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鱼体色彩鲜艳、花纹美丽、体型或鳍形独特、具有特殊水族功能、有趣生物学习性等作为选择原生观赏鱼的标准,从14个科中选择观赏价值明显、中国原生、较为常见和具有代表性的原生观赏鱼编写成书。对每一种原生观赏鱼主要介绍中文名、别名、拉丁学名、分类地位、分布水域、形态特征、生活习性、观赏价值、利用概况等内容,并配置1-4张彩色图片。中国原生观赏鱼物种资源丰富,分布区域广泛,本书选择140种中国原生观赏鱼,以图片配合文字说明,既提供鉴定物种的要领,也为中国原生观赏鱼的学术研究、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书是一部介绍中国鸟类分类系统以及种和种下分类与分布的专著,在编写中参考了鸟类分类学研究的昀新进展。全书共收录中国鸟类1507种(2571种及亚种),隶属于26目115科506属。书中给出了每个种的中文名和英文名,以及种和亚种的拉丁名、分布区(包括动物地理亚区和省级行政区)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级别。为便于国际交流,书中列出分布区的英文名。本书还对中国鸟类特有种名录进行了核定,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我国鸟类。书末附有参考文献以及拉丁名、英文名和中文名索引,以便读者检索。
本书根据最新的形态学和分子遗传学证据,综合现代兽类分类学家意见,整理并收录了截至2022年6月在中国有确定分布记录的兽类12目58科256属694种。本书对每个物种的拉丁学名、中文名、英文名、曾用名、地方名、模式产地、同物异名及分类引证、亚种分化、国内外分布与重要的引证文献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特别是对物种的原始定名文献及分类变更历史文献进行了详细考证,是对我国兽类物种分类和分布调查研究结果的系统性整理。
《黄河(河南段)鸟类图鉴》约计65万字,配图758幅,尽可能涵盖每种鸟的雌与雄、成鸟与亚成鸟,冬羽与繁殖羽等物种鉴别的关键信息。记录该区域鸟类20目、64科、329种,其中 一级保护鸟类有青头潜鸭、中华秋沙鸭、大鸨、东方白鹳、黑鹳等18种, 二级保护鸟类有大天鹅、灰鹤等64种。 该书系作者及河南省鸟类学会会员们在河南省林业厅(局)的支持下,20余年来对河南段黄河湿地鸟类坚持不懈的调查、监测、研究与保护的具体成果,填补了黄河河南段鸟类研究的空白。该书的出版不仅丰富了河南的鸟类研究, 有助于推动河南省自然保护地鸟类的监测、研究、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推动河南省鸟类研究与保护,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本书系统地对我国海岸带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大型底栖动物资源进行了描述,从低等的腔肠动物、环节动物到鱼类,共收录海洋大型底栖动物11门124科279种,大部分物种均提供了整体照片或者鉴定特征图。同时对我国海岸带动物资源的调查研究方法、开发利用历史、现状和未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
\"鸟不仅仅只有羽毛,它们由同一个会飞的祖 化而来,却不意味着它们羽毛之下的结构相同。在本书中,英国艺术家、动物科普作家卡特里娜·范格鲁细致描绘了鸟类骨骼结构,以生动姿态展示生命之美,带领我们深入了解羽毛覆盖下的真相。 本书收录385幅精美画作,每一幅都源自一具真实存在的鸟类标本。从常见家禽到珍稀的几维鸟、鲸头鹳,再到灭 的渡渡鸟等,本书涵盖200多种鸟类,包括现生大部分鸟类类群。卡特里娜以通俗生动的文字将鸟类解剖结构与它们的生活方式、演化历程联系起来,使《羽下之鸟》成为一部艺术与科学 结合的 鸟类科普图鉴。\"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得益于中国政府对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得益于社会公众对生态保护的大力支持。 中国政府 的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和管理得到了极大地发展,一批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得到恢复,栖息地质量得到改善。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在致力做好保护本国野生动物资源、实现野生动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同时,主动参与野生动物保护的 事务,分享中国成功经验,认真履行所承担的 义务,共同推动了 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将于2022年2月4日至20日举行,吉祥物“冰墩墩”就是以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结合野生动物和冰雪运动的特点,编辑出版了《中国野生动物》画册,让公众 多地了解中国多姿多彩的野生动物
