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海洋的声学特性出发,介绍海洋中的声传播理论,重点阐述海洋中的声折射、声反射、声散射、混响、噪声以及声呐方程等内容。本书共分为8章,第1章简述海洋声学的发展历史及学科应用;第2章介绍海洋的声学特性,讨论海洋中的声速和声吸收;第3章介绍海洋中的声传播理论,包括波动声学理论和射线声学理论,以及海洋生物复杂介质的声传播理论;第4章和第5章分别介绍海洋中的声折射和海洋层状介质中的声传播,包括典型深海与浅海条件下的声传播,以及多层介质中的声传播及水声超材料;第6章介绍海洋中的声散射和混响,包括目标强度和海洋混响理论,以及海豚目标探测;第7章介绍海洋中的噪声,包括舰船噪声、海洋环境噪声与海洋生物噪声;第8章联系各章要素,介绍声呐方程的建立及应用,并讨论生物声呐方程。其中,海豚复杂介质的声学特性
蓝色伙伴关系 是中国为促进海上互联互通和各领域务实合作、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所提出的重要概念,本书即围绕中国与东盟构建 蓝色伙伴关系 问题,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语境下对其进行了全方位的讨论。全书共9章,来自南京大学等多个高校的一批东南亚区域国别研究领域的中青年学者对中国 东盟构建 蓝色伙伴关系 的历史发展、丰富内涵、既有研究成果与不足、边界探索、相关国家立场、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可资借鉴的经验以及前景与未来展开论述,以丰富、翔实、客观的史料为主,有助于读者全面地理解这一问题,也为后来者展开更深入的学术研究奠定基础。
海洋工程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富有前景的领域,在海洋工程研究设计和开发利用过程中。面临各种不同的海洋工程环境,人们发展了众多的海洋工程结构形式。本书主要介绍海洋工程结构方面的相关知识,分析各种海洋工程结构的力学问题,系统地研究从环境载荷和地基基础到结构材料及强度、刚度、屈曲和疲劳以及大型结构和细长构件的水动力问题。 主要内容:全书共11章,详细介绍了海洋工程环境载荷、海洋工程桩土基础、海洋工程材料与腐蚀、物理模型试验、钢质导管架平台、自升式平台、浮式海洋平台、海洋工程船舶、立管系统等海洋工程相关内容和知识。 编写特色:本书内容既有对基本概念的详细阐述,又有对力学原理的分析;既有理论公式的推导,又有行业规范中经验公式的应用。书中配有实例分析和思考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本书以普及深海前沿科学技术为目的,以深海探测为主线,详细介绍了深海科学考察船、载人潜水器、无人遥控潜水器、无人自主潜水器、水下滑翔机、海底观测网等当前重大深海装备研发制造涉及的科学原理和关键技术,以及水下仿生机器人、水下无线通信、海底原位探测传感器研发领域的前沿科学技术,并提供了 上近半个世纪以来深海探测的实例和研究成果。 本书可为我国海洋科技工作者提供重要的参考,通过本书可以 好地了解深海探测技术研发的理论方法和前沿关键技术。同时,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深海科学和技术相关专业学生的参考教材,亦可供对深海探测科学技术感兴趣的人群阅读。
《广东省海洋环境资源基本现状》主要介绍广东省海洋环境资源基本现状的研究工作,目的是摸清广东省重要海洋环境与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为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推动沿海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以及建设海上国防
本书在 重点研发计划“波浪能、潮流能技术综合评估方法合作研究”(项目编号2019YFE0102500)及2020年海洋能专项项目“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支持下,通过分析 外现行的海洋能标准现状、技术内容和政策规划特点,开展了我国海洋能开发利用标准体系的优化研究,提出了一种对海洋能开发利用标准体系的定量评价方法,并对未来海洋能开发利用标准的发展方向和战略规划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为从事海洋能标准化的科研人员提供了资料补充。
全书共包括基本概念、海上试验、试验平台、海洋环境观测系统、信息系统、保障设施、运行管理与服务和典型海洋试验场等8个章节。其中,第1章对试验场的基本概念进行了介绍;第2章从海上试验的分类、流程、标准等方面介绍了海上试验的主要内容;第3章介绍了目前主流的海上试验平台,包括桩基式、浮式、坐底式和移动式等4大类;第4章介绍了试验场海洋环境观测系统(背景场观测系统)的构成;第5章概述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系统架构和系统安全管理;第6章讲解了试验场保障设施的主要组成,包括岸基实验室、船舶、码头、通信设施和安全保障设施等;第7章对试验场的运行、管理和服务机制进行了介绍;第8章总结了目前 外各领域主流试验场的建设情况。
《海洋问题时评》(辑)是作者从2009年至2014年间发表在《东方早报》、《文汇报》、《解放日报》、《中国海洋报》、香港《成报》和《信报》,以及《中国日报》等报刊上有关海洋问题精选文章的集成。主要从海洋法的视角,结合海洋问题的情势,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我国面临的多个重大海洋问题,尤其是东海问题和南海问题。 全书分为“海洋问题的理论与中国”、“东海问题时评”、“南海问题时评”、“中国与海洋问题”四个部分。作为时评性的文章,读者也可从中窥得中国海洋问题尤其是东海、南海问题演变的过程,具有比较强的可读性。同时,也为进一步宣传和阐释海洋问题的本质提供了素材和参考。 本书由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国际法学者周忠海作序。 本书中文版于2015年6月由我社出版。
......
“美丽的地球”系列告诉你世界上 值得去的地方在哪里?每个地方好在哪里,有哪些看点?为什么会形成这些看点?简言之,哪里美,美在哪儿,为什么美。本系列精选出 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观,用具有冲击力的照片和地图,通俗易懂的文字解读,让你足不出户就能赏遍世界。 大洋洲,这里有数不尽的岛屿海湾和金色沙滩,在地球的一角映出彩色的光芒;这里有世界上 少的居住人口,在繁茂幽深的原始森林、独自枕眠的山谷、隐秘寂静的喀斯特溶洞中,甚至一望无际的沙漠里,都跳跃着古老物种的生命音符。 本书以大洋洲美丽的自然生态景观为基点,精选了位于澳大利亚、新西兰、斐济、汤加、所罗门、萨摩亚、瓦努阿图、巴布新几内亚的约60个代表地点,涉及上百个景观,阿尔卑斯山脉、维多利亚大沙漠、昆士兰温热带雨林、怀托摩溶洞、马马努卡火山群
本书在介绍海藻生物资源的基础上,全面阐述了海藻酸的来源、制备技术及其结构、性能和应用,结合海藻酸及其衍生制品领域的发展历史和 研究成果,系统总结了海藻酸、藻酸丙二醇酯、氧化海藻酸、海藻酸寡糖等各种海藻酸类生物制品在食品、医疗卫生、生物技术、纺织工业、美容护肤品、废水处理、生物刺激剂等领域中的应用,并介绍了相关标准。 ? ? 本书可供海洋生物、化工、生物材料、食品、医疗卫生、生物技术、纺织工业、美容护肤品、废水处理、生物刺激剂等相关行业从事生产、科研、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参考。
本书着眼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从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这一目标出发,以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为视角,结合浙江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实践,创新构建全要素增值服务理论分析模型,系统提出生产要素统筹配置、集约配置、高效配置、精准配置、智能配置五条路径。基于理论创新,又在实践层面提出了浙江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建议,聚焦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开展了实证分析,构建了全市九大产业链全要素增值服务体系,并在研究应用层面扩展到全国,提出了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重要基础、关键环节和直接发力点,是新质生产力理论在指导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应用创新和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