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黄冬梅、贺琪、郑小罗等编*的《海洋信息技 术与应用/海洋科学前沿系列丛书》一书为海洋信息 类教材,全书共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基础篇)主要 介绍海洋信息化的几项基础技术,包括海洋信息获取 技术、海洋信息传输技术、海洋信息处理技术以及海 洋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下篇(应用篇)主要介绍 几项重要的海洋信息化应用领域,包括海洋信息技术 在海洋数据中心建设中的应用,海洋信息技术在海洋 现象再现中的应用,海洋信息技术在海洋防灾减灾中 的应用,海洋信息技术在海域管理中的应用以及海洋 信息技术在*地科考中的应用。 本书适合相关专业研究生以及海洋信息化科技人 员阅读参考。
本书从海洋的声学特性出发,介绍海洋中的声传播理论,重点阐述海洋中的声折射、声反射、声散射、混响、噪声以及声呐方程等内容。本书共分为8章,第1章简述海洋声学的发展历史及学科应用;第2章介绍海洋的声学特性,讨论海洋中的声速和声吸收;第3章介绍海洋中的声传播理论,包括波动声学理论和射线声学理论,以及海洋生物复杂介质的声传播理论;第4章和第5章分别介绍海洋中的声折射和海洋层状介质中的声传播,包括典型深海与浅海条件下的声传播,以及多层介质中的声传播及水声超材料;第6章介绍海洋中的声散射和混响,包括目标强度和海洋混响理论,以及海豚目标探测;第7章介绍海洋中的噪声,包括舰船噪声、海洋环境噪声与海洋生物噪声;第8章联系各章要素,介绍声呐方程的建立及应用,并讨论生物声呐方程。其中,海豚复杂介质的声学特性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和国家安全的屏障,是未来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中国海洋科学2035发展战略》旨在依据海洋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律,瞄准当前世界科技前沿和建设海洋强国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展望2035年前我国海洋科学的发展方向和关键领域,谋划促进海洋科学创新发展的战略思路和政策措施,提升我国海洋科技综合竞争力,为国家海洋科学基础研究的战略部署和科技计划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蓝色伙伴关系 是中国为促进海上互联互通和各领域务实合作、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所提出的重要概念,本书即围绕中国与东盟构建 蓝色伙伴关系 问题,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语境下对其进行了全方位的讨论。全书共9章,来自南京大学等多个高校的一批东南亚区域国别研究领域的中青年学者对中国 东盟构建 蓝色伙伴关系 的历史发展、丰富内涵、既有研究成果与不足、边界探索、相关国家立场、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可资借鉴的经验以及前景与未来展开论述,以丰富、翔实、客观的史料为主,有助于读者全面地理解这一问题,也为后来者展开更深入的学术研究奠定基础。
海洋工程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富有前景的领域,在海洋工程研究设计和开发利用过程中。面临各种不同的海洋工程环境,人们发展了众多的海洋工程结构形式。本书主要介绍海洋工程结构方面的相关知识,分析各种海洋工程结构的力学问题,系统地研究从环境载荷和地基基础到结构材料及强度、刚度、屈曲和疲劳以及大型结构和细长构件的水动力问题。 主要内容:全书共11章,详细介绍了海洋工程环境载荷、海洋工程桩土基础、海洋工程材料与腐蚀、物理模型试验、钢质导管架平台、自升式平台、浮式海洋平台、海洋工程船舶、立管系统等海洋工程相关内容和知识。 编写特色:本书内容既有对基本概念的详细阐述,又有对力学原理的分析;既有理论公式的推导,又有行业规范中经验公式的应用。书中配有实例分析和思考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目前海底工程环境的原位调查技术手段,核心内容包括“海底工程环境原位探测”和 “海底工程环境监测”两部分。“探测”包括“地球物理探测”、“原位测试”、“海底采样”及“探测平台”四部分内容;“监测”包括“监测平台”和“海底观测网”两部分内容。 在各章节中分别从基础定义、研究对象、探测与监测原理、技术内容、代表性装备、应用实例、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论述。在完整的理论体系构架内,简化专业性技术内容,以高层次科普教育为目标,提高读者对于海底工程环境原位探测与监测技术的理解。
