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朴子内篇》《肘后备急方》为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医药学家、炼丹术家和道教理论家葛洪的代表著作,对我国医药、炼丹、道教的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但由于年代久远,文辞古奥,不便阅读,此次出版由葛洪研究会经深入细致的研究考证,并对此二书进行全面白话文翻译。全书分三大部分,一部分是《抱朴子内篇》的翻译:二部分是《肘后备急方》的翻译;三部分是有关葛洪的研究探讨文章。
《本草纲目》原书卷帙浩繁,现代人阅读和理解起来存在一定困难,因此我们特地为读者量身定做了这本《彩绘图解本草纲目》。全书选取了250余种药材,几乎囊括了古书《本草纲目》中所有适合现代人养生保健的中草药,翔实严谨地为读者展现了古书的精华,力图使读者在很短时间内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医养生文化,从而生活得更加健康。
《辨证录》是一本综合性医书。清·陈士铎述(托名岐伯、张仲景所传),成书约为1687年。全书十四卷,附《脉诀阐微》一卷。内容包括内、外、儿、妇等各种疾病病证。分伤寒、中寒、中风等126门,700余证,每证详列病状、病因、立法处方及方剂配伍,说理明白易晓,析证简要中肯,每于循乎常理之间突发反问,然后层层剖析、丝丝入扣,排除疑似、辨定本原。用药灵活切病,颇多经验之谈。但其辨证着重于症状的鉴别分析,而忽于舌脉的诊察。由于本书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后世刻本颇多,有些书商将其改名为《辨症冰鉴》等书名。
本书为日本著名汉方医学家大塚敬节(1900-1980)的代表作之一。 大塚敬节先生秉承“汉方医学研究,始于伤寒论,终于伤寒论”之说,毕生坚持持续研究《伤寒杂病论》。大塚敬节受创元社编辑部长保坂富士夫氏的要求,写下了该书稿,既作为《伤寒论》入门讲义,也作为临床医生的参考用书。 在《伤寒论》注解书籍中,深奥难解者居多。但大塚敬节先生认为“这本解说书,我可以自负地认为是至今刊行的《伤寒论》注解书籍中最平易的一本。” 本书的前编是概论部分,后编是正文解说。在概论部分综合地论述了阅读《伤寒论》所必须具备的一些知识,正文解说部分则以《伤寒论》原文为中心对于认为在临床有重要价值的各条文进行解说。本书适合中医临床医生、中医研究者、教学者阅读。
本项目对苏派中医的历代名家医籍进行全面考察,选取学术价值高、版本珍贵、市场价值大却未曾刊行的珍稀文献,对其进行校注勘误,按流派不同(吴门医派卷、孟河医派卷、山阳医派卷、金陵医派卷等),分卷编纂出版古籍校勘简体横排本,同时每种古籍写出作者介绍、校记等。本项目代表江苏中医古籍的整理水平,为广大的中医药工作者和爱好者提供丰富的文献资料。
伤寒杂病论》(桂林古本),是伤寒论的诸多传世版本之一,系仲景第四十六世孙张绍祖先生的家传秘本,“相传共有十三稿……兹所存者为第十二稿”。后张氏将该书传于桂林左修之(盛德)。左于同治三年,在岭南遇到其师张学正(即张绍祖),张自称为仲景的四十六世孙,传授左盛德仲景第十二稿《伤寒杂病论》十六卷。光绪二十年(1894年)左盛德将此书传于同邑罗哲初并为该书作序,且冠以“桂林古本”名。 该书论述详尽,内容丰富,文辞畅达,说理真实,用之有效。既可补宋本文献之缺失,又能借以订正不少条文因错简讹脱所致之谬误。如通行本太阳篇下谓:“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按脉证不合,其理难通。长沙古本作“表有热,里无寒,白虎汤主之。”此说似较为胜。而本书作“里有热,表无寒,白虎汤主之。”比长沙本就更
本项目对苏派中医的历代名家医籍进行全面考察,选取学术价值高、版本珍贵、市场价值大却未曾刊行的珍稀文献,对其进行校注勘误,按流派不同(吴门医派卷、孟河医派卷、山阳医派卷、金陵医派卷等),分卷编纂出版古籍校勘简体横排本,同时每种古籍写出作者介绍、校记等。本项目代表江苏中医古籍的整理水平,为广大的中医药工作者和爱好者提供丰富的文献资料。
