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国自然地理系列专著》之一,是在1980 年出版的《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一书的基础上重新编写而成的。根据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发掘的大量历史文献资料,吸收**的资料和研究成果,包括考古研究以及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方法,如抱粉分析、沉积物分析、树木年轮以及14C测定、遥感和卫星像片判读等,全面反映历史时期中国各自然地理要素的演变和发展的概貌。论述中国气候、植被、珍稀动物、主要河流、湖泊、海岸、沙漠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历史时期的发展和演变过程,进一步探讨中国历史时期自然环境发展演变的规律。
【全3册】这里是中国
珊瑚礁生态系统是我国最为典型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其中造礁石珊瑚是珊瑚礁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生物。珊瑚礁保护管理工作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为切实加强我国珊瑚礁的保护,自然资源部组织所属南海局和第三海洋研究所开展了全国珊瑚礁生态调查,获取了大量珊瑚的影像资料。为了加强我国近岸珊瑚种类鉴定的准确性和数据可比性,同时为大众呈现水下绚丽的珊瑚世界,我们根据全国珊瑚礁生态调查资料,整理了我国近岸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海南省造礁石珊瑚的种类,编制了这本图书。本书是我国近岸造礁石珊瑚的第一手资料,是我们工作阶段性的总结和呈现。
史念海先生是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家创建者之一,其手稿长期未见于世。《史念海遗稿 讲义(影印本)》收录史先生讲义3种(附1种),约900面,包括《 中国历史地理教学大纲 一稿》《 中国历史地理 一稿》《 中国历史地理 修改稿》《清代政治制度概述》,反映了先生建构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教学体系的过程,部分手稿系已出版之《中国历史地理纲要》的初稿和修改稿。整理者为各篇撰写提要,包括文献类型(初稿、誊录稿、写作大纲等)、修改情况、撰著时间、导读(含与已刊论著之关系)。
《昔日的世界:地质学家眼中的美洲大陆》是一本普利策获奖图书。书中记录了一次跨越20年的旅行。作者约翰?麦克菲偕同不同的地质学家在美国北纬40度附近取一个横截面,来回穿行,描述这个截面里的一个个地质地貌,解读一个个地质故事,挖掘一篇篇历史。作者游览了一个个风貌各异的地理省区,描写所见景点的景色,写陪同他旅行的地质学家,穿插着写了这些地质学家的人生历史,地质学的历史,乃至地球的历史。通过这些历史的解读,他看到了高尔夫球场和冰川地貌的密切联系,理解了摩门教为什么 终选择在盐湖城栖身,明细了标新立异的美国风景画派为什么被称为哈得逊河画派,而且,他还在地质学家的指导下,从沿途所见的一块块岩石中,解读出北美洲大陆在几亿年前甚至几十亿年前的昔日世界。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让读者了解地质科学,也了
本分册所涉时间为1450年至1650年,这在欧洲地图绘制史中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书中首先介绍了近年来学界对“文艺复兴”这一概念的讨论和反思,并细致剖析了这一时期的地图与中世纪地图之间的延续和断裂,介绍了地图在中世纪晚期社会中的作用,由此为本卷的写作奠定了基调。本册分主题讨论了地图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宇宙志图、航海图和天体地图的绘制;用于地图绘制的视觉、数学和文本模型;文学与地图之间的关系;技术的生产与消费;地图及其在文艺复兴时期 治理中的作用等; 讨论了意大利诸国、葡萄牙、西班牙等的地图学史。由于文艺复兴时期科学的进步、经典绘图技术的使用、新兴贸易路线的出现,以及政治、社会的巨大变化,推动了地图制作和使用的 式增长,因此与其他各卷不同,本册花费了大量篇幅将地图放置在各
本书是研究中国古代洛阳长安两京历史地理及两京之间交通地理的论著,综合运用历史地理学,古都学、建筑史学、考古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对洛阳长安两京选址建都的实践与理论、都城制度与建置、两京制的形成和发展、两京空间结构形态发展、演变的特征及规律等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本书是第一推动丛书出版25年来“综合系列”的合订本,包括:《皇帝新脑》《四维旅行》《逻辑的引擎》《真理与美》《未来50年》《伽利略的手指》《下一步是什么》《复杂》《复杂的引擎》《实在终极之问》等11本。
本书系“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之 公园群科学考察系列成果之一,也是专题“第三极 公园群建设科学方案”的亮点成果,由 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青藏高原 公园科考分队的科研人员共同编著。 全书包括青藏高原 公园群资源价值科考的总体论述;系统梳理 公园理念与认定标准,构建 公园资源价值评估体系;分析青藏高原建设 公园群的自然地理和生态基础、人文环境和景观特征;基于野外科考定性分析 公园备选地的 代表性价值特征;采用价值评估指标体系量化识别青藏高原 公园群资源价值;通过实地科考与价值评估的反复对比验证,综合评价青藏高原 公园群潜力区的核心资源价值;提出青藏高原 公园群科学保护与利用的建议。本书的特点是通过科考获得了青藏高原 公园群的 手野外调查资料,为系统认知国家公园建设的科学内涵和实践建制提供
