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在*版的基础上全面修订而成,以植物个体发育和系统演化为主线组织教材内容,注重理论与生产实际的结合,综合植物科学发展动态和成果,将植物形态解剖、生长发育、生理生化、物种多样性、植物与环境、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等基础知识有机结合,系统地介绍了植物生物学全貌。全书每章后简要列出各章主要内容和概念,并在书后附有植物科学主要期刊简介和网址,引导学生在阅读教材之后,再通过查阅文献获取新知识,以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全书彩色印刷,图片新颖美观,科学性强,绝大部分图片为作者原创。
在被藏族人民称为“雪域”的青藏高原的腹地及其边缘地区,不但有巍峨高耸的冰川和雪峰、星罗棋布的湖泊与沼泽,还有生机盎然的草甸和草原、蜿蜒穿行的江河溪流,以及森林、灌丛、裸岩和荒漠等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这里栖息着全世界种类 多的大型食肉动物,也拥有丰富奇特的野生植被。巨大的海拔差异以及温差,使得多种植物在这篇土地上共生共存。本稿以丰富的手绘图为骨干,介绍了雪域高原缤纷奇特的野生植物,具有极大的知识性、观赏性和可读性。
经实地调查,结合标本和文献研究,整理出福建虎伯寮 自然保护区原生药用植物728种,其中蕨类植物22科68种,裸子植物4科4种,被子植物123科656种。每种植物给出种名、别名、药材名、入药部位、识别特征、产地生境和性味功能,并配置2~6张生境、植株、花果或药材图片。照片基本来自本保护区的实地调查,力求 好反映原植物及其生境,做到图文并茂。本书适合高等院校药学、植物学、生态学、生物多样性保护、园林、园艺等专业师生使用,对植物、药物爱好者以及相关科研人员也有参考价值。
覃瑞、董翔主编的《蕲春水生药用植物图鉴及使用指南(精)/华中地区植物资源专题系列丛书》介绍了明代 中医药学家李时珍故里——湖北省蕲春县的水生药用植物及其使用指南。全书包括水生植物药用篇和食用篇两部分。在 部分“水生植物药用篇”中,收录水生药用植物69科176种,并描述了每个物种的中文名称、拉丁文学名、科属、别名、形态特征、生境与分布、药用价值等内容。在第二部分“水生植物食用篇”中,选录了27种蕲春常见的水生食用植物,并附有菜谱。全书选配彩色照片,配有植物花、果实彩色图片,便于人们的识别,融科学性、观赏性和科普性于一体。 本书可供药用资源保护与利用以及相关工作人员使用,对李时珍故里药用植物资源研究及开发利用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广大关注身心健康的民众来说 是一本难得的参考书。 本书
研究植物器官构造演变的规律是现代植物发育形态学的任务。高等植物的器官形态学的理论已成为育种学这样一门应用技术学科必要的基础知识。但这一门古老的植物学的现有水平不但是远远落后于需要,同时现有的器官建造的理论在育种学实践中联系到客观实际就发现存在原则上的矛盾。客观矛盾揭示了高等植物器官发育形态学现有理论存在着不少错误。只有深入研究,纠正这样一些理论上的错误才能使新型品种设计有可靠的基础科学根据。针对这些矛盾,本书对高等植物器官形态构造单位问题与器官建造规律问题重新作了分析研究。根据研究的结果,提出一个多级次生节轴学说来说明高等植物的器官的构造单位,反映器官建造的规律。
本书的主角是各种神奇的植物,书中从植物学的角度来详述人类的生殖图腾,让读者重温情欲和 药的历史,并详解某些 植物名称的渊源。本书展示了122种植物,植物标本大多数采集于近两百年前, 古老的标本可追溯到 1790 年,堪称植物标本界的老古董。正是仰仗蒙彼利埃大学药学院及植物学院的鼎力协助,读者才能看到如此珍贵的植物标本,这也正是本书的精妙之处。作者以诙谐的笔触讲述了 植物的传奇故事,还挖掘出许多古老的美容配方、调情秘诀、食疗菜谱、香薰疗法……
吴玉虎主编的《昆仑植物志》是我国 部系统记载喀喇昆仑山一昆仑山地区植物的大型专著。全书分为4卷,共收录喀喇昆仑山一昆仑山地区迄今所知的维管束植物2 600余种(包括种下类型)。本卷收录蕨类植物门木贼科至槲蕨科11科、裸子植物门松科至麻黄科3科、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离瓣花亚纲杨柳科至十字花科14科植物,总共28科141属504种4亚种69变种4变型。书中除在各属种名下列出其主要相关文献、形态特征、产地分布和生境外,还特别列出附带详细地点的凭证标本号以供查阅。另含属种检索表若干,墨线图版82个,彩色图版16个;书末附有植物中名索引和拉丁名索引,以及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区范围图和山文水系图。本书是 卷《昆仑植物志( 卷)(精)》。 本书可供植物学,以及自然地理、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农林牧、中医药、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等
