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V2010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0343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在行业标准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JGJl42 2004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规程。 本规程主要内容是:1总则;2术语;3设计;4材料;5施工;6试运行、调试及竣工验收;7运行与维护。 本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增加了辐射供冷有关规定,并将标准名称改为《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2。增加了绝热层采用发泡水泥、预制沟槽保温板的地面供暖、预制轻薄供暖板地面供暖、毛细管网供暖供冷的有关规定;3.增加了辐射面传热量的测试方法;4.对各章节技术内容进行了全面修订。 本规程中用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标准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批) 的通知》(建标[2008]102号)的要求,由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完成的。 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深入调查研究,收集对比国内外城镇燃气工程的有关术语,并结合城镇燃气工程的发展现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分11章和2个附录,其主要内容是:总则、一般术语、用户分类与燃气需用量、燃气管网计算与水力工况、燃气气源、燃气输配、压缩天然气供应、液化天然气供应、液化石油气供应、燃气燃烧与应用、燃气系统数据采集与监控等。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将相关资料寄送主编单位北京
本书是一本电气识图教程,与电气设计行业相结合,全面系统讲解了各类电气图纸的识读方法,如建筑电气工程图、变配电工程图、送电线路工程图等,可帮助读者系统地认识各类电气工程。本书共8章,章讲解了电路图的基本理论知识,第2章,讲解了电气施工图的识读基础;第3~第8章介绍了变配电工程图、送电线路工程图、建筑动力及照明工程图、防雷接地工程图、建筑电气设备控制工程图、建筑弱电系统图的识读方法。在本书的后面还添加了附录,上面介绍了常用的电气符号与文字符号的含义、种类。本书结构清晰、讲解深入详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本书既可作为大中专、培训学校等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广大电气设计初学者和爱好者学习电气工程的专业指导教材。对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手册。
本文件规定了供热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的术语和定义、计量范围、计量器具配备、计量器具性能和计量器具运行管理等。
共包括15大点:作业现场人员配置、作业现场人员资格要求、作业前的准备、作业原则、作业前的要求、安全装备、隔断(隔离)措施、三个要求、通风要求、危害因素监测、现场照明、防火及防爆、防气体中毒、监护要求、作业终结要求。 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启发现场人员阅读兴趣,促进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意识,提高相关技能。
共包括15大点:作业现场人员配置、作业现场人员资格要求、作业前的准备、作业原则、作业前的要求、安全装备、隔断(隔离)措施、三个要求、通风要求、危害因素监测、现场照明、防火及防爆、防气体中毒、监护要求、作业终结要求。 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启发现场人员阅读兴趣,促进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意识,提高相关技能。
本规程共分 7 章,主要内容包括: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4 轴力伺服系统;5 设计计算;6 施工;7 监测 。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4 轴力伺服系统41 一般规定42 系统性能要求43 主控系统44 数控液压泵站45 伺服加载装置5 设计计算51 一般规定52 支撑布置53 支撑计算54 构造6 施工61 一般规定62 混凝土支撑施工63 轴力伺服系统安装及调试64 轴力施加与伺服控制65 运行维护66 卸载与撤除7 监测71 一般规定72 监测内容73 测点布置74 监测频次75 监测报警附录 A 轴力伺服系统关键部件检查记录表附录 B 轴力伺服系统安装调试质量验收表附录 C 轴力伺服施工过程巡检记录表附录 D 轴力调整申请表本规程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条 文 说 明
本文件依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GB/T 20004.1-2016《团体标准化 部分:良好行为指南》、GB/T 20004.2-2018《团体标准化 第2部分:良好行为评价指南》编写的有关要求,以及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试行)》(中建金协 【2017】119号)的相关规 定。 本文件由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团体标准管理中心归口管理。 本文件编制的技术依托为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团体标准专家委员会。 本文件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 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 经审查定稿。 本文件由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自动门电动门分会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自动门电动门分会(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乙8号203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基本条件;5设备和材料;6设计;7结构设计;8发电系统设计;9工程施工;10环境保护;11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12消防;13验收;14运行与维护。
本书是《电力安全生产系列画册(口袋书)》之一,针对电力基层员工量身定做,内容紧密结合安全工作实际,不以居高临下教育者的姿态,用读者喜闻乐见的语言、生动形象的卡通人物、结合现场的工作实例,巧妙地将安全与日常工作结合在一起。追求“不是我要你安全,而是你自己想安全”的效果。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违章的基本概念与分类、推动反违章工作的管理方法、违章行为的典型心理与良性心理塑造、企业组织管理类的典型违章、检修和施工现场作业的典型违章。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基本条件;5设备和材料;6设计;7结构设计;8发电系统设计;9工程施工;10环境保护;11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12消防;13验收;14运行与维护。
