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和国家安全的屏障,是未来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中国海洋科学2035发展战略》旨在依据海洋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律,瞄准当前世界科技前沿和建设海洋强国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展望2035年前我国海洋科学的发展方向和关键领域,谋划促进海洋科学创新发展的战略思路和政策措施,提升我国海洋科技综合竞争力,为国家海洋科学基础研究的战略部署和科技计划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目前海底工程环境的原位调查技术手段,核心内容包括“海底工程环境原位探测”和 “海底工程环境监测”两部分。“探测”包括“地球物理探测”、“原位测试”、“海底采样”及“探测平台”四部分内容;“监测”包括“监测平台”和“海底观测网”两部分内容。 在各章节中分别从基础定义、研究对象、探测与监测原理、技术内容、代表性装备、应用实例、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论述。在完整的理论体系构架内,简化专业性技术内容,以高层次科普教育为目标,提高读者对于海底工程环境原位探测与监测技术的理解。
本书较系统地介绍了作者及其团队近年来在南海海洋环流、中尺度涡旋、海气相互作用,以及海洋观测和数据网络建设等方面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本书以南海海洋环流与海气相互作用不同时空尺度的变化为主线,结合国内外同行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南海海洋环流的变化规律和动力机制。
海洋动力系统是物理海洋学与系统科学相结合的一种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研究架构。它主要包括提出具有物理确定性的控制机制两层次运动类划分原则和构造具有数学自洽性的运动类描述量可加性的分解-合成演算样式以及在与原始Navier-Stokes控制方程组保持一致性意义下导出运动类相互作用的控制方程组完备集。理论研究结果对“高精度-全覆盖海洋资料集”相关观测和观测计算现象无一缺失的动力学解译,检验了海洋动力系统基础研究架构的现代物理海洋学精密科学定量描述能力。
本书内容框架分为四篇。 篇为 海洋发展形势,全面回顾并系统总结海洋管理、海洋经济、海洋科学技术、海洋防灾减灾与应对气候变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极地事务和深海大洋等领域的年度发展形势。第二篇为 海洋热点问题,选取人为水下噪声、北方海航道、白礁岛争端、南太平洋合作、海洋垃圾治理、印太战略、黑海争端、南极保护区和捕鲸争议共九个年度热点问题,基于不同视角,展开深入分析。第三篇为主要 海洋政策,第四篇为 组织海洋政策,主要对沿海 和 组织2018年的若干重大海洋政策类文本进行翻译整理,涉及英语、德语、日语、韩语、越南语等诸多语种。
本图集是关于黄海站和东海站的观测数据集第九分册(总第九卷),起止时间为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为1个年度周期浮标的数据累积成果。浮标的分布主要集中于3个区域,分别是北黄海长海县附近海域,南黄海山东荣成楮岛和青岛灵山岛海域,以及东海长江口外海附近海域(见技术说明中浮标分布图)。综合考虑数据的质量和区域代表性,图集共选取了7套浮标的观测数据,主要观测项目包括海洋气象、水文、水质,各浮标情况介绍以及具体使用的观测设备和获取的观测参数等内容可参见技术说明部分。
本书针对生态文明新时代下的海洋生态学学科体系建设与发展的主题,综述了我国受人类活动影响 严重的近岸海洋生态学的发展现状与管理进展,及时反映了我国近岸海洋生态学研究与管理前沿学科的新理论和新技术。本书共5篇31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别阐述了海洋生态系统生态学理论、自然海洋生态系统生态学、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海洋人工生态系统、受损海洋生态系统的修复与保护、近海生态灾害暴发机制与防控等 新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展。 本书可供从事海洋生态、海洋环境、海洋规划与管理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本书专述中国海及其邻近海域猛水蚤178种,隶属于33科102属。介绍了猛水蚤的基本形态特征、研究简史及其分类系统的演变等,每一种都附上了形态特征图,并简述其体长、生态习性、地理分布、参考文献和有关分类学方面的问题讨论、同物异名。书末还附录了猛水蚤拉丁学名(科、属、种)索引。
本书主要介绍作者及其研究团队在海洋岩土工程灾害方向近10年的科研成果,是基于我国深海开发的重大需求和南海深水工程地质灾害的实际背景,围绕海底滑坡、深水管线及其耦合效应中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深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重点阐述深海浅表层软土不排水剪切强度评价问题、海底斜坡动态稳定性及区域浅表层滑坡易发性评估方法、海底滑坡冲击深水管线及双向耦合作用机制、深水管线自防护减灾技术和安全性评估等有关内容。上述内容不仅能促进海洋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的科学理论发展,而且可以指导海洋工程实践。 本书可供海洋土力学与岩土工程、海洋工程地质、海洋地质灾害、海洋工程、海洋科学等领域的科研人员和高等院校师生参考,亦可供海洋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相关的企业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针对生态文明新时代下的海洋生态学学科体系建设与发展的主题,综述了我国受人类活动影响 严重的近岸海洋生态学的发展现状与管理进展,及时反映了我国近岸海洋生态学研究与管理前沿学科的新理论和新技术。本书共5篇31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别阐述了海洋生态系统生态学理论、自然海洋生态系统生态学、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海洋人工生态系统、受损海洋生态系统的修复与保护、近海生态灾害暴发机制与防控等 新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展。 本书可供从事海洋生态、海洋环境、海洋规划与管理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余兴光主编的《北极快速变化与海洋生态系统响应》以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获得的 手资料为基础,将现场数据和历史资料相结合,大面积调查和重点断面数据深入分析相结合,多参数、多学科的资料分析与研究相结合,开展了北极海洋环境快速变化分析和生态系统响应的相关研究,获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和新认识。共分10章为:北极海冰快速变化及其生态系统响应、北极海冰水团变化及冰—海相互作用过程、北冰洋中心辐射区平衡和大气边界层观测研究、北极地区碳循环和海洋酸化研究、北极海洋上层浮游生态系统及变化、北极海洋底层生物生态系统的变化、北极沉积特征与古气候环境演化、北极大气室温气体和污染物的分布特征等。可供相关专业研究人员参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