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探索远古巨兽灭 真相的科普读物,也是一部图文并茂的巨型古生物图鉴。 直到几千年前,地球上仍然生活着形形色色的类似科幻惊悚电影里的神奇巨兽,如大猩猩大小的狐猴、230千克的巨鸟、2000千克的掠齿懒兽等,它们在每一个宜居大陆和岛屿上游荡。然而,除了屈指可数的几个幸存物种之外,它们现在都消失了。 这些史前的庞然大物为什么会遭遇灭顶之灾?古哺乳动物学家麦克菲,用类似悬疑小说的写法、扎实的科学知识,带你侦破大约5万年来消失的脊椎动物的灭 悬案,解开“近时期大灭 ”的千古谜团。作者试图探究人类过度狩猎、灾难性气候变化和其他如疾病、陨石冲击等驱动动物灭 的因素,以及围绕这些因素形成的各种假设、争议与误解,并根据前沿科技研究,如DNA研究、分子生物学、合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等,来重新发掘灭 原因,甚
为适应我国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及大众科普科教的需求,编者在杨家騄和李志明主编的《古生物学实习指导书》(1993年 版)的基础上,吸收了近年来 外古生物学领域研究的新成果和新方法,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与实践积累,编写了本书。全书共分10个章节,每个章节均对相应古生物类群的基本构造、分类体系和化石代表进行了准确细致的文字描述,展示了精美清晰的图片并附上琅琅上口的化石诗歌便于记忆。本书的特色是一目了然,对于有学习古生物学化石结构需求的学生和化石爱好者来说,是一本易于理解、便于掌握的书籍。 本书系统性强,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不仅适用于高等院校地质学专业古生物学课程的实习教学,而且也适合地质学等相关领域教学及科研人员参考阅读,亦可作为对古生物学感兴趣的普通大众的基础学习资料。
我国青藏高原北部羌塘地区龙木错-双湖缝合带和可可西里龙木错-玉树缝合带内保存着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含放射虫的蛇绿岩和放射虫硅质岩,是探讨特提斯演化的难得的地区。本书总结了羌塘和可可西里地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地层;系统描述了龙木错-双湖和龙木错-玉树缝合带内晚泥盆世—中三叠世放射虫化石,计25科、53属和155种(25新种),并建立了14个放射虫化石带及其区内、 和 对比格架;证明了卉特提斯洋 晚闭合于二叠纪末,发现新特提斯洋 早形成于中三叠世安尼期而不是二叠纪。 这一综合性的放射虫古生物专著可供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博物馆、地质矿产部门和石油系统从事地层学、古地理学、构造地质学和青藏高原或特提斯演化研究、教育、学习和地质生产的人员参考。
这是一部探索远古巨兽灭 真相的科普读物,也是一部图文并茂的巨型古生物图鉴。 直到几千年前,地球上仍然生活着形形色色的类似科幻惊悚电影里的神奇巨兽,如大猩猩大小的狐猴、230千克的巨鸟、2000千克的掠齿懒兽等,它们在每一个宜居大陆和岛屿上游荡。然而,除了屈指可数的几个幸存物种之外,它们现在都消失了。 这些史前的庞然大物为什么会遭遇灭顶之灾?古哺乳动物学家麦克菲,用类似悬疑小说的写法、扎实的科学知识,带你侦破大约5万年来消失的脊椎动物的灭 悬案,解开“近时期大灭 ”的千古谜团。作者试图探究人类过度狩猎、灾难性气候变化和其他如疾病、陨石冲击等驱动动物灭 的因素,以及围绕这些因素形成的各种假设、争议与误解,并根据前沿科技研究,如DNA研究、分子生物学、合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等,来重新发掘灭 原因,甚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所编的《动物考古(第3辑)》共收录12篇论文,其中英文7篇、中文5篇,是继20l4年出版的《动物考古·第2辑》之后又一本动物考古专辑。文集采用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文字,没有对原文进行中英文互译。中文撰写的论文附有较长的英文摘要,呈现了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
本书收录了30余篇参加第十五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的论文。论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我国科研人员在古脊椎动物学,生物地层学,古人类学,史前考古学和古环境学等方面的现状及研究成果。这些观点新颖,内容丰富,可作为古脊椎动物学,生物地层学,古人类学,史前考古学等科研人员参考。
中国的古生物学已经走过近百年曲折而光辉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近30年来所取得的重要进展深刻地改变着古生物学的传统观点,大大促进了古生物学学科的发展和繁荣,为 和民族赢得了荣誉。在中国,该学科自诞生以来,就在区域地质调查、能源和矿产资源的普查与勘探、探索生命起源与演化,以及在保护地球环境和科普教育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了回顾我国古生物学近百年来的发展历史和取得的辉煌成就,我们需要认真梳理学科发展的历程,总结成长和发展中的成就和经验,认清中国古生物学领域的优势和不足,以保持我国古生物学研究的活力,向着 高的水平迈进。中国古生物学会编著的《中国古生物学学科史》以中国古生物学学科发展的历史为主线,力图对中国古生物学学科史作出较完整、较系统的梳理,综述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