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写了两个方面,一是数学本身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二是数学家在数学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从最早的数学家泰勒斯开始,展示了波澜壮阔的数学发展的历程。帮助读者在心目中对数学建立整体感,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的来龙去脉。主要内容包括古代数学、数学危机、数学常数、微积分后、早逝的数学奇才、几何与拓扑、博弈拾趣等。该书立意好,选材和内容独特、新颖,趣味性、知识性强,尤其对中国古代数学和数学家介绍比较详实,有利于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和科技。
生活离不开数学。本书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丰富案例,介绍了如何用数学思维,特别是运用贝叶斯定理来分析和解决看似简单但内涵深刻的生活问题。例如,《两小儿辩日》的逻辑错误,《卖拐》中使用的套路,成功学、阴谋论、星座学为什么都不靠谱,如何科学地扑点球,余则成是如何破解录音带危机的,做空英镑的数学原理,等等。这些深入浅出、妙趣横生的案例,可以帮助我们穿透事物的表象,洞察事物的真相。通过本书,我们还能认识到,统计数据是常识的基础,并在此之上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养成批判性思维和成长型思维,不断迭代升级认知,从而客观而睿智地看世界、机智而高效地做决策。
许多人时常会感叹于一些数学题解法的简练和精妙,并感到困惑:这样巧妙的解法我怎么想不到?本书将完整地展现求解几何题的思考过程,特别是从错误到正确的求索过程。全书分为两篇,上篇以17道几何题为例,从学生的角度去探索和求解:下篇则分7讲完整地讲解平面几何的典型问题,从教师角度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书中不以题目的数量和知识点的覆盖面取胜,重在讲解思维与方法。这些思维与方法不是平面几何所特有的,而是理工科解决未知问题的共性范式。学生通过阅读本书可以掌握几何题背后的思考逻辑,从容解出平面几何题,将来面对未知问题也不再畏惧。 本书适合已经学完平面几何基础知识,希望搞定中考几何压轴题及数学竞赛几何题的学生阅读。
动物的集体行为是件奇妙的事情。成千上万的椋鸟在天空中飞舞,时而疏散,时而聚拢,在高速飞行中阵型变幻莫测,好像有个乐队指挥在下达指令。信息是如何在鸟群中迅速传播的?它们为什么能一起转向又不发生冲撞?每个行动自由的个体,最终形成统一而多变的集体,这与物理学的主要概念问题息息相关,即理解微观规则与宏观行为之间的关系。19世纪以来,物理学家一直努力寻找谜底。乔治·帕里西的突破性发现,道出无序现象背后的简单秩序。带上好奇心,随椋鸟一同飞往复杂系统的奇境。
本书从中国的视角展现飞机的发展历程,带你了解中国人在航空领域的创造和成就。自从飞机诞生以来,人类拥有了更坚实的翅膀,在蓝天之上探索翱翔,一百年的时间里飞机改变着历史,塑造着我们的生活。飞机的故事就是人类心怀梦想追求卓越的故事。
在本书中,读者将穿越群星璀璨的物理学史,感受伟大头脑的求知激情,体会量子力学反直觉、反日常经验的有趣特质,了解量子力学的广泛适用性和革新技术的无垠潜力,展开对意识和现实世界关系的薛定谔的猫、凭空出现和消失的电子、幽灵般的超距作用。这些抽象的概念很容易让人认为,量子力学离自己的生活很远。但实际上,量子力学不仅是计算机、智能手机和医学成像设备等许多现代技术的基础,还带来了化学、生物学等领域的全新发现。量子力学与经典物理学的交锋及其引发的哲学认识论问题,则更是令无数人流连忘返。 本书的作者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量子信息科学先驱安东·蔡林格,书中回溯了量子力学的诞生和发展史,覆盖了从爱因斯坦和普朗克的早期理论到近年来量子隐形传送前沿研究各个阶段。塞林格用扣人心弦的科研叙事,串起物理学
你想过世界末日的场景吗?宇宙将会在怎样的场景下走向末日?是遭遇小行星撞击,还是遭遇彗星撞击,又或是银河系遭遇另一个星系的撞击?在《宇宙的最后三分钟》,保罗·戴维斯将为你介绍关于宇宙未来的近期新理论,带你破解宇宙终结之谜。一本人人读得懂的宇宙学科普著作。 所有你关心的宇宙未来的话题:小行星撞击、热力学第二定律、宇宙诞生的最初三分钟、恒星的末日、黑洞、引力辐射、太空移民、外星智慧生命、循环宇宙模型……你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