本书以普及深海前沿科学技术为目的,以深海探测为主线,详细介绍了深海科学考察船、载人潜水器、无人遥控潜水器、无人自主潜水器、水下滑翔机、海底观测网等当前重大深海装备研发制造涉及的科学原理和关键技术,以及水下仿生机器人、水下无线通信、海底原位探测传感器研发领域的前沿科学技术,并提供了 上近半个世纪以来深海探测的实例和研究成果。 本书可为我国海洋科技工作者提供重要的参考,通过本书可以 好地了解深海探测技术研发的理论方法和前沿关键技术。同时,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深海科学和技术相关专业学生的参考教材,亦可供对深海探测科学技术感兴趣的人群阅读。
本书较系统地介绍了作者及其团队近年来在南海海洋环流、中尺度涡旋、海气相互作用,以及海洋观测和数据网络建设等方面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本书以南海海洋环流与海气相互作用不同时空尺度的变化为主线,结合国内外同行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南海海洋环流的变化规律和动力机制。
本书着眼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从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这一目标出发,以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为视角,结合浙江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实践,创新构建全要素增值服务理论分析模型,系统提出生产要素统筹配置、集约配置、高效配置、精准配置、智能配置五条路径。基于理论创新,又在实践层面提出了浙江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建议,聚焦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开展了实证分析,构建了全市九大产业链全要素增值服务体系,并在研究应用层面扩展到全国,提出了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重要基础、关键环节和直接发力点,是新质生产力理论在指导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应用创新和实践探索。
马蹄蟹的血液有什么重要的用途? 鹦鹉螺身上藏着什么数学秘密? 红珊瑚为何如此昂贵? “海洋中的雪”是哪种生物造就的奇观? 人类的文明与海洋紧紧联系在一起,海洋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基本需求,还为人的心灵提供了愉悦、激励和慰藉。本书展现了科学探索早期,科学家凭借十分有限的工具,勇敢进取和探索未知自然的历程。本书精选40部早期海洋探索 意义非凡的典籍,向您介绍这些典籍背后的故事,还包括200余幅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珍品插图,大开本的高清印刷带您进入那个充满魅力的时代,跟随这些栩栩如生的图片,开启一场史诗般的海洋探索之旅吧。
本书在结构框架上沿袭往年体例,由四篇构成: 篇以舆情信息为基础,从海洋管理、海洋经济、海洋科学技术、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生态环境、极地事务、深海大洋七个方面对2019年 海洋发展形势进行了总结和梳理;第二篇以热点问题为导向,对美国北极战略调适、印度“印太”战略走向等热点地区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对2019年出现的“黑天鹅”事件霍尔木兹海峡争端做了评析,同时,也对核污水入海、深海采矿、冰川融化、海洋酸化、IUU捕捞、海洋观测等 海洋治理的热点议题开展了研究;第三篇以 海洋政策文本为主干,对美国、俄罗斯、加拿大、英国、爱尔兰、日本、韩国、新西兰、库克群岛、佛得角、萨尔瓦多等10多个沿海 政府发布的重大海洋战略政策、计划规划、法规草案进行了翻译整理;第四篇以 组织政策文本为核心,选取联合国环境大会、 海
走进21世纪,面对新形势和挑战,我们 制定了向海图强的战略。经略海洋离不开各式各样的海洋工程装备,有鉴于此,本书中的内容从流体力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讲起,再到流体运动的控制方程、湍流模型和方程离散的方法,再结合具体的海上常见作业情形中所涉及常规的海洋工程装备、水下潜艇、水面舰艇编队与航空母舰及极地海洋工程破冰船等的在位运行情形进行了水动力学特性仿真与分析,并对其表现的一些特性规律进行了总结与归纳,得到了一些普适性的结论,对于指导开发海洋资源和维护海上主权 有使用价值与科研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