《竹类植物耐盐性研究与园林应用》是作者(陈 松河)针对我国滨海盐碱地土壤含盐量高,影响植物 生长,造成严重损失,且相关 研究较为缺乏这一问题,在对滨海地区竹类植物生物 学、生态学和园林应用特性进行系统研 究的基础上,通过广泛调研我国福建、广东、海南、 台湾以及日本、美国滨海地区等地竹类 耐盐性情况,通过盐度梯度试验系统研究了竹子的耐 盐机理,筛选应用适合滨海地区生长的 耐盐性较好的竹种。本书是作者对这些成果的总结, 在滨海地区竹类生物学、生态学和园林 应用特性,以及竹类耐盐性研究关键技术等方面体现 了诸多创新性,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 践性,应用前景广阔,不仅将对我国滨海盐碱地竹类 的研究和应用起巨大促进作用,对其他 植物的耐盐性研究和开发也具有很好的指导借鉴意义 。 《竹类植物耐盐性研究与园
本书以水鳖科水车前属多年生沉水草本植物海菜花(Ottelia acuminata,O.acuminata)的花苞、花梗和叶子为原料,采用现代 技术与设备,系统研究了海菜花的营养组成(蛋白质、氨基酸、脂肪、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单糖等)、海菜花果胶的结构与理化特性、海菜花多酚组成以及多酚的生物活性(抗氧化活性、对DNA损伤的保护作用、对α-葡萄糖苷酶和胰脂肪酶的抑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海菜花营养价值较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维生素C、钾、钙、铁等营养素;并且,海菜花果胶为低甲氧基果胶,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能;此外,海菜花多酚种类丰富、含量较高,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对DNA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对α-葡萄糖苷酶和胰脂肪酶的抑制活性。 本书不仅对我国特有植物海菜花的保护与利用、功能食品的开发以及促进主栽区经济的发展等具
《2022-2023植物保护学学科发展报告》通过分析相关文献,总结和回顾了过去五年本学科发展所取得的重要成就,特别是对本学科战略地位及其转型升级有重要意义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新成果进行了评述。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本学科发展难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并预测了本学科未来发展趋势。此外,本报告还讨论了本学科的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学科建制化进程,并在多方面与国外相关学科的进展做了对比研究。本报告分为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并提供了详细参考文献和英文摘要。
植物深度地参与了人类的生活,甚至参与了人类文明和风习的塑造,而人类也塑造了地球上的植物景观。它们生生灭灭,有枯有荣,甚至还会面临物种灭 的危险,但我们 大多数人对它们一知半解,甚至一无所知。 本书作者扎根华东地区,长期从事华东植物的调研和科普工作。在这本富有人间烟火气和人文情怀的植物科普书里,他们从自己研究过的近千种华东地区的濒危植物、资源植物、野花野草中精心筛选一百种代表性乡土植物,分成“民俗植物”“山野植物”“食药用植物”“园林植物”“珍稀植物”进行精心讲解,既见缝插针地介绍植物的生境、特征、生存策略,以及植物园引种工作、植物分类学与物种多样性等科学内容,又灵动解说植物的形色之美,植物与地域文化、饮食或历史风俗之间的有趣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