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施工准备;5施工测量;6管片生产与验收;7掘进施工;8特殊地段施工;9管片拼装;10壁后注浆;11隧道防水;12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13盾构保养与维修;14施工运输;15施工监测;16成型隧道验收。 本规范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第1448号公告批准、发布,自2017年7月1日起实施。《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446-2008同时废止。
为了进一步做好轨道交通工程类矩形盾构法隧道的设计工作,为工程建设设计提供标准。《城市轨道交通类矩形盾构法隧道设计规范》编制组(下称:编制组)以多种形式在宁波市范围内广泛征求了勘察、设计、施工、科研、教学、建设及管理部门的意见,经反复讨论、修改,完成了《城市轨道交通类矩形盾构法隧道设计规范》(送审稿)。本规范既注重于相关规范的协调、衔接,又注重结合宁波市轨道交通类矩形盾构法隧道施工实践,体现了本规范的准确性、客观性及科学性。编号为:甬 DX/JS 005-2020,自2020年9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工程设计;5工程施工;6工程验收。
.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基本规定;3.运行操作与管理;4.维护保养;5.安全操作与管理。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材料;4.结构组合与构造;5.施工;6.验收;7.维护。
本导则共分9章和1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与定义;3.基本规定;4.资源评估;5.需求预测与规模控制;6.地下空间布局;7.网络化、界面与连接控制及引导;8.公共空间及其环境品质控制;9.地下空间安全控制;10.规划的编制与实施程序。
本标准是在《城市隧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DBJ13-25-2008的基础上进行修订。根据现阶段国内城市隧道工程设计及施工特点、工艺水平及质量验收需要,调整了隧道工程分部工程及分项工程划分,将原拱(墙)架及模板、钢筋等章节并入隧道混凝土衬砌,增加了路面工程、附属工程、交通安全设施等章节的内容。修订后本标准共19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隧道总体、洞口、明洞、洞身开挖、初期支护、混凝土衬砌、隧道防排水、隧道路面、隧道装饰、附属工程、交通安全设施、通风工程、供配电与照明工程、消防灭火与排水工程、智能工程、工程质量验收。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系统功能;5系统性能;6系统组成;7软件设计要求;8接口设计要求;9工程设施要求;10施工安装及质量验收;11系统调试;12系统功能验收和性能验收;13系统不间断运行测试;14系统预验收;15竣工验收。本标准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第1828号公告批准发布,自2018年9月1日起实施。原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636-2010和《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T 50732-2011同时废止。
本规范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定、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2008]105号)的要求,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和同济大学会同有关单位编制完成。 本规范在制定过程中,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特别是原建设部于2007年批准实施的《地铁及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指南(试行)》的实际应用经验,借鉴国外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相关经验和理论,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共分9章和5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工程建设风险等级标准;规划阶段风险管理;可行性研究风险管理;勘察与设计风险管理;招标、投标与合同签订风险管理和施工风险管理。 本规
高填方刚性涵洞在高等级公路和铁路建设中的应 用非常广泛。由于高填方下刚性涵洞的受力特性复杂 ,现有的理论对填土-涵洞-地基之间的相互作用机 理的认识不足,现行的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和铁路 桥涵设计基本规范中的线性土压力理论难以准确反映 高填方刚性涵洞的实际受力状态,导致涵洞病害屡见 不鲜。 陈保国编著的这本《高填方刚性涵洞土压力计算 理论与应用》系统地研究了高填方刚性涵洞与土体之 间的作用机理及高填方刚性涵洞受力性状的影响因素 ;探讨了高填方刚性涵洞土压力计算理论及其减载机 理和措施;提出了减载式刚性涵洞的设计理论和计算 方法;给出了高填方涵洞地基承载力的确定原则、地 基处理的设计方法以及地基处理方案优选。 本书可供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水利水电专业、 岩土工程专业的设计和施工人员及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 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批) 的通知》(建标[2008]102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运营组织;5车辆;6限界;7 线路;8轨道;9土建工程;10机电工程;11车辆基地;12防灾;13环境保护。
本文件共分7章,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管廊主体结构监测、管线监测、环境监测、监测管理。
本标准共分12章,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建设条件评估、建设内容及规模评估、建设方案评估、环境影响评估、建筑节能评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评估、综合效益评估、招标评估。 本标准由山西省土木建筑学会标准技术委员会负责管理,山西省投资咨询和发展规划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工作。在执行本标准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随时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山西省投资咨询和发展规划院(地址:太原杏花岭区东大盛世华庭A2-28层,邮编:030009),以供以后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山西省投资咨询和发展规划院
本规程规定了钢管混凝土梁桥术语、材料、计算基本规定、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构造、制造安装与防腐等。本规程适用于圆形截面钢管混凝土梁桥的设计、制造安装与防腐。
本标准是根据山西省土木建筑学会 关于对《政府投资公共建筑项目评估标准》等3项团体标准立项的通知 (晋土建标字〔2019〕1号)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令第44号)、《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令第6号)、《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报告编制指南》(2018年本)、《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审工作指南》(2018年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投资咨询评估管理办法》(发改投资规〔2018〕1604号)等要求,由山西省投资咨询和发展规划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完成。本标准在编制期间召开了多次研讨会,听取了有关专家的指导性意见,经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后*终完成。
本标准是根据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关于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及验收规程 等5项土木工程学会标准立项编制的通知》(土标〔2019〕7号)的要求,由同济大学会同有关单位编制完成。 在本标准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广泛调查研究和总结了桥梁结构风洞试验经验,参考了国内外有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对具体内容进行了反复讨论、协调和修改,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符号与参考标准,基本规定,风洞试验设备,风场模拟,结构动力特性、相似准则、节段模型测力试验、节段模型测振试验、桥塔气动弹性模型试验、全桥气动弹性模型试验、斜拉索节段模型试验、风速和风效应限值。
.
本书稿为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团体标准,由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发布。本标准由主编单位编写,并且负责内容解释。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是一个有六十年悠久历史的学术团体,它是由1953年成立的中国建筑学会南京分会和1952年成立的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南京分会于1961年11月合并成立,隶属于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挂靠单位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学会办公室(秘书处)设在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学会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全省各地市也均建有地方学会。
本规范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23号公告批准、发布,自2012年7月1日起实施。本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 总则;术语、符号和代号;基本规定;路基、垫层和基层;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砌块路面;其他路面;路面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