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结合国内 LED 显示屏安装调试、使用维护及维修技术现状,系统、全面地讲解了 LED 显示屏安装调试、 使用维护、维修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全书共 5 章,在概述 LED 显示屏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 LED 显示屏安装及辅助设计、LED 显示屏 配置及系统调试、LED 显示屏故障检测及诊断、LED 显示屏维护及故障处理等内容,并在附录列出通用 LED 显示 屏安装合同、LED 显示屏工程竣工验收报告范本,并简述了 LED 显示屏安装维修常用工具仪表的操作技能,以供 从事 LED 显示屏安装、验收、维护的工程技术人员查阅。 本书题材新颖实用,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文字通俗,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是刚从事 LED 显示屏安装调试、 维修人员的读物,也可作为职业技术学院电器维修专业、LED 显示屏安装调试、维修培训班学员和教师的参考 图书。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激光原理(第7版)》主要阐述激光的产生、特性控制与改善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包括激光器的光谐振腔理论、速率方程理论;对典型激光器、激光放大器与控制激光器特性的若干技术原理也作了简要介绍。
本书为英文图书,研究了氮化铝缓冲层对氮化镓外延层表面形貌和晶体质量的影响,讨论了氮化镓异质外延生长中镓扩散到硅衬底中并溶解形成镓—硅合金的途径, 终经过优化得以实现利用等离子辅助分子束外延在硅(111)衬底上生长出无微晶的光滑氮化镓外延层。作者在优化过程中发现了非晶氮化硅薄层在镓/硅扩散中的阻挡缓冲作用,并利用此缓冲层优化了氮化铝镓的外延生长, 终实现了总厚度高达1.4μm氮化镓和氮化铝镓无裂纹外延层的生长。作者在研究中,利用优化生长的外延层,成功地在硅衬底上生长了应用于紫外光电探测器的多层结构,并详细研究了器件尺寸对紫外光响应性的影响;利用优化的紫外探测器机构,获得了应用于紫外/红外双波段光电探测器的多层结构并取得了0.01 A/W紫外光电响应和在4.52μm波长峰值上的近红外光电响应。书稿对这些研究
本书为英文图书,研究了氮化铝缓冲层对氮化镓外延层表面形貌和晶体质量的影响,讨论了氮化镓异质外延生长中镓扩散到硅衬底中并溶解形成镓—硅合金的途径, 终经过优化得以实现利用等离子辅助分子束外延在硅(111)衬底上生长出无微晶的光滑氮化镓外延层。 作者在优化过程中发现了非晶氮化硅薄层在镓/硅扩散中的阻挡缓冲作用,并利用此缓冲层优化了氮化铝镓的外延生长, 终实现了总厚度高达1.4μm氮化镓和氮化铝镓无裂纹外延层的生长。作者在研究中,利用优化生长的外延层,成功地在硅衬底上生长了应用于紫外光电探测器的多层结构,并详细研究了器件尺寸对紫外光响应性的影响;利用优化的紫外探测器机构,获得了应用于紫外/红外双波段光电探测器的多层结构并取得了0.01 A/W紫外光电响应和在4.52μm波长峰值上的近红外光电响应。书稿对这些研
本书为英文图书,研究了氮化铝缓冲层对氮化镓外延层表面形貌和晶体质量的影响,讨论了氮化镓异质外延生长中镓扩散到硅衬底中并溶解形成镓—硅合金的途径, 终经过优化得以实现利用等离子辅助分子束外延在硅(111)衬底上生长出无微晶的光滑氮化镓外延层。作者在优化过程中发现了非晶氮化硅薄层在镓/硅扩散中的阻挡缓冲作用,并利用此缓冲层优化了氮化铝镓的外延生长, 终实现了总厚度高达1.4μm氮化镓和氮化铝镓无裂纹外延层的生长。作者在研究中,利用优化生长的外延层,成功地在硅衬底上生长了应用于紫外光电探测器的多层结构,并详细研究了器件尺寸对紫外光响应性的影响;利用优化的紫外探测器机构,获得了应用于紫外/红外双波段光电探测器的多层结构并取得了0.01 A/W紫外光电响应和在4.52μm波长峰值上的近红外光电响应。书稿对这些研究
本书为英文图书,研究了氮化铝缓冲层对氮化镓外延层表面形貌和晶体质量的影响,讨论了氮化镓异质外延生长中镓扩散到硅衬底中并溶解形成镓—硅合金的途径, 终经过优化得以实现利用等离子辅助分子束外延在硅(111)衬底上生长出无微晶的光滑氮化镓外延层。 作者在优化过程中发现了非晶氮化硅薄层在镓/硅扩散中的阻挡缓冲作用,并利用此缓冲层优化了氮化铝镓的外延生长, 终实现了总厚度高达1.4μm氮化镓和氮化铝镓无裂纹外延层的生长。作者在研究中,利用优化生长的外延层,成功地在硅衬底上生长了应用于紫外光电探测器的多层结构,并详细研究了器件尺寸对紫外光响应性的影响;利用优化的紫外探测器机构,获得了应用于紫外/红外双波段光电探测器的多层结构并取得了0.01 A/W紫外光电响应和在4.52μm波长峰值上的近红外光电响应。书稿对这些研