为什么1+1=2? 为什么奇数和偶数交替? 代数的意义是什么? 数学问题真的有且只有一种标准答案吗? 从实数、虚数到复杂的运算顺序,将“消除世界对数学的恐惧”视为终身奋斗事业的剑桥博士、谢菲尔德大学终身教授郑乐隽带领我们进入了一段从未见过的数学旅程,揭示了如何从看似不可能的来源中发现深刻的真相。作者认为,数学不仅仅是关于如何得到正确答案的科学,数学也是关于自己创造的科学和真理,是一段令人兴奋,令人畏惧,令人敬畏,最终获得快乐的经历。她希望通过这本书的阐释,帮助读者理解数学到底是什么,通过理解数学的本质,消除关于数学的神话和误解,消除对数学狭隘的、缺乏想象力的认识,用有趣的数学思维理解我们的真实世界。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张量谱理论和一致超图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张量行列式和高阶迹、非负张量及其剖分、偶数阶一致超图的Laplace-Beltrami 张量、一致超图的正则 Laplacian 张量、一致超图的特征向量、一致超图的特征值、特殊超图及一致超图的谱对称性等,并附有相关的参考文献. 本书可供高等学校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以及相关科研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围绕气候变化主题,分为“我们应该作出改变吗”“我们能否改变”“我们会改变吗”三大部分,用轻松的笔调谈论如“我们要凉凉吗”“我们都能活在水下吗”“这鬼天气到底咋回事”“世界何日完结”“汽车真的糟透了吗”“我还能去度假吗”“我应该吃素吗”等话题,旨在启发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识。作者以诙谐、幽默的方式,让读者以全新的视角看待气候危机、生存和日常生活等问题,并从个人角度探讨了为了解决气候问题,我们能做些什么。
本书从概念解读入手,详解了九居谷地质文化村依托特有丹霞、幽谷、泉水、瀑布、野草渊、乔灌滩等地质资源和文化,以及村落的乡风、乡韵、乡味,创建地质文化村的成功范例,以 具体而微者 的剖析,让读者知微见著,全景式了解地质文化村这一新生事物的实现过程。
海河流域是我国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地区之一,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因此,客观分析海河流域降水尤其是暴雨个例的时空分布、演变规律和变化趋势,对海河流域防汛减灾、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以及改善生态环境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书共4章,概括了近60年来海河流域暴雨、面雨量及暴雨灾害的主要特征和气候背景,通过研究造成海河流域暴雨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和天气概念模型,凝练了海河流域暴雨的预报思路。通过典型个例,对暴雨形成原因进行深入剂析,进而揭示暴雨形成的物理机制,有利于提高对海河流域暴雨形成机理的认识,提高预报准确率,可为洪水预报、水库调度、蓄水发电、城市供水、水资源科学利用等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每个人都有一颗仰望星空的心。古往今来,仰望星空的时候,人们在想什么?发现了什么?改变了什么?是否改变了物质世界、改变了思想、改变了对生命的认识?繁星、宇宙到底怎样塑造、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社会与文明进程? 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书选择了历史上人类仰望天空的12个时刻(即本书的12章:神话,土地,命运,信仰,时间,海洋,权力,光,艺术,生命,外星人,意识),故事从西方物质宇宙的兴起讲起,进而叙述物质宇宙如何主宰我们的生活。这条故事线的起点是最早的岩画和环形石阵,中途会谈到信仰、民主、科学等伟大传统的诞生,终点是寻找外星生命以及人类最近的太空和虚拟世界之旅——探索这些时刻如何塑造影响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和今天的世界、你我。 本书得出的结论是:星空、宇宙是我们在艺术、科学和生活中伟大创造力的源泉。
