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兼顾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中“材料科学”与“材料工程”两个分支学科,全面介绍了金属材料、陶瓷材料、聚合物材料以及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在此基础上介绍材料的设计和制造。同时也对材料的功能特性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本书共23章,包括原子结构与键合、晶体学基础、固体结构、高分子结构、晶体缺陷、扩散、金属的力学性质、位错和强化机制、失效、相图、相变、金属的性质及应用、陶瓷的性质及应用、高分子的性质及应用、复合材料、工程材料的加工工艺、材料的腐蚀与降解、电性能、热性能、磁性能、光性能等。
《固体催化剂研究方法》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固体催化剂的研究方法及其理论基础,并从应用实例介绍了方法本身的优势和局限性,取材着眼于近10~20年来的**成果。全书共19章:上册主要内容有催化剂的宏观物性测定、分析电子显微镜方法、热分析方法、多晶X射线衍射、化学吸附和表面酸性测定、催化剂的动态分析方法、红外光谱方法、拉曼光谱方法、核磁共振方法:下册主要内容有顺磁共振方法、光电子能谱方法、XAFS方法、电极催化剂的原位红外方法、电极催化剂的原位拉曼方法、电极催化剂的表征方法、多相催化反应动力学、同位素瞬变动力学方法、瞬变应答动力学方法及产物瞬时分析技术。
近十年来,国内外生物技术药物无论在技术还是上市产品方面都取得了迅猛的发展。在创新生物技术药物研究开发过程中,质量控制和质量标准研究是保证其安全有效、顺利通过审评审批并成功上市的重要环节。 本书共分土、下两篇。上篇系统介绍了生物技术药物的上游研发、中试工艺、质量标准、临床前和临床研究及评价相关的共性技术问题;下篇介绍了12类生物技术药物的理化特性、生物学特性、质量控制要点和技术要求,特别增加了新产品的质量研究策略及新技术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本书为“低维材料与器件丛书”之一。由于低维材料的特殊性,其在量子和统计行为上都有别于三维的块体材料,对其深入理解需借助基于量子力学的性原理方法。以性原理方法在低维材料中的研究为主线,本书涵盖的内容包括性原理计算方法、多种低维材料及其缺陷结构、低维材料的力学、电子学和光电子学、磁学和热输运性质、其他新奇低维材料(包括铁电、铁弹、压电、超导和拓扑绝缘体材料)、新型低维材料预测、几种典型低维材料的生长机制及计算材料学在低维材料应用中的作用。
本书是一本全面介绍干燥原理与技术的工具书,全书四篇共53章。 篇介绍干燥过程的基本原理、模型模拟、计算方法及相关实验技术和现代测量方法等;第二篇介绍各种现代干燥方法和典型传统干燥器,新型组合干燥器;第三篇介绍了食品、水果蔬菜、粮食、药品、中药饮片、药物、生物制品、乳品、木材、聚合物、煤及矿物等的干燥应用;第四篇介绍了干燥过程的辅助系统,如供热系统、通风及收尘系统、加料及排料装置,以及节能、安全操作等。此外,本书在序和绪论中介绍了 外干燥技术的发展历史及当今的学术活动。本书的宗旨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参考本书可进行干燥方法和设备的选型、试验和设计,并可比较全面地了解干燥技术的发展动态。因此本书可供工厂技术人员、研究设计人员参考及作为研究生和本科生的辅助教材。
乳液聚合是生产聚合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与其他聚合方法相比,它具有很多独特的优点,因此乳液聚合技术和理论均发展很快。本书介绍了乳液聚合的定性和定量理论;构成乳液聚合体系的各个组分,即乳化剂、引发剂、单体、调节剂、介质、电解质、终止剂及螯合剂等;乳液聚合物的工业生产及乳液聚合技术的进展;聚合物乳液的稳定性、性能测试以及关于聚合物乳液的应用等内容。 本书为第三版,在第二版的基础上进行了认真、全面的修订和重新审定,并增补了一些新内容。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高分子合成和应用工作的科技人员、教师及研究生学习参考。
