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射频识别数据模型”标准的制定目的在于为我国图书馆及相关组织提供一套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图书馆RFID技术应用标准兼容的中国行业标准。 “图书馆射频识别数据模型”标准由两个相关联的部分组成: 第1部分:数据元素设置及应用规则 第2部分:基于IS0/IEC l5962的数据元素编码方案 “图书馆射频识别数据模型”标准主要参照IS0 28560-1、IS028560-2和IS015511标准,遵循其体系架构总体要求和区域自主参数选择规则,制定中国区域标准。 “图书馆射频识别数据模型”标准适用于采用IS0/IEC l8000—3、IS0/IECl8000—6C通信协议的中国区域图书馆及相关行业组织。在执行该标准的中国区域范围内不推荐用户采用IS028560-3标准,但在实际应用中用户如遇采用IS028560_3标准(国外资源提供方采用了此标准)的国际物流、互借、编目、数据交换的RFID作业
本标准参考国家标准GB/T 25100 2010《信息与文献 都柏林核心元数据元素集》、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资金重大项目《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子项目《专门数字对象描述元数据规范》的研究成果及都柏林核心元数据计划(The Dublin Core Metadata Initiative,DCMI)发布的《都柏林核心元数据元素集》(2010-10-11),本标准保持与文化行业数字资源元数据总则、*标识符、对象数据、长期保存的相关标准和项目成果的一致性。
《图书馆射频 识别数据模型(第2部分)基于ISO\IEC15962的数据元素编码方案(WH\T44-2012)》收录了媒体格式(其他)、备选所属机构标识、其他备用的数据元素、备选ILL互借机构标识、图书馆应用的对象标识、主馆藏标识的对象标识、创建编码数据、RFID标签配置、存储参数说明等内容。
本标准的制定旨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内各级各类图书馆提供一种具有对象标识符(馆藏、读者、书架架标条码等)和对象所属机构标识的通用图书馆行业条码标准,并保持与现有图书馆条码体系及图书馆RFID技术应用标准数据的兼容。
本标准规定了流动图书车专用设备的配置范围、术语、规范性引用文件、总体要求、产品型号编制、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程及其它要求,并对本专用要求涉及的车体改装部分和改装后的车辆性能提出特殊的安全要求。鉴于流动图书车目前全部是通过采用国内具有资质的车辆生产企业的底盘改装而成,对于常规汽车行驶、安全方面的检测及试验方法,可参照现行的汽车相关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行业标准(WH/T 45-2012):文本数据加工规范》主要内容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内容编码标准、存储格式、内容标记、加工准备、文本制作、元数据加工、文件命名、数据保存、质量管理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行业标准(WH/T49-2012):音频数据加工规范》主要内容包括: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加工准备、内容采集与转换、文件参数规格、后期编辑与处理、元数据著录、信息封装、保存与存储、文件命名、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