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次将亚原子物理学的神秘主义阐释带入公众视野,并通过古代神秘主义传统和20世纪物理学发现之间的平行比较,很大程度上挑战了过去物理学研究中的的保守思想,并为探讨量子力学同佛教、印度教和道教思想之间关联性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本书于1975年首次出版,凭借其广阔的视野、生动的论述与鲜明的主张已然成为国际畅销书。时至今日,本书已有43个版本问世,涵盖23种语言,享誉全球,可以说是作者完成的一个意义非凡的项目。
本书作者是196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列夫 朗道。本书是用朗道 十卷 的思维方式审视并处理基础物理的内容!使读者可以从自己相对熟悉的内容上体会朗道的思维方式并习惯其行文风格,从而对于那些立志攻克他的《理论物理学教程》的读者大有助益!全书具有朗道的一贯风格 行文简洁、思想深刻、物理清晰、逻辑缜密。冯端院士曾评价此书:内容则别具匠心,开创物理学大师写基础物理学教材的先河。本书包含了一些常规普通物理学教材中所没有的内容,前4章、第13章、第15章的部分内容(主要是黏性相关的问题)以及最后一章(第16章)是力学(第2章中有少量与静电场相关的内容),第7至第12章、第14章计七章以及第15章的部分内容是热学,中间穿插的第5、6两章是关于原子、分子以及晶体对称的内容。从学习普通物理学,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基础这个角度来看,
本书是金兹堡在为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物理学与天体物理学专业学生讲授的内容基础上撰写而成的。全书共18章,前15章为电动力学的主要理论结果和应用;后3章则介绍了当时发展快的天体物理学新方向。本书内容新颖,讲法也别开生面:讲述了许多别的书不讲或讲得很少的内容,在讲述问题时,并不拘泥于系统地推导公式,而是根据该问题的研究进展,提纲挈领地讲述问题的物理本质,把读者送到研究的前沿。本书正是一本以 不同的处理方法、论证方式、事例和证明 非系统地 阐述理论物理学和理论天体物理学中的若干问题的具有补充性质的教程,相信它的中文版的出版会有益于我国对理论物理学和天体物理学有兴趣的广大学生和科研工作者。
本书详细讲述量纲理论,包含了第一作者梁灿彬60余年来的研究成果,以及第二作者曹周键近20年来的重要贡献。全书特别强调分清量与数,指出所有物理书上的公式几乎都是数的等式而非量的等式(由于从未有人定义过量的乘积,量的等式其实并无意义)。第三章详细讲解了我们对于量的乘积以及量的求幂的自创定义,使得量的等式从此获得明确意义。第7章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量的等式与数的等式形式相同的条件。第8章讲授定理,该章及后续各章含有该定理的大量应用例子。第10章还以自创方式严格论证了萌芽于牛顿时代并在至今的工程实用中常用的“相似论”。
本书对透射电子显微镜的构造、实验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第二版已对*版内容进行了修订和更新。解释了为什么需要用到这一特殊的技术以及如何将这一特定概念运用到实践中。全书分为上下两册,共4篇,总计40章。*篇主要介绍一些与透射电子显微镜相关的基本概念,包括电子衍射的基础知识、仪器的构造与功能,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样品的制备等。第二篇主要介绍电子衍射的基本原理、不同的电子衍射实验技术,以及对电子衍射的理论描述。第三篇主要介绍成像的基本原理和各种成像类型、不同的成像技术,以及对实验图像的处理、分析和理论模拟。第四篇主要介绍X射线能谱和电子能量损失谱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实验技术。全书有近700张图表,在英文版中全为彩图,而在中译本中大部分为黑白图,但并不影响所表达的意思。中
由大量单元组成的复杂系统会产生丰富多彩的自组织与集体行为,近几年成为多交叉领域长盛不衰的研究热点。复杂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涌现,即在整体层面会呈现出各种各样个体所不具备的行为。本书以复杂系统中普遍存在的同步与非平衡输运等涌现行为为切入点,以非线性动力学、统计物理学、序参量动力学理论等为理论工具,重点剖析了相振子、混沌振子及其复杂网络的同步、时空随机共振、时空斑图与非线性波、集体定向输运及低维体系热传导与热器件等现象,并探讨了这些看似不同的现象之间的内在机制、共性和联系。 本书分上下册,上册包括第1~4章,下册包括第5~7章。
宇宙早期暴涨引起的原初密度扰动是我们现在观测到的大尺度结构的种子. 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宇宙的演化历史,同时宇宙暴涨机制的理论模型也对粒子物理基本理论提出了挑战. 另外天文学家在1998 年利用超新星的观测发现宇宙现在处于加速膨胀阶段,从而表明宇宙中存在一种看不见的反引力的被称为暗能量的物质;而星系的旋转曲线及宇宙中的引力透镜等观测结果表明宇宙中还存在大量的不发光的暗物质.本书同时从物理学和天文学的角度理解宇宙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天文学及物理学中的宇宙学内容,如宇宙学场方程的热力学对应、距离测量及数据拟合方法、宇宙原初核合成、密度扰动的自求解方法及增长因子、暴涨宇宙学模型及原初扰动谱的计算、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各向异性的计算、宇宙加速膨胀的超新星观测证据、
本书是一本关于微分几何与广义相对论的专著,其特点是强调用数学结构和物理现象作为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去发现和揭示数学与自然奥秘.在这部著作中,提出一种关于暗物质与暗能量的统一理论,它是非表象的理论,可很好地解释暗物质与暗能量现象.本书不仅提出和总结了作者的许多新理论和新结果,而且采用直指本质的方式陈述和介绍有关方面成熟的理论与概念.