本书选取了43种在海关执法中查获的常见物种,也是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 贸易公约》(CITES)附录或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物种,涵盖哺乳类、爬行类、鸟类、鱼类等脊椎动物以及多个门类的无脊椎动物。书中对43 种珍稀动物的档案、受胁因素、生存现状、国门救援、保护行动等进行了全面介绍,旨在以科学、专业的视角为读者普及我国进出境国门上备受关注的濒危野生动物知识,让读者身临其境领略野生动物的自然美、野性美、生命美,同时感受一线执法人员的艰辛,诠释保护濒危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本书图文并茂、设计精美,语言通俗易懂、风趣幽默,图片全彩高清、丰富生动,兼具科学、美学价值,既 实用又赏心悦目。
本书由安庆市林业局组织编写,共收录安庆市野生分布的陆生脊椎野生动物29目116科440种。其中,两栖动物2目9科22种,爬行动物2目16科44种,鸟类19目68科314种,哺乳动物6目23科60种。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书汇总了编写团队在安庆市域的调查资料,全面揭示安庆市陆生野生动物资源分布现状,为大力推进安庆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奠定基础,亦为安庆市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指明方向。 本书既可为在安庆市及周边地区从事野生动物保护及研究工作的人员提供基础数据,亦可为野生动物爱好者及科普研学工作者提供野生动物物种鉴定方面的帮助。
本书是一部科学性与艺术性、学术性与普及性、工具性与收藏性 结合的贝类 科普读物,详细介绍了全世界 代表性的600种海洋贝类及其近似种。这些重要贝类分布范围遍及 ,栖息环境从潮间带延伸至深海,从寒冷的极地延伸到热带海洋。 每种小贝壳都配有两种高清原色彩图,一种图片与原物种真实尺寸相同,另一种为特写图片,能清晰辨识出该物种的主要特征。此外,每种贝壳标本均配有相应的黑白图片,并详细标注了尺寸。全书共1800余幅插图,不但真实再现了各种贝类的大小和形状多样性,而且也展现了它们美丽的艺术形态。 作者还简要介绍了贝类采集、收藏和鉴定的基本方法,以及贝壳的形态、地理分布图、栖息环境、大小尺寸、习性食性、发育过程和生物学特征等基本信息。特别是,本书为贝壳的分类,提出了重要依据。 本书既可作为贝类研究人员
万千动物中,蛇类 一种混杂了危险与 的魅力。盘绕的体态,斑斓的花纹,有力的缠绞,致命的毒液,每一个特征都充满神秘莫测的意味。蛇类这个神奇的类群,迄今已经在地球上繁衍生息超过一亿六千万年,如今分布于除南极洲以外的每片陆地上,甚至进入了两大洋。 《蛇类博物馆》是一部科学性与艺术性、学术性与普及性、工具性与收藏性 结合的蛇类 科普读物,详细介绍了全世界具代表性的600个蛇类物种。这些物种分布于从陆地到海洋,从高山到低地,从遥远的小岛、寒冷的山巅,到干旱的沙漠、翠绿的雨林,体现出极大的多样性。 每个蛇类物种都配有两种高清原色彩图:一种彩图还原了物种的实际大小,富于真实感,另一种彩图呈现了物种的全貌,展示出蛇类多姿的体态和多变的色斑特征。每个物种还配有一幅头部特写线条图。全书总计1800余幅高清
《大英经典博物学》是一套来自英国伦敦的经典博物学图书,区别于一般的动物百科,重点讲述关于动物我们不知道的历史、文化和改变世界的力量,探索人类的动物邻居,感受地球上不同的脉动。《大英经典博物学》既是一部部自然史,也是一个个生命故事。选取大家耳熟能详的老虎、鹰、蜜蜂、和鲸五种生灵,从其自然发展史,及其与人类相互影响的社会文化史入手,涉及动物学、考古学、文学、艺术、宗教神话、民俗传说、影视、生活时尚、生态环境等各个领域,内容丰富,呈现了动物文化的波澜壮阔和绚丽多姿。超过700幅的插图 是珍贵的历史剪影,还原了自然界的生机盎然。 值得一提的是,这套书还拥有硬核的创作团队,千万畅销书“裸猿三部曲”作者、牛津博士、动物学家德斯蒙德?莫里斯主持编纂,生物学家、动物学家、文化研究者以及牛津大学
《大英经典博物学》是一套来自英国伦敦的经典博物学图书,区别于一般的动物百科,重点讲述关于动物我们不知道的历史、文化和改变世界的力量,探索人类的动物邻居,感受地球上不同的脉动。《大英经典博物学》既是一部部自然史,也是一个个生命故事。选取大家耳熟能详的老虎、鹰、蜜蜂、和鲸五种生灵,从其自然发展史,及其与人类相互影响的社会文化史入手,涉及动物学、考古学、文学、艺术、宗教神话、民俗传说、影视、生活时尚、生态环境等各个领域,内容丰富,呈现了动物文化的波澜壮阔和绚丽多姿。超过700幅的插图 是珍贵的历史剪影,还原了自然界的生机盎然。 值得一提的是,这套书还拥有硬核的创作团队,千万畅销书“裸猿三部曲”作者、牛津博士、动物学家德斯蒙德?莫里斯主持编纂,生物学家、动物学家、文化研究者以及牛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