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第1章介绍了地震学研究概况。地震学以弹性力学为基础,第2章对弹性力学的基本概念做一简单回忆,第3章则根据弹性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定律得到一维和三维介质中传播的地震波动方程,探讨方程中各参数与地震震相的关系、地震震相的性质。第4章根据第3章地震波动方程的描述,研究平层介质中的地震波在地球表面、地球内部平层界面的反射、透射系数,根据传播因子矩阵与反射透射系数矩阵计算从震源到台站传播效应的理论地震图的基本原理;第5章,地震面波与地球自由振荡,论述地震面波类型和特点、频散方程及其观测,作为驻波的地球自由振荡振型和观测;第6章首先根据地震波动方程得到地震波传播可以看作射线的条件,然后研究平层介质射线理论的地震波走时和震中距的计算;作为远距离观测地震波,第7章介绍球层介质中射线形状、地震波走时和
《地球物理数据处理与反演》系统地介绍了地球物理常用的数值计算方法及其原理、地球物理反演算法理论,内容繁多,涉及范畴较宽,包括:“数值代数”中的解线性方程组的分解法及迭代法、插值法、数值积分与微分、*小二乘拟合,地球物理正演模拟中的两大类方法——有限差分法与有限单元法,地球物理常用反演算法如*速下降法、牛顿法、拟牛顿法、共轭梯度法等内容。《地球物理数据处理与反演》有大量的形式复杂的数学公式及数学描述,并在*后一部分介绍了反演的*新进展及目前成像精度*高的全波形反演算法,并且给出了近年来作者及其课题组的雷达全波形一维反演程序实践成果。
河流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始终是支持人类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全球河流危机愈演愈烈,可持续发展涉水目标实施进展不及预期,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重大挑战。解决河流危机,需要从底层逻辑进行系统思维,从人与河流关系的伦理范畴去认识与反思。河流伦理是辩证认识与科学处理人与河流关系的新的指导哲学。本书论述了河流伦理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发展路径,以期与世界同行分享交流,为解决全球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河流危机问题提供中国方案,共同努力解决人类存续危机,实现人与河流和谐共生。
20世纪80年代,钱学森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体设计部,包括政治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地理建设四大部分。前三个文明建设是社会系统工程建设,地理建设是社会系统的环境建设。社会主义建设总体设计部是钱学森从系统科学的系统工程角度提出来的开放的、特别复杂的、社会巨系统的典型实例。2005~2008年作者编著了《地理科学丛书》,2011年又编著了《地理科学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以此为基础,《地理建设与社会系统工程》从人地系统工程的角度,进一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总体设计部,力图在广度与深度方面有所拓展。
拉曼光谱技术是一种基于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产生的非弹性散射光来进行检测的方法。随着表面 拉曼光谱技术的发展,它被人们逐渐用来进行癌变组织的检测和疾病诊断的研究。近年来,SERS技术应用于癌症检测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本书简要介绍了肿瘤组织、肿瘤细胞及癌症患者血液的SERS研究 新成果,对存在的研究难点、局限性及潜在应用价值进行了全面综述,对SERS技术在癌症检测中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本书系统介绍李群和李代数的基本概念、李群和李代数的表示及其约化,并系统讨论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原理与物理学的概念和原理之间的联系、李群和李代数在粒子物理和基本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多粒子系统的代数研究方法及其应用(在原子核、分子、超导等系统),在实际科学研究与基础理论学习之间架起桥梁. 全书内容分八章, 章介绍李群与李代数的基本概念,第二章介绍半单李代数及其根系, 第三章介绍典型李代数的实现, 第四章介绍典型李代数和李群的表示, 第五章介绍典型李代数和李群的表示的约化,第六章讨论时空对称性及其在粒子和场的性质研究中的应用, 第七章讨论典型李代数在强子结构及基本相互作用规律研究中的应用,第八章讨论典型李代数在多粒子系统性质研究中的应用. 本书适于用作物理专业“ 李群和李代数” 课程
本书从磁流体力学理论基础出发,系统详细介绍托卡马克中的磁流体平衡、磁流体阿尔芬波、以及各种主要理想与电阻磁流体不稳定性的理论及其推导过程,着重阐述传统磁流体力学理论与托卡马克磁流体物理研究前沿现状和 新成果之间的关系。具有以下特点: 1. 专门系统讲述针对托卡马克位形的磁流体力学理论; 2. 从 性磁流体理论基础出发,统一详细讲述托卡马克平衡、阿尔芬波、理想与电阻不稳定性理论的推导过程; 3. 结合相关原始文献,着重建立和讲述传统磁流体力学理论与托卡马克磁流体物理研究前沿现状和 新成果之间的关系。 通过以上内容和特点,试图为托卡马克磁流体物理研究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研究生搭建一座连接传统基础理论与研究前沿的桥梁。 本书适合受控核聚变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参考,也可用作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教材
本书是作者们多年来研究成果的集成,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环境科学、海洋生物学、水产科学、环境工程、生态学及其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主要讲述环境生态学的基础、滨海湿地的生物分子生态、生物种群生态、生物群落生态、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污染物和全球变化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滨海湿地的生物监测与评价、滨海湿地环境流行病及健康效应、退化滨海湿地的生态修复、滨海湿地生态环境管理与规划。本书从环境生态学基本原理到生态修复,阐述了生物对环境生态的响应及其机理,介绍了滨海湿地环境生态研究和应用的近期新成果。
《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地学卷·地球物理学分册》内容简介:国家“十一五”重大出版工程《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 以纪传文体记述中国20世纪在各学术专业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数千位华人科学技术专家和人文社科学者,展示他们的求学经历、学术成就、治学方略和价值观念,彰显他们为促进中国和世界科技发展、经济和社会进步所做出的贡献。 全书按学科分别结集卷册,并于卷首简要回顾学科发展简史,卷末另附学科发展大事记。这与传文两相映照,从而反映出中国各学术专业领域的百年发展脉络。 书中着力勾画出这些知名专家学者研究路径的变迁和学术生涯的沉浮,力求对学界同行的学术探索有所镜鉴,对青年学生的学术成长有所启迪。 《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地学卷》记述了约300位地学家,分别见于地质学、地
本书主要由工程地震和结构抗震两部分组成,共分四篇十四章。篇是概论与基础。章概论是作者关于地震工程学范畴的个人见解。结构动力学是本书的主要基础知识,属地震工程专业研究生必修课,另有讲授,国内又已有不少较
本书是在面向 大数据与高质量发展等 战略实施基础上,根据作者多年主持研究 863计划项目、 自然科学基金等重要科研项目的探索与实践总结而成。书中阐述了地理大数据并行计算的 外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基于计算复杂度的矢量多边形空间分析负载均衡并行方法、顾及有效计算量的多粒度栅格空间分析负载均衡并行方法和面向CPU/GPU混合架构的自适应负载均衡并行计算模型,实现了混合算力协同负载均衡并行计算平台,破解了有限算力约束下的地理大数据计算性能提升难题。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及相关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的参考用书,也可供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地理大数据研究、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的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