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龙地理》它被视为出版史上的一个 奇迹 ,它不只是一本 曾经畅销 的书,也不只是一本 几度畅销 的书,而是一本 永远畅销 、 永不过时 的书。 在《房龙地理》里,房龙打破了常规地理书的写作方式,不仅简要地介绍了基本的地理知识,还视角独特地从地理的角度讲述了各国的历史演变,分析了地理对国家的历史演变、人群性格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生动地演绎了 人文地理 这一概念。他始终站在人类生存的高度来写作,既没有罗列枯燥的数字,也没有引用深奥的理论,而是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升至首位,论述了人类与自然相互适应的过程。他延续了一贯诙谐幽默的行文风格,从历史的高度阐释了人与地理以及地球的关系,使读者在轻松愉快之际不仅领略把握了人类厚重历史的发展,且能在掩卷之际获得不少启发。 为了更好地阐述世界地理,
Perl是一种脚本编程语言,其灵活、易用、开源,因其具有非常强大的文本分析处理能力,所以对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助力颇多。本书以生物信息学分析内容为例,着重介绍了Perl5版本的基础知识,同时简要介绍BioPerl模块及面向对象编程。本书在撰写时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能够使具有零编程基础的读者顺利地阅读和学习,同时本书以实际教学经验为基础,在书中加入了很多和生物信息处理相关的示例代码。另外,本书还用实例介绍了Perl语言代码调试的几种方法。
本书是Introduction to Computational Biology的中文译著,本书的意图是针对有数学技能的人介绍令人着迷的生物数据和问题,并建立更实际的生物数学的基础。 本书共分15章,其中第1章介绍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常识,第2-4章介绍限制图谱和多重图谱,第5、6章研究克隆和克隆图谱,第7章讨论DNA序列相关的话题,第8-11章是共同模式下序列比较问题,第12章涉及序列中模式计数的统计问题,第13章叙述RNA二级结构的数学化论述,第14章给出有关序列的进化历史,最后第15章给出某些关键文献的原始出处。本书结构完整,内容更新、更全面。
本书首先介绍合成生物学的科学背景,阐明具有争议的合成生物学的概念,对合成生物学的历史、现状及应用前景进行概述。其次,系统归纳和讨论合成生物学引发的现实的以及可预见的伦理问题,包括制造或重塑生命作为合成生物学的核心思想是否违反了道德戒令?人类有没有权利制造生命?制造生命会不会导致人类尊严的贬损?合成生物技术会不会对人类健康和整个生态系统产生意想不到的风险和伤害?应不应该对合成生物技术授予专利权?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新的伦理管治原则和框架。从以前占 地位的亲行原则向谨慎的亲行原则转化,从个人伦理向集体伦理延伸;建构涵盖责任伦理、生态伦理和基本规范伦理在内的、吸收中国传统伦理和当代社群主义伦理合理成分的非本质主义的原则体系,提出适合我国合成生物学研究和应用的政策建议。
这本科学家撰写的散文杰作,收集了古尔德在《自然史》杂志上发表的科学随想。作者在哈佛大学教生物学,是科学内行,又有历史家的眼光。他提出了一个问题:达尔文在确立了进化论之后,为什么迟了20年才发表?古尔德说,这是因为他清楚进化论的含义比一般人所意识到的更为离经叛道。
本书首先介绍合成生物学的科学背景,阐明具有争议的合成生物学的概念,对合成生物学的历史、现状及应用前景进行概述。其次,系统归纳和讨论合成生物学引发的现实的以及可预见的伦理问题,包括制造或重塑生命作为合成生物学的核心思想是否违反了道德戒令?人类有没有权利制造生命?制造生命会不会导致人类尊严的贬损?合成生物技术会不会对人类健康和整个生态系统产生意想不到的风险和伤害?应不应该对合成生物技术授予专利权?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新的伦理管治原则和框架。从以前占 地位的亲行原则向谨慎的亲行原则转化,从个人伦理向集体伦理延伸;建构涵盖责任伦理、生态伦理和基本规范伦理在内的、吸收中国传统伦理和当代社群主义伦理合理成分的非本质主义的原则体系,提出适合我国合成生物学研究和应用的政策建议。
报告按照上、下两篇组织编写,其中上篇为总体情况篇,包括繁荣发展的新型研发机构、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总体情况分析、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区域情况对比分析和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问题与建议等4章;下篇为案例分析篇,包含地方政府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典型做法、代表性新型研发机构案例分析等2章。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新校区建成十多年来,植物种类不断丰富,校园环境不断改善。目前,校园植物计有612种(含亚种和变种,下同),隶属123科、400属,其中蕨类植物12种,隶属11科、11属;裸子植物22种,隶属8科、17属;被子植物578种,隶属104科、372属。本书编撰期间,又陆续引进了57种珍稀濒危植物及其他10余种植物种质资源。至2020年,计划再引进近100种珍稀濒危植物。2019年,台州科技职业学院被浙江省生态文化协会和浙江省林业厅认定为“浙江省生态文化基地”;同年,被台州市林业局认定为“台州市珍稀树种保护示范单位”。本书是一部能全面反映校园植物现状的专著,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师生的植物识别能力与植物鉴赏水平,而且有助于增强植物资源保护意识,促进校园生态文化建设。
