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编的这本《高性能混凝土标准汇编》摘选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工程建设标准中包含有关混凝土原材、配合比、耐久性和性能检测的相关标准共35种,为广大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支持。
本规程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结构设计基本规定;4、荷载和地震作用;5、结构计算分析;6、框架结构设计;7、剪力墙结构设计;8、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9、筒体结构设计;10、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11、混合结构设计;12、地下室和基础设计;13、高层建筑结构施工。 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原《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同时废止。
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发布的《2019年度*批团体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 国建节协[2019]5 号)文件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共分7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控制指标;5、设计评价;6、施工评价;7、运行评估。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政编码:100013)。
1 总则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2符号 3基本规定 3.1一般规定 3.2监测系统、测点及设备规定 3.3施工期间监测 3.4使用期间监测 4监测方法 4.1一般规定 4.2应变监测 4.3变形与裂缝监测 4.4温湿度监测 4.5振动监测 4.6地震动及地震响应监测 4.7风及风致响应监测 4.8其他项目监测 4.9巡视检查与系统维护 5高层与高耸结构 5.1一般规定 5.2施工期间监测 5.3使用期间监测 6大跨空间结构 6.1一般规定 6.2施工期间监测 6.3使用期问监测 7桥梁结构 7.1一般规定 7.2施工期间监测 7.3使用期间监测 8其他结构 8.1隔震结构 8.2穿越施工 附录A监测设备主要技术指标 附录8不同类型桥梁使用期间监测要求 本规范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T249-2011):拱形钢结构技术规程》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和符号;3材料;4结构与节点选型;5荷载效应分析;6设计;7制作与安装;8工程验收;相关附录。本规程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1057号公告批准、发布,自2012年5月1日起实施。
现批准《劲性复合桩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T327-2014,自2014年10月1日起实施.
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 一九九二年度工程建设城建、建工行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 的通知》 (建标[1992]732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总则; 2.术语和符号; 3.地震作用和抗震验算;4.建筑非结构构件; 5.建筑附属设备构件。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组织编写并发布,对建筑装饰行业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填不了行业空白。本标准由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组织编写并发布,对建筑装饰行业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填不了行业空白。本标准由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组织编写并发布,对建筑装饰行业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填不了行业空白。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4. 基地和总平面;5. 建筑设计;6. 建筑设备。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20XX年X月X日实施。原行业标准《疗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 40-87(试行)同时废止。(缺公告,实施日期待定)
根据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关于印发2018年*批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团体标准制修订及相关工作计划的通知》(中设协字【2018】6号)的要求,由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汇通有关单位共同编制完成。 在标准编制过程中,编制组经过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外先进标准,广泛征求了国内有关单位与专家意见,*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分10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缩略语,基本规定,系统设计,系统配置,布线路由与空间管理设计,施工安装,调试与试运行,检测,验收等。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勘探与取样;5.地下室;6.地表水;7.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8.现场监测;9.成果报告。
根据建设部《1999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建标[1999]308号)的要求编制本规范。 本规范在编制前,开展了《工业环境振动对文物古迹的影响及相应规范》课题的研究,对主要的工业振源、全国有代表性的古建筑结构及古建筑材料等进行了现场测试和室内实验,取得了大量可供分析的原始数据;对古建筑结构的振动控制标准、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响应等方面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际验证,为制订规范提供了科学的、可靠的依据。 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以上述科研成果为依据、实践经验为基础,对规范的主要内容和问题,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征求有关单位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反复讨论、修改,完成规范的送审稿和报批稿,经全国审查会定稿。 本规范分8章、2个附录。主要内容为:古建筑结构的容许振动标准、工业振动对古建筑结构影响的评估、工业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9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9]88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规程。 本规程主要技术内容是:工.总则;2.术语和符号;3.材料;4.基本设计规定;5.结构构件设计;6.构造规定;7.施工及验收。 本规程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纳入高延性冷轧带肋钢筋;规范了冷轧带肋钢筋应用范围;修改了冷轧带肋钢筋强度设计值;修改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的有关规定;调整了钢筋的保护层厚度、钢筋锚固长度和受力钢筋小配筋率的有关规定;钢筋进场增加了重量偏差检验项目。 本规程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根据中国建筑业协会《关于开展*批团体标准编制工作的通知》(建协函〔2018〕7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标准和国际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标准。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4. 电缆电线敷设器材;5. 智能化集成系统;6. 信息设施系统;7.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8. 公共安全系统;9. 信息化应用系统。本标准由中国建筑业协会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9号主语国际2号楼,邮编:100048)。
本标准是根据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简称中建总公司)中建市管字(2004)5号《关于全面开展中建总公司建筑工程各专业施工标准编制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由中国建筑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组织编制。本标准总结了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系统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以“突出质量策划、完善技术标准、强化过程控制、坚持持续改进”为指导思想,以提高质量管理要求为核心,力求在有效控制制造成本的前提下,使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得到切实保证和不断提高。 本标准的编制以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为蓝本,按照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统一标准》ZJQ00-SG-013-2006的相关要求,综合考虑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所属施工企业的技术水平、管理能力、施工队伍操作工人技术素质和现有市场环境等各方面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