沼泽湿地是湿地的主要类型,本书以我国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系统阐释了沼泽湿地植物和土壤碳氮循环的过程及影响因素、土地利用方式对碳氮循环的影响以及沼泽湿地碳氮循环模型的发展和应用,揭示了沼泽湿地碳氦过程变化的微生物学机制,提出了沼泽湿地科学和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本书可为完善气候变化背景下沼泽湿地碳氮循环过程的理论和指导相关研究的实践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湿地生态系统碳管理和 “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持。 本书可供湿地科学、地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的科研和教学人员,以及具有相关专业知识背景的社会各界人士参考。
郑华、徐华山、李云开、欧阳志云、王桥编著的《海河流域生态系统评估(精)》以海河流域生态系统现状、变化及其驱动力为核心,研究了海河流域生态系统类型、格局及变化,评估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变化.分析了地表
陈元坤、杨功、李开毕、谢岿锐、计克谦等编* 的《云南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图集(精)》是在云南省 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物探、化探课题研究成果基础 上编撰而成,包括文字和图件两部分。文字部分包括 云南省概况(自然地理、地质矿产)、地球物理图件编 制说明、地球化学图件编制说明。图件共86幅,其中 地质图1幅、重磁图15幅、地球化学图37幅、元素组 合异常图10幅、地球化学找矿预测图15幅、元素质量 分数分级图8幅。 本图集反映了数十年来云南省地球物理、地球化 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供从事地质、矿产、物探、化 探、农业、环境等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参考使用。
林春明、张霞著的《江浙沿海平原晚第四纪地层沉积与天然气地质学》立足于江浙沿海平原大量钻井及岩心资料,结合静力触探、地震、电磁和分析化验等资料,以现代沉积学、第四纪地质学、层序地层学和天然气地质学为理论指导,剖析江浙沿海平原晚第四纪地层格架、下切河谷充填物沉积特征和沉积环境演变,恢复了晚第四纪以来下切河谷的形成演化历史。在此基础上,对分布在下切河谷内生物气的形成、富集成藏条件和有效的勘探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概算生物气的资源潜量,并与中国其他地区生物气的成藏特征进行了对比,对生物气的成藏模式和影响控制因素进行深入探讨。 本书在河口三角洲晚第四纪地层沉积序列和地层结构、下切河谷充填物沉积相变、下切河谷形成与演化,以及浅层生物气形成及富集成藏的特殊性、封闭机制、有效的生物气勘探
本书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沙漠宽谷河道水沙关系变化及驱动机理”(2011CB403303)等多项科技计划资助下,遵循“信息平台构建—变化过程辨识-驱动机理揭示-响应效果评价”的研究思路,通过数值模拟反演、实体模型控制试验、野外定位观测、理论推演和非线性分析等多种研究手段,研发水沙变化趋势评估技术,分析沙漠宽谷河流水沙关系变化时空特征,辨识水利工程对水沙过程调控机制,解析水沙关系对河床演变的响应关系,揭示多因子对水沙关系变异的驱动机理,定量评价气候变化、下垫面变迁、大型水利工程运行和河床调整等对水沙变化的贡献率,在沙漠宽谷段水沙变化驱动机理及多因子作用贡献率等方面取得了系统认识,为满足黄河上游防洪防凌安全、大型水利工程布局的重大需求提供了科技支撑。
《天球运行论》为波兰著名天文学家哥白尼(1473—1543年)所著,其首版拉丁文本(De revolutionibus orbium coelestium)出版于1543年,标志着近代科学革命的开端。本书以严密的数学知识作为基础,对日心理论学说做了系统的说明。全书共分6卷,第一卷是他的日心理论的总的说明,以及作为该书基础的数学知识;第二卷描述球面天文学的原理及星表,这是其后几卷论证的基础;第三卷描述太阳的视运动及相关现象;第四卷描述月球及其轨道运动;第五卷和第六卷阐释在日心理论的模型中如何计算天体(如金星)的位置。
本书是对“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黑河流域上游生态水文过程耦合机理及模型研究”成果的全面总结和提升,主要内容包括:黑河上游山区生态水文特征与机理;高寒山区流域水文过程,尤
地理国情是重要的基本国情,本书是北京市 次地理国情普查情况及多年来的研究应用总结。全书分四篇十五章,主要介绍北京市 次地理国情普查情况及相关研究成果应用。 篇主要介绍北京市的基本概况,北京市 次地理国情普查开展的概况及 外发展现状;第二篇主要介绍北京市地理国情普查组织实施、内容与指标、技术与方法、主要成果及应用服务;第三篇重点阐述数据建库及基本统计汇总、综合统计分析、专题图及评价等内容;第四篇在新时代背景下对城市地理国情监测的新领域、新技术和新服务进行展望。 本书内容全面、翔实,可供政府有关部门领导、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与评价行业从业人员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