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手册系统介绍了新时代质量管理工程师应具备的知识体系,为便于学习,将本书分为质量管理篇和质量工程篇。其中,质量管理篇的内容包括质量管理概论、质量管理体系、全过程质量管理、优秀质量模式、质量文化和质量领导力6章。质量工程篇的内容包括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质量工程技术、质量改进方法、新技术与质量管理4章。读者通过对这10章知识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可较好地增加读者对质量管理工程的系统性认知,帮助质量工作者在组织内更有效地开展质量管理与质量工程相关工作,从而助力组织质量管理绩效得到全面提升。 本书可作为广大质量工作者持续学习的指导书,也可作为各类质量培训、质量专业人员能力考评、质量专业继续教育与质量认证等机构培训与考试的辅助教材,还可作为高等院校质量管理工程、工业工程、工商管理、工程管理等相
本书是按照国家*颁布的“机械原理教学基本要求”,为帮助机械类本科学生和考研人员学习、复习而编写的。《BR》 全书共14章。第1章绪论对机械原理课程作一个概要的介绍,使学生对整个课程体系及内容有所了解。第2~13章配套《机械原理》(李树军主编,科学出版社)各章内容,设置了知识结构、基本要求、重点与难点、典型例题、思考题、习题及习题参考答案等模块。第14章给出了4套自测题及参考答案。
本书采用全彩色图解的形式,对识读机械图样所需的基础知识和知识做了详尽讲解。主要内容包括:制图基本规定、正投影作图基础、轴测图、组合体、机件的表达方法、机械图形的特殊表示法、零件图、装配图。配备了微视频资源,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观看视频讲解,与纸质教材无缝对接,易学易懂。本书内容全面,图文并茂,易学易懂,既可供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相关工作的技术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大学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学习参考。
本书是《机械原理(第二版)》(郭卫东主编,科学出版社)的配套用书,是教材的必要补充。《BR》 全书共11章,包括机构的组成原理、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及其设计、轮系、其他常用机构、空间连杆机构及机器人机构、机械中的摩擦与机械效率、机械系统动力学基础、机械的平衡、机构系统的运动方案设计。每章的内容包括基本要求、重点与难点、典型例题、常见错误、习题解答五部分。此外,附录部分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2010~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机械原理试题及解答。本书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机械原理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特别是通过对 典型例题 、 常见错误 、 习题解答 和 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及解答 的学习,对于巩固和提高学生机构分析与设计的能力大有帮助。
本书主要介绍各种农业机械的使用与维修,内容包括农业机械用油的选用、农用机械节油方法、拖拉机使用与维修、收割机使用与维修、植保机械使用与维修、灌溉机械使用与维修、耕地整地机械与维修等。该书也介绍了农业机械的发展与现状、联合收割机的使用与维护、配套农机具的使用技术等。本书语言通俗易懂,内容丰富,对农业机械维修等进行了系统的阐述,适合广大农业机械维修员使用。该书也适合作为农民培训教材,用于提高农民对农业机械的操作应用水平。
本书是针对“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机械类专业平台课程,为学生复习和考研编写的学习辅导书。全书共8章,包括绪论、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法、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法、控制系统的误差分析和计算、控制系统性能校正。每章包括内容提要、基本要求、重点与难点、习题与解答4个板块的内容。《BR》 本书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分析透彻、理论联系实际,可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掌握重点、突破难点,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控制问题的能力。
《动力管道设计手册》(第2版)是一本综合性动力管道设计工具书。书中涉及的管道种类包括:热力管道,如蒸汽管道,热水管道、凝结水管道、废汽管道;燃气管道,如冷煤气管道、水煤气管道、城市煤气管道、天然气管道、液化石油气管道等;气体管道,如压缩空气管道、氧气管道、氮气管道、乙炔管道、氢气管道、二氧化碳管道、真空系统管道、高纯气体管道等。全书共17章,包括常用资料、管道系统及其选择、管道的布置及敷设、供热管道直埋技术、管道水力计算、管道热补偿、管道支吊架的跨距及荷载、管道支吊架及支座、管道强度计算和应力验算、管道组成件的选用、绝热与防腐、动力分站、真空管道系统、高纯气体管道、医用气体管道系统、动力管道安装及验收、工程估价等内容。书中大量的图表和数据可供动力管道设计人员在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
本书从工程应用出发,介绍了液压变量泵(马达)变量机构的组成和调节原理。主要内容包括:容积式调节液压变量泵(马达)的基本工作原理、分类和特点;液压变量泵(马达)的主要性能指标;液阻、液压桥路和阀控系统理论;液压变量泵的变量调节原理;变量叶片泵和径向柱塞泵的调节原理;液压变量马达的变量控制方式;采用液压变量泵的节能分析;液压变量泵(马达)的应用举例;液压变量泵(马达)的选择、安装和调试等。本书适合于流体传动与控制的科研设计、制造调试和使用维护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相关现场工作人员和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使用。
