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与市政工程建设期间地下水控制。2017-3-1实施。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批))的通知》 (建标(2008]102号)的要求,规范修订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家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l.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勘察阶段的划分与基本工作内容;5.城市道路工程;6.城市桥涵工程;7.城市隧道工程;8.城市室外管道工程;9.城市给排水厂站工程;10.城市堤岸工程;ll.报告编制基本规定。 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确定市政工程勘察阶段划分、工作深度要求;2.确定市政工程勘察等级划分标准;3.确定市政工程勘察工作内容、工作量和工作精度;4.确定市政工程勘察成果要求;5.补充城市隧道及给排水厂站工程勘察内容。 本规范中以黑
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二OO一~二OO二年度工程建设城建、建工行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 的通知》(建标[2002]84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规范。 本规范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材料;4建筑设计;5结构设计;6面板及其连接设计;7支承结构设计;8加工制作;9安装施工;10工程验收;11保养和维修。 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 须严格执行。
本标准适用于设市城市的城市园林绿化综合管理评价、城市园林绿地建设评价、各类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管控评价、与城市园林绿化相关的生态环境和市政设施建设评价。2010-12-01实施。
本规范共分10章,主要技术内容有:1总则;2术语;3基 地和总平面;4前厅和休息厅;5观众厅;6舞台;7后台;8防 火设计;9建筑声学;10建筑设备。 本规范修订的主要内容是: 1.调整了剧场规模的划定,取消了丙等剧场的相关要求。 2.增加了售票处的具体规定,取消了吸炯室的相关要求。 3.完善了舞台工艺的有关内容,修改了台口和主舞台的尺 寸要求,增加了舞台音响章节。 4.补充了声桥活荷载取值,调整了机械舞台的荷载取值。 5.完善了舞台区域消防疏散的相关规定,增加了消防排烟 章节。 6.完善了观众厅满场混响时间的相关规定,补充了舞台和 观众厅隔声降噪的要求。 7.补充了剧场给排水的相关要求,增加了舞台区域用电的 规定。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 执行。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4 景观保护与利用规划;5 服务设施规划;6 游览交通规划;7 基础工程设施规划;8 居民点建设规划;9 用地协调规划;10 建筑布局规划;11 成果规定。
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批))的通知》(建标E2006]77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标准。 本标准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建筑物室内平均温度、湿度检测,非透光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透光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建筑外围护结构气密性能检测,采暖空调水系统性能检测,空调风系统性能检测,建筑物年采暖空调能耗及年冷源系统能效系数检测,供配电系统检测,照明系统检测,监测与控制系统性能检测以及相关附录等。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垃圾接收及预处理系统;5、炉排型垃圾焚烧炉与余热锅炉系统;6、流化床垃圾焚烧锅炉系统;7、烟气净化系统;8、汽轮发电机及其辅助系统;9、电气系统;10、热工仪表及自动化系统;11、化学监督与金属监督;12、公用系统及建(构)筑物维护保养;13、炉渣收集与输送系统;14、飞灰处理系统;15、渗沥液处理系统;16、安全、环境与职业健康。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2018年2月1日实施。原《生活垃圾焚烧厂运行维护与安全技术规程》CJJ128-2009同时废止。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 总则;2. 术语、符号和缩略语;3. 基本规定;4. 电气系统;5. 自动控制系统;6. 区域监控和信息管理系统;7. 节能;8. 安全和技术防范;9. 安装、调试及验收。
本书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2)(送审稿)、《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等相关规范和标准编写而成的。 王长川主编的《建筑专业设计与审图常用规范》共分为七章,包括:综合概述、设计基本规定、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建筑节能、建筑安全及防火、工业厂房等。本书可供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建筑设计人员及审图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建筑设计及结构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本标准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9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 的通知》(建标[2009]88)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在原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 50033 2001的基础上修订完成的。 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经调查研究、模拟计算、实验验证,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分为7章和5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采光标准值、采光质量、采光计算和采光节能等。 本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将侧面采光的评价指标采光系数*值改为采光系数平均值;室内天然光临界照度值改为室内天然光设计照度值。 2.扩展了标准的使用范围,增加了展览建筑、交通建筑和体育建筑的采光标
本书是系列导则之一,内容由两大部分组成:*部分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技术导则;第二部分 国内外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实例;内容主要包括城市河道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诊断、城市河道生态治理技术、城市河道生态治理设施养护和应急处理等。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时间的推移,本导则还将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工程测量和原场地勘察;5、原场地地基处理;6、填筑地基工程;7、边坡工程;8、排水工程;9、工程监测。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2018年4月1日实施。
2021年4月30日,中国建筑学会发布公告,批准《智慧建筑设计标准》为中国建筑学会标准,编号为T/ASC 19-2021,自2021年7月1日起实施。T/ASC 19-2021 《智慧建筑设计标准》为首次发布,是为规范智慧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提高智慧建筑工程设计及建设质量而制定的。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智慧建筑及智慧建筑群项目建设。 图书目录 1.总则 2.术语 3.基本规定 4.感知执行 5.网络传输 6.智慧平台 7.智慧应用
本标准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胶合板(木、塑)模架体系、CSCEC-8模架体系、铝(钢)框木模板及支架体系、钢大模板及支架体系、铝合金模板体系、清水混凝土模板、圆柱纸模板、爬模体系、滑模体系、顶模体系、季节性施工、绿色施工共计十五章,其主要内容包括材料、技术和质量管理、施工工艺和操作要点、质量标准和验收等部分。
根据中建八局《关于开展局技术标准修编工作的通知》(局科字〔2016〕334号)的要求,技术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家、行业及地方规范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编了《砌体工程施工技术标准》(2005版)。 为便于配套使用,在章节编排上与《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3-2011)基本保持对应关系。主要包含:总则、术语、基本规定、砌筑砂浆、砖砌体工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工程、石砌体工程、配筋砌体工程、填充墙砌体工程、冬季施工、雨季施工、子分部工程验收以及有关的附录。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 2009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E2009]88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前期准备;5.钻探设备的安装与拆卸;6.钻探施工;7.成井工艺;8.抽水试验;9.事故的预防和处理;10.工程验收及成果资料。 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增加了术语和工程验收及成果资料章节、条文说明及有关的附录;2.修订了总则、基本规定、前期准备、钻探设备的安装与拆卸、钻探施工、成井工艺、抽水试验、钻孔和管井事故的预防和处理等章节;3.删除了原规程第八章和第十章内容。 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市政工程中南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室内外设计参数;4、地下线路;5、地上线路与地上建筑;6、监测与控制;7、消声与隔振;8、节能。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20XX年X月X日起施行。(注意:实施日期待公告后定)
本书分为上下篇。上篇为通用知识,包括建设法规、建筑材料、建筑工程识图、建筑施工技术、施工项目管理。下篇为基础知识,包括建筑力学、建筑构造与建筑结构、建筑设备、环境与职业健康。 本书主要用作安全员培训和考试用书,也可供职业院校师生和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 2010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 的通知》(建标[20lo]43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l.总则;2.基础术语;3.城市地下空间设施;4.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5.地下工程与技术;6.地下空间环境与安全;7。地下空间管理。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9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 的通知》(建标[20093 88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l.总则;2.术语和代号;3.校园电气总体设计;4.供配电系统;5.低压配电;6.配电线路布线系统;7.常用教学和实验设备配电;8.电气照明;9.防雷与接地;10.校园信息设施系统;ll.校园信息化应用系统;12.校园公共安全系统;13.电气设备抗震安全;l4.电气节能。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