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版内容包括无机钙钛矿的晶体结构和晶体化学,杂化钙钛矿材料的结构与物性及钙钛矿的成膜方法与形貌控制,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电子传输体系、空穴传输体系、界面修饰及柔性器件,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化以及电池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还包括材料的光电转换微观机制,材料中离子变化对效率及结构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器件的界面与器件物理等.此外,版还介绍了杂化钙钛矿材料在其他光电器件中的应用,如OLED 及有机激 光器等.自从2016年本书版出版以来,钙钛矿领域发展依然迅速,光电转换效率、大面积效率、稳定性等都获得了明显提升,而且还发展到了其他光电器件领域.因此,本书第二版较版增加了钙钛矿半透明电池及叠层电池、钙钛矿电池的大面积制备及其产业化、非铅钙钛矿材料、钙钛矿量子点、钙钛矿探测器(光及X
本书作者是196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列夫 朗道。本书是用朗道 十卷 的思维方式审视并处理基础物理的内容!使读者可以从自己相对熟悉的内容上体会朗道的思维方式并习惯其行文风格,从而对于那些立志攻克他的《理论物理学教程》的读者大有助益!全书具有朗道的一贯风格 行文简洁、思想深刻、物理清晰、逻辑缜密。冯端院士曾评价此书:内容则别具匠心,开创物理学大师写基础物理学教材的先河。本书包含了一些常规普通物理学教材中所没有的内容,前4章、第13章、第15章的部分内容(主要是黏性相关的问题)以及最后一章(第16章)是力学(第2章中有少量与静电场相关的内容),第7至第12章、第14章计七章以及第15章的部分内容是热学,中间穿插的第5、6两章是关于原子、分子以及晶体对称的内容。从学习普通物理学,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基础这个角度来看,
《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是爱因斯坦亲自为中等知识水平的读者撰写的相对论普及性著作。作者以*简单、*明了的方式介绍了相对论的主要概念,并大体按照相对论实际创生的次序和联系来叙述,具有较高的可读性。本版《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增添了一些珍贵的图片资料,在导读中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相对论创立的科学背景、思想脉络、理论意义等。此外,本版还增加了 自述 、 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爱因斯坦d一篇关于狭义相对论的论文) 等几篇文章作为附录,有助于一般读者更加清晰地感受爱因斯坦的个人魅力,也能让一些感兴趣的读者看到标志狭义相对论诞生的历史性论文。
本书是金兹堡在为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物理学与天体物理学专业学生讲授的内容基础上撰写而成的。全书共18章,前15章为电动力学的主要理论结果和应用;后3章则介绍了当时发展快的天体物理学新方向。本书内容新颖,讲法也别开生面:讲述了许多别的书不讲或讲得很少的内容,在讲述问题时,并不拘泥于系统地推导公式,而是根据该问题的研究进展,提纲挈领地讲述问题的物理本质,把读者送到研究的前沿。本书正是一本以 不同的处理方法、论证方式、事例和证明 非系统地 阐述理论物理学和理论天体物理学中的若干问题的具有补充性质的教程,相信它的中文版的出版会有益于我国对理论物理学和天体物理学有兴趣的广大学生和科研工作者。
本书首次将亚原子物理学的神秘主义阐释带入公众视野,并通过古代神秘主义传统和20世纪物理学发现之间的平行比较,很大程度上挑战了过去物理学研究中的的保守思想,并为探讨量子力学同佛教、印度教和道教思想之间关联性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本书于1975年首次出版,凭借其广阔的视野、生动的论述与鲜明的主张已然成为国际畅销书。时至今日,本书已有43个版本问世,涵盖23种语言,享誉全球,可以说是作者完成的一个意义非凡的项目。
本书是作者在南京大学物理学院与匡亚明学院多年教学实践基础之上 编写的教学辅导书,主要包括基本理论纲要、解题方法和习题解答三部分,涵盖了物理学及相关专业理论力学课程的基本内容并在某些方面有所提高。书中注重解题的规范性、方法性和技巧性,一题多解,将概念分析与问题求解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正确地理解基本物理概念并培养灵活运用基本理论的能力。习题后面的说明以及一些精选的新题融合了物理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意在拓宽学生的思路,了解力学与相关学科的联系。