本书是在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重点支持项目的资助下,总结了北京市9所高校“机械原理”课程教学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十多位教师多年从事本课程教学的经验编写完成的。其特点是在夯实机构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拓展新的研究成果和理论,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工程实际问题的联系。 全书分为12章,包括绪论、机构的组成原理、平面连杆机构分析与设计、凸轮机构及其设计、齿轮机构及其设计、轮系、其他常用机构、空间连杆机构及机器人机构、机械中的摩擦与机械效率、机械系统动力学基础、机械的平衡和机构系统的运动方案设计。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机械类各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机械工程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是根据*高等学校机械基础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定的 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并针对普通高等工科院校的培养目标编写而成的。《BR》 全书共11章,分为绪论(第1章)、连接(第2章)、传动(第3~6章)、轴系(第7~10章)和弹簧(第11章)。本书强调对学生设计能力尤其是结构设计能力的培养,为避免设计常规错误,适当地增加机械设计禁忌,并且主要章节均有零件的设计实例及零件工作图。此外,书中引入现代设计方法,编入主要零部件的Pro/E实体造型。本书力求精练,整合了过深、过宽的理论内容。为便于学生学习专业英语及阅读专业文献,书末附有 机械设计常用中英文词汇表
IATF 16949:2016内审员实战通用教程 定价 98.00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版次 2-1 出版时间 2018年03月 开本 16 作者 张智勇 装帧 平装 页数 0 字数 0 ISBN编码 9787111588726 本书正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壹部分对质量管理体系系列标准做了概括性论述,并对过程方法、七项质量管理原则,以及IATF16949:2016的理解做了详细的讲解。二部分讲述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通过对审核方案管理、审核实施的详细讲解,使读者掌握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全过程,同时对内审员应具备的知识、能力、技巧与方法作了详细说明。三部分讲述VDA6.3过程审核。四部分讲述VDA6.5产品审核。五部分讲述管理评审,从管理评审计划的制定、管理评审的实施、管理评审报告的编写几个方面详细地介绍了管理评审的全过程。本书的附录1、附录
本书将电子技术课程内容重新设计,弱化理论性和计算性的内容,讲解以概念性和实用性的内容为主。将课程内容整合为6个项目,每个项目下有1~2个任务。用8个电子制作任务为载体,将理论知识点和技能合理地融入电子制作中。每一个任务后面都将总结所要掌握的达标知识点,并配有自我评测的试题,将课程知识点具体化、标准化。
本书对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概况、技术体系、人才培养、建模方法、集成技术、合理化方法、实施方法以及产品技术信息化、企业管理信息化和知识管理信息化等作了全面和系统的介绍和分析;并综合应用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工程技术和管理学等领域知识,对制造业信息化的主要方法、技术、系统、产品、案例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和评价。本书的特点是内容新颖、案例丰富、系统性强。 本书的目的是使读者能够对整个制造业信息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比较清楚的了解,掌握对制造业信息化进行分析、建模、优化和实施的方法和理论,掌握制造业信息化的系统工程方法,使读者对制造业信息化有比较完整和系统的了解,帮助读者在开展制造业信息化时能从系统和全局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由于制造业信息化涉及内容十分庞大,本书对制造业信息化中的
《机械原理实验教程》是在调研国内外大学有关机械原理实验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为满足课程改革与建设的需要,结合编者多年的机械原理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经验编写而成的。其特点是按照层次、类型来构建实验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先进技术与经典理论相结合,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创新设计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应用先进技术分析问题的能力。 《机械原理实验教程》分为7章,包括绪论、机构的认知与表达、机构运动参数测定与分析、机构的设计、机械系统动力学、机构的虚拟样机设计与仿真分析和机构的设计与物理样机制作。
《装备自动化工程设计与实践》(第2版)在第1版的基础上,增加了面向未来的工业通信架构、项目管理关卡模型、mapp组件技术、智能机器设计案例、柔性电驱输送系统设计等章节,特别是增加了智能机器典型应用实例。应用实例采用规范的工程化的设计方法与步骤,介绍其需求分析、关键技术、方案设计与比较、硬件选型、模块化软件设计、人机界面等内容,使读者能够获得更多的工程化的实用知识。 机械装备自动化方案的工程化设计与实现涉及的知识面很宽,本书以提高工业自动化工程师的工程化设计能力及专业技能为目标,针对现代机械制造业的实际需求,以机电软一体化为核心,结合多个典型工程实际案例,将进行这一过程所需的工程知识贯穿起来,阐述机械装备自动化方案设计规范化的方法与步骤。本书内容包含系统技术构成、设计准则、关键技术、
本书通过构造刮板输送机动力模型,分析刮板推移物料的力学问题,确定合理刮板间距,研究链条弹性系数、刮板链条在无载侧运行阻力及中部槽运行阻力等相关问题以及链条体系纵向与扭摆振动特性。使用Voigt模型、逐点张力法建立链条体系的扭摆振动分析模型,寻找影响刮板群振动的主要因素、刮板群振动与链条张力变化的规律。 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并对刮板输送机动态特性进行了实测。 本书可作为综采成套装备设计、制造、检验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煤矿院校机械类专业研究生的参考书。
《润滑数值计算方法》分四大篇。篇是Reynolds方程数值计算方法,包括了不同工况下的Reynolds方程形式与离散、不可压稳态滑块润滑数值计算方法与程序、不可压稳态面接触滑块润滑计算方法与程序、不可压稳态径向褙动轴承润滑数值计算方法与程序、挤压润滑计算方法与程序、动载径向滑动轴承润滑计算方法与程序、气体润滑数值计算方法与程序、考虑稀薄效应的气体润滑计算方法与程序以及脂润滑数值计算方法与程序。第二篇是能量方程数值计算方法,包括能量方程的不同形式与离散、温一粘方程。然后,结合Renolds方程和能量方程,给出了不同工况下的热流体润滑方程计算方法与程序。第三篇是弹性变形、弹流润滑与热弹流润滑篇,这是润滑让算中的一个难点,主要是收敛较难。本篇通过对弹性变形方程计算,结合与Reynolds方程以及能量方程的联合求解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