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著名藏书家、文化学者韦力先生探访图书馆的游记合集。韦力先生花费十年,走访全国90余家图书馆,其中既有焦山书藏、北堂图书馆等早期藏书楼(图书馆)旧址,也有首都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著名的公共图书馆,还有北京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等著名的学校图书馆,以及国家图书馆出版社资料室、中华书局图书馆、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等特色藏书机构。他考察建筑、揭示馆藏、介绍史实、评点人物,留存了我国图书馆历史与现状的珍贵史料。 全书依图书馆性质分四编:肇始编、公共编、学校编、辅翼编。本册为学校编,包括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等21家学校图书馆。全书文笔优美,图文并茂,充满知识性与趣味性,是广大读者寻访图书馆的一份指南。
本书是著名藏书家、文化学者韦力先生探访图书馆的游记合集。韦力先生花费十年,走访全国90余家图书馆,其中既有焦山书藏、北堂图书馆等早期藏书楼(图书馆)旧址,也有首都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著名的公共图书馆,还有北京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等著名的学校图书馆,以及国家图书馆出版社资料室、中华书局图书馆、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等特色藏书机构。他考察建筑、揭示馆藏、介绍史实、评点人物,留存了我国图书馆历史与现状的珍贵史料。 全书依图书馆性质分四编:肇始编、公共编、学校编、辅翼编。本册为肇始编,包括灵隐书藏、焦山书藏、丰湖书藏等24家萌芽期藏书机构。全书文笔优美,图文并茂,充满知识性与趣味性,是广大读者寻访图书馆的一份指南。
本书是著名藏书家、文化学者韦力先生探访图书馆的游记合集。韦力先生花费十年,走访全国90余家图书馆,其中既有焦山书藏、北堂图书馆等早期藏书楼(图书馆)旧址,也有首都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著名的公共图书馆,还有北京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等著名的学校图书馆,以及国家图书馆出版社资料室、中华书局图书馆、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等特色藏书机构。他考察建筑、揭示馆藏、介绍史实、评点人物,留存了我国图书馆历史与现状的珍贵史料。 全书依图书馆性质分四编:肇始编、公共编、学校编、辅翼编。本册为公共编,包括首都图书馆、天津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21家公共图书馆。全书文笔优美,图文并茂,充满知识性与趣味性,是广大读者寻访图书馆的一份指南。
本书是著名藏书家、文化学者韦力先生探访图书馆的游记合集。韦力先生花费十年,走访全国90余家图书馆,其中既有焦山书藏、北堂图书馆等早期藏书楼(图书馆)旧址,也有首都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著名的公共图书馆,还有北京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等著名的学校图书馆,以及国家图书馆出版社资料室、中华书局图书馆、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等特色藏书机构。他考察建筑、揭示馆藏、介绍史实、评点人物,留存了我国图书馆历史与现状的珍贵史料。 全书依图书馆性质分四编:肇始编、公共编、学校编、辅翼编。本册为辅翼编,包括黄册库、合众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出版社资料室等25家藏书机构。全书文笔优美,图文并茂,充满知识性与趣味性,是广大读者寻访图书馆的一份指南。
总分馆制是国际上公共图书馆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本书对国内外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将国内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主要模式总结为:联盟协作式的松散型总分馆模式、业务统筹式的集约型总分馆模式、集中管理式的垂直型总分馆模式等。深圳市宝安区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出区、街道、社区三级紧密型垂直管理模式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服务体系,即 宝安模式 。本书从体系设计、读者服务、营销与阅读推广、资源建设、业务保障、考评机制和创新思考等不同角度,对 宝安模式"实践经验进行全面总结,为区域公共图书馆体系的建设运营提供一套 可行的方案。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促进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与均等化研究 的研究成果。本书的研究设计沿着破题 立论 求解 创新的研究思路,形成 研究基础 研究内容 研究应用 的研究框架:首先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基本理论研究,分国分项开展考察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与均等化的实践进展,提炼出经验教训和特色做法等,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与均等化提供启示与借鉴;其次,从国家、行业和地区出发,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规范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框架以及标准化工作的体系框架;*后围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标准,分别从横向的基本标准层级和纵向的地理范围切入,研究我国农村乡镇和城市社区两个地理范围内的基本标准。书后附有调查问卷和课题组汇编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研究相关文件目录》,对深入了解本书整个研究以及