宇宙早期暴涨引起的原初密度扰动是我们现在观测到的大尺度结构的种子. 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宇宙的演化历史,同时宇宙暴涨机制的理论模型也对粒子物理基本理论提出了挑战. 另外天文学家在1998 年利用超新星的观测发现宇宙现在处于加速膨胀阶段,从而表明宇宙中存在一种看不见的反引力的被称为暗能量的物质;而星系的旋转曲线及宇宙中的引力透镜等观测结果表明宇宙中还存在大量的不发光的暗物质.本书同时从物理学和天文学的角度理解宇宙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天文学及物理学中的宇宙学内容,如宇宙学场方程的热力学对应、距离测量及数据拟合方法、宇宙原初核合成、密度扰动的自求解方法及增长因子、暴涨宇宙学模型及原初扰动谱的计算、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各向异性的计算、宇宙加速膨胀的超新星观测证据、
本书对透射电子显微镜的构造、实验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第二版已对*版内容进行了修订和更新。解释了为什么需要用到这一特殊的技术以及如何将这一特定概念运用到实践中。全书分为上下两册,共4篇,总计40章。*篇主要介绍一些与透射电子显微镜相关的基本概念,包括电子衍射的基础知识、仪器的构造与功能,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样品的制备等。第二篇主要介绍电子衍射的基本原理、不同的电子衍射实验技术,以及对电子衍射的理论描述。第三篇主要介绍成像的基本原理和各种成像类型、不同的成像技术,以及对实验图像的处理、分析和理论模拟。第四篇主要介绍X射线能谱和电子能量损失谱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实验技术。全书有近700张图表,在英文版中全为彩图,而在中译本中大部分为黑白图,但并不影响所表达的意思。中
本书译自德热纳和J.Prost合著的The Physics of Liquid Crystals,Second Edition。本书系统地总结和概括了液晶物理学的理论基础和重要课题,详细讨论了液晶的四种主要类型 向列相、胆甾相、近晶相和柱状相的结构、有序性、相变、缺陷和织构以及弹性性质、光学性质、电学性质、磁学性质、表面性质和流体力学性质等。本书高屋建瓴,内容广泛,理论推导严格、简洁,物理思想深刻、清楚,并且整理了许多实验结果。*版一经出版,立即受到国际液晶界的高度推崇和欢迎,被誉之为液晶界的 圣经 ,成为液晶研究领域的一部权威性的经典著作。第二版增加了大量的数学推演,这也使得本书在理论上更加严谨。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教师、研究生和大学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从事与液晶有关的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读物。
相变晶体学是定量理解两相晶体的位向关系、相变产物形貌、相界面法向、相界面微观结构以及相变引起的应变场等晶体学特征的重要手段。相变晶体学特征还与相变热力学、相变动力学、新相周围的约束以及界面成分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相变晶体学对深入理解材料组织形成,进而科学地预测和控制材料组织生长和特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书将相界面作为分析相变晶体学的关键抓手,系统地介绍了相变晶体学的基础知识和分析方法,阐述中注重相关知识点的物理意义和实际应用过程的具体操作步骤。主要内容包括:界面几何学和数学描述、相变晶体学的表征方法、界面结构的定量分析方法和模型、界面结构的模拟与预测等。本书可供物理、化学、材料、机械和电子等领域的科研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阅读和参考。
激光雷达作为一种新兴遥感技术,为森林资源调查、地形勘测、电力巡检、地质灾害勘察等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三维视角。本书简要介绍激光雷达数据处理和应用的技术原理及方法,基于LiDAR360软件,详细讲解激光雷达数据的标准处理流程,包括数据输入与输出、数据显示、点云和栅格数据预处理、航带拼接、点云分类、地形生产与分析、矢量编辑、点云与影像融合处理、森林结构参数提取等,并列举了激光雷达技术在植被研究及综合减灾中的一些典型应用实例。 本书既可作为高等学校激光雷达技术应用实验课程教材,也可供测绘、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地理学、生态学、林学、农学及相关应用领域的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参考。
《物理学中的群论》第三版分两篇出版, 本书是李代数篇, 但仍包含有限群的基本知识. 本书从物理问题中提炼出群的概念和群的线性表示理论, 通过有限群群代数的不可约基介绍杨算符和置换群的表示理论, 引入标量场、矢量场、张量场和旋量场的概念及其函数变换算符, 以转动群为基础解释李群和李代数的基本知识和半单李代数的分类, 在介绍单纯李代数不可约表示理论的基础上, 推广盖尔范德方法, 讲解单纯李代数最高权表示生成元、表示矩阵元的计算和状态基波函数的计算. 书中附有习题, 与本书配套的《群论习题精解》涵盖了习题解答.