本书为英文图书,研究了氮化铝缓冲层对氮化镓外延层表面形貌和晶体质量的影响,讨论了氮化镓异质外延生长中镓扩散到硅衬底中并溶解形成镓—硅合金的途径, 终经过优化得以实现利用等离子辅助分子束外延在硅(111)衬底上生长出无微晶的光滑氮化镓外延层。 作者在优化过程中发现了非晶氮化硅薄层在镓/硅扩散中的阻挡缓冲作用,并利用此缓冲层优化了氮化铝镓的外延生长, 终实现了总厚度高达1.4μm氮化镓和氮化铝镓无裂纹外延层的生长。作者在研究中,利用优化生长的外延层,成功地在硅衬底上生长了应用于紫外光电探测器的多层结构,并详细研究了器件尺寸对紫外光响应性的影响;利用优化的紫外探测器机构,获得了应用于紫外/红外双波段光电探测器的多层结构并取得了0.01 A/W紫外光电响应和在4.52μm波长峰值上的近红外光电响应。书稿对这些研
本书为英文图书,研究了氮化铝缓冲层对氮化镓外延层表面形貌和晶体质量的影响,讨论了氮化镓异质外延生长中镓扩散到硅衬底中并溶解形成镓—硅合金的途径, 终经过优化得以实现利用等离子辅助分子束外延在硅(111)衬底上生长出无微晶的光滑氮化镓外延层。作者在优化过程中发现了非晶氮化硅薄层在镓/硅扩散中的阻挡缓冲作用,并利用此缓冲层优化了氮化铝镓的外延生长, 终实现了总厚度高达1.4μm氮化镓和氮化铝镓无裂纹外延层的生长。作者在研究中,利用优化生长的外延层,成功地在硅衬底上生长了应用于紫外光电探测器的多层结构,并详细研究了器件尺寸对紫外光响应性的影响;利用优化的紫外探测器机构,获得了应用于紫外/红外双波段光电探测器的多层结构并取得了0.01 A/W紫外光电响应和在4.52μm波长峰值上的近红外光电响应。书稿对这些研究
《飞秒激光在前沿技术中的应用》介绍飞秒激光技术在前沿领域中的应用。第l章,介绍飞秒激光的基本概念,包括飞秒激光的主要特点、脉冲形成机制以及脉冲的测量手段等。第2章,按照飞秒激光技术的发展历程,介绍几种典型的飞秒激光源,包括钛宝石飞秒激光源、光纤飞秒激光源、光子晶体光纤飞秒激光源、超连续谱飞秒激光源、光学参量飞秒激光源及紫外飞秒激光源等。从第3章开始,介绍飞秒激光在物理、工业、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典型应用。第3章,介绍飞秒激光在高非线性光子晶体光纤中实现非线性频率变换的应用。第4章,介绍飞秒激光产生超快太赫兹辐射脉冲技术,以及基于该技术的太赫兹时域频谱学。第5章,介绍飞秒激光与金属、透明介质、有机物等典型材料的相互作用机制,讨论其在材料加工中的突出特点。第6章,介绍基于飞秒激光的高时间分辨
本书为高等院校精品教材,是关于研究“激光原理”的专著。全书共分六章,主要内容包括激光的物理基础、光学谐振腔、高斯光束、光场与物质间的相互作用、激光放大与振荡原理、激光过程动力学等。 本书内容新颖,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能理论联系实际。
本书始于对激光历史的介绍,即第1章。接下来是对激光精炼的概述,即第2章。如果读者没有阅读全书的计划,只要认真读完第2章,相信也会对激光的产生机制、整体结构、运转过程和应用领域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在随后的第3章和第4章中,作者利用麦克斯韦方程讨论电磁辐射,并遵循这一理论体系对相关问题逐渐扩展、引申、演绎……第5章和第6章讲述了激光光束和光学谐振腔。第7章则利用偶极子模型,将激活介质的行为归结为一个阻尼振子的运动,进而讨论复折射率、能级寿命、谱线宽度等。从整体上看,本书的理论结构有一种“自成系统”的特点。 第8章讨论激光辐射的产生。其亮点是,每一个重要的理论计算之后,都附加一个简明、清晰的讨论过程。比如,利用速率方程理论的结果,讨论激光的稳态运转和瞬态过程;利用谐振腔中的驻波条件,形象
孙小菡主编的《全国 7次光纤通信暨 8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是全国 7次光纤通信暨第18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 2015)的论文集。该会议的组织单位均是 光通信的 学术组织,其会议交流论文经过由 、中国工程院院士为代表的 专家组的审核,体现了中国在光通信与集成光学领域的 学术前沿的研究成果,以及工程技术领域的 进展。该论文集不仅技术含量高,且具有很强的工程实用性,代表了 光通信与集成光学领域 研究发展方向。
