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工程勘察及建(构)筑物调查;5荷载;6材料;7衬砌结构计算;8隧道衬砌;9抗震设计;10防水与防腐蚀;11壁后注浆;12地层加固及施工辅助措施;13附属结构物;14环境保护及风险控制;15工程监测。
为使广大建设工程技术人员能够更快、更准确地理解、掌握、应用和执行《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条文实质内涵,笔者以近40年的工程设计实践经验,结合典型工程案例,由设计视角全面系统地解读《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全部条文。解读重点关注热点、疑点、细节问题,给予诠释其内涵,观点犀利、析其理、明其意。全文强制性条文的文字表达具有逻辑严谨、简练明确的、可操作性强等特点,由于《通规》只作原则性规定而不述理由,对于执行者和监管者来说可能只知其表,而未察其理。全文内容全面、翔实、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供从事建设工程相关人员参考使用。
本导则共分9章和1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与定义;3.基本规定;4.资源评估;5.需求预测与规模控制;6.地下空间布局;7.网络化、界面与连接控制及引导;8.公共空间及其环境品质控制;9.地下空间安全控制;10.规划的编制与实施程序。
官湖地铁车辆段上盖地块项目位于增城区新塘镇,是广州市首个地铁车辆段上盖地块项目,总建筑面积为58.7万平方米,包含23栋高端住宅,8栋叠墅、2所幼儿园、2所学校及3个公建配套设施。该项目为广州市重点项目,未来将打造为近郊精品住宅大盘。本书包括项目概况、项目历程、项目特点,阐述了前期策划、盖上盖下一体化设计、一级土地整理出让、二级开发方案设计、施工配合、运营维护等维度对设计实践做了总结和思考,为其他同类型项目提供了实施参考价值。
为了进一步做好轨道交通工程类矩形盾构法隧道的设计工作,为工程建设设计提供标准。《城市轨道交通类矩形盾构法隧道设计规范》编制组(下称:编制组)以多种形式在宁波市范围内广泛征求了勘察、设计、施工、科研、教学、建设及管理部门的意见,经反复讨论、修改,完成了《城市轨道交通类矩形盾构法隧道设计规范》(送审稿)。本规范既注重于相关规范的协调、衔接,又注重结合宁波市轨道交通类矩形盾构法隧道施工实践,体现了本规范的准确性、客观性及科学性。编号为:甬 DX/JS 005-2020,自2020年9月1日起实施。
本书稿为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团体标准,由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发布。本标准由主编单位编写,并且负责内容解释。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是一个有六十年悠久历史的学术团体,它是由1953年成立的中国建筑学会南京分会和1952年成立的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南京分会于1961年11月合并成立,隶属于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挂靠单位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学会办公室(秘书处)设在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学会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全省各地市也均建有地方学会。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施工准备;5施工测量;6管片生产与验收;7掘进施工;8特殊地段施工;9管片拼装;10壁后注浆;11隧道防水;12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13盾构保养与维修;14施工运输;15施工监测;16成型隧道验收。 本规范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第1448号公告批准、发布,自2017年7月1日起实施。《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446-2008同时废止。
本规范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定、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2008]105号)的要求,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和同济大学会同有关单位编制完成。 本规范在制定过程中,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特别是原建设部于2007年批准实施的《地铁及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指南(试行)》的实际应用经验,借鉴国外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相关经验和理论,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共分9章和5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工程建设风险等级标准;规划阶段风险管理;可行性研究风险管理;勘察与设计风险管理;招标、投标与合同签订风险管理和施工风险管理。 本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JJ/T 188-2012·备案号J1475-2012):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材料;设计;施工;验收;维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JJ/T 188-2012·备案号J1475-2012):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适用于采用透水砖铺装的轻型荷载道路、停车场和广场及人行道、步行街的设计、施工、验收和维护。
本标准共分20章,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符号与参考标准,基本规定,支护结构体系方案,工程勘察与环境调查,支护结构分析与计算,排桩支护,板桩支护,地下连续墙支护,劲芯水泥土墙支护,土钉墙及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重力式水泥土墙支护,内支撑,锚杆,逆作法与盖挖法,沉井与沉箱,基坑土体加固,地下水控制,土方开挖要求,基坑监测。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工程设计;5工程施工;6工程验收。
