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在我们面前的这本由安托万-洛朗 拉瓦锡编写的《科学素养文库 科学元典丛书:化学基础论》全名是《以一种新的系统秩序容纳了一切现代发现的化学基础论》。该书已被人们将它与牛顿的《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起列为世界自然科学的 三大名著 。它的出版是化学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氧化理论的建立造成了一场全面的 化学革命 ,《化学基础论》正是这场革命的结晶,是拉瓦锡自己对他的发现以及他根据现代实验所创立的新理论思想的阐明。
本书是针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生的核心课程化学反应工程的课堂教学编写的,包括化学反应动力学、反应器流动特征、反应器热稳定性等化学反应工程基本内容,还包括聚合反应过程、生物反应过程、气液固三相催化反应器、膜反应器、微反应技术内容。本书注重反应工程的基础概念和定义,利用反应工程基础原理对反应过程进行分析,淡化数学模型分析求解,加强对催化、反应及相关化学基础的介绍,丰富化学反应工程的实例,增加数值求解方法的练习和例题。在编写过程中重视科学分析方法、重视反应工程发展趋势、注重基础理论教学。本书引入复杂体系实例分析和计算机求解案例,利用实际例子进行分析和引导,对涉及的相关知识尽可能引用准确的专业定义和解释。
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波义耳(1627-1691)1661年出版了名著《怀疑的化学家》,标志着近代化学开始从"炼金术"中解放出来。波义耳反对当时"炼金术"派的"元素"观,提出了接近于近代的化学元素的概念,区分了化合物和混合物。他把实验方法引入化学研究之中,主张化学要建立在大量的实验观察基础上,对物质的化学变化要进行定量研究,从而开创了分析化学的研究。他引入了"分析化学"这个名称。恩格斯对他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波义耳把化学确定为科学"。
《化学是什么?》从化学名称的由来、什么的化学和化学的什么、化学是社会发展的推动者、化学是能源的开拓者、化学是材料的研制者、化学是环境的保护者、化学是美好生活的创建者、化学是新兴产业的支撑者等方方面面阐述了化学和人类社会生活的关系及化学学科的价值。 作者将讲道理和摆事实结合起来,把社会生活中耳熟能详的例子从化学角度进行了科学分析,指出其正误,使读者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能将之应用于实践。 全书文字流畅,通俗易懂。
本书内容极其丰富,由文字、图像两部分构成。 文字部分:包含六个部分,分为导读、上篇、中篇、下篇、附录A、附录B。上篇为居里夫人的博士论文《放射性物质的研究》;中篇为纪念已故丈夫皮埃尔 居里写的《居里传》;下篇为《居里夫人自传》 ;附录A为居里夫人获得的各种荣誉介绍、居里夫人的生平年谱和她的论著目录,包括诺贝尔奖金授奖辞、诺贝尔奖金获奖演讲辞 、居里夫人生平大事年表、居里夫人的论文和著作、居里夫人获得的奖励和荣誉;附录B 介绍了居里夫人与中国的关系,包括居里夫人的中国研究生施士元的几年文章《我的恩师居里夫人》、居里夫人女儿伊伦娜(Irene)的研究生钱三强的回忆文章《我与约里奥 居里夫妇》。 图像部分:精心选配了一百多幅彩色和黑白插图,每一幅插图均配有详细的图注。这些图片展现了居里夫
道尔顿(1766-1844)是英国著名的化学家,《化学哲学新体系 》是其代表作。全书分两卷三部分,一卷的一部分出版于1808年,着重论述物体的构造,阐明了科学原子论观点及其由来。第二部分出版于1810年,主要结合丰富的化学实验知识,运用原子理论阐述基本元素和二元素化合物的组成和性质。第二卷出版于1827年出版,金属化合物及合金的性质,对原子论作了进一步阐发。尽管"原子论"是一种古老的学说,但在道尔顿之前,没有一个人将其用于揭示化学变化的奥秘。事实证明,如果没有道尔顿将臆测的原子假说变成科学的原子论,化学将仍旧是一堆杂乱无章的观察材料和实验的配料记录。道尔顿使得化学从此成为一门科学,迈入了近代化学的新时期。因此,恩格斯称其为"近代化学之父"。
本书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也是“十二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编号:2013-1-039)。 全书分为上、下册,上册为定量化学分析部分,共9章,包括绪论、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重量分析法、滴定分析法导论、酸碱滴定法、络合滴定法、沉淀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及取样与样品预处理方法;下册为仪器分析部分,共16章,包括绪论、电位分析法和永停滴定法、光谱分析法导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子发光分析法、红外吸收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质谱法、光谱综合解析法、原子光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导论、经典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及色谱联用技术。各章末附有习题;上、下册分别附有习题参考答案、主要参考文献及附录。 本书努力将分析化学理论和医药行业实践相结合,应用示
以近代有机化学之父李比希为代表的德国科学界,使德国在19世纪迅速走上了工业化之路,成为欧洲的科学中心,为德国的崛起打下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李比希文选》收录了李比希的重要演讲稿,并附几篇划时代的论文,图文并茂,展示了一个科学英雄的时代和一个大国的崛起之路。
本书是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有机化学”配套教材,内容与*编制的全国农林院校考研大纲吻合。作为新形态教材的探索,本书将动画、图片、视频和思考题及习题参考答案与教材内容深度融合,使学生的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BR》 全书共分十六章,主要内容包括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立体化学,天然产物化学,化学反应机理及测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物理方法。书中基本概念和理论简明易懂,各章前的内容提要和关键词可使读者快速和清晰地了解本章的主要内容和重点知识。本书特别编写了问题式教学材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深入思考。各章都编有适量的思考题及习题,同时根据教学进度安排,每学期动态提供参考答案。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之一,是本套《分析化学》《仪器分析》《波谱解析》理论教材的配套教学用书。全书分为化学分析篇、仪器分析篇、波谱解析篇和拓展及答案篇四部分,内容简明扼要,层次清晰,重点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符合分析化学、仪器分析与波谱解析课程的学习规律和要求。