本项目对苏派中医的历代名家医籍进行全面考察,选取学术价值高、版本珍贵、市场价值大却未曾刊行的珍稀文献,对其进行校注勘误,按流派不同(吴门医派卷、孟河医派卷、山阳医派卷、金陵医派卷等),分卷编纂出版古籍校勘简体横排本,同时每种古籍写出作者介绍、校记等。本项目代表江苏中医古籍的整理水平,为广大的中医药工作者和爱好者提供丰富的文献资料。
《明清名医全书大成》系列丛书是集明清30位医学名家医学著作而成。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饿宝库,其学术源远流长,发展到明清时期,已日臻成熟,在继承前代成就的基础上,并有许多发展,是中医的鼎盛时期。突出表现在:名医辈出,学派林立,在基础学科和临床各科方便取得了很大成就,特别是本草学和临床学尤为突出。
《明清名医全书大成》系列丛书是集明清30位医学名家医学著作而成。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饿宝库,其学术源远流长,发展到明清时期,已日臻成熟,在继承前代成就的基础上,并有许多发展,是中医的鼎盛时期。突出表现在:名医辈出,学派林立,在基础学科和临床各科方便取得了很大成就,特别是本草学和临床学尤为突出。
《辨证录》为清代陈士铎(字敬之,号远公,别号朱华子)敬述。系综合性医书。14卷。约成书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内容包括内、妇、外、幼等各科病证。分伤寒、中寒、中风……吃泥、胎毒等126门773证,约1479方。每证详列病状、病因、立法处方,并说明方药作用,以及配伍关系(略具后世“方解”之雏形)。每一证除有一个主治方外,多数还以双行小字形式附有一备用方剂,以资互参。全书说理明白易晓,析证简要中肯,用药灵活切病,颇多经验之谈。以“辨病体之异同,证药味之攻补”为特点,故称为《辨证录》。该书虽每以《灵枢》、《素问》、仲景、东垣诸说为立论根据,但师古而不泥古,其辨证尤重于症状的鉴别分析。《辨证录》有较高临床价值,可供中医临床医生参考。
本书共分7章。第一章为学习《伤寒论》的目的,第二章介绍了《伤寒论》的本质特征,第三章介绍了《伤寒论》与疾病模型,第四章介绍了《伤寒论》与《金匮要略》,第五章介绍了《伤寒论》的思维模式,第六章介绍了辨阴阳方法,第七章介绍了辨病发何经。需要说明的是,第七章辨病发何经只介绍了一部分内容,其余内容将在《伤寒传习录》的中下部介绍。本书提出了六经标型的概念,用于破译中医证型的密码。全书用伤寒六经系统树统一中医的各家学说,让内伤与外感、伤寒与温病、经方与时方,不再各自为阵,而是可以全部统一在六经系统树下,这是将仲景伤寒有序分类,结构鲜明、层次清晰,并且理论联系实际,用大量中医西医的临床知识重新解构仲景之书。全书深入浅出,用严密的逻辑体系让中医走出混沌概念。可供中医院校师生,以及临床医务工
《四圣心源》,清·黄元御著,旨在弘扬四圣(黄帝、岐伯、越人、仲景)之伟业,阐发四圣典籍之精蕴。黄氏在此书中提出“枢轴运动”(圆 运动)之观点,并详加阐释,崇尚气化,首重中气(脾胃),兼及四维(心、肺、肝、肾)。方旨彰显,遣药简洁,配伍精当,符合临床。此书结构严谨、条理分明、文笔精炼、风格独特,读之令人耳目一新,堪称黄氏诸书之精华。清代冯承熙对黄元御及其著作给予高度评价:“向读黄坤载先生《素灵微蕴》《四圣心源》诸书,奥析天人,妙烛幽隐,每谓自越人、仲景而后,罕有其伦。”本次整理,增加“黄元御轶事数则”及“方剂索引”,丰富原书内容且方便学习及临床使用。 解读《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研习“四圣典籍”,须读此书。
《三元参赞延寿书》,又称《三元延寿参赞书》,是元代李鹏飞所撰的养生著作。五卷。该书核心内容为 天元之寿,精气不耗者得之 ,下列欲不可绝等九目,并明确提出了 欲不可早,欲不可纵,欲有所忌,欲不可强,欲不可避,嗣续有方,妊娠所忌 等告诫和论述。 地元之寿,起居有常者得之 ,下列养生之道等二十三目。 人元之寿,饮食有度者得之 ,下列五味等十目。其中卷三为食疗专论 饮食有度 ,专谈饮食宜忌。摘取历代有关资料,分成五味、食物两部分阐述食疗注意事项。另外,还分类辑录诸家养生要语,极有参考价值。 译者团队选取权威版本为蓝本,并参照多个通行本进行校勘,依据世界卫生组织、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等颁布的标准翻译基本名词术语,力争最大限度理解和再现典籍原文内容,为中医海外从业者和研究者开展中医理论溯源和传承创
