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详细介绍了《中国人手腕部骨龄标准??中华05》为不同骨龄应用领域所提出的TW3 C RUS、TW3 C Carpal、RUS CHN(RC)法、RC图谱法、骺线骨龄计分方法和骨龄标准图谱,总结了骨龄和生长学在临床医学、法医学、运动医学中的应用,并综述了儿童生长发育的激素调节和遗传与环境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本书是一部以人为出发点,综合人类学导论、人类学史、人类学理论以及人类学田野研究经验与成果的综合性著作。作者以其田野研究和人生经验,对人类学这门知识做了全面回顾与反省。其中充满着非西方社会的知识分子对这门学问的憧憬、热诚、执着、质疑与创造等心路历程。读者不仅能从此书了解人类学对于日常生活各个层面有趣而生动、广泛而深入的知识内涵, 能体会人类学特有的全人类社会文化之整体视野、被研究者的和比较的观点,以及处处可见的反省与挑战已有理论知识及研究者己身文化所具有的文化偏见之观照,而有所创新的反思性。
《征服与文化》是作者托马斯·索威尔15年研究和旅行的成果。索威尔曾两次环游世界,多次到访地中海、波罗的海和环太平洋地区。本书聚焦不列颠、非洲、斯拉夫人和印第安人这4个颇具重大历史意义的地域和民族,通过追溯征服的源头,展现了在征服与被征服的历史中,那些不曾被时间所湮没的鲜活事例。在讲述重大历史事件发展进程的同时,作者还从征服对世界经济、军事、政治格局的改变,对民族命运和社会,甚至对人类生物学的改变做了详细阐释,并呈现了这些改变对文化的冲击与再造,以及对人类生活的重塑。 以不列颠人为例,他们 早是从古罗马人那里获得了人力资本,后来又从诺曼人、伦巴第人、犹太人、胡格诺派和荷兰人等处引进了不列颠群岛过去没有或少有的各类技能。在斯拉夫人那里,从创造民族语言文字,到发展较发达的农业、工业、
微生物学是当今生命科学领域中研究最活跃、发展最快、取得成果最辉煌、应用前景最广阔、对其他学科影响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因而也是瞩目的学科之一。由闵航主编的《微生物学》主要阐述微生物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同时,强调生命三域微生物的比较,并从分子生物学、基因组水平到微生物生态与物质地球生物化学循环等不同层次上阐述微生物在人类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中应用的理论与技术,并包含“微生物与人类和动物”、“关于放线菌的系统分类地位”、“常见和常用细菌”等部分内容,引用了的某些数据,以期为学生今后在微生物学领域的探索、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启示。
蒋俊,浙江师范大学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西南地区人类学研究。本书以历史人类学为研究方法与观察视角,重点剖析桂西土司社会的某些文化形态,如宗族结构、继嗣、通婚、神明与信仰、族群与阶层等。这些文化形态交织于土司制度这一特殊的行政体制,通过将其作为“文化透镜”,不仅展现了土司社会权力文化网络建构之历程,同时描绘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动态建构的具体化的历史图景。本书 传统制度史研究范式,强调文化实践,尝试将客观上不同血统、文化和人群的互动,地域性文化体系的形成,不同历史情境下历史记忆和文化调适策略跨越时空而成为共享的历史知识的建构,结成一个整体的脉络进行分析梳理,具有一定的新意。本书作为民族学与人类学专业人士的参考用书,也可供非专业读者阅读。
主要对衡阳市外来入侵物种发生、分布及危害程度开展了调查研究。通过对衡阳市下辖的12 个县(市) 区开展踏查和标准地调查,分析外来入侵物种的组成、原产地、地理分布及物种密度,依据对当地生态环境及经济的影响划分了入侵等级。通过实地调查,共发现外来入侵植物70种,隶属于29科,动物2种,隶属于2科,以菊科种数 多,占总种数的25.71%。从地区分布来看,石鼓区物种数达42 种,物种密度为0.3750种/km2,均为 ,分布总体呈现北多南少的趋势。依据危害程度将外来入侵物种划分为5个入侵等级,其中1级入侵类13种,2 级入侵类19种,3级入侵类18种,4级入侵类17种,5级入侵类3种;动物2种都为1级入侵类。本研究以期为遏制当地外来入侵物种传入、扩散、蔓延与危害,解决外来物种入侵问题提供客观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