本书详细讲述量纲理论,包含了第一作者梁灿彬60余年来的研究成果,以及第二作者曹周键近20年来的重要贡献。全书特别强调分清量与数,指出所有物理书上的公式几乎都是数的等式而非量的等式(由于从未有人定义过量的乘积,量的等式其实并无意义)。第三章详细讲解了我们对于量的乘积以及量的求幂的自创定义,使得量的等式从此获得明确意义。第7章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量的等式与数的等式形式相同的条件。第8章讲授定理,该章及后续各章含有该定理的大量应用例子。第10章还以自创方式严格论证了萌芽于牛顿时代并在至今的工程实用中常用的“相似论”。
《泡利物理学讲义》是理论物理学的一套十分严谨、精练的经典教材。现根据MIT出版社1973年出版的英译本(Charles P. Enz主编,S. Margulies和H. R. Lewis合译的Pauli Lectures on Physics)并参考德文原版翻译出版,以供我国大学理工科师生参考。 本套讲义原版分六卷出版,内容分别为:1. 电动力学;2. 光学和电子论;3. 热力学和气体分子运动论;4. 统计力学;5. 波动力学;6. 场量子化选题;现将*至第三卷合成一辑,第四至第六卷合成一辑出版。
193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费米是20世纪贡献的物理学家之一,同时又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本书是他于1954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后一次讲授量子力学时准备的提纲手稿,是珍贵的历史文献。中译本按照作者手稿,参照苏联МИР出版社1965年俄译本翻译成中文,并影印了作者的英文手稿。为了方便读者理解,译文补上了手稿中略去的少量词句。 本书内容全面,论述清晰简明,反映了这位物理学大师的特有风格,可作为高等院校理工科特别是物理类各专业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理工方面的科技人员和科学史研究者阅读。
《分子发射光谱分析(精)》集成了分子发射光谱分析光物理基础领域新进展和作者晋卫军多年的研究成果,是一部具有理论创新、对学科发展和科技人才培养有重要作用的系统性理论著作。主要内容包括:荧光光物理基础,分子结构与发射辐射光物理过程,溶剂效应和溶剂化动力学与发射辐射光物理过程,质子转移、温度和黏度与发射辐射光物理过程,电荷转移跃迁,溶液和异相介质的荧光猝灭,荧光偏振和各向异性,磷光光物理基础,发光纳点化学传感及其机理,光散射现象和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分析,拉曼光谱分析原理和应用。 本书适合分子光谱分析和光化学领域的研究人员、教师、研究生以及高等院校高年级本科生参考;也适合从事环境分析、药物分析、生物分析、法医检验研究和应用的技术工作者参考。
空间站会不会突然掉下来?微波炉加热食物的原理是什么?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而云朵是白色的?太阳的寿命是多久?怎么计算出声音的速度?如何计算潮汐的高度?“张朝阳的物理课”是火遍 的烧脑在线课程,以高密度知识输出赢得超高人气。 在本书中,张朝阳从自然界的现象出发,引出基本物理概念,推导基本理论,研算现象后面的根本原因,达到本质的理解,涵盖力学、热力学、电磁学、量子力学等。本书中使用较多数学推导展示物理与数学的不可分割,也能帮助读者提升数学水平。
《加速器物理基础》(作者陈佳洱)首先系统地讲解了粒子加速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加速器物理的相关基础知识,包括加速器基本构成、发展概况、分类方法、粒子运动的相对论描述、粒子源和粒子束的光学特性等。之后,本书对各种类型的加速器作了全面、详细的介绍和分析。这些加速器包括高压加速器、感应型加速器、回旋加速器、同步加速器、高能加速器组合,以及直线加速器等。同时,本书还讨论了带电粒子在恒定磁场中的运动和聚焦,以及在加速器研究发展中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自动稳相原理。 ,本书还对加速器的新技术和新原理做了介绍,并探讨了它们的发展前景。 《加速器物理基础》是面向加速器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作为加速器专门化课程的教科书或加速器领域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同时,本书也可供加速器物理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参考
帕西金的《范德瓦尔斯力--一本给生物学家化学家工程师和物理学家的手册》是阐释范德瓦尔斯力的一本书,内容包括如何计算这些力,以及考虑其在不同环境与条件下所产生的效果。虽然这些分子间力很弱,但其影响确实无处不在,故而生物学家、化学家、物理学家和工程师都将从本书提供的关于这些基本力的详尽的基础知识中获益良多。Parsegian把本书的内容按照不同深度依次组织成三级,以满足具有不同程度预备知识的所有读者的需要和兴趣。序论和第1级旨在给所有读者提供一个关于范德瓦尔斯力现代理论的图文并茂的概述。第2级给出一些公式以及多种算法,从而使读者可以在几乎所有的物理学或生理学条件下计算出范德瓦尔斯力。第3级则提供了关于理论的严格而基本的表述。
《尼耳斯·玻尔集(第八卷):带电粒子在物质中的穿透(1912-1954)》,本书是《尼耳斯·玻尔集》的第八卷《带电粒子在物质中的穿透(1912~1954)》,陶尔森编,收录作者1912至1954年间关于带电粒子在物质中的穿透情况的研究著作。分“经典理论”等三编。各编前都有知名学者撰写的介绍该期作者相关研究工作的引言。
《尼耳斯·玻尔集(第3卷对应原理1918-1923)(精)》的编译是戈革。 《尼耳斯·玻尔集(第3卷对应原理1918-1923)(精)》由两编组成:第一编包含论文和稿本,而且前面有一篇引言;第二编按照第二卷中的方式给出引言中曾经全文引用(当不是英文时才给出)或部分引用的那些信件的全文。第一编的标题强调了对应原理在玻尔试图把量子公设逻辑合理地应用于一些原子体系时所占的主导地位,在那些体系中,各电子的运动通常被说成是条件周期性的。尽管这种体系的定态可以通过涉及它们的浸渐不变量的量子条件来定义,但是在推导辐射性质时提供了指导的却是对应原理——该原理是玻尔对理论的最有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