本标准根据中国建筑学会《关于发布 2020年中国建筑学会标准编制计划(批) 的通知》(建会标〔2020〕2号)的要求,由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电气分会、中国消防协会电气防火专业委员会会同有关单位编制完成。在本标准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了国内外有关标准规范,并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对具体内容进行了反复讨论、协调和修改,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分6章4个附录,主要内容是:总则,术语,电气线路分类及燃烧试验方法,使用场所分级,电气线路选用,电气线路敷设与防火封堵及附录。
共包括15大点:作业现场人员配置、作业现场人员资格要求、作业前的准备、作业原则、作业前的要求、安全装备、隔断(隔离)措施、三个要求、通风要求、危害因素监测、现场照明、防火及防爆、防气体中毒、监护要求、作业终结要求。 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启发现场人员阅读兴趣,促进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意识,提高相关技能。
本文件依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GB/T 20004.1-2016《团体标准化 部分:良好行为指南》、GB/T 20004.2-2018《团体标准化 第2部分:良好行为评价指南》编写的有关要求,以及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试行)》(中建金协 【2017】119号)的相关规 定。 本文件由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团体标准管理中心归口管理。 本文件编制的技术依托为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团体标准专家委员会。 本文件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 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 经审查定稿。 本文件由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自动门电动门分会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自动门电动门分会(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乙8号203
本书是《电力安全生产系列画册(口袋书)》之一,针对电力基层员工量身定做,内容紧密结合安全工作实际,不以居高临下教育者的姿态,用读者喜闻乐见的语言、生动形象的卡通人物、结合现场的工作实例,巧妙地将安全与日常工作结合在一起。追求“不是我要你安全,而是你自己想安全”的效果。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违章的基本概念与分类、推动反违章工作的管理方法、违章行为的典型心理与良性心理塑造、企业组织管理类的典型违章、检修和施工现场作业的典型违章。
本文件依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GB/T 20004.1-2016《团体标准化 部分:良好行为指南》、GB/T 20004.2-2018《团体标准化 第2部分:良好行为评价指南》编写的有关要求,以及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试行)》(中建金协 【2017】119号)的相关规 定。 本文件由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团体标准管理中心归口管理。 本文件编制的技术依托为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团体标准专家委员会。 本文件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 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 经审查定稿。 本文件由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自动门电动门分会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自动门电动门分会(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乙8号203
本文件依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GB/T 20004.1-2016《团体标准化 部分:良好行为指南》、GB/T 20004.2-2018《团体标准化 第2部分:良好行为评价指南》编写的有关要求,以及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试行)》(中建金协 【2017】119号)的相关规 定。 本文件由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团体标准管理中心归口管理。 本文件编制的技术依托为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团体标准专家委员会。 本文件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 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 经审查定稿。 本文件由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自动门电动门分会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自动门电动门分会(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乙8号203
为进一步规范大厚度全深式低碳就地冷再生技术的应用,同时提升应用水平,加速优质养护成果落地,天津市市政公路行业协会下达了《大厚度全深式低碳就地冷再生技术》的编制任务,主要由天津市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养护集团有限公司牵头担任《大厚度全深式低碳就地冷再生技术》团体标准主编单位,具体负责本标准的编制工作。 本技术标准在参考大量文献和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对天津市大厚度全深式低碳就地冷再生技术的研究成果和工程应用进行详细总结。标准共分7章、2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规范引述性文件、术语与符号、原材料、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全深式冷再生施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