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根据藻类显微结构、光合色素组成和超微结构特征及分子系统学研究新成果、新观点,论述了藻类演化系统,并按13门分类系统,收录了我国已发表的绝大多数科、属及淡水习见的1572种(变种、变型)每一分类单元均有形态特征描述并附有检索表,每个物种附1幅至几幅图和分布的生态环境。本书还简要地论述了浮游藻类生态及水质监测问题。
本书依据高等师范院校植物生理学教学大纲,在多年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编写而成?全书分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三部分,共81个实验,涉及植物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教材主要包括植物的形态结构,植物界各大类群的主要特征及系统演化,植物区系地理,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及其植物的生态适应,植物种群的特征及其动态,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外貌与结构、群落生态、群落动态等,世界植被分布的规律及世界主要植被的环境特点、群落特征及其分布。
本书介绍了植物功能性状的概念、内涵及其发展历史,梳理了植物功能性状的指标体系及其主要分类、制定了适用于植物功能性状的野外调查样地设置规范,以及植物不同器官的样品采集和测量技术规范。同时,本书原创性提出概念体系,如植物群落功能性状、生态系统功能性状、植物功能性状网络、基于功能性状的生产力预测框架等,实现了植物功能性状在复杂生态系统中的多维度拓展(单性状?多性状、单器官?多器官、单物种?多物种),形成了通过植物功能性状探究群落维持机制和生态系统功能优化机制的新思路,构建了以功能性状为核心的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和整合生态学研究的新理论框架。
本书包含植物的胁迫表征与渗透调节物、植物的第二信使与部分元素、植物的活性氧与抗氧化酶系统、植物代谢的部分关键酶和植物对病原细菌的抗性5个部分,共36个实验,基本涵盖了植物逆境生理学的所有实验操作。本书简明扼要、由表及里、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植物逆境生理学相关实验体系;既强调基础理论体系与实验技术的结合,也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与先进性,语言的通俗性和科学性。
本书是一部论述中国维管植物系统演化的专著。著者利用多基因序列数据重建了中国分布的目、科、属的生命之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维管植物的分类系统。篇总论部分介绍了生命之树的概念、研究历史、建树方法和应用前景,以及中国维管植物的生命之树和系统排列等。第二篇按目、科演化顺序,以鉴别特征为线索,结合树图生动展示了中国分布石松类植物3目、蕨类植物11目、裸子植物7目和被子植物57目,共78目、328科、3114属维管植物的亲缘关系,各科、属鉴别特征,科内属、种数目和地理分布,各属配置了彩色照片或线条图。
植物学》是师范院校生物学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生物学的重要基础课之一。按两界说的范畴介绍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各部位的功能,从进化的角度介绍植物界各类群的主要特征、代表植物及其分类。本书将简明扼要的介绍植物学的基础知识,同时注意介绍本学科的最新知识和研究进展。本书第二版编写组由国内十几所院校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共同编写,他们有丰富的《植物学》教学经验,结合现行的教学实际情况,和植物学教改方面的重要政策和方向,为师范院校植物学教学提供重要的教学材料。
植物学实验教程(第三版)赵遵田苗明升主编北京内容简介本书依据高等师范院校植物学教学大纲,在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内容包括植物形态解剖学部分和系统分类学部分,共设33个实验。书中介绍了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测量技术、细胞结构、种子植物形态结构、孢子植物主要类群的形态结构、种子植物主要科、属的特征和植物标本制作等,以及植物学基本实验技术与方法,还附有常用植物学实验仪器和常用实验试剂的配制方法。
读者朋友,您也许是喜欢户外运动和野外观花的驴友,也许是植物分类学的爱好者,也许是需要进行样方调查的生态学工作者,总之,只要您需要在野外识别植物,本书就会成为您的好帮手。本书介绍了山东野生维管植物711个分类群(含665种,10亚种,36变种),约占野生种类总数的一半,山东常见的植物在本书中均能找到,包括房前屋后、路旁或田边生长的常见杂草。
徐洪富主编的这本《植物保护学》是实施* “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立项《植物生产类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的重要内容和成果。 本书综合植物保护各分支学科,将提炼的内容有机地组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循序渐进、便于学习的教材体系,系统介绍了植物保护学的基本概念、植物保护涉及到的各类有害生物及其发生危害规律、预测方法、防治技术与策略,以及主要农作物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和植物保护技术的推广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本书可作为农科非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农业技术推广及有关部门的管理人员使用。
《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学》由宋希强主编,本书的主要特点如下:,内容丰富,适用面广。综合国内外先进成果,反映了国内外观赏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学术水平。本书从观赏植物的起源、演化、分类、研究方法、资源收集、引种与驯化、鉴定与创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等各层次,介绍了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手段。第二,基本原理与区域特色兼顾,这也是本教材的一大特色。本书以热带地区为例,介绍了地带性植被、区域气候及观赏植物资源的关系,并就常见的种类做了详细的介绍,内容包括地理起源分布、栽培演化历史、主要品种和类型,以及同属其他主要种类的资源利用状况,便于读者全面理解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种质资源从单一或少数的野生型发展成千姿百态、各式各样的栽培品种的必然途径。