本书是根据高等农业院校有机化学教学研讨会指定的教学大纲,结合有机化学发展动态和趋势、有机化学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及教学手段等综合改革而编写的。在内容上力争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能够反映有机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并增设一些世界发展的前沿研究内容作为课后阅读,借以扩大学生知识面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书共15章,在保证有机化学知识系统性的基础上,分散难点,突出重点,主要介绍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立体化学、金属有机化合物等,并对各类化合物的典型代表进行介绍,旨在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反应原理,了解有机化学发展的历史和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书是与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无机化学?(黄可龙主编,科学出版社,2007)配套的学习指导,由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重庆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和中南大学六校合编,主编单位为中南大学。全书对高等学校无机化学教学的基本内容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解析重点和难点问题,并给出教材所附习题的全解答和模拟考试题型的自测题。主要宗旨是使读者进一步明晰无机化学的学习重点,深入掌握无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灵活运用无机反应的基本规律,培养训练科学创新的思维方法,不断提升无机化学的教学水平。除第1章外,各章主要分为四部分:学习要求、重难点解析、习题全解和重点练习题解、自测题及参考答案。
本书是高等学校非化学化工、非冶金类专业公共课的化学基础课教材。 全书共十二章,包括化学反应基本规律,溶液与离子平衡,氧化还原反应 电化学,物质结构基础,金属元素与金属材料,非金属元素与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与高分子材料,化学与能源,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与生命,化学与生活,化学与国防。前四章属于化学原理部分,是本书的基础;后八章是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中既重大又贴近现代社会文明的几个独立专题。 在保证教学内容科学性、准确性的基础上,本书向读者提供了化学学科的最新科技信息和21世纪初的主要成果。通过“科苑导读”“网络导航”这两个栏目为学习者开辟全新的视野,提供更便捷的信息通道,使读者可以通过网络(课程平台、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进入更广阔的知识海洋。“化学技术”栏目用最简
本书是根据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普通高等院校基础化学、大学化学和无机化学教学的基本要求,由多所高等院校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联合编写而成。内容包括:化学热力学基础、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势、稀溶液的通性、电解质溶液、缓冲溶液、胶体溶液、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分子结构、配位化合物、滴定分析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生命科学中的微量元素。每章均由内容提要、典型题解析、思考题参考答案、习题解答、章节自测题5部分构成。另外,本书还设有阶段测试题和6套模拟试题。习题和试题均有参考答案。
本书为普通本科院校化学专业规划教材《无机化学》(王书民主编,科学出版社,2013年)的配套教学参考书。指导内容包括:①重要概念;②自测题及其解答;③思考题解答;④课后习题解答;⑤参考资料。本书内容丰富、难度适中、编排特色明显,适于学习使用。
《社会保障学导论(第二版)》共有十一章,前三章属于《社会保障学导论(第二版)》的总论部分,后八章是《社会保障学导论(第二版)》的分论部分。每章前面都有“本章摘要”,为学生构建一个本章知识的基本轮廓和架构,且每章均设置了“案例”、“延伸阅读”和“小资料”栏目,以增强读者主动阅读的兴趣。与同类教材相比,《社会保障学导论(第二版)》篇幅适中,内容丰富,观点鲜明,现实性、可读性较强。
《无机化学》是高等卫生职业院校课程改革规划教材之一。课程包括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两部分。理论部分主要是按溶液理论、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化学平衡(电离、沉淀溶解、氧化还原和配平平衡)理论、热力学基础知识、物质结构(原子、分子、配合物结构的顺序编写,主要讨论四大平衡及其变化规律;元素化学部分则以元素周期系为依据,结合检验专业特点,着重介绍各分区的重要元素及化合物的重要性质。
本书介绍物质科学的基础知识,帮助读者掌握物质科学的基本框架和核心概念;联系物质科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展示物质科学的前沿性研究成果,渗透物质科学史和科学方法论的启迪。本书文字通俗流畅、图文并茂。全书分为7章,主要内容包括物质结构,物质变化,材料与制造,物质运动,信息交流,能量转换,水能、海洋能和风能。/// 本书可作为科学教师的工具书、参考书以及强化学科背景知识的教材,还可以作为各类师范院校相关专业本专科生的教材。
本书是科学出版社组织的“应用型本科高等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之一。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殊性,本书根据*理工科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教学基本要求,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把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有机地结合到一起编写而成。教材内容安排遵循实用及开放的原则,循序渐进、重点突出,同时设置了较多的延伸、拓展内容,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相关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本书共11章,包括化学基本原理、物质结构、四大化学平衡(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解离平衡)及相关的四大滴定、定量分析基础、常用仪器分析、重要元素化学等内容。
本书是西安交通大学“十三五”规划教材,是编者根据大学化学实验的教学基本要求,在多年教学实践与积累的基础上编写完成。全书分为绪论、化学实验基本知识、实验室常用仪器、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研究拓展性实验7章内容。书中详细介绍了实验室安全知识、基本操作、常用器皿和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以及化学实验中的数据处理;编写的49个实验,涵盖了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与研究拓展性实验四个层次。
本书主要包括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基本技术,基本操作练习实验,化学原理实验,化学分析实验,元素化学开放实验,综合与设计实验六部分内容,着力实现从基础型到综合型再至设计型实验内容的编排思想。本书从基础实验着手,注重"实验全局观"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以满足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启发式和研究式的实验教学及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此外,在实验内容选择方面还兼顾了学科发展,以确保实验内容的先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