本书是阐述五运六气学说的专题著作。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心得,综合历代运气著作,去芜存菁,整理成章。先述运气学说的由来和产生的科学基础;次述干支甲子的基本知识和对运气学说的意义;再述五运六气的基本内容以及运气同化诸问题;最后列“运气学说与辨证论治”专节,以《素问·藏气法时论》为范例,阐述运气学说在中医临床中运用的原则和大法,使理论密切结合实际;文后附有“六十年运气交司表”,以便于读者学习和运用。全书解说明晰,体系清楚,可供学习和研究运气学说者参考。
本书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书中所载药物大多朴实有验,至今仍然习用。 本书和《伤寒杂病论》一样,具有公认的临床指导价值,成为历代医家诵读的经典医书。《神农本草经》全书载药365种,按药物功效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120种,功能滋补强壮,延年益寿,无毒或毒性很弱,可以久服。中品120种,功能治病补虚,兼而有之,有毒或无毒,当斟酌使用。下品125种,功专祛寒热,破积聚,治病攻邪,多具毒性,不可久服。
《黄帝内经素问白话解》为《中医白话解读本丛书》之一。《黄帝内经素问》(简称《素问》)是中医学最古老的理论著作之一,历来受到医家的重视。由于该书经历年代久远,辗转抄刻,鲁鱼亥豕,加上文义古奥,给学习带来
本书系中医经典著作的*整理版本,经多版本精心汇校而成,供广大中医从业者及爱好者参考。
世传《四圣心源》版本较多,其中宛邻书屋本是业内公认的早流通的、为精善的版本,为清代阳湖张琦校刊,曾被误传已经失传。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版本多而杂乱,底本或据宛邻书屋本校刻,或距《四圣心源》成书年代久远,除此之外,多为传抄,底本不明。几年前,本书责任编辑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幸得宛邻书屋本,今分别影印和整理出版,以正本清源。 影印珍藏版,正文采用纯质纸印刷,精装,具有重要的收藏价值。 简体注释版,程度地保持了原书原貌,力求对字词的辨析与处理精细、得当,对疑难之处的注释全面、精准,纠正了原书《素问》《灵枢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引文的多处错误,尤其是《素问》《灵枢经》引文出处的错误,并指出了目前市场上广为流通的以其他版本为底本的《四圣心源》校注本的不当之处,适合广大中医院校学生、中医初学
由王冰编著的《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是《素问》一书目前的详校本。底本使用的是明代顾从德翻刻宋本《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素问》现存善本及日本仁和寺古钞本《黄帝内经太素》(《东洋医学善本丛书》影印本)分散各地,读者鲜能尽睹。撰者利用各版本对底本经文逐字对校,将各本异文除明显误字之外,尽量录入校注之中;对王冰注及新校正文字,也利用十二卷本系统的元刻本、元刻残本、二十四卷本系统的金刻残本(存卷3-5、11-18、20、附亡篇)逐字对校,将三种版本的异文详细录入校注之中。《医统》本《针灸甲乙经》、明蓝格钞本《针灸甲乙经》(《东洋医学善本丛书》影印)、明正统残钞本(《东洋医学善本丛书》影印)诸本有参考价值的异文,也录入校注之中。所引各本异文,经过反复校核,非比坊间别本转相引录。读者得此一编,
陈达夫(,四川省西昌人,著名中医眼科学家。出身中医世家,精通中医内、妇、儿、眼等科,尤以眼科独步。他治学严谨,学验俱丰,其学术思想在中医眼科界独树一帜,颇具影响。所著的代表其学术思想的《中医眼科六经法要》,曾荣获国家科技成果奖。 本书作为《巴蜀名医遗珍系列丛书》之一,除了重点介绍了陈老六经辨证、八廓学说以及内眼结构与六经对应学说等在中医眼科学术上的创新理论和独特见解外,还真实记录、总结了陈老丰富的眼科临床经验。所附陈老的遗著《中医眼科六经法要》,集中代表了陈老的学术思想,被誉为“中医伟大的眼科著作”,曾荣获国家科技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