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黄冬梅、贺琪、郑小罗等编*的《海洋信息技 术与应用/海洋科学前沿系列丛书》一书为海洋信息 类教材,全书共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基础篇)主要 介绍海洋信息化的几项基础技术,包括海洋信息获取 技术、海洋信息传输技术、海洋信息处理技术以及海 洋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下篇(应用篇)主要介绍 几项重要的海洋信息化应用领域,包括海洋信息技术 在海洋数据中心建设中的应用,海洋信息技术在海洋 现象再现中的应用,海洋信息技术在海洋防灾减灾中 的应用,海洋信息技术在海域管理中的应用以及海洋 信息技术在*地科考中的应用。 本书适合相关专业研究生以及海洋信息化科技人 员阅读参考。
《围填海格局变动下海域承载力评价及预警研究》选择辽宁省锦州湾附近海域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源遥感数据,深入分析围填海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建立基于海洋功能区划的海域承载力计算方法,探讨围填海时空格局变化对海域承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识别不同围填海利用类型对海域承载力的影响,并模拟未来海域空间发展格局,以资源环境承载力来合理约束控制围填海有序开发,并对承载力进行预测预警,为合理控制围填海规模提供的科学依据,为维护海岸带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海风下》是美国科学作家、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的处女作,也是她 的海洋三部曲中风格 为清新的一部。该书记录了卡逊对于北美东海岸海洋生物与鸟类的生存行为的观察,为叙事体,描写细致,语言风格干净、朴素、温暖。作者在书中展示了海洋生命鲜活的本来面貌,画面感极强,使人读之有临境之感。相比于卡逊 的作品《寂静的春天》,《海风下》 能给读者带来阅读的享受。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 的群岛 ,也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国,在东盟中占据重要地位。本书针对印度尼西亚 海洋管理政策和其海上对外合作举措进行研究探讨,从该国的基本国情、法律制度和外交政策入手,系统分析并总结其海上安全政策和动向,从而为我国有关海洋政策的筹划制定以及“ ” 倡议实施后,建设高效、 安全、畅通的海上运输通道,提升两国海洋发展战略的共识提供助力。
虽然中外学者对“ 治理”“ 海洋治理”单独领域的研究都比较丰富,但对它们与主权之间关系的研究尚不充分。尤其对作为 海洋治理核心要素之一的 海洋治理规则与主权之间的关系研究尚有空白。针对以上研究现状和空白,本书开展了如下研究。本书以 海洋治理秩序中 的地位和作用为研究对象,比较系统地梳理了 海洋治理规则从无到有的历史发展脉络,剖析了 在不同历史时期参与 事务时所发挥的作用及所处的地位,特别是通过对 BBNJ 协定缔结过程中 发挥作用的表征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新形势下 在参与 海洋治理中作用方式的变化规律,进而对 治理的未来走向进行展望。
本书采用史料查阅及野外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获取海岸带资源环境开发利用及其对资源环境存量影响的基本信息,采用规范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微观特征与宏观现象以及定性描述与定量测算结合的方法,以人工地貌资源利用为核心的跨学科研究范式建立完善的人工-自然复合地貌理论体系,涉及人口、资源及环境等学科研究领域。收集、处理、分析包括 外人类活动与人工地貌研究成果、经验与发展趋势,人工地貌环境效应管理存在的问题等研究文献资料和数据,依靠文字、图画、地图等文献资料进行研究,如历代正史、地理总志、地方志、游记、野史笔记、诗文集子、会典会要、历代类书、明清档案、历代地图、绘图等。并以多时相遥感影像和历史海图、地形图、DEM数据为主要数据源,进行数理统计和空间分析,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进
《海风下》是美国科学作家、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的处女作,也是她 的海洋三部曲中风格 为清新的一部。该书记录了卡逊对于北美东海岸海洋生物与鸟类的生存行为的观察,为叙事体,描写细致,语言风格干净、朴素、温暖。作者在书中展示了海洋生命鲜活的本来面貌,画面感极强,使人读之有临境之感。相比于卡逊 的作品《寂静的春天》,《海风下》 能给读者带来阅读的享受。
本书主要探讨和研究中国海洋治理的目标与机遇,重点分析 海洋治理体系的内涵、战略意义、目标、路径、机遇与挑战,全面阐述了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认为“一轴两翼”是中国现阶段海洋战略的优先发展方向、陆海贸易新通道是中国推进海洋强国建设的可行性路径。同时,本书分析和探讨了影响中国海洋治理的外部因素,阐释“东盟”等新兴 海洋安全治理的理念与制度选择,评估日本、澳大利亚、印度的海洋政策及其影响,在此基础上讨论 社会的海洋合作以及中国的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