本书分为3篇共14章,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复合材料原材料的结构、性能及复合材料的应用,并从界面和工艺角度介绍复合材料的相关原理和结构设计,同时也对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和制备方法进行了介绍。本书内容丰富,注重
21世纪被称为复杂性科学的世纪。丹麦物理学家帕·巴克和中国物理学家汤超开创的自组织临界性理论,对大自然的复杂性问题进行了系统化探讨,为复杂系统中的跨尺度现象,提供了一种普适而简单的机制上的解释,以其创新性、宏观性和简洁性引起科学界的密切关注。 作为解释大自然复杂行为的一种新的物理理论,自组织临界性涉及非常广泛的研究领域,如岩层与地貌形成、河网与海湾结构、地震与火山爆发、星震与星云塌陷、黑洞与日辉耀斑、夸克与胶子团簇、生态与物种灭绝、变异与生命演化、噪声与全球变暖、人口与环境污染、大脑与神经网络、市场与价格波动等。该理论已被成功应用到自然界的多种复杂系统之中,影响巨大。 《大自然如何运作》是帕·巴克教授关于自组织临界性理论的重要著作,视野宏阔,深入浅出,是一部兼具学术性与普及性的优
复杂科学是研究万物发生本源、相互关系和运行法则的科学。复杂系统的动力来自系统内部稳定与随机性不断相互“拉扯”造成的进化,这为系统塑造了自我维持的能力和适应环境的创造力。从生命到意识、从个体行为到社会活动,莫不如此。本书作者尼尔·泰斯以生物学家的视角,描绘了“宇宙”这个庞大复杂系统中运行的万物,以及它们如何从简单的个体集聚成集体,进而组成复杂的社会和生态系统:从原子到水滴,从从蚁群到森林,从从癌症到经济泡沫,从从高空的椋鸟到街道的人群…… 在此基础上,作者对“存在理论”进行了全新诠释,指出了人类意识之发轫,以及它与客观世界的联系方式,为我们理解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律,通过改变自身行为去适应变幻莫测的世界指明了方向。
今天的世界不可预测,充满了矛盾,在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醒,并试图做出明智的决定远非易事。本书所讲的科学思维,是一种思考与理解世界的方式,希望书里的八堂小课能帮你知道如何解开困惑、轻松思考,用更加科学理性的态度生活。著名物理学家吉姆·艾尔-哈利利邀请大家像科学家那样与世界互动,用科学方法探寻事物的真实面目,指导科学研究的核心原则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阅读本书,感受科学带来的乐趣,会让你更客观地思考,穿透原本笼罩在你信念之上的迷雾,过上更充实的生活。
本书以经典的天气学原理为基础,引用了较新的影响东亚及中国主要天气系统及天气过程的研究成果、天气个例分析,全面详细介绍了影响东亚及中国的主要天气系统及天气过程发的发生发展规律及特征。本书讲述了东亚气旋和反气旋及其发生发展规律;分析了影响我国冬半年的寒潮天气过程和影响我国夏半年的大型降水天气过程;介绍了青藏高原天气气候特征、主要天气系统及其对附近地区的天气影响过程,对影响东亚及我国的低纬热带天气系统也进行了详细介绍;对这些年关注度较高、影响较大的高影响天气过程也进行了分析介绍。本书对引用文献中大量经典插图、天气图等进行了重新绘制,非常易于天气过程和天气系统的分析学习,适合气象专业本科生教学及气象工作者和对气象感兴趣读者学习之用。
数值天气预报作为当今天气气候预测的重要手段在气象业务和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书在简明而系统地介绍数值天气预报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从简入深地介绍了多种地图投影方式、差分格式、一维线性平流方程、正压原始方程模式、中尺度天气预报模式WRF单重及多重嵌套数值实验等内容,并初步介绍了WRF在强降雨过程模拟中的应用。通过本书的学习,可以帮助读者掌握数值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大气科学高年级本科生教材,也可供大气科学领城的科研、教学和业务人员使用。