《泡利物理学讲义》是理论物理学的一套十分严谨、精练的经典教材。现根据MIT出版社1973年出版的英译本(Charles P. Enz主编,S. Margulies和H. R. Lewis合译的Pauli Lectures on Physics)并参考德文原版翻译出版,以供我国大学理工科师生参考。 本套讲义原版分六卷出版,内容分别为:1. 电动力学;2. 光学和电子论;3. 热力学和气体分子运动论;4. 统计力学;5. 波动力学;6. 场量子化选题;现将*至第三卷合成一辑,第四至第六卷合成一辑出版。
本书是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的德国数学家赫尔曼?外尔(Hermann Weyl, 1885?1955)的名著《空间-时间-物质》(Raum, Zeit, Materie), 是黎曼几何与广义相对论领域的经典著作. 1916年到1917年, 外尔在苏黎世联邦工学院讲授相对论课程时, 力图把哲学思想、数学方法以及物理学理论结合起来, 用自己的思想清晰而严格地阐述广义相对论. 1917年到1919年这几年间, 外尔在几何学与物理学上作出了巨大贡献, 其中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就是他的专著《空间-时间-物质》, 内容包括:欧几里得空间, 它的数学表示及其在物理学中的作用; 度量连续统; 时空的相对性; 广义相对论共四章. 本书德文第一版于1918年出版, 英文第一版于1922年出版, 至今已有百余年.
本书下册包含两章(第15及16章)和三个附录(附录H,I,J)。第15章讲授拉氏和哈氏理论,第16章介绍黑洞(热)力学,包括传统(稳态)黑洞热力学及其后续发展,特别是比较详细地讲解了(弱)孤立视界和动力学视界等重要概念,并对近代有关文献的许多公式给出了详细的推证,附录H讲授Noether定理的证明(包括用几何语言和坐标语言的证明)以及有关问题(例如正则能动张量),附录I讲授对理论物理工作者非常有用的主纤维丛和伴纤维丛,并着意于这些数学知识与物理应用之间的“架桥”工作.附录J介绍德西特时空和反德西特时空.本册仍然贯彻上册深入浅出的写作风格,为降低难度采取了多种措施。
本书是研究生课程“量子场论”的教材, 内容涵盖相对论性波动方程、正则量子化、微扰论与费曼规则、量子电动力学、路径积分方法、重整化、整体与局域对称性、对称性自发破缺与Higgs 机制、电弱统一理论, 以及量子色动力学等内容. 本书的主要特点是给出了详尽的推导过程, 方便读者阅读和学习, 所用材料主要基于作者多年来在美国、中国授课的讲义, 并加以扩充, 而且一直依据学生的反馈和建议进行改进. 本书对读者的起点要求不高, 具备量子力学和电动力学知识的高年级本科生就可理解, 而且尽量自足, 并不要求读者太多群论和粒子物理知识. 这在本书中讲授对称性和电弱统一理论的部分有明确的体现.
全书共六章,较系统地介绍了从量子力学到量子场论所用到的基本的群论知识,主要包括?群,如幺正群、正交群与洛伦兹群等的定义与性质;SU(l)群不可约表示直积的杨图分解;SO(3)群及其表示与角动量耦合中的CG系数;su(l)李代数及其常用的一些代数关系;A1[SU(2)]、A2[SU(3)]与A3[SU(4)]李代数表示的单权系及其本征态的夸克表示与强子的味道对称性等.