随着光学设计CAD技术的发展,光学设计软件种类繁多,目前,国内外使用最为广泛的光学设计软件为ZEMAX软件,而在国内现有教材中,利用ZEMAX软件进行光学设计的章节比例偏少,一般占全书的一至二章,严重
本书始于对激光历史的介绍,即第1章。接下来是对激光精炼的概述,即第2章。如果读者没有阅读全书的计划,只要认真读完第2章,相信也会对激光的产生机制、整体结构、运转过程和应用领域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在随后的第3章和第4章中,作者利用麦克斯韦方程讨论电磁辐射,并遵循这一理论体系对相关问题逐渐扩展、引申、演绎……第5章和第6章讲述了激光光束和光学谐振腔。第7章则利用偶极子模型,将激活介质的行为归结为一个阻尼振子的运动,进而讨论复折射率、能级寿命、谱线宽度等。从整体上看,本书的理论结构有一种“自成系统”的特点。 第8章讨论激光辐射的产生。其亮点是,每一个重要的理论计算之后,都附加一个简明、清晰的讨论过程。比如,利用速率方程理论的结果,讨论激光的稳态运转和瞬态过程;利用谐振腔中的驻波条件,形象
有机光功能材料与器件在信息、工业、国防、医疗等各个行业都有重要的应用,是未来光子发展以及靠前高技术竞争的重要阵地。本书重点介绍了有机光功能材料及其在激光器件方面的应用,从光功能材料的发光机理、激发态过
《光电技术和设计实验》通过20个实验介绍了主流光电技术,主要包括光电技术综合实验(实验1~实验13)和基于Zemax的光学系统设计实验(实验14~实验20)。光电技术综合实验既包括了几何光学、激光、干涉等经典光电实验,也涵盖了光学微分、多尺度小波变换远心测量、光纤传感等近代光电实验;基于Zemax的光学系统设计实验详细阐述了单透镜、双胶合、望远镜、照相物镜等经典光学系统的设计思路和过程,并在难度上进行了拓展,加入了变焦镜头、公差分析和宏语言等Zemax的 应用。 本书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讲解全面详细,内容由浅入深,语言通俗易懂。通过学习本书,读者不仅能夯实基础,也能扩展思路。 本书既可供光电类、物理类专业师生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光电类专业人士参考使用。
光电子物理是高等学校工科电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所涉及的内容是电类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中的必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一些交叉领域的学科生长点和新兴边缘学科发展的基础。本教材不仅兼顾了传统的光电探测技术, 突出了光电子技术的 新发展成果,如在集成光波导、近场光学技术、表面等离体激元等领域的成果介绍,有益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本书共分7章。第1章是光的基础知识,这是学习与研究光电子物理必要的准备,旨在使不同基础的读者均能从波动和几何光学两方面认识光的本质;第2章阐述了激光原理及技术,重点在于研究激光的产生及相关性质,为后续激光应用奠定理论基础;第3章研究激光的传输,讨论了激光在大气、介质和光纤中的传输特性;第4章是光电探测技术,探讨了光电探测原理、性能参数等;第5章光
张凤娟、谢彪、苏蓓蓓主编的《光伏组件设计与加工》是与光伏应用技术专业、光伏产品检测技术专业和光伏技术相关专业相结合的新能源类教材,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模式组织教学内容。在任务中有任务目标、相关知识、任务实施等环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还将实践操作(任务实施)和理论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本书按照光伏组件设计、加工、检测等技术流程安排教学单元,即光伏组件系统的设计、光伏组件系统的安装与施工、光伏组件系统检测等,使教学单元完整且符合生产实际。本书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课程内容的特点,编写时加人大量的实物图和表格,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光伏发电技术及相关专业的教材,还可供从事光伏发电技术的专业人员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