本书是生物矿化研究领域难得一见的专著,主要内容是从分子角度对发生在生物中的各种生物矿物的矿化机制进行阐明。全书分4部分,共13章。从趋磁细菌磁铁矿、细菌沉积碳酸钙、海底生物成因金属结核和海山结壳到脊椎、无脊椎动物的硅化物和钙化物,无不是生物控制矿化下的产物,这些生物矿物有着独特的结构与性能,并以此完美地实施其生物学上的功能。生物矿物形成机制的分子水平阐释为这些材料的未来仿生合成控制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同时,天然生物矿化材料的形貌与结构及超凡性能也为新兴材料的设计提供了绝佳模型。
煤矿区煤层气是指生产煤矿井田范围内煤层赋存的煤层气资源,是我国煤层气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理论与技术》全面总结了煤矿区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煤矿区煤层气地质条件精细探测技术,煤矿区煤层气抽采产能预测技术,未采动区地面煤层气钻井技术,采动区煤层气地面抽采技术,煤矿区煤层气井下抽采钻孔施工技术,低透气性煤层增渗技术,煤矿区煤层气安全集输技术,低浓度煤层气利用技术等。同时,介绍了上述技术在山西晋城矿区、两淮矿区和重庆松藻矿区的应用示范效果,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天然产物生物合成:化学原理与酶学机制》首先概述了天然产物的主要类别,然后详细讨论了六种不同类别天然产物形成的化学逻辑,并介绍了天然产物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酶的结构生物学、功能和机制, 对基因组依赖和非基因组依赖的天然产物发现的主要方法进行了总结和讨论。本书作者是 上天然产物生物合成领域 的学者,图书内容丰富,对学科发展的把握和领悟比较准确。本书的信息量 大,对于那些有兴趣 好地理解天然产物是如何由简单的初级代谢合成砌块组装而成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和科研人员来说,它都是一本 的教材和工具书。
《溶剂手册》第五版在保持原书特色的基础上,经过删除与新增的调整,溶剂品种为995个。全书分总论与各论两大部分。总论共五章,概要地介绍溶剂的概念、分类、各种性质、毒性、安全使用以及溶剂的综合利用。各论共十二章,995种溶剂按官能团分类介绍,其中包括烃类(119)、卤代烃(128)、醇类(84)、酚类(10)、醚与缩醛类(69 )、酮类(41)、酸与酸酐类(24)、酯类(181)、含氮化合物(116)、含硫化合物(18)、多官能团化合物(180)以及无机化合物(25)。
本书以氯碱行业相关检测分析实践经验和分析方法为核心,主要内容为氯碱和无机氯用原辅材料分析、氯碱和无机氯生产过程控制分析、氯碱和无机氯成品分析、有机氯用原辅材料分析、有机氯生产过程控制分析、有机氯成品分析、安全分析、环保分析、职业安全健康分析、油品分析、水处理剂与工业用水分析、在线检测分析、实验室分析基础、危险化学品安全常识。 本书是一本体现现代氯碱行业检测分析的专业技术书籍,可为从事化工行业特别是氯碱领域的相关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提供重要参考。
为系统了解我国登记农药品种(有效成分)的相关信息,在生态环境部科技标准司的支持下,作者在系统调研和整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制了《农药毒性手册 杀菌剂分册》。本书共包含了95个杀菌剂品种及其他1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灭鼠剂,每个品种分别列出了农药的基本信息、理化性质、环境行为、生态毒理学、毒理学、人类健康效应、危害分类与管制情况及限值标准8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对环境行为、毒理学和人类健康效应部分着重做了详细描述,力求提供准确、实用、完整的杀菌剂毒性资料。
本书在《现代催化研究方法》一书的基础上,根据催化与材料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现状,及时充实新内容、扩大新领域,以“新编版”呈现。本书 注重新技术、新原理的引入和与生产实践相关联的实用性,并增加了能源科技等相关新领域的介绍。全书共分上、下两册。上册包括:物理吸附和催化剂的宏观物性测定、透射电子显微镜、热分析方法、多晶X射线衍射分析、化学吸附和程序升温技术、催化过程的拉曼光谱方法、原位红外光谱方法;下册包括:核磁共振方法、表面分析技术基础、多相催化反应动力学、电化学催化研究方法、扫描探针显微镜与纳米光谱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