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必然趋势。但我们中很少有人会问:“全球气候变暖之后,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本书援引大量具爆炸性的新科学研究成果,带领公众去探索十万年后地球的生态环境,并澄清了与气候变暖相关的重大环境趋势。 气候变暖并非首次发生的“全球污染危机”。若非20亿年前的“氧化”浩劫,人类与现代蟑螂的祖先将无法存活于这个世界。 气候变暖,关系到漫长的未来: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排放出来的温室气体的影响范围绝对不只是一两百年,而是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年。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并不是头位严重的问题,气候变暖所引发的糟糕后果是海水酸化、海洋生物灭绝、气候鞭尾效应(全球气温骤然飙升后缓步下降,进入长期的冷却过程,直至回复到工业革命之前的温度)等现象。 人类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已经严重改变大气,一个人造的地质时
本书主要为气象专业的学生在科技英语读、写、译、听、说五个方面能力训练提供必要的材料和知识。全书共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气象科技英语读物,主要训练阅读、翻译和写作能力;第二部分为气象科技英语听说材料,配有相应的听力光盘,主要训练听说能力;第三部分为科技英语知识,目的是使学生对科技英语特点有较系统的认识。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大气科学及相关专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气象、海洋、航空、农林、水利、环境等部门的科研和业务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以《地籍测量学》(第三版)为基础编写。全书由五大部分构成,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地籍、地籍调查、地籍测量、地籍测量学的含义、作用、意义等)、权属调查(土地、海域、房屋、林木等)、地籍测绘(控制测量、界址测量、地籍图测绘、面积测算等)、地籍总调查、日常地籍调查、土地调查与监测等, 还附有课间实验指导书和集中实习指导书。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土地资源管理、地理科学、测绘工程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其他相关专业人员学习参考。
本书在《无人机结构与系统》第1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全书共分为5章。第1章对无人机系统进行概述。第2章介绍无人直升机、多旋翼无人机、固定翼无人机、复合构型无人机的结构与飞行原理。第3章介绍无人机燃油动力、电池动力、油电混合动力等动力系统。第4章介绍无人机飞控系统和导航系统。第5章介绍无人机电气、通信链路、发射与回收、地面站与任务规划、任务载荷等其他系统。本书内容全面,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读者通过学习能够掌握无人机结构与系统有关知识,每章有内容提示、教学要求和内容框架图,同时配有相应的思考题,可以巩固学习效果。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无人机结构与系统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广大无人机爱好者的自学用书,为广大无人机爱好者、无人机制造者、无人机运营者和无人机操纵员提供学习参考
《寻觅自然》首次收录了爱德华·威尔逊富有开创性的12个短篇文章,阐述了他一生中一直在积极探索的主题。涉及生物学和社会生物学领域,以及荒野和人性的紧密相连。本书分三个部分。“动物天性,人类天性”讲述了从蛇到鲨鱼再到蚂蚁的社会性,探问了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对蛇普遍厌恶的情绪是如何以及因何进化出来的。“自然的模式”探究了社会生物学的基础,拷问社会行为具有什么基本的遗传基础,以及这对人类物种未来意味着什么。“自然的丰裕”赞美了生物多样性,并解释其对人类持续存在的至关重要性。《寻觅自然》是对20世纪重要科学家之一一生研究主题的综述式介绍。著名艺术家劳拉·索思沃思为这本书献上了富有想象力的插图,这是一本值得读者们反复品读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