高填方刚性涵洞在高等级公路和铁路建设中的应 用非常广泛。由于高填方下刚性涵洞的受力特性复杂 ,现有的理论对填土-涵洞-地基之间的相互作用机 理的认识不足,现行的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和铁路 桥涵设计基本规范中的线性土压力理论难以准确反映 高填方刚性涵洞的实际受力状态,导致涵洞病害屡见 不鲜。 陈保国编著的这本《高填方刚性涵洞土压力计算 理论与应用》系统地研究了高填方刚性涵洞与土体之 间的作用机理及高填方刚性涵洞受力性状的影响因素 ;探讨了高填方刚性涵洞土压力计算理论及其减载机 理和措施;提出了减载式刚性涵洞的设计理论和计算 方法;给出了高填方涵洞地基承载力的确定原则、地 基处理的设计方法以及地基处理方案优选。 本书可供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水利水电专业、 岩土工程专业的设计和施工人员及
广州地铁6号线萝岗车辆段是广州第一个进行上盖综合开发的车辆段项目,位于广州黄浦区大公山西南侧,开创大道以北,荔红一路以东。综合开发用地面积约30.19ha。本项目总建筑面积约93万㎡,其中住宅建筑面积52.83万㎡。盖上及周边白地停车库33万m,配套设施建筑面积5.52万m,地铁办公建筑面积2万m。物业形态主要包括高层及超高层住宅,商业,配套公建等。本书包括项目概况、项目历程、项目特点,阐述了前期策划、盖上盖下一体化设计、一级土地整理出让、二级开发方案设计、施工配合、运营维护等维度对设计实践做了总结和思考,为其他同类型项目提供了实施参考价值。
为贯彻落实公园城市理念,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实现城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规范有序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建成人、城、园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城市,根据《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关于印发2019年批团体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景园学字〔2019〕27号)的要求,编制组经深入探索研究,参考国内外政策和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本标准。本标准适用于设市城市的公园城市评价,设区市的城区可参照执行。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评价内容及计算方法;5.等级评价。
本书是《施工工艺标准手册》系列丛书之一。全书包括16项施工工艺标准: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标准、围护桩施工工艺标准、旋喷桩施工工艺标准、钢筋混凝土支撑施工工艺标准、钢支撑施工工艺标准、土石方与地基处理施工工艺标准、车站主体结构施工工艺标准、综合接地网施工工艺标准、防水施工工艺标准、盾构始发接收施工工艺标准、盾构掘进与管片施工工艺标准、联络通道施工工艺标准、洞口施工工艺标准。
本书为科普读物,为加强地铁消防安全常识的宣传和普及而编写。全书共有六部分,部分为概述,主要介绍地铁火灾的特性和原因;第二部分为地铁消防设施,主要介绍常见的地铁消防设施;第三部分为地铁火灾的预防措施;第四部分为地铁内发生火灾怎么办,主要指导乘客如何报警和疏散逃生等;第五部分为地铁消防相关法律法规;第六部分为地铁火灾典型案例及分析,主要列举实例以警醒各方人员提高对于地铁消防安全的重视。本书适用于广大公众学习参考,希望能增强消防安全意识,真正做到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
根据中建八局《关于开展局基础设施技术标准修编工作的通知》(局科字〔2017〕371号)的要求,技术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家、行业及地方规范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公路路面工程施工技术标准》。 为便于配套使用,在章节编排上主要参考《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册 土建工程》JTG F80。主要包含: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原材料及配合比设计、路面基层与底基层、路面面层、路面附属结构、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以及有关的附录。
现批准《城市轨道交通直线电机牵引系统设计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CJJ167-2012,自2012年8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4.1.2、7.2.1、7.3.10、7.3.11、8.6.3、16.1.7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基本规定;3.运行操作与管理;4.维护保养;5.安全操作与管理。
《且行且思(北京城市街道景观)》由朱丽敏所著,全书共分为六章,介绍了城市街道景观概念综述、北京历史街道景观概况、北京城市街道景观案例研究、北京城市街道景观形态特征、北京城市街道景观人文特征、北京城市街道景观未来构想等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供相关读者阅读学习。
本论文集为第七届全国规划实施学术研讨会的成果,中国城乡规划实施学术委员会是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的二级学术组织,自2014年成立以来,聚集全国广大的专家学者和城乡规划管理部门的工作者,积极开展中国城乡规划实施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以“规划实施与健康城市”为主题,围绕当前“增加健康服务供给、建设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聚焦规划行业前沿和热点问题,深入交流探索规划实施与管理创新的新模式与新经验,以更好地促进规划健康城市的建设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