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概率论和统计推断融合在一起,用新的观点生动地描述了概率论在物理学、数学经济学、化学和生物学等领域中的广泛应用,特别阐述了贝叶斯理论的丰富应用,弥补了其他概率论和统计学教材的不足,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包括10章,讲解抽样理论、假设检验、参数估计等概率论的原理及其初级应用;第二部分包括12章,讲解概率论的高级应用,如在物理测量、通信理论中的应用。本书还附有大量习题,内容全面,体例完整,本书内容不局限于某一特定领域,适合涉及数据分析的各领域工作者阅读,也可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相关课程的教材。
【全3册】这里是中国
1945年8月6日8时16分02秒,人类历史上第一枚用于实战的原子弹在广岛上空被引爆,爆炸当量相当于1.25万吨TNT。3天后,原子的伟力降临长崎。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两枚不起眼的炸弹为死伤人数过亿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画上了句号。论及原子弹的诞生,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美国于1942年发起,倾举国之力的“曼哈顿工程”。但事实上,要想追溯原子弹的孕育之路,还需要把时间往前推半个世纪。在《横空出世:核物理与原子弹的诞生》中,作者理查德·罗兹从J.J.汤姆孙发现电子,拉开人类对原子构成认识的帷幕讲起,之后,在物理学历史记录群星闪耀的半个世纪里,卢瑟福、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玻尔、海森伯、薛定谔、查德威克、奥托·哈恩和莉泽·迈特纳等一个个科学巨人粉墨登场,随之而来的是质子和中子、放射性、质能关系、量子世界以及核裂变的
新型地基遥感设备 定价 96.00 出版社 气象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0年08月 开本 16 作者 李良序,李柏 页数 ISBN编码 9787502971250 内容介绍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观测大气温、湿、风、水凝物和气溶胶五条垂直廓线观测的毫米波测云仪、地基微博辐射计、拉曼-米气溶胶激光雷达、风廓线雷达、X波段双偏振雷达及相控阵雷达六种新型地基遥感设备。全书共23章,从工作原理、设备组成、结构以及使用和维护等方面进行阐述,力求为观测人员解决新型地基遥感设备使用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规范流程,提高大气垂直廓线观测数据质量和精度,保障系统稳定运行,充分发挥系统建设的效益。本书可供新型地基遥感
本书内容分为四部分,共10章:卫星测高技术原理部分,系统介绍传统海洋卫星测高基本原理,重点介绍如何利用双星跟飞卫星测高模式的轨道特点;高度计测量原理部分,系统介绍微波雷达高度计测量原理(包括传统雷达高度计和合成孔径雷达高度计测量原理)和GNSS-R海面高测量原理;重力场和海底地形反演部分,主要介绍确定垂线偏差的黄金维求解法、桑德韦尔法和奥尔贾蒂法以及卫星测高数据与重力异常的误差传播关系;海洋重力场应用部分,介绍海面高 定标和相对定标方法以及建立海上定标场的若干考虑,重点介绍海洋重力场信息在低空扰动重力场赋值、潜载惯性导航系统重力场补偿、重力匹配辅助惯性导航和 高程基准统一中的应用。
本书详细介绍了现代大气数据系统和综合技术,书中阐述了大气数据测量的理论基础及飞行器飞行高度、速度、攻角、侧滑角、总温的测量原理;介绍了国内外大气数据系统发展历程、现状及发展趋势;详述了大气数据系统关键技术并分析了集中式、分布式、嵌入式、三轴等国内外典型大气数据系统;重点论述了大气数据惯性基准系统技术,激光遥测、真空速光学测量、大气静温光学测量、大气密度光学测量等光学大气数据系统传感技术及应用,软件设计技术,测试与校验技术。 本书可供航空领域从事大气数据系统研发和预先研究工作的科技人员学习与参考。
本书主要介绍了直线与平面的一些特有性质,以及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基本结论与近期新研究成果。全书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直线与平面,第二章多面角,第三章多面体与平行六面体,第四章四面体,第五章规则多面体,第六章曲面体。 本书适合高中师生、高等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生,以及数学爱好者参考阅读。
经过70年的发展,我国的气象观测已发展成为地基、空基、天基一体化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其间布设了一大批我国自主研制的气象仪器装备。本书从我国气象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面气象观测仪器设备变迁的角度入手,从地面气象观测简史、人工观测阶段的观测设备、自动观测阶段的仪器设备等方面讲解地面气象观测的发展历史,通过这些观测仪器设备以及观测方法、技术和手段等方面的巨大成就反映我国气象现代化的发展历程。本书图文并茂,语言通俗易懂,可以带领读者轻松了解气象观测的历史。
《海峡 大气科学名词(第三版)》是由海峡 大气科学界专家会审的海峡 大气科学名词对照本(第三版),是在2012年出版的《海峡 大气科学名词》(第二版)的基础上加以增补修订而成。内容包括大气、大气探测、大气物理学、大气化学、动力气象学、天气学、气候学、应用气象学等,共收词约6800条。
本书是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宁波大学东海战略研究院重大项目结项成果。它以正史文献为中心,辑录了汉唐史部、子部和集部等文献中关于海洋的记载。书中收录的海洋资料来自正史、杂史、类书、总集、文集、笔记小说等不同的文献部类,内容既有求实度很高的历史性记载,也包含部分文学性描写作品。本书资料的搜集以东海、南海、渤海为中心,以活动在海洋之上的人、发生在海域之内的事及海外交往、海洋物产为重点,为每一条摘录的史料都拟了一个小标题,力求为读者迅速了解资料的核心内容所在,提供方便。每一条史料的摘抄都有相对清晰的时间节点、人物面貌和事件脉络,使读者在阅读条目时就能基本了解史事概貌。
本书在总结国外航天技术发展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导航卫星、气象卫星、科研卫星等的各种应用,并对非火箭航天发射、单级入轨、太阳能卫星等未来航天领域的新技术进行了阐述,同时也展望了信息、通信与航天技术的融合发展趋势。本书可供通信、导航、遥感、气象等领域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教学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