家具设计六部分。
工作与生活压力容易使人们精神疲劳和情绪紧张,进一步威胁人的身心健康,以自然环境为主体的社区公园在促进人的精力恢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与价值。本书探讨了社区公园恢复性环境体系的构成,运用恢复性环境的概念及其相关理论基础,探索社区公园恢复性环境的影响机制,建立包括社区公园恢复性环境优化原则、优化策略的理论框架。旨在为社区公园恢复性环境相关研究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对于改善人居环境质量,优化城市居民生活品质,提升社区公园环境的健康恢复性效应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本书汇集了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7年会征稿的入选论文,共分5个主题,即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生态与修复、风景园林资源与文化遗产、风景园林植物、风景园林工程与管理。本书可供从事风景园林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城市公园设计》(原著第二版)是基于西欧和北美一些重要的城市公园案例的研究。*版出版于2001年,涵盖了20个公园,此书也出版了中文译版。第二版出版共包含有30个公园,增加了10个较新的案例。 本书详细介绍了每一个公园的历史,包括为何选定,选定时期的场地条件,负责设计和建设的主要人物,公园的规划和设计,促进公园发展的个人,现在负责公园管理的机构,当前的资金来源,当前的使用程度(特别是游客数),公园内的犯罪率,公园的计划等。力图全方位地介绍公园设计、建设及使用过程的变化和原因等。 本书不只聚焦于设计,还关注了项目的历史背景、建设成本与维护改造等一系列问题,对风景园林、城乡规划设计、城市运营开发等领域都有非常高的借鉴意义,是风景园林、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等领域专业工作者、学生的重要理论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