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编写的目的是使学习自动化装备与生产线设计课程的学生和在企业初步从事这方面设计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通过本书的学习,能尽快掌握自动化装备与生产线设计理论及应用的基本方法。《BR》全书共分 11章。第 1章为绪论,第 2章为自动化装备与生产线的基本设计方法,第 3章为常用自动化传动机构与选型设计,第 4章为机械制造过程自动化,第 5章为检测过程自动化,第 6章为计算机视觉检测技术,第 7章为装配过程自动化,第 8章为自动化制造系统的物料供给与储运,第 9章为工业机器人在自动化制造中应用及选型设计,第 10章为自动化制造过程的控制技术,第 11章为自动化装备与生产线的设计范例。
本书系统论述了声发射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信号处理和分析方法、检测仪器系统及其应用,主要内容包括声发射检测仪器系统、声发射信号处理和分析方法、常用金属材料的声发射特性以及几种典型设备的声发射检测应用等。全书共8章,第1章介绍声发射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第2章论述声发射检测仪器系统,第3章论述声发射信号的处理和分析方法,第4章论述金属材料的声发射特性,第5~8章分别论述压力容器、大型常压储罐、压力管道和起重机械的声发射检测技术及应用案例。
《机械通气》自2001年 出版至今,已修订4次,成为我国机械通气和危重症领域的 经典著作,广受读者好评。本次修订,是在第4版的基础上,对章节和内容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和 新,包括优化章节编排,删减陈旧、应用较少的内容,增绘大量插图, 新呼吸危重症和机械通气领域的 观点和研究进展等。 本书共四篇四十三章。 篇为机械通气相关基础知识,重点是呼吸衰竭和氧气疗法的热点问题与合理评价。第二篇为机械通气的理论与技术,主要是呼吸机的基础知识、通气模式和通气效应、机械通气的生理学基础和策略、不同通气环节的问题和处理对策、相关应用技术的管理与监测,以及 规呼吸支持技术等。第三篇为机械通气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第四篇为机械通气相关的综合治疗与管理,包括营养支持、康复和护理,呼吸系统的引流,呼吸机的保养与维护。附录部分
本书以滚动轴承故障动力学建模为理论基础,以揭示含故障轴承的振动响应机理为目标,论述了滚动轴承动力学建模方法,介绍了球轴承(单列向心球轴承、双半内圈球轴承、浮动变位球轴承)、圆柱滚子轴承、圆锥滚子轴承的动力学方程及求解流程;重点探讨了滚动轴承局部损伤故障动力学分析方法,对滚动轴承单点、多点和复合损伤故障下的振动响应进行了仿真及实验分析;考虑滚道表面形貌,对滚动轴承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分析和实验分析;从打滑和稳定性两方面开展了滚动轴承保持架动力学分析,讨论了双半内圈球轴承三点异常接触及滑动问题;最后,介绍了滚动轴承与转子有限元、转子刚体单元的耦合建模方法,为工程中的转子-轴承系统动力学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本书以工程应用为目标,聚焦基本概念与原理、表面组装核心工艺、主要组装工艺问题及近期新应用问题,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焊接的基础原理与概念、表面组装的核心工艺与常见不良现象,以及组装工艺带来的可靠性问题。全书结合内容需求,编入了几十个经典案例,这些案例非常典型,不仅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有关工艺的概念和原理,也可作为类似不良现象分析的参考。 本书系统的理论知识与丰富的典型案例,特别适合于从事电子产品设计与制造的工程师学习与参考,也可用作职业技术院校电子制造工艺与实训的教材。
齿轮传动装置的振动噪声会严重影响装备的性能、寿命、安全性和舒适性,这类装置的低噪声设计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热点。本书总结作者三十余年的相关研究成果,从激励、响应和传递三方面深入地介绍齿轮传动装置低噪声设计理论和方法。全书共12章,主要介绍齿轮传动装置噪声产生机理、类型和传递方式,动态激励的定义、内涵及主要计算模型和方法,平行轴、行星、功率分流和多输入多输出齿轮传动系统与齿轮箱体结构动力学响应计算模型和方法,低噪声齿面优化修形与齿轮箱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方法,安装在弹性支承结构上的齿轮传动装置振动传递分析模型和方法,齿轮参数与结构参数对齿轮传动装置振动噪声的影响规律,最后总结归纳齿轮传动装置低噪声设计准则和方法。
本手册是在《机械工程师手册》第2版的基础上,将近年来比较成熟的新技术成就和发展动向,采精摘要,面向生产实际,更新了现用的名词、符号、标准,以实用、便查、便携为特点编写的单卷小型综合性工具书。全书
为推动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梳理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的典型模式,归纳整理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的标准化需求,特此征集和编写了《智能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案例集》。本书中的8个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案例,从家电、服装、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