相变晶体学是定量理解两相晶体的位向关系、相变产物形貌、相界面法向、相界面微观结构以及相变引起的应变场等晶体学特征的重要手段。相变晶体学特征还与相变热力学、相变动力学、新相周围的约束以及界面成分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相变晶体学对深入理解材料组织形成,进而科学地预测和控制材料组织生长和特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书将相界面作为分析相变晶体学的关键抓手,系统地介绍了相变晶体学的基础知识和分析方法,阐述中注重相关知识点的物理意义和实际应用过程的具体操作步骤。主要内容包括:界面几何学和数学描述、相变晶体学的表征方法、界面结构的定量分析方法和模型、界面结构的模拟与预测等。本书可供物理、化学、材料、机械和电子等领域的科研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阅读和参考。
本书译自德热纳和J.Prost合著的The Physics of Liquid Crystals,Second Edition。本书系统地总结和概括了液晶物理学的理论基础和重要课题,详细讨论了液晶的四种主要类型 向列相、胆甾相、近晶相和柱状相的结构、有序性、相变、缺陷和织构以及弹性性质、光学性质、电学性质、磁学性质、表面性质和流体力学性质等。本书高屋建瓴,内容广泛,理论推导严格、简洁,物理思想深刻、清楚,并且整理了许多实验结果。*版一经出版,立即受到国际液晶界的高度推崇和欢迎,被誉之为液晶界的 圣经 ,成为液晶研究领域的一部权威性的经典著作。第二版增加了大量的数学推演,这也使得本书在理论上更加严谨。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教师、研究生和大学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从事与液晶有关的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读物。
20世纪是物理学的世纪,物理学在20世纪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改变了世界以及世界和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本书是由英国物理学会、美国物理学会组织发起,由各个领域的知名学者(有很多是相关领域的奠基者、诺贝尔奖获得者)执笔撰写,系统总结20世纪物理学进展的宏篇巨著,其内容涵盖了物理学各个分支学科和相关的应用领域。全书共分3卷27章,最后一章为3位物理学大家对20世纪物理学的综合思考和对新世纪物理学的展望。
激光雷达作为一种新兴遥感技术,为森林资源调查、地形勘测、电力巡检、地质灾害勘察等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三维视角。本书简要介绍激光雷达数据处理和应用的技术原理及方法,基于LiDAR360软件,详细讲解激光雷达数据的标准处理流程,包括数据输入与输出、数据显示、点云和栅格数据预处理、航带拼接、点云分类、地形生产与分析、矢量编辑、点云与影像融合处理、森林结构参数提取等,并列举了激光雷达技术在植被研究及综合减灾中的一些典型应用实例。 本书既可作为高等学校激光雷达技术应用实验课程教材,也可供测绘、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地理学、生态学、林学、农学及相关应用领域的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参考。
20 世纪是物理学的世纪, 物理学在20 世纪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改变了世界以及世界和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本书是由英国物理学会、美国物理学会组织发起, 由各个领域的知名学者(有很多是相关领域的奠基者、诺贝尔奖获得者)执笔撰写, 系统总结20 世纪物理学进展的宏篇巨著, 其内容涵盖了物理学各个分支学科和相关的应用领域。全书共分3 卷27 章, 最后一章为3 位物理学大家对20 世纪物理学的综合思考和对新世纪物理学的展望。
本书以现代数学尤其是泛函分析和分布论为主线,与电磁理论紧密结合并以电磁理论为对象论述现代数学的基本知识。绪论中着重论述了数学,尤其是近现代数学在电磁理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第2章和第3章中首先讨论了现代数学的基本概念,着重讨论了抽象空间??线性空间、度量空间、赋范空间和内积空间的基本理论。第4章讨论了线性算子和线性泛函,着重讨论了电磁理论中常见的线性算子,并用算子形式对麦克斯韦方程加以表述。第5章讨论了算子方程的基本理论,着重讨论了算子的本征值问题和谱论,讨论了求解算子方程的本征值展开法及近似求解的加权余量法。第6章讨论了广义函数的基本理论和δ函数的基本性质。第7章集中讨论了算子方程的格林函数解法,并以平行板分层介质波导为例讨论了本征值方法在电磁理论中的应用。第8章讨论了微分算子方程的变
《多孔材料吸附基本理论》主要阐述了以多孔固体和高分散性固体为主要代表的多孔材料,介绍了多孔材料的分类、结构特点及表征方法,包括微孔材料、介孔材料和大孔材料等;深入剖析了吸附的热力学基础,从能量角度解读吸附过程中的热效应、自由能变化等;分别讨论了各类吸附等温线的基本概念与适用情况,同时讨论了BET(Brunauer-Emmett-Teller)方程和开尔文方程对各类吸附等温线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在此基础上,结合*近研究进展和文献讨论了新近提出的孔结构分析方法,对微孔和中孔的测定与分析做了较为详细的讨论,同时与传统的压汞测定方法做了对比,*后对几种试验方法做了总结。
本书介绍实验和测量数据分析中涉及的概率和数理统计及相关的数学知识,内容包括概率论、经典数理统计、贝叶斯统计、蒙特卡罗方法、极小化方法和去弥散方法六个部分。特别讨论了数据统计处理中的一些困难问题和近期国际上发展起来的新方法。书中分析了取自普通物理、核物理、粒子物理和工程技术问题的许多实例,注重物理问题与数学方法的结合,具体阐述了概率和数理统计及相关的数学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书末附有详尽的数理统计表,可供本书涉及的几乎所有数据分析问题之需要,而无需查阅专门的数理统计表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