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施工准备;5施工测量;6管片生产与验收;7掘进施工;8特殊地段施工;9管片拼装;10壁后注浆;11隧道防水;12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13盾构保养与维修;14施工运输;15施工监测;16成型隧道验收。 本规范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第1448号公告批准、发布,自2017年7月1日起实施。《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446-2008同时废止。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工程勘察及建(构)筑物调查;5荷载;6材料;7衬砌结构计算;8隧道衬砌;9抗震设计;10防水与防腐蚀;11壁后注浆;12地层加固及施工辅助措施;13附属结构物;14环境保护及风险控制;15工程监测。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交通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JGJ/T60-2012)》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选址与总平面布置;5.站前广场;6.站房与室外营运区;7.防火与疏散;8.室内环境;9.建筑设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交通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JGJ/T60-2012)》明确了规范的适用范围;增加了港口客运站部分的术语、四节一环保、无障碍设计、公共安全防范、室内环境等内容。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系统功能;5系统性能;6系统组成;7软件设计要求;8接口设计要求;9工程设施要求;10施工安装及质量验收;11系统调试;12系统功能验收和性能验收;13系统不间断运行测试;14系统预验收;15竣工验收。本标准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第1828号公告批准发布,自2018年9月1日起实施。原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636-2010和《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T 50732-2011同时废止。
本规范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定、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2008]105号)的要求,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和同济大学会同有关单位编制完成。 本规范在制定过程中,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特别是原建设部于2007年批准实施的《地铁及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指南(试行)》的实际应用经验,借鉴国外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相关经验和理论,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共分9章和5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工程建设风险等级标准;规划阶段风险管理;可行性研究风险管理;勘察与设计风险管理;招标、投标与合同签订风险管理和施工风险管理。 本规
高填方刚性涵洞在高等级公路和铁路建设中的应 用非常广泛。由于高填方下刚性涵洞的受力特性复杂 ,现有的理论对填土-涵洞-地基之间的相互作用机 理的认识不足,现行的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和铁路 桥涵设计基本规范中的线性土压力理论难以准确反映 高填方刚性涵洞的实际受力状态,导致涵洞病害屡见 不鲜。 陈保国编著的这本《高填方刚性涵洞土压力计算 理论与应用》系统地研究了高填方刚性涵洞与土体之 间的作用机理及高填方刚性涵洞受力性状的影响因素 ;探讨了高填方刚性涵洞土压力计算理论及其减载机 理和措施;提出了减载式刚性涵洞的设计理论和计算 方法;给出了高填方涵洞地基承载力的确定原则、地 基处理的设计方法以及地基处理方案优选。 本书可供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水利水电专业、 岩土工程专业的设计和施工人员及
本书是《施工工艺标准手册》系列丛书之一,依据现行市政、公路工程施工技术标准、规范及检验评定标准编写。全书包括11项施工工艺标准:桥梁总体施工、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墩台工程施工工艺标准、预应力混凝土梁预制施工工艺标准、预制梁架设施工工艺标准、箱梁支架现浇施工工艺标准、箱梁悬臂现浇施工工艺标准、钢箱梁施工工艺标准、支座及附属设施施工工艺标准、涵洞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大临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本指南以 管理行为标准化和工程实体质量控制标准化 为核心,先后在北京、厦门、青岛等地开展试点,建立覆盖全过程、全员参与的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实行规范化管理。本指南征求了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主管部门、建设单位等意见,并进行了完善。
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试行)》(国建节协(2017)40号)及《关于印发 的通知》(国建节协[2019]5号)的要求,由东南大学会同有关单位组建编制组,经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外标准和先进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共同编制了本导则。本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4 配置的基本单元;5 配置内容与数量;6 选址方法。
《市域快速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导则RISN-TG032-2018》是该系列《导则》之一,内容主要有两大部分:*部分 市域快速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导则,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车辆与限界等;第二部分 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国内外发展现状,包括国外发展现状和国内发展现状。
现批准《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CJJ193-2012,自2013年3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6.6.1、10.2.1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I: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分类汇编”共35分册,自1996年出版以来,方便了广大工程建设专业读者的使用,并以其“分类科学,内容全面、准确”的特点受到了社会的好评。这些标准是广大工程建设者必须遵循的准则和规定,对提高工程建设科学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安全,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工期,节约建筑材料和能源,促进技术进步等方面起到了显著的作用。随着我国基本建设的发展和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务院有关部委组织全国各方面的专家陆续制订、修订并颁发了一批新标准,其中部分标准、规范、规程对行业影响较大。为了及时反映近几年国家新制定标准、修订标准和标准局部修订情况,我们组织力量对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分类汇编中内容变动较大者再一次进行了修订。本次修订14册。修订的2003年版汇编分别将相近专业内容的标准汇编于一册,便于对
本标准共分9章,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检查;5.隧道结构健康度评定;6.隧道结构监测;7.隧道结构保养与维修;8.隧道附属结构保养与维修;9.养护管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编号为CJJ/T 289 2018,自2019年5月1日起施行。
本系列标准的编制依据国家、行业和地方有关标准和规范,结合北京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特点和实际,坚持了“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的指导思想,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北京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控制及验收的实践经验,并广泛征求了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 《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系列标准》内容包括:工程划分、统一标准、施工降水、车站、隧道、盾构隧道、桥梁及涵洞、路基、道路、车辆段及综合基地、防水、轨道和装饰装修工程等先导性标准和专项标准。 《轨道交通站场道路及广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是《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系列标准》的专项标准之一,已在北京市建委备案。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为: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路基、基层、路面、广场、人行道、附属构筑物、挡土墙
选题针对当前我国大都市区综合客运枢纽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自身功能不健全、 枢纽建设与周边用地开发脱节等主要问题提出 耦合发展 的理念。研究综合客运枢纽与城市空间的交互耦合关系,揭示我国综合客运枢纽与城市空间的多尺度耦合特征、关键性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开展枢纽分类研究,给出不同类型的综合客运枢纽与城市空间的耦合作用范围,初步建构我国大都市区综合客运枢纽与城市空间耦合发展的理论体系。探讨大都市区综合客运枢纽与周边城市空间耦合发展的合理模式;研究大都市区综合客运枢纽站区周边用地的合理配置;梳理大都市区综合客运枢纽与周边用地耦合开发的思路与流程;提出枢纽与周边用地耦合开发的规划设计要点指南以及体制机制保障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