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土壤圈与生物圈作为一个自然地理系统,全面论述了土壤的组成与性质、植物生活的环境条件和植物群落、地球表面土壤与植被的主要类型及其地理分布规律等内容。全书共十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至第五章为土壤基础知识,着重讲述土壤的组成、发生和土壤的性质;第六章至第八章为植物基础知识,分别阐述植物生活的环境条件、植物区系分析、植物群落;第九章、第十章叙述植被与土壤的主要类型,并介绍植被与土壤的地理分布规律。
本书由二十余所高校联合编写而成,系统全面地介绍生物信息学的基本概念与内容。全书共14章,内容涵盖分子生物学数据库、序列结构与功能分析、基因表达与非编码RNA转录分析、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以及计算生物学等生物信息学中的重点问题。书中配有大量的二维码及部分视频资源,方便读者利用移动设备进行查询与学习。
本书从生物学研究方法和步骤入手,全面覆盖了有关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组学等实验技术的诸多领域,包含了生物活性分子制备和分析常用技术、PCR技术、基因组学技术、蛋白质组学技术等。本书在详细阐述有关技术的具体操作和实验流程的基础上,更注重对各种技术的综合运用。书中每个实验都有实验原理的介绍,实验步骤也着重强调操作的注意事项和实验取得成功的关键。
现代生物技术革命使人们改造自然和推动社会发展的能力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对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正在产生越来越深远的影响。本书以现代生物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实例为主要素材,系统介绍了现代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发展趋势;从多个视角介绍现代生物技术对人类健康、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以及人类伦理道德乃至法律法规和人们思想观念等产生的深刻影响。本书内容丰富、文字通俗流畅,可读性较强,内容涉及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生物下游加工过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基本理论与技术范畴。全书共分为10章,每章后面附有复习思考题供学生学习之用。
本书紧紧抓住生态学作为“生存的科学”的本质特点,系统阐述了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4个宏观生物组织层次与其生存环境的关系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全书14章(不包括绪论),内容涉及生物与环境的基本关系,生物种群的数量动态和遗传特征,生物群落的空间分布,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服务和管理及其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等。全书集适用性、知识性、系统性、综合性和创新性于一体。
本书为全国高等院校实验教学系列规划教材。全书分生命科学实验技术原理、实验内容及附录三个部分。*部分共十章,较系统介绍了电泳、层析、分光、离心、同位素示踪技术和分子生物学几项常规技术,包括酵母双杂交、DNA重组、核酸分子杂交、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的基本理论,简要介绍了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的一般原则。第二部分包括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生化技术、酶工程等56个实验,涉及普通生物化学实验与蛋白质、酶、核酸等生物分子的分离、制备、纯化及分析鉴定技术。附录部分包括实验室的基本操作、试剂的配制与保存、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等,供读者查阅和参考。
本书在加强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介绍的同时,注重各门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的合理综合,注重实验内容与科研、生产和实际应用的密切联系,体现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共设49个实验项目。《BR》 本书按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等实验内容分为五篇,每篇从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创新性实验三个层面设置实验项目,每个实验项目按相关理论知识、目的要求、实验原理、材料与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结果、注意事项、思考题等进行了系统编排。每门实验课程内容后,设有设计创新实验,列出选题范围和要求,并在附录中列出设计创新实验实施程序及要求。
本书较为系统地介绍了生物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简要叙述了生物统计学的产生、发展及其研究对象与作用以及生物学研究中抽样方法、资料的整理、特征数的计算、概率和概率分布、抽样分布的基础上,着重介绍平均数的统计推断、 2检验、方差分析、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可直线化的非线性回归分析、协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与多元相关分析、逐步回归与通径分析和多项式回归分析,同时对试验设计原理及对比设计、随机区组设计、拉丁方设计、裂区设计、正交设计等常用试验设计及其统计分析也进行了详细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