全书分为两篇共13章,*篇介绍种子植物的形态解剖结构,包括植物细胞、组织结构;种子植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形态结构和繁殖器官(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和发育过程。第二篇介绍了植物界的系统演化和分类,包括原核藻类、真核藻类、粘菌、真菌、地衣、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本名录是上海植物现状全面调查及历史资料收集整理的*成果。为了获得手详细资料,课题组将上海市行政区范围内的17个区县划分为约320个5kmx5km的网格,详细调查每个网格中的植物,重点区域进行多次调查,拍摄所见全部植物的照片,并采集标本,记录生境、群落特征、GPS等基本数据。本研究历时3年,共计野外采集1300余人次,调查样方320余块,采集标本28000余号(所有标本存辰山植物标本馆,CSH),收集历史标本信息18000余条;其中,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植物分类学课题组野外采集标本500余人次,调查样地170块,采集标本8000余号,遍及上海西部和北部远郊地区;合作单位华东师范大学采集标本800余人次,调查样地150余块,采集标本20000余号,遍及上海近郊东部和南部地区。课题组获取复旦大学植物标本馆历史标本信息5300余条、上海科技馆植物标本馆标
《植物学野外实习手册(修订版)》收录了秦岭地区蕨类植物17科31种,裸子植物6科15种,被子植物(包括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97科410种,其彩色照片共718幅。全书分为两部分,*部分包含植物学野外实习大纲、植物学野外实习目的、内容和要求以及野外实习注意事项和野外实习前的准备工作,《植物学野外实习手册(修订版)》增加了野外实习安全指南部分,关注学生自身安伞,为学生提供野外安全指导=为了加深学生对秦岭的了解,还对秦岭山地的自然概况和植物群落进行了描述。第二部分包括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实习。 《植物学野外实习手册(修订版)》可作为在秦岭地区实习的农林院校、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植物学实习以及中医中药学院学生药用植物实习的教学参考书,也适合秦岭及周边地区从事植物学相关工作的科研人员参考
植物学是生物学类和种植业类各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增强学生对植物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学习,引导学生会学、能学、爱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科学核心素养和促进学生成才。这是编者多年的夙愿,本书也因此而成。全书分为三篇。篇是学习植物学的科学方法,让学生入门,为他们指点迷津、传道授技;第二篇是植物学主要知识梳理、习题与答案,突出了知识要点,且围绕重点、难点设计习题并配备了参考答案;第三篇选配了6套植物学综合考试模拟试卷,让学生复习参考,了解考试题型、内容广度和深度,帮助学生自我评估学习效果。
本书主要介绍植物检疫原理与方法,共13章,内容涵盖绪论,植物检疫的生物学基础及现场检验,检疫常用的现代检验技术的原理与方法,植物检疫性病原物(菌物、原核生物、病毒、类病毒和线虫)、杂草及寄生性种子植物、转基因植物、植物害虫等的检疫原理与方法,以及植物检疫监管、检疫性有害生物的除害处理原理与方法等内容。本书侧重从具体方法的应用角度进行编写,增加了较为详细的操作步骤和相关原理阐述,全面概括传统生理生化、生物学、血清学和现代分子技术等检验检疫应用技术,对比其优缺点和发展的内在关联,系统阐述当前海关应用的检验检疫原理与方法。本书涵盖大部分有害生物种类和植物检疫方法的各个方面,内容丰富、覆盖面广。
本书遵循对事物认识的规律和教育规律,在当今科学发展的新的高度上,以分子细胞生物学内容充实、改造传统的植物学,综合植物科学各分支学科的成果,整体、系统地介绍植物个体、植物界和植物科学的全貌,有机地将植物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生理、生态、系统分类和演化等知识融会结合,使学生对当代植物科学有一广泛、全面的基础知识。本书注意从现象和实验推导事物的内涵和基本概念,避免过多的名词术语的堆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全书分为五个部分(细胞,植物体的结构、发育与生理功能,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植物多样性,植物与环境),共二十四章。
本书是作者在20多年研究生教学及科研基础上逐步补充、完善而成的,简明扼要、图文并茂、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介绍了逆境对植物的影响及植物的适应机理,力求反映当今国内外逆境植物生物学的*研究成果。 全书分为6章,内容包括逆境植物生物学概论、盐渍逆境植物生物学、干旱逆境植物生物学、洪涝逆境植物生物学、低温逆境植物生物学和高温逆境植物生物学。每章分别介绍自然环境中逆境条件下植物资源种类及适应该逆境的形态解剖学特性、逆境对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植物抵抗逆境的生理生态学机制、分子机制及基因工程等内容,对学习、研究逆境条件下植物生命现象的研究生、本科生和科研人员具有参考价值。
本书是在*版的基础上全面修订而成,以植物个体发育和系统演化为主线组织教材内容,注重理论与生产实际的结合,综合植物科学发展动态和成果,将植物形态解剖、生长发育、生理生化、物种多样性、植物与环境、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等基础知识有机结合,系统地介绍了植物生物学全貌。全书每章后简要列出各章主要内容和概念,并在书后附有植物科学主要期刊简介和网址,引导学生在阅读教材之后,再通过查阅文献获取新知识,以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全书彩色印刷,图片新颖美观,科学性强,绝大部分图片为作者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