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丛书》之一,系统全面地汇编了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主要数据,包括我国河流湖泊基本情况、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情况、水土流失与治理情况、水利机构与人员情况等数据成果。
《经济社会用水情况调查报告》系《抢先发售全国水利普查成果丛书》之一,系统介绍了抢先发售全国水利普查经济社会用水情况调查的方法与主要成果,主要包括调查内容与调查方法,城乡居民生活、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
以渭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在调查、收集流域干支流1956~2010年长系列降水、蒸发、径流、输沙量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流域水沙来源及气候的时空分布情况,利用水文法、水保法及VIC模型等方法对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对渭河水沙的影响做出了定量计算.结合渭河流域实际情况,从河道输沙用水、生态基流用水以及河流水污染稀释用水等方面分析渭河生态环境需水量,提出河流健康的标志以及衡量河流健康主要指标,对渭河流域水资源系统进行健康诊断;基于"三条红线"需求,建立流域水量水质耦合配置模型,考虑渭河流域不同调控措施,计算了现状和规划水平年配置方案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明确要求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深度剖析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生态补偿问题,
本书针对喀斯特山区地表破碎、村落和耕地分散、地表水与地下水转换频繁等特点以及传统的集 水方式难以 解决分散村户用水需求等现实问题,围绕水资源安全和分散供水的需求,开展喀斯特山区“三水”转换、水资源赋存类型特征、水资源安全影响因子等研究,从多视角、多时空尺度构建喀斯特山区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集对分析和系统动力学等多种方法对典型喀斯特区域(流域)水资源安全性、敏感性进行实证评价和预测分析;比较系统地研究和总结提炼喀斯特山区多样化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实用技术、模式及相应对策等。
本书为“流域水污染治理成套集成技术丛书”的一个分册。全书以制药行业废水全过程水污染控制为主线,主要介绍了制药行业水污染特征与控制技术需求,制药行业水污染管理与控制技术发展历程与现状,凝练制药行业重大水专项形成的关键技术发展与工程应用示范,系统展示了重大水专项在制药行业水污染控制技术方面的进展。本书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针对性,可供从事制药行业废水处理处置及污染控制等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供高等学校环境与工程、市政工程、生态工程及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湖北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报告(2022—2023年)》及时反映 及湖北省高质量发展中的水事法律理论与实践前沿问题。本书重点关注了 重大水事立法的制定及实施,即《水法》修订以及《长江保护法》的实施;对湖北省的重要地方水法开展了立法调研;从流域系统视角分析了流域司法实务,并介绍了美国州立水法代表。同时,本书 设立了学生科研栏目,以加强对水事法治创新人才的培养。
本书系《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丛书》之一,系统全面地汇编了次全国水利普查主要数据,包括我国河流湖泊基本情况、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情况、水土流失与治理情况、水利机构与人员情况等数据成果。
本书旨在系统介绍水资源的调查评价、开发利用、规划管理、节约保护以及水能利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经验,为水资源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决策者提供参考和借鉴。第1章绪论,主要介绍了水资源的涵义、特点以及我国水资源概况,为读者提供了对水资源及其重要性的初步认识。第2章至第7章深入探讨了水资源的调査评价、开发利用、规划管理、节约保护和生态补偿等方面内容。第8章详细介绍了水能资源的估算、水电站开发布置和水能计算等关键技术。第9章系统介绍了水库特性、兴利调节的作用及分类,以及兴利调节计算的时历列表法和图解法等内容。 0章着重介绍了防洪与兴利结合、发电与灌溉结合以及生态与环境调度等多种水库调度方式。 1章探讨了水库群联合调度的目标、模型以及应用实例。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剧增,水安全问题逐步成为我国各大城市面临的严峻挑战。为有效地解决水问题、实现水安全,各城市正如火如荼的开展着城市水系统生态修复实践。当前城市水系统生态修复存在理论研究匮乏、重项目轻系统统筹的问题。本书遵循“研究源起——理论研究——模型构建——实证分析——策略提出”的逻辑思路,以湖北省襄阳市为例,探讨城市水系统安全评价模型理论构建、水安全问题识别分析、水安全问题导向的城市水系统生态修复策略等问题。理论构建部分,基于对水系统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解析,应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从水资源、水环境、水灾害、水生态四个方面构建城市水安全评价综合模型,并明确了各系统评价的范围、指标、方法。根据评价结果,可以对城市水安全状况进行分区、分级、分类问题识别,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