《人类2》是《发现科学百科全书》人类主题的第二本,引进自美国世界图书公司(World Book, Inc.)。采用条目加配图的形式,向孩子们介绍人类的演化、形态、行为等内容。使孩子们了解人体的内部结构、疾病的产生及传播、人类文化的发展等。通过浅显易懂的释文与生动有趣的图片,简明扼要地介绍各种知识点,为孩子们解答关于人类的问题,如维生素对人体有哪些作用,心脏是如何推动血液循环的,人是如何通过肢体语言进行交流的。此外还有可实践的科学小实验和活动,鼓励青少年主动去探索,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情。本书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适合青少年阅读,是相伴孩子成长的珍贵礼物。
本书讨论的是1969—1971年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项。1969 年的获奖者是德尔布吕克、赫尔希和卢里亚,他们在1940~1950 年代对噬菌体研究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为拓展分子生物学的广泛领域奠定了基础。基因的本质终于被阐明。他们对关键的信息分子——核酸的生物化学性质的洞察,则为解释核酸的表达以及基因产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神经末梢与靶细胞之间的接触,即突触,一直激发着科学家的想象力。1970 年的获奖者卡茨、冯奥伊勒和阿克塞尔罗德揭示了神经末梢中的信号物质是如何储存在囊泡中,如何通过膜融合释放出来,并如何在特定的代谢过程中失活或被重新利用的。1971 年的获奖者只有萨瑟兰一位,他确定了细胞中的一些关键分子。这些分子通过一系列内源步骤,可以使细胞表面所激发的信号影响细胞核中特定基因的表达。这种新的
普通生物学是生物学、农学等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基础综合学科,因此普通生物学实验是一门综合性实验。本书主要包括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态学、人体解剖学等学科的基础以及综合性实验,书中按照从简到繁、从易到难、从基础到综合的顺序设计各个实验,并收集了编者在多年实验教学过程中所得到的实验结果以供读者参考。可供生物学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作为实验指导用书,也可为广大生物科学相关教师、研究者以及对普通生物学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参考。
报告按照上、下两篇组织编写,其中上篇为总体情况篇,包括繁荣发展的新型研发机构、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总体情况分析、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区域情况对比分析和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问题与建议等4章;下篇为案例分析篇,包含地方政府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典型做法、代表性新型研发机构案例分析等2章。
《中国湿地资源·陕西卷》一书是在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成果的基础上经系统整理完成,全面系统介绍了陕西湿地资源基本情况、湿地类型与分布、湿地生物资源、湿地资源利用、湿地资源评价、湿地保护与管理等内容,书末还附有陕西湿地调查区域植物名录、湿地调查区域动物名录和重点调查湿地概况。
有害藻华(HABs)是 性典型生态灾害与重大环境热点问题,麻痹性贝毒(PSP)在现有藻毒素中毒性 、分布 广且危害 严重。麻痹性贝类毒素科学理论研成果日新月异,同时其在水产品质量安全、赤潮毒素环境污染监测、新药研发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本书选取基于 的科学研究进展,对麻痹性贝类毒素生物学及其实际应用展开深度叙述。全书共7章,分别介绍了麻痹性贝类毒素的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毒性与毒理机制、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来源与危害、麻痹性贝类毒素的生物合成与化学合成、麻痹性贝类毒素的分析技术、麻痹性贝类毒素污染监测与水产品质量安全、麻痹性贝类毒素的药用价值与新药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