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批准《劲性复合桩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T327-2014,自2014年10月1日起实施.
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 一九九二年度工程建设城建、建工行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 的通知》 (建标[1992]732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总则; 2.术语和符号; 3.地震作用和抗震验算;4.建筑非结构构件; 5.建筑附属设备构件。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根据建设部《1999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建标[1999]308号)的要求编制本规范。 本规范在编制前,开展了《工业环境振动对文物古迹的影响及相应规范》课题的研究,对主要的工业振源、全国有代表性的古建筑结构及古建筑材料等进行了现场测试和室内实验,取得了大量可供分析的原始数据;对古建筑结构的振动控制标准、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响应等方面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际验证,为制订规范提供了科学的、可靠的依据。 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以上述科研成果为依据、实践经验为基础,对规范的主要内容和问题,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征求有关单位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反复讨论、修改,完成规范的送审稿和报批稿,经全国审查会定稿。 本规范分8章、2个附录。主要内容为:古建筑结构的容许振动标准、工业振动对古建筑结构影响的评估、工业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9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9]88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规程。 本规程主要技术内容是:工.总则;2.术语和符号;3.材料;4.基本设计规定;5.结构构件设计;6.构造规定;7.施工及验收。 本规程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纳入高延性冷轧带肋钢筋;规范了冷轧带肋钢筋应用范围;修改了冷轧带肋钢筋强度设计值;修改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的有关规定;调整了钢筋的保护层厚度、钢筋锚固长度和受力钢筋小配筋率的有关规定;钢筋进场增加了重量偏差检验项目。 本规程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数据分类;4.数据编码;5.数据信息;6.数据质量。 本标准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2017年7月1日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224-2010·备案号J1127-2010):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技术规程》关于发布行业标准《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技术规程》的公告现批准《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224-2010,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1.2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程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书适用于房屋建筑和一般构筑物的混凝土结构采用体外预应力加固法进行加固的设计、施工和验收。
为了在石油化工大型设备吊装现场地基处理中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石油化工大型设备吊装现场地基处理设计、施工、监测和验收。 石油化工大型设备吊装现场地基处理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T238-2011):混凝土基层喷浆处理技术规程》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9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9]88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规程。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1.总则;2.术语;3.材料技术要求;4.施工;5.验收。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云南工程建设总承包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为适应国家及行业标准化建设的需要,达到统一规范换流站接地极设计内容深度要求的目的,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5561-2019):换流站接地极设计文件内容深度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5561-2019):换流站接地极设计文件内容深度规定》适用于换流站接地极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5561-2019):换流站接地极设计文件内容深度规定》只对设计的内容深度做出要求,不作为各设计单位内部专业分工和卷册划分标准。 设计文件的编制应执行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 换流站接地极设计除应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5561-2019):换流站接地极设计文件内容深度规定》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为规范发光二极管生产工艺设备的安装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确保发光二极管生产设备安装质量和可靠运行,促进该领域设备安装技术的发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发光二极管生产工艺设备的储存、施工准备、安装工程施工、单机试运转及工程验收。 发光二极管生产工艺设备安装工程的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材料;5.工程设计;6.制作安装;7.质量与验收。本规程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第*89号公告批准发布,自2017年6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 术语和代号;3 振动及其结构噪声限值;4 测量方法等。本标准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第1829号公告批准发布,自2018年9月1日起实施。原国家标准《住宅建筑室内振动限值及其测量方法标准》GB/T 50355-2005。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工程的风洞试验,自2015-08-01实施。
本规程的主要内容是:1.总则;2.术语;3.材料;4.设计;5.施工;6.验收。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2015年9月1日起实施。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 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批) 的通知》(建标E2008]102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规程。 ’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l.总则;2.术语和符号;3.检测仪器;4.测试;5.数据处理;6.检测报告。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载体桩设计;5载体桩复合地基设计;6施工;7验收。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2018年11月1日实施。原《载体桩设计规程》JGJ135-2007同时废止。
CSI住宅是针对当前我国住宅建设方式造成的住宅寿命短、耗能大、质量通病严重和二次装修浪费等问题,确立的一种新型的具有中国住宅产业化特色的住宅建筑体系。本导则结合我国现行相关规范、标准,广泛征求相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经过多次研讨和修改,现主要内容有:总则、CSI住宅设计、CSI住宅部品技术、CSI住宅施工、CSI住宅维修与管理、CSI住宅质量与评定、术语和用词说明等。
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工程的混凝土基层喷浆处理施工与质量验收。2011-12-01实施。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和符号、材料、设计、施工、质量验收。 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2016年5月1日实施。
为规范发光二极管生产工艺设备的安装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确保发光二极管生产设备安装质量和可靠运行,促进该领域设备安装技术的发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发光二极管生产工艺设备的储存、施工准备、安装工程施工、单机试运转及工程验收。 发光二极管生产工艺设备安装工程的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