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峰、陈文鑫、周平主编的这本《大学物理实验》是为独立开设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普通高等院校非物理专业学生编写的教材。全书共分15部分内容,包括测量结果的判定与数据处理方法、信号发生器与示波器的使用、长度测量、速度测量、电阻测量、角度测量、电路设计、光学设计、混沌原理及应用、传感器专题、新能源专题、材料专题、通信专题、声学专题、虚拟实验专题等内容。每个实验包括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实验内容、数据处理、注意事项、思考题等内容。《大学物理实验》可作为高等院校各专业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材或参考书。
生命是什么?它为何能保存和延续自身?生物和非生物的根本区别何在? 1943年,物理学家薛定谔在都柏林三一学院的一系列演讲中探讨了这些问题。这位知名的量子力学先驱用物理学的工具解释了生物的活动。这些演讲被整理成书,就是这本《生命是什么》。其后几十年间,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发展突飞猛进。DNA的发现证明了作者 的洞察力和前瞻性,将本书送入20世纪伟大科学经典之列。
《经典物理学中的相对论--物质能量与时间力的 统一》作者王音光通过时钟表盘刻度值本身的物质性 直接证明时间与空间应该更准备,这种公理性相对要 比光速不变假设的公理性更强些,这就是作者的创新 思想。
本书共9章:第1章介绍基因、蛋白质与物种多样性之间的关系,包括蛋白质的功能和分类等内容;第2章介绍蛋白质折叠问题;第3章用牛顿力学诠释蛋白质折叠问题;第4章介绍蛋白质折叠的密码;第5章介绍蛋白质结构中的手性来源;第6章介绍蛋白质螺旋结构的密码及其生物进化上的规律;第7章介绍朊病毒产生的力学机制;第8章介绍基于牛顿力学的蛋白质结构预测方法;第9章从热力学和牛顿力学角度阐释生命演化的奇迹等内容。 本书可供从事材料科学、工程力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研究人员和广大创新设计爱好者参考。
生命是什么?它为何能保存和延续自身?生物和非生物的根本区别何在? 1943年,物理学家薛定谔在都柏林三一学院的一系列演讲中探讨了这些问题。这位知名的量子力学先驱用物理学的工具解释了生物的活动。这些演讲被整理成书,就是这本《生命是什么》。其后几十年间,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发展突飞猛进。DNA的发现证明了作者 的洞察力和前瞻性,将本书送入20世纪伟大科学经典之列。
本书中较系统地阐述了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的基本原理及其谱图解析方法,并通过精选大量有代表性的实例进行详细解析,以阐明各种分子谱图数据与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关系。本书阐述概念清晰、逻辑性强、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书末还附有必要的有机谱学分析所需数据。因此本书实为掌握并提高有机谱学解析能力的一本好的参考书。
冲击波物理是研究凝聚态物质,尤其是固态物质,在瞬态外力作用下的状态和性质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科学。目的是建立能够对物质受到高速碰撞和爆炸等特别外力作用时的动力学行为正确地进行预言、分析和评价的科学方法。众所周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核武器研究的迫切需求,冲击波物理学科在苏联和美国等西方国家中得到了迅猛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初,国外就公布了金属、岩石、塑料、、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液体和气体等许多物质的冲击绝热压缩数据,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描述这些物质受到冲击压缩的响应特性的数据库。随着冲击波物理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实验测量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计算模拟能力的迅速提高,这些数据库一直在不断修订和扩充之中。
生命是什么?它为何能保存和延续自身?生物和非生物的根本区别何在? 1943年,物理学家薛定谔在都柏林三一学院的一系列演讲中探讨了这些问题。这位知名的量子力学先驱用物理学的工具解释了生物的活动。这些演讲被整理成书,就是这本《生命是什么》。其后几十年间,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发展突飞猛进。DNA的发现证明了作者 的洞察力和前瞻性,将本书送入20世纪伟大科学经典之列。
《光波传输数值仿真》这本专著系统介绍了光波传输的基础理论、离散采样方法、基于MATLAB平台的编码实例以及具体的应用场合,对于从事光学系统设计,是激光系统设计的科研人员具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