本书针对大学图书馆知识服务、信息检索、学术写作及我国信息素养教育等相关论题展开研究,全书编写过程中坚持了 继承与发展 的原则,在总结国内外图书馆知识服务理论、信息检索技术与信息素养教育领域已有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基础之上,根据当前新的工作环境做了新的探索,对增强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提高青年读者的信息素养等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书是关于目录、版本、校勘等中国传统学问的论文集。所编选的文章多从传世文献和考古发现中挖掘材料,使用以考据为主的研究方法,提出问题,考订史实,证明新见。编者力图通过此书继承、恢复我国传统版本目录之学。
本书是关于目录、版本、校勘等中国传统学问的论文集。所编选的文章多从传世文献和考古发现中挖掘材料,使用以考据为主的研究方法,提出问题,考订史实,证明新见。编者力图通过此书继承、恢复我国传统版本目录之学。
本书总目部分,包括第1-200册目录,对约2000种日志和报告按类编排,对于未著录出版年、调查的班次等重要信息的手稿,详细考辨其调查路线、调查内容等,进而确定其归属的类别和序列;索引部分,包括人名、地名、调查类别等索引,以方便读者使用;附录部分,包括东亚同文书院历届学生名单、调查线路、手稿本与整理本比勘等方面。
本书系河北省图书馆的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收录馆藏古籍数据将近两千条。凡宣统三年以前的刻本、 抄本、稿本等,皆在收录之列。著录项目有普查编号、索书号、题名卷数、著者、版本、册数、存卷等内容。本目录后附书名笔画索引。
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编的这本《专业 图书馆十二五期间事业发展报告》概括反映 十二五 期间我国专业图书馆发展基本情况,在内容上侧重 突出专业图书馆的特色资源、特色服务、年度成果和 研究热点,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我国专业图书馆的 发展状况及未来趋势,对研究专业图书馆中长期发展 具有借鉴意义。
随着少年儿童图书馆事业发展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业界同仁开始对少年儿童图书馆事业发展日益关注,然而,目前少儿儿童图书馆方面的理论研究稍显薄弱,统计数据较为片面,服务实践尚处于探索阶段。为此,国家图书馆研究院联合业界专家学者,精心组织编撰了《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报告 少年儿童图书馆卷》(蓝皮书),系统梳理我国少年儿童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历程,全面总结有关关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案和发展路径,以帮助广大图书馆从业者深刻了解少年儿童图书馆的发展现状,为各级文化主管部门推动少年儿童图书馆建设提供参考借鉴。全书分为资源建设、服务、阅读推广、设施建设、人力资源和民办少儿图书馆六个部分,文末还提供了建国以来少年儿童图书馆建设相关政策及标准规范目录,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
本书系浙江省杭州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收录杭州图书馆1912年以前古籍3000余条,著录普查编号、索书号、分类、题名卷数、著者、版本、批校题跋、册数、存卷等多项信息。书后还编制有书名笔画索引,以便读者使用。
本书以时间为序,围绕肇端、初创、起步、成长、分立、发展、创新、新征程等重要发展时期,对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70余年的历史进行了系统的回顾、梳理与总结,讲述图书馆的成长故事。本书不仅对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进行了历史回顾,也反映了图书馆人爱岗敬业的精神,书中记录了历代师大图书馆人的奉献与付出,再现了几代师大图书馆人的梦想和追求。
国家图书馆研究院主编的《国内外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展(2009-2010)》探讨了2009—2010年国内外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展,主要内容包括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图书馆事业发展、图书馆创新服务、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信息组织与检索、新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古籍保护等方面。
“内阁大库藏书”原为清宫旧藏,其源可上溯至宋元明内府藏书。清末内阁大库藏书移交学部,成为京师图书馆善本藏书基础。此后配补拆分、修复改装,又随时局变动南北播迁、东西舶载,其品种数量、装帧形态等记録渐形模糊。本书回顾了内阁大库藏书发现历史,介绍了清代以来大库藏书保存及整理状况,包括清代历朝所编书档旧目、清末刘啓瑞与曹元忠整理库书、移交京师图书馆後馆方编目着録情况,并在一定范围内对其藏书去向展开追踪调查。内阁大库藏书为晚近新出宋元本渊薮,对清末民国之学术研究、古籍出版有较大影响。 书中从大库藏书发现的角度重新回顾了《宋元书景》《旧京书影》等善本影谱编纂过程,指出大库新出宋元残书残页对早期“善本书影”编纂推动发展之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