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固所撰的《汉书》是二十四史中的一部断代史,全书共一百卷,包括十二帝纪、八表、十志、七十传,载述从西汉开国迄王莽新朝止,二百二十九年间的历史与人物。《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汉代人在史学上的杰出贡献,为中国史书中的不朽之作。它的体例虽仿自《史记》,但结构和内容要比《史记》完善和丰富,为后世断代史的编撰奠定了基础,成为后代修史者遵奉的范式。《汉书》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与地位,被誉为 文章雄跨百代 ,受到历代古文选集的重视和收录,是后人学习古文的楷模。本书由北京大学历史学者吴荣曾先生主持,三十余位学者共同参与注译。正文以清乾隆武英殿本为底本,北宋景佑本、清末王先谦《补注》本等为校本,除注重原文的校勘与注释外,书前有 导读 ,各卷并撰有 题解 段旨 研析 等,期能做到普及学术,雅俗共赏
【内容简介】 本书为四部要籍选刊史部之一种。《后汉书》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 前四史 之一,一百二十卷,其中本纪十卷,列传八十卷,南朝宋范晔撰;志三十卷,晋司马彪撰。范晔以前,有关东汉史史书已有多种,如汉末官修《东观汉记》、三国吴谢承《后汉书》、晋薛莹《后汉记》、晋司马彪《续汉书》、晋华峤《后汉书》、晋谢沈《后汉书》、晋袁宏《后汉纪》、晋张莹《后汉南记》、晋袁山松《后汉书》等。范晔在前人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剪裁提炼,取其精华,弃其冗赘,自成一家,大致沿袭《史记》、《汉书》纪传体,并因应东汉具体情况新增党锢、宦者、文苑、独行、方术、逸民、列女等七种类传,从内容到形式都超过了当时同类著作。自其行世以后,其他各家东汉史书逐渐淘汰,成为研究东汉历史最主要的参考资料。今据清同治金陵书局
秦始皇结束了一个绵延千年的旧时代,也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他的一生就仿佛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幽暗和光明。 在秦始皇登上权力之峰的过程中,先后有权臣当权,嫪毐作乱,亲母背叛,郑国祸秦……他是怎样一一应对处理的?统一六国以后,他定封号,去谥号,大兴土木,寻求……他又是怎样一步步走向覆灭的?以“强道”治天下,让秦始皇统一了六国,成为战国时代的胜利者,但将“诈”与“力”发挥到淋漓尽致,又使他付出了何等惨痛的代价。 回顾秦始皇充满争议又波澜壮阔的一生,让我们不禁思考:像他这样聪明绝顶的人物,他一生成功与失败的关键何在?如何在巨变时代中找到一条出路?答案或许就在你早已遗忘的“历史”里。
本书的宗旨并不在于全面比较和评价中西方上古社会制度与文化的优劣点,也决不否认中华文化有其的方面,而将主要精力放在与西方古代社会相比较的基础上,研讨中国上古社会法制与经济方面的不良结构及其运用转型的特点,从而探究造成近代落后的深层原因,以有助于这一问题的深入探索。本书在分析研究中国上古社会转型的历史旅程特点的基础上,力求史料扎实、论据充足地对中华传统文化中存在的有关缺陷,进行较为深入的反省和剖析,并提出一系列不同于传统理论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