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歌括四百味》为明代医家龚廷贤所撰,在医药界流传颇广,影响很大,是一部深受读者欢迎的中医阐释性读物。该书以四言韵语文体,介绍了四百余味常用中药的功效和应用。内容简要,押韵和谐,便于记诵,不失为初学者的良师益友。但因成书久远,有些文字比较深奥,错讹之处亦属难免。鉴于此,编者以原著为依托,在无损原著的前提下,结合编者日常所遇病例,采用讲故事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讲述了各种药物的性味归经、主治及配伍方法等,轻松达到传播与教授中医文化及中草药知识的目的。本套丛书将四百余味中药划为110课,方便读者分段学习,有节奏,不枯燥。书中所举病例亦是通俗易懂,实用性强,适合于中医药工作者、中医药院校广大师生及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本书从临床常见病例矫治方法入手,详细分解矫治细节,并配有2000余幅高清图片帮助解释说明,按照临床常见病分类阐述,更贴合临床实际应用。本书可以作为临床正畸医生的工作手册,能为广大临床正畸医生接受,并迅速掌握理解书中的高效矫治方法。
中国药膳是中医药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医食疗在现代继承发展的产物,并且同中国烹饪技艺、营养学相结合,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中国药膳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食物本身的特性治疗、 辅助治疗、预防疾病、治未病、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中国药膳在世界以食养生领域中显示出的独特方法、独特模式,为世界各国重视、学习和引进,有广泛深远的历史影响。王者悦主编的《中国药膳大辞典(精)》体现了古代、现代中国药膳的风貌,内容充实,于理论处显深要,于经典处显典范,于科普处显实用,为中国药膳在今后的继承发展,为中国药膳向世界传播和交流,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系统性、文献性、性的版本。
本书由全国著名经方大师王付教授主编,是解读《伤寒杂病论》中方剂的工具书,也是全面、系统、科学地研究《伤寒杂病论》中方剂在用方辨证中的基本含义、科学定义及其应用价值,将《伤寒杂病论》中方剂理论体系密切联系临床实践,作为指导临床治病的重要研究成果。 本书以全面详细、客观务实、贴近学习、便于实用、切入问题、点拨思路、学以致用为特色,旨在使读者在理论深造与临床提高方面都有全新进步和跨越。 本书收录经方260首,其中"导读、方歌、方药、用法、功用、适应证、用药分析、用方思路、随证合方、注意事项、应用指征"是研究经方核心内容,"方论"是研究经方百家各抒己见内容,"方论评议、药理作用"是研究经方开阔学用思路及方法内容。 全书编写思路独特新颖,解读经方精确,内容丰富翔实,理论指导临床,是中医院校师生、中
本书主要内容与特色: ①康治本伤寒论只有65条条文,几乎涵盖了宋本《伤寒论》中所有重要的条文和方剂,康治本65条是原始本的伤寒论,学习康治本就是追本溯源,返璞归真,把握经方医学的精髓。先掌握这65条,再学习其他的方证,就更容易抓住要点与核心。 ②康治本的条文之间都井然有序,还有条文之间的逻辑,上一条是下一条的前提,下一条又是上一条的补充,互相参考着学习,才能登堂入室。 ③逐条与宋本伤寒论进行对比学习,紧密联系临床,大量引入和条文有关的医案分析。 ④康治本中一共有50首方,涉及中药42味,通过100来节课进行逐一讲解。
《中医大辞典》由李经纬,余瀛鳌,王振瑞主编
本书分上、下两篇和附录三部分。上篇通过对 中国历代度量衡演变源流 中国历代医用度量衡演变源流 及 经方、时方药物实测称重 等进行了认真的梳理,为下篇方剂的药物剂量折算奠定了基础。下篇为方剂,所选之方,分为经方、时方两部分,共计1013首。上述方剂在确定方名后,依据南京中医学院彭怀仁主编的《中医方剂大辞典》之编写体例遴选,计5300余首。附录为主要引用书目,便于检索。目录以方名首字笔画为序,全书约200万字,具有全面、准确、易检、实用的特点,填补了历代方药书刊之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对中药剂量的临床混乱局面具有拨乱反正作用,方后所附医案是作者运用方剂本原剂量的真实记录,可谓本书的出彩之处,实为方剂本源剂量研究之不可多得之重要参考书。
全书分为总论、各论以及附录三个部分,全面覆盖中西医结合诊治恶性肿瘤的各个领域。从病位、病因、病机、病理演变到疾病属性,从现代医学分期、治疗及前沿进展到中医辨证论治、单方验方、饮食调护、预防保健等逐一论述,内容贴近临床,充分体现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的理念。
本套书为幸福中医文库系列丛书,是作者四十余年临床用药遣方心得体 会的总结。古人云: 千方易得,一效难求。 本书打破常规,未从某一味药入 手,而是以成方加减用药讲解,主要以某方用药和剂量选取于具体的病案中应 用为主,详细记录了作者的临床辨证思路及治疗方法,阐述了作者的心得与体 悟。本套书秉承了之前系列丛书的写作风格,将用药方法具体化,复杂步骤简单 化,同时还收录了他人临床经验的总结,兼容并蓄,深入浅出,易学易用,非 常适合广大中医师及中医爱好者研习中医阅读参考。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第2版)》 本书系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晚年《金匮要略》讲课的“接近现场”,是在2008年出版的《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基础上,加入日本弟子的录音,进行逐条增补,使冯世纶教授的录音能够接近还原,从而做到中日合璧,完整再现胡老的学术思想。全书稿按照《金匮要略》原文的顺序,将胡老对原文的讲解依次道来,理论联系实际,内容深入浅出。适合于中医临床工作者与研究者,中医院校师生,中医文化爱好者及经方爱好者阅读参考。 本书发行以来,深受读者欢迎。 《胡希恕伤寒论讲座 中日录音增补版(第2版)》 本书系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晚年《伤寒论》讲课的“接近现场”,是在2008年出版的《胡希恕伤寒论讲座》基础上,加入日本弟子的录音,进行逐条增补,使冯世纶教授的录音能够接近还原,从而做到中日合璧,完整再现胡老的学
《徐灵胎医学全书》为医学全书。清 徐大椿撰。16种。此书是在1764年徐氏自刊的《徐氏医书六种》基础上增辑而成。计有《难经经释》、《医学源流论》、《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医贯砭》、《伤寒论类方》、《兰台轨范》、《洄溪医案》、《慎疾刍言》、《内经诠释》、《洄溪脉学》、《脉诀启悟注释》、《六经病解》、《伤寒约编》、《舌鉴总论》、《杂病源》、《女科医案》。徐氏学识渊博,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著述甚丰,且颇为后世所重。现存多种清刊本及上海广益书局铅印本。
本书为《赵洪钧医书十一种》分册之一,是作者数十年临床实践中西医结合的总结,内容涉及甲西医内、外、妇、儿、皮肤、五官各科,以内科、妇科为主,又以目前的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为主。全书以近l000个典型病案为主要内誉。对有关理论和防治方法作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其中对感染性疾病、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病、防治滥用皮质激素和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不孕、月经不调、老年病、心因性疾病、虚损以及慢性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尤其有独到的理论见解和易于掌握且效果可靠的治法。大量详细且生动的医案,特别方便读者借鉴。本书适合中西医工作者参考,尤其适合中青年临床医生、特别是中青年中医临床医生阅读。 《赵洪钧医书十一种》11个分册分别为: 《赵洪钧医学真传续:方药指迷》 《希波克拉底文集修订版》 《内经时代修订版》 《近代中西医
五岳寨地区地处太行山中段东麓,自然生态保存良好,植被覆盖率98﹪,野生动植物种类丰富,被誉为 太行山保存*为完好的森林生态系统 ,其中不乏贮量大、有重要经济价值和开发前景的野生药用资源。2017~2019年,作者多次对五岳寨地区进行了全面细致的野外调查,通过拍照、采集、压制标本等方法,搜集到大量一手资料;并通过品种鉴定、查阅资料和文献,对五岳寨地区的药用本草资源进行了系统研究,收载的药用资源品种包括藻类、菌类、地衣类、苔藓类、蕨类、裸子和被子植物,共118科,562种。
本书是吴门医派未刊古籍的第三卷,选取古医籍文献以清代至民国为主,仍然对吴门医派的名家医籍进行全面考察,选取学术价值高、版本珍贵、临床价值大却未曾刊行的珍稀文献版本,对其进行点校勘误,编纂出版古医籍校勘简体横排本,内容涉及医论、医案、医话、诊法、方剂及临证各科,包含很多未刊医籍,其中不乏名家手稿。本书主要以文字为主,配以书影做文前彩插,兼具收藏价值、文献价值和临床应用价值。
《黄帝内经素问》又称《素问》,与《灵枢》又合称《黄帝内经》,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早的中医基础理论专著。《素问》、《灵枢经》各八十一篇,其书成书年代久远,文意艰深,加之历代翻刻而有脱讹,难为今人所理解,为发掘灿烂文化之遗产,杨鹏举先生历时五载披卷无数,对该书原文进行了校勘、注释、语译,并加了按语。此次整理的重点在于解惑,其中运气七篇侧重阐述了五运六气源于五星之气形成的原理,揭示日月、五星之精气是阴阳五行的本质,并强调日月、五星之精气对人、动物、植物的影响而形成天人合一的原理,有理有据驳斥了目前中医教材纯哲学说,驳斥了五行即五材荒谬的说法,以恢复《内经》本旨,目的是更好的为教学、临床服务。 《灵枢经》是《黄帝内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早